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2024年的烦恼(三) | 贾新光汽车评论

贾新光汽车评论 2024-02-01 11:28 发文

对电动汽车的怀疑者和反对者

思略特汽车报告《2023年全球电车消费者研究》调查,把消费者分为3个地区和3个主要集群:电动汽车车主、可能购买电动汽车的人和电动汽车怀疑论者。

电动汽车怀疑论者,指已声明未来5年内不购买电动汽车的人。这样的人总计占32%,其中亚太地区消费者中占25%,欧洲、中东和非洲地区消费者中占36%,北美地区消费者中占41%。

电动汽车怀疑者这个词并不确切。按照思略特汽车报告的解释,这些人不过是在价格、续航里程、充电方便性等方面感觉不满意,并非绝对反电动汽车。

据《kron4》 Auto Pacific 调查,美国人对于电动车的考量,车价是最关键原因。在还没降到满意的入手价格之前,有55%的受访者不愿购买电动车,如果价格降到35000美元以下,会有47%的受访者考虑购买;里程焦虑的问题依然存在,48%受访者担心电池没电;有49%的受访者对于电动车长期持有的成本表示担忧,担心电池更换费用过高无法负荷;有34%受访者对电池安全表示担忧,也有22%受访者对于充电器安全持观望态度;在环境影响上,有30%受访者担心电池造成的生态影响,有26%受访者认为电动车对于环境危害,比汽柴油车更高。

这26%的受访者是真正的电动汽车怀疑者,甚至反对者。

《kron4》表示,此调查也显示了电动车在美国所面临的挑战,需要有更具竞争力的价格、技术提升的电池、更广泛的充电基础建设来改善消费者的疑虑。

市调机构《S&P Global》的报告中,除了电动车购入成本问题外,还有46%消费者对于充电时间有所顾虑;有44%民众担心充电站的便利性。

《S&P Global》的调查中,认为电动车的续航里程问题有所缓解,有29%受访者希望电动车续航里程要超过300英里(约482公里);19%是受访者要超过250英里(约 402 公里);21%的受访者则表示有200英里(约320公里)以上即可。现在大部分电动车都能满足这些需求。

充电设施是一项基本建设,有足够的充电设施,再加上高压液冷超充,可以基本解决充电焦虑。但是在很多国家,这样的基建难度很大。

电动车吸引消费者的要素,最大的就是节省燃料花费,有高达69%消费者认为这是换购电动车的主要诱因,另外56%的受访者表示电动车对于环境效益提升很重要,第3大主因是性能与驾驶体验(31%):电动车的加速性令人印象深刻。

电动汽车的铁杆反对者是日本汽车工业的头头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御园生诚认为电动汽车“对减排二氧化碳没帮助”。他认为:“从目前的技术来看,迅速普及纯电动汽车并非上策。此前就有观点指出,根据‘从油井到车轮理论(Well to Wheel,从石油生产阶段开始到汽车行驶阶段为止)’,对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进行‘生命周期评估’,会发现纯电动汽车的放量未必少于汽油车。”

御园生诚说:“我又在此基础上将制造汽车时的能源消耗量加入进去进行了估算。能源消耗量可以被认为基本等同于二氧化碳排放量。如果加上制造时的能源消耗,则纯电动汽车的能耗更大,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更多。也就是说,普及纯电动汽车不会带来二氧化碳减排效果的可能性很高。”

依据是“可能性很高”。

日本一次能源全部靠进口,没有大规模发展光、风发电条件,核电受地震频发的制约。

御园认为:中国在大力发展纯电动汽车,目的不光是应对气候变暖,还希望通过普及纯电动汽车培育本国汽车产业。今后的动向取决于各国、各企业的战略。包括制造汽车和建设基础设施时在内,掌握总体上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减在制定战略时不可或缺。

2020年丰田章男在日本汽车制造商协会年终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如果所有汽车都是电力驱动,那么日本到夏天时将发生电力短缺的情况。另外,向电动汽车全面转型所需要建立的基础设施将使日本花费14万亿至37万亿日元(1350亿至3580亿美元)。他还称,如果日本过于草率地禁止汽油动力汽车,汽车行业目前的商业模式将崩溃,造成数百万个工作岗位的流失。

丰田章男认为,在日本这样一个大部分电力来自燃烧煤炭和天然气的国家(日本一次能源全靠进口,核电在地震中事故频发,没有条件发展光伏和风电),电动车对环境没有帮助。制造的电动车越多,二氧化碳排放就越严重。

丰田内部人士解释,丰田章男此番言论,主要是基于日本市场的消费者需求以及能源结构等情况,不主张过度抬高纯电动车(EV)的地位。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不同,如果一味推电动车,反而是不利的因素“不同国家和地区,能源结构不一样,和消费者需求以及环境要求等不同,电动车能耗很难有一个精确的数据。例如,挪威发展电动车就有优势,可利用地热等清洁能源,这里就特别适合发展电动车。”

丰田章男称:目前特斯拉的估值的确超过了日本七家汽车制造商估值的总和,但丰田目前生产和销售的汽车数量和种类都比特斯拉多得多。“特斯拉不仅严重高估了自己的价值,而且还没有成熟到足以影响全球汽车发展的趋势,尤其是在电动汽车技术领域。”他还利用“经营餐厅”作类比,“特斯拉声称他们的菜谱将是未来的汽车标准,但丰田拥有的是真正的厨房和厨师。”

今年美国总统选举,很有可能是“懂王”和“睡王”之间的肉搏。去年12月25日特朗普在圣诞致辞中,称希望电动汽车狂热支持者“在地狱里腐烂”,称拜登政府和暴徒们正在摧毁曾经伟大的美国。

去年9月时,特朗普公开批评白宫宣传的电动车发展是一个骗局,并称白宫向美国制造商提供电动汽车税收抵免相当于在向地狱过渡。

特朗普称,如果他再次当选美国总统的话,将大力扶持美国的传统汽车业,以振兴美国的制造业。

有人称特朗普是电动汽车反对者,其实冤枉了特朗普。特朗普至少反对美国发展电动汽车,而不反对中国发展电动汽车。特朗普表示,以后的电动车都是中国制造了,没有我们的份了,你们要求涨薪没有用的,如果美国继续支持电动车,美国的汽车工人们都将失业。

特朗普说:美国地底下流淌着黑色的黄金,美国的石油储备是世界第一,比沙特的石油还要多。依靠石油收入,美国可以再次富起来。

特朗普还表示:“中国的石油没有美国这么多,中国生产电池有优势,如果拜登强制大家买电动车,燃油车将不复存在。我不反对电动车,但是应该继续卖燃油车与混动汽车,人们买什么车是他们的自由,况且美国脚下的石油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如果特朗普再次入主白宫,最高兴的应该是丰田,因为在美国销量最大的汽车公司是丰田。

如果拜登连任,特斯拉的日子也未必好过

《日本经济新闻》1月21日报道,特斯拉紧急从中国进口制造电池的关键零部件正极材料。报道称,这说明美国企业难以实现拜登政府将中企排除在电动汽车供应链之外的目标。

2020年,特斯拉发布了全新的4680电池,Cybertruck是首款搭载该电池的车型。4680电池规划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工厂批量生产,但在量产方面遭遇困难,这成为扩大Cybertruck产能的瓶颈。为打破僵局,特斯拉决定从中国企业采购材料。

《晚点 LatePost》此前称,特斯拉从2023年下半年开始采购两家中国二线电池公司生产的正极极卷,在得克萨斯州工厂组装4680电池。正极极卷约占整个电芯成本的35%。

根据拜登政府的政策,自今年1月起,美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中如果包含中国制造或组装的电池组件,就将无法享受7500美元的税收抵免。这样,Cybertruck被剔除在补贴名单之外。

彭博社报道,2022年,北美和欧洲的电动汽车电池组平均价格分别比中国高出24%和33%。

《商业时报》报道:美国生产电动汽车电池需要与中国合作。比如特斯拉的磷酸铁锂电池技术就来自中企,福特在密歇根州新建的一家电池工厂也将使用中企的技术。中国在供应链中的主导地位使其几乎不可能被排除在外,美国政府的规定将减缓美国从燃油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转型的步伐;如果没有与中国公司的合作,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竞争力会被大大削弱。

4680是个好东西,一出来就获得了市场的普遍看好,无论是在电池密度、动力水平还是重量控制上,新电池都要比2170电池更具优势。专家们表示,新的电池技术加上干涂层电极制造工艺,可以将Model Y的电池成本降低一半,使得每辆车可节省5500美元。但是,特斯拉自己在发布时也承认,新的电池在大规模量产方面的确遇到了一些困难。

4680电池的生产难点是干涂层电极工艺。马斯克说“我们会在2022年底之前实现4680电池的量产,但这很难预测,因为这里面有很多新的技术。”

4680电池中最让特斯拉引以为傲的,是电池的无极耳(实际是全极耳)技术。全极耳的制作工艺有切叠法和揉平法两种。切叠法是特斯拉采用的一种解决方案,主要通过斜切成片卷起,表面起伏较大,容易造成极耳因接触程度不一致,内阻一致性差。由于两端都被极耳封闭,无法连续注液生产。

揉平法是中国国内企业广泛使用的一种方案,这种方法通过超声波或机械摩擦将极耳揉成端面。极耳在压平过程中,容易产生金属碎屑,导致电芯自放电过大,甚至内部短路。此外,揉平后端面较致密,电解液难以进入电芯内部。这些都将成为提高电池生产率的难题。

4680电池的负极在计划中将采用碳化硅,以提高能量密度。然而,硅碳负极也有一些缺点。例如成本很高,副反应多,膨胀大,一次充放电效率低,影响电池质量。

根据长期关注电动车电池的技术频道The Limiting Factor拆解了4680电池后进行化学分析,结果显示,目前已经生产出的4680电池负极中仅由石墨构成,并不含硅材料。

2023年11月,特斯拉在推特上宣布取得惊人突破:4680大型圆柱电池已实现量产。据悉,特斯拉上周在加州弗里蒙特工厂成功生产了86.8万块大型圆柱形锂离子电池,足以支持1000辆Model Y的装车需求。

虽然这一生产规模目前无法满足上海工厂的产能,但德国柏林工厂和加州工厂平均每周3000辆的生产需求已经相当接近。特斯拉解释说,4680电池已经度过了量产最困难的时期,为未来规模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但是,4680的关键零部件来自中国。

拜登主导了两项关键立法,对美国电动汽车市场产生了重大影响,即《减胀法》(IRA)和《两党基础设施法》(BIL)。如果2024年美国总统选举共和党获胜,新政府可能会要求限制这些法律,减少或取消联邦政府补贴资金,这可能导致汽车企业、供应商和电池企业重新考虑产品和投资战略,特别是与北美采购有关相关的企业措施。选举还可能影响温室气体排放和燃油经济法规。

无论是哪个党派,国会都需要继续为州和地区电动化投资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共和党人可能会反对任何让人联想到绿色新政补贴的资金支持,但已经受益的州的立法者将需要保证这些项目获得资金支持。这种情况可能会在一些问题上造成联邦和州之间比已经存在的紧张关系。

中国电动汽车主导地位给西方带来困惑

中国十六年的入世谈判,欧美重点轰击的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大门,逼迫中国完全开放这个市场。即使中国保留了合资股比的的底线,但是合资生产和直接进口的汽车仍然占到汽车市场的60%以上(每年1500万辆,这与美国汽车市场的规模差不多,比欧洲市场大多了)。那个时候,他们的武器是“反对贸易保护”。

30年河东,30年河西。2023年,中国生产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动汽车开始在慕尼黑走秀,其实还没有大量销售,欧洲人就不淡定了,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甚嚣尘上,开始学习美国建造“小院高墙”。

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是自主发展起来的,形成了自己是产业链,一开始依托的是中国本土市场,即使是把中国新能源汽车挡在“高墙”之外,外国汽车在中国每年1500万辆的市场份额也将大部分被中国自主品牌收复,而在电动汽车方面,跨国汽车巨头们现在毫无还手之力。

目前比亚迪比较便宜的电动汽车只有1.2万美元左右,特斯拉最便宜的要3.9万美元(据说可能推出2万美元左右的车型,而大众电动汽车的价格都在5万美元以上,有竞争力吗?

依托大部分国内市场和欧美日韩以外的汽车市场,中国新能源汽车可以拿下30-40%的全球汽车市场,如果特斯拉能够完成2000万辆产能建设,中国加特斯拉的市场占有率极有可能达到60%。

这将是极为可怕的前景。

英国《金融时报》1月5日发文称,随着物美价廉的中国新能源汽车高调进军海外市场,美欧政府在鼓励电车消费和保护国内车企之间陷入两难。中国车企不仅拥有充足的产能,还在电池领域技术实力雄厚,尽管美欧试图通过补贴和关税政策削弱中国汽车的竞争力,但业内专家警告称,就算设置关税壁垒,欧美制造商依然难以对中国产品建立价格优势。

当西方汽车工业想要进入中国汽车市场时,它们打的是自由竞争的大旗,鼓吹的是比较优势理论,攻击中国搞贸易保护主义。但是,当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出现在欧洲市场,它们叫嚣的是中国威胁论,城头上挂起“贸易保护”的海盗旗。

1月11日《经济学人》封面文章是“中国电车的猛攻”,中国的电动车如同陨石雨一般撞向地球。封面图对应的文章的标题:《中国汽车的大量涌入让西方感到恐惧》。

这篇文章好像是一个丹麦人写的,因为他是从第三者的角度来看这件事,甚至称“廉价的中国新能源汽车供应会给西方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

文章一开头说:“中国似乎正在掀起促使富裕国家另一次去工业化的浪潮,5年前,中国的汽车出口量还只有日本的四分之一,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量超过500万辆,超过了日本汽车的出口总量。”“中国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销售了50万辆电动汽车,令特斯拉望尘莫及。”

文章说:“1997-2011年,随着中国融入全球贸易体系,中国开始向全球输出廉价的商品,这使大约100万美国制造业工人失业。”“随着全球化的消退,发达国家政治人物开始积极退休贸易保护主义,推出各自在产业补贴政策。但是随着中国电动汽车近年来惊人的崛起,再一次引发人们对老爷车毁灭性冲击的担忧。”“中国电动车时髦且便宜,以至于它现在最大的烦恼是没有足够的专用运输船来运输出口的电动汽车。……而西方政客更把国内失业率的提升,归罪于中国电动汽车的‘倾销’,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

文章称,将中国电车拒之门外将是一个错误,廉价新能源汽车的现货供应会给西方带来更大的潜在收益。目前欧洲的电动汽车仍然比燃油汽车贵,消费者没有购买的欲望,采用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可以缓解零碳排放的压力。

“廉价产品对西方工业的冲击被夸大了。1980年代日、韩汽车工业崛起,反而促使西方汽车工业发展得更好,而日、韩汽车工业也把生产基地搬到了欧美。事实上比亚迪已经造匈牙利开始了一家工厂。于此同时,大众也在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作者认为“现在的燃油汽车肯定要退出市场,生产电动汽车业需要工人,所以现在的汽车业员工不会全体下岗,就好像前一次中国冲击带来的失业,最后证实不到预计到1/5。丹麦是全球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但是它并没有自己的汽车制造商,即使所有的汽车都来自中国,丹麦经济也不会受到冲击。而在通货膨胀率高企的今天,更便宜的中国电动汽车,意味着消费者可以把更多的钱花在其它的消费项目上。

文章最后称,“如果中国政府原意用中国纳税人的钱补贴全球电动车消费者,从而加快全球能源转型,那么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它呢?还不如张开双手表示欢迎。”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贾新光汽车评论

    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常务理事、搜狐汽...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