•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2022 地平线的关键一跃

圆周智行 2023-01-18 11:41 发文

按照中国的农历新年来算,2015年成立至今,地平线即将过完第七个年头。

站在七年的窗口回看,地平线有几个关键的时间节点值得记录。2020年,地平线征程2在长安汽车落地,首次实现前装量产突破;2021年,地平线征程3获得理想ONE定点,一战成名;2022年,地平线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其中,2022年值得重点着墨。这一年,地平线实现了关键一跃。有几个方面佐证:地平线在这一年量产合作加速,2022年芯片出货量超过100万片,占到累计总出货量的一半以上;与国际巨头大众牵手成立合资公司,站上国际舞台;征程5于理想L8上车,开启国产大算力芯片量产元年,引领国产芯片进击国际。

合作伙伴和出货量证明了地平线稳定的量产能力,与大众的合作这代表了地平线获得国际巨头的认可。大算力芯片量产则证明了地平线在高阶赛道拥有的实力。

将地平线2022年的这些成绩放在整个智能汽车行业去思考,又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地平线坐上国际牌桌

中国汽车产业由于起步晚,在与外资品牌的对抗中,一直存在差距。即便在今天的智能汽车时代,中国汽车产业迎来了弯道超车的机会,外资国际巨头对中国供应链的信任度依然有待提升。

聚焦到中国市场可见一隅。不管激光雷达,还是自动驾驶系统,智驾芯片各个板块,外资主机厂更倾向于选择外资供应商,国内供应商只能切入到自主品牌的供应体系中。

一方面,确实是自主品牌在这一波的智能化浪潮中表现更加激进,而中国供应链的配合度更高;另一方面,也有外资企业对中国品牌的信任度问题。毕竟品牌建设需要许多年的持续积累,外资品牌在这方面更有优势,更加爱惜羽毛。

某种程度上来说,地平线充当了一个行业助推者的角色。这是一个相对严谨的说法,因为地平线并不是第一个牵手外资的企业,在它之前,也有不少外资企业与本土供应商牵手的合作案例。但地平线是市场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2022年10月,国际汽车巨头大众集团宣布投资地平线,并且其在中国的子公司CARIAD 宣布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2022年12月,地平线与东风日产旗下的启辰品牌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表面上看,这只是两次再平常不过的商业合作。但是如果把这个事情放在智能汽车产业的大盘子里去思考,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如果要给这次合作定个性,我认为是两大国际汽车巨头对地平线的认可,直接让地平线坐上了国际牌桌。

不同于其他国产零部件企业“攘外必先安内”的市场格局,地平线所在的芯片领域要复杂的多,严峻得多。地平线创始人余凯曾说,芯片从一开始就是一场世界冠军的较量。

在这场芯片对抗战中,虽然战场在中国,但参赛者都是国际顶级选手。

先来看看地平线与东风日产启辰的合作。根据双方协议,后者将搭载地平线征程3芯片以及Horizon Matrix® Mono 3(简称:Mono 3)单目视觉感知方案,实现高阶辅助驾驶功能。该智驾平台将率先应用于启辰品牌旗下多款新能源车型,首款车型预计于2023年落地。

要知道在视觉辅助驾驶软硬件一体方面,Mobileye是当之无愧的霸主。但东风日产却绕开了Mobileye,直接牵手地平线。

客观因素绕不开两个方面,主场作战的地平线拥有研发性价比和服务响应即时性的优势;Mobileye Eye Q5(Q6据说选择了开放)及以下芯片都是“黑盒”方案,主机厂没有太多操作空间,而地平线可以给启辰更多的自由度。

当然,这些客观因素的大前提是,地平线自身得足够能打。

大众集团与地平线的合作更是让后者的产业地位直线飙升,大众计划在该项目中投入24亿欧元。要知道,这是大众进入中国40年来最大的单笔投资。

哪怕仅限于中国市场,外资企业不乏英伟达,高通、Mobileye这样的世界巨头;而本土企业中,也涌现出一批科创实力玩家。但最终是地平线笑到了最后。

据了解,地平线正在与更多的外资品牌洽谈合作。已经登上了国际牌桌的地平线,不可避免与外资供应商交火。

此时,大众的青睐给了地平线很好的背书,提升其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知名度。更重要的是,地平线能够直接借势大众汽车在中国市场的规模快速上量,进而形成正向循环,与更多国际汽车集团的合作。

同时,借助大众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地平线也能更好的进军海外市场,从而又回来反哺中国市场。

为什么是地平线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和启辰只是地平线众多合作伙伴中的冰山一隅。翻看地平线2022年的合作企业会发现,地平线几乎完成了对中国车企的全面渗透。

目前地平线已与 20+车企达成战略合作,获得 70+定点车型。同时,地平线也已连接包括软硬件 Tier1、ODM、IDH、芯片、图商、传感器以及 MaaS/TaaS 等上下游产业伙伴 100 余家。

尤其征程5的大获成功让人颇感意外。去年在理想L8上首发量产。至今已经与比亚迪、上汽集团、一汽红旗等多家车企达成量产定点合作,多款量产车型将于2023年推出。

如果仅从算力和发布时间来看,征程5可能算不上大算力芯片的最优解。英伟达Orin在2019年底发布,征程5在2021年发布,并且Orin的算力也高于征程5。

地平线为什么能够后来居上,来看看大众给出的理由。

“我来中国之前,就对整个中国市场做了调查,涵盖了所有自动驾驶和智能驾驶领域的企业,不论规模大小,我都做过相关评估…地平线成为了我们的第一选择。”CARIAD 中国子公司CEO常青表示,地平线成为大众首选的关键原因,技术和产品上线经验是双重考量。

先说技术,目前业内有一个惯性思维是算力越高,技术越好。但地平线并不认同这个说法。技术可以不计成本的堆算力,但商业要考虑各方面的平衡。

成本是最直接的因素,余凯曾称征程5的价格是英伟达Orin的一半,这些最终都会反映在车价上,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

在单纯的芯片层面,算力并非评价其好坏的唯一指标。算力是芯片能够达到的上限,但算力大更要算的快,背后的技术是FPS,每秒钟可以处理多少图像,对应芯片的能效比和性价比。凭借软硬结合的技术理念,征程5搭载了地平线面向智能驾驶专门研发的BPU计算架构,计算效率高于Orin。

在芯片好的基础上,地平线还提出更要好用的芯片。地平线CTO黄畅称,现在的芯片之争是整个应用、算法、客户的生态竞争。与其他芯片企业不同,地平线是以芯片为底座,做好产业服务,协同产业玩家打造生态,帮助客户加速量产落地。

为此,地平线已构建出了以“芯片+工具链”为核心的开放技术平台和完整的开发环境。其中,天工开物芯片工具链可以提供从软硬件开发到应用落地的完整开发工具;艾迪开发平台,能够为智能汽车开发者提供数据标注、训练、优化与性能分析等能力。

总结下来,地平线能够获得国际巨头认可的关键在于技术实力,量产经验以及生态体系的建设。

谁是智能汽车时代的“Wintel”

纵观智能产业发展周期,任何时代都有一套软硬件架构来作为底层支撑。PC时代成就了英特尔和微软,智能手机时代成就了安卓和ARM。

历史总有相通性,今天我们站在历史的节点回看,不过是相同的故事在不同的时代反复重演。

一个值得玩味的事实是,上一个时代的霸主无法引领下一个时代的变革,PC时代是“微软+英特尔”,智能手机时代就切换“谷歌+ARM”。根本原因在于,没有人愿意革自己的命。

作为下一个规模最大的智能终端,今天的智能汽车时代正在等待新王登基。而这个新王大概率会诞生在中国。因为中国的市场盘子最大,政策支持力度最大,产业形态最丰富,竞争最激烈。

如今大众与地平线的合作无疑加速了这样的时代到来。

众所周知,外资品牌对智能汽车的态度一直半推半就。一方面是真的不看好;另一方面也是其在传统燃油车时代根基牢固,不想丢失固有优势。

但大众汽车是个例外,2016年巴黎车展上,大众汽车的ID.系列就已经登台亮相。彼时,如今赤手可热的新势力品牌蔚小理也才刚刚成立。

此番与地平线的合作24亿元的投入可以说是重金押注。显然,大众已经开足了马力。其在全球市场的号召力将对整个行业产生鲶鱼效应。

2022年,大众在全球交付大概830万台。其中,中国市场超过300万台。中国作为智能汽车的主战场,将决定未来全球智能汽车的产业格局,在中国市场能够杀出重围,也就能在全球市场立足脚跟。

智能汽车时代的底层基座无疑是“芯片+操作系统”。目前业内在这两方面的竞争都异常激烈,但有一个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做系统的不做芯片,做芯片的不做系统,地平线是业内为数不多二者兼顾的企业。

未来谁主沉浮?

地平线CEO余凯曾说,智能汽车芯片是一个聚合性非常强的市场,最后能跑出来的也就那么一两家。地平线能不能笑到最后还犹未可知,但就目前已知的趋势来看,如果只能有一家国产品牌与外资企业抗衡,地平线已经率先拿到了这张入场券。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圆周智行

    自动驾驶产业科技研究院。...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