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上汽集团:寻找多拉快跑的新马车|当“利润奶牛”减产①

帮宁工作室 2023-05-19 14:26 发文

作者|沈天香

编辑|李国政

出品|帮宁工作室(gbngzs)

|编者按

一个幽灵,业绩下降的幽灵,在合资汽车品牌中徘徊。

曾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合资汽车品牌一直是中外股东的“利润奶牛”,但现在,绝大多数“利润奶牛”减产了——它们销量减少、利润下降,成为近年来中国汽车市场的一个明显的特征和趋势。

这种变化,导致合资品牌战战兢兢、运营艰难,有的在苦苦死守,有的进入至暗时刻,有的直接消失。特别是,合资品牌的阵阵“降”风,让过去严重依赖这些“利润奶牛”的中方股东——那些国有汽车集团感到了飕飕寒意,欲无还有。对这些集团而言,合资与自主、燃油与电动、电动与智能、现状与未来……各种天平已经或正在发生倾斜。

为应对合资板块的寒意,几大汽车集团普遍不等不靠,积极行动起来。有的与外方加强沟通合作,加快导入新技术新平台新车型,如一汽-大众ID.7 VIZZION。有的深挖合资企业潜力,力推合资自主,如东风日产启辰。有的加快整合、复活传统中国品牌,如一汽红旗。有的培育全新中国品牌,如东风岚图。有的跨界合作,与其他行业牵手共同打造新品牌,如上汽集团与阿里巴巴、张江高科等联合打造智己,长安汽车与宁德时代等联合打造阿维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从今天起,帮宁工作室推出《当“利润奶牛”减产》系列专栏,分别剖析在合资板块业绩下滑的形势下,各国有汽车集团的近忧与远虑、出路及行动,为在大变革中迎来70周年的中国汽车业留下一份独特的时代记忆。

总体而言,目前几大国有汽车集团转型的重点主要在于电动化,而行业共识是:新汽车时代,电动化只是上半场,下半场将是智能网联化。从全球来看,智能网联发展得好的,只有美国和中国。而在中国,智能网联技术大部分并不掌握在国有汽车集团手中。推动我国从汽车大国到汽车强国、以汽车产业现代化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国有汽车集团需要做的还有很多。

尽管销量连续17年保持国内第一,但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上汽集团自己知道。

尤其是近5年内,其年销量从705.2万辆下滑至530.3万辆,差不多减少四分之一;净利润从360.1亿元下滑至161.2亿元,更是接近“腰斩”。

眼下,上汽集团正在度过艰难时刻。今年4月30日晚,该集团发布2022年年报,几项关键数据透露出它的窘境。

其一,营收和利润双降。2022年,上汽集团总营收为7440.6亿元,同比下降4.5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1.2亿元,同比下降34.3%。据统计,其净利润已滑落至近12年来最低。

其二,销量连续下滑。2022年成近年来最低水平。最近5年,上汽集团销量接连下滑,从2018年的705.2万辆,跌至去年的530.3万辆,减少近170万辆。

根据规划,原本2022年上汽集团销量目标为600万辆,最终完成率为88.38%。其中,自主品牌整车销量为278.5万辆,占总销量的52.5%。

自主品牌销量虽有增长,但成本压力较大。在财报说明会上,上汽集团副总裁、财务总监卫勇表示:“由于电池等原材料涨价,以及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影响,上汽乘用车盈利性仍然承压。”

上汽集团经营下滑的最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方面,旗下长期作为“利润奶牛”的合资品牌出现疲态;另一方面,自主品牌事业还未能改变集团靠合资品牌挣钱的状况——这是当前中国大多数国有汽车集团的共性问题。

汽车是上海支柱产业之一,而上汽集团作为行业龙头企业,一举一动都受到上海市领导高度重视。

今年4月14日,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率班子调研上汽集团时要求:“切实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发展信心决心,以自我革命精神加快推进创新转型,战略要更明晰、重点要更突出、创新要更聚焦、改革要更有力。”

结合其近年来销量和利润下滑的表现,这一表态被业界普遍解读为是对上汽集团的批评。

4天后,即4月18日——2023上海国际车展开幕当天,上汽集团发布“新能源汽车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雄心勃勃的目标:到2025年,上汽新能源车年销量达到350万辆,较2022年增长2.5倍,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0%,其中,自主品牌在新能源车整体销量中的占比将达到70%;基本完成新老赛道发展动力切换。

当天下午,陈吉宁现身上海车展上汽展台,参观自主品牌新车及最新技术,再次提出:“牢牢把握产业变革和格局重塑趋势,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加快创新转型,聚焦重点领域,增强研发质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上汽集团4月产销快报显示,今年1-4月,上汽集团销量约为126.5万辆,同比下滑8.8%。其中,曾经的“三驾马车”即3个主要合资品牌——上汽大众、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均呈两位数下滑。

上汽集团怎么了?该怎么办?能拉着上汽快跑的新马车在哪里?

01.

合资颓势难逆转

在上汽集团整车板块,主要有3家中外合资企业,即前述的上汽大众、上汽通用和上汽通用五菱。

其中,前两者一直是上汽主要的“利润奶牛”,今年来先后换帅。

2月20日,上汽大众官宣:陈贤章调离,不再担任上汽大众总经理;原延锋汽车饰件系统有限公司总经理贾健旭接任上汽大众总经理。

5月12日,上汽通用官宣:原总经理王永清调离,上汽通用汽车原副总经理庄菁雄接任。

两位新掌舵者都面临重大挑战,最紧迫的任务是挽救各自合资品牌销量和利润下滑的颓势。

上汽大众下滑尤其严重。2022年,其累计销量为132.1万辆,同比虽然增长6.35%,但在2020年之前,其连续几年保持200万辆左右的体量。

利润方面,2022年上汽大众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跌破百亿,为87.3亿元,同比下滑14.3%。往前推,2018年,其贡献利润高达280亿——与那时相比,2022年归母净利润下滑了近70%。

上汽大众业绩下滑的背后,肯定有外患,但更有内忧。比如,产品线相对老旧、曾经的王者车型没落、缺少爆款新品等。对比一汽-大众,后者在SUV产品上加大力度,自2018年起,相继推出5款全新SUV,其中探岳还形成了家族系列。

其次,在纯电动赛道上,虽然近两年上汽大众推出ID.系列3款新品,销量为12万辆,但这在其总体量中仅占较小比重。按照目前的趋势,ID.系列很难为上汽大众带来更大的增量。

此外,上汽大众旗下的斯柯达品牌和上汽奥迪品牌也表现不佳。

而且,上汽大众还将持续受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之影响,尤其是自主品牌的强烈冲击。

上汽大众需要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恢复销售增长势头。在合资品牌集体下滑的大趋势下,这是极其艰难的挑战。

另一头“利润奶牛”——上汽通用也不乐观。

2022年,上汽通用累计销量为117万辆,同比下滑12.13%——要知道,这家合资企业曾在2017年时突破过200万年销量。利润方面,去年上汽通用归母净利润为55.8亿元,同比下滑23.2%。

“上汽大众颓势,起于2019年帕萨特碰撞测试A柱变形事件;上汽通用下滑的导火索,则是2018年大规模使用三缸机。”一位汽车行业分析师告诉帮宁工作室,口碑对品牌的影响很难逆转。

为应对市场转型,2021年,上汽通用推出旨在转型电动化的奥特能Ultium平台,但在中国的落地缓慢,目前仅有两款产品。基于该平台的凯迪拉克LYRIQ锐歌,去年上市后高开低走,月销量未过千辆;别克ELECTRA E5在上个月刚刚上市。

业内人士建议:上汽通用应加快奥特能平台产品落地速度,快速推出新品。同时,做好关于电动车的营销,提升奥特能平台的市场声量。

坏消息是,“利润奶牛”还在跌跌不休。今年1-4月,上汽大众销量为31.5万辆,同比下滑12.9%;上汽通用销量为26.6%,同比下滑10.86%;上汽通用五菱销量约为30万辆,同比下滑25.93%。

02.

自主事业缺支柱

纵观当下中国汽车市场,整体上正由合资品牌主导向自主品牌主导转变。自主品牌能否强大,是所有国有汽车集团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上汽集团希望,用新“三驾马车”拉动整体增长,这3匹马分别是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和出口。

在上汽集团2022年的530.3万辆销量中,有278.5万辆是中国品牌或合资自主品牌,占比达52.5%,已超越半壁江山。

其中,上汽乘用车销量为83.9万辆、上汽大通21.4万辆、智己汽车5000辆,剩余的都是上汽通用五菱——其为在合资模式下打造的自主品牌。

抛开上汽通用五菱的特殊模式,上汽自主品牌有荣威、MG名爵、MAXUS大通、智己和飞凡等。其中,荣威、MG名爵和飞凡等3个品牌归属上汽乘用车管理。

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上汽集团去年销售107.3万辆,同比增长46.5%。至于出口方面,去年上汽海外市场销量为101.7万辆,同比增长45.9%。两个方面的指标相对不错。

“这两个方面的数据亮眼,都避不开上汽通用五菱的销量,但其单价较低,贡献的利润相对较小。”有分析师认为,“上汽自主事业缺少一个支柱,一个能贡献量和利的支柱。”

聚焦乘用车来看,上汽集团的实际表现确实不够出彩,与其在行业中的整体地位不匹配。

其实,上汽集团是汽车“新四化”的吹哨人。2016年,互联网SUV——荣威RX5一上市就爆火,但高光并没有延续到其他车型。尽管荣威趁热打铁,在2018年推出高端车型MARVEL X,但由于定价较高等原因,未能成功叫座。

近两年来,荣威很难再出爆款,至今其销量相对较好的,仍旧是以前的RX5系列和i5。接下来,荣威计划构建从插混到纯电的产品矩阵,全新的中高级电动轿车将于今年上市。

MG名爵的亮点在海外市场。今年1-4月,MG在欧洲销量达7万辆,同比翻番。上汽集团预计,今年欧洲将成为上汽首个“二十万辆级”海外区域市场。此外,MG在泰国等国家也有不错的表现。

飞凡和智己是当前上汽集团自主事业发力的重点。

与荣威、MG一样,飞凡是上汽体系百分百控股的品牌。而智己则是由上汽集团、阿里巴巴、张江集团三方合作的新品牌。在定位上,也比飞凡高。

目前,二者的销量与新势力头部相比,有很大差距。比如,今年4月,理想新车交付量为2.57万辆,同比增长516%,理想方面预计其月交付量很快超过3万辆。哪吒汽车4月交付量过万。零跑、小鹏、蔚来的交付量分别为8726辆、7079辆及6658辆。

2021年,荣威新能源事业部调整,飞凡开启独立运作。相比上述新势力,4月份,飞凡汽车的销量为1248辆,环比增长127.8%。刚上市的飞凡F7,因性价比优势获得市场认可。相比首款车型R7,F7交付预期向好。‍‍‍‍‍

不少声音认为,飞凡F7会严重冲击智己L7的销量。尽管两款车定位高低不同,品牌调性也有差异化,但智己L7显然受到冲击。好在智己LS7到来,暂时解了智己的燃眉之急——在智己4月份2009辆销量中,有1930辆是新车智己LS7。

智己在发力智能网联。今年上海车展上,智己发布“AI4M智能战略”,称是以AI科技深度改造汽车技术底座而构建的“中国版智能方案”。

智己称,将通过软硬件架构、大规模智能算法和智能场景体验等三大支点,将AI变革赋能未来出行,启动VMC中央协调运动控制器、全Linux内核舱驾融合系统、D.L.P人工智能模型等领先智能科技的大规模量产上车。

据了解,2023年下半年,智己将发布第三款车,对标Model Y;第四款车将于2024年上半年发布,直接对标Model 3,其智能座舱将率先应用高通8295芯片。这两款车有望为智己争得更大的份额和销量。

对于上汽集团而言,其任务是既要抓住智能电动车的新赛道,也要让燃油车在传统赛道上重新焕发生机。此中最为关键的,是快速打造出一个强有力的销量和利润支柱品牌。

上汽集团在苦苦寻找多拉快跑的新马车。前述自主品牌中,谁最终能胜出、堪当此大任?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