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产能过剩的“狼”已经来了!

智车科技IV 2023-06-14 14:49 发文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导读

在“2023中国汽车重庆论坛”上,长安汽车董事长朱荣华预计到2025年,中国需要的动力电池产能为1000-1200GWh,而当前行业的产能规划已经达到了4800GWh。此外,90%以上的新势力车企恐怕都难逃关停并转的结局。

长安汽车是如今自主品牌第一阵营,在乘联会的零售榜单上仅次于比亚迪和一汽大众,位列第三。所谓春江水暖鸭先知,作为长安汽车的掌门人,朱荣华所说的数据以及发出的警告绝非是危言耸听。接下来,主机厂和电池企业如何在竞争渐趋白热化的局面里生存下来,已经成为决定每一家企业生死存亡的课题。

01电池企业转型已经不可避免

根据朱荣华给出的数据可以发现,国内电池产能过剩局面尤其严重。而和电池产业自身产能国中相对应的是,国内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已经超过了30%,在没有强有力的政策刺激的情况下,纯电动汽车占比和渗透率增速也会逐渐趋缓。

下一步,电池企业要想能够继续生存下去或许只有两种方法:

通过技术领先打造护城河。当下,不少主机厂自己也在造电池。这其中不仅有我们所熟知的特斯拉4680以及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蔚来、广汽、长城、吉利等都希望能够在电池方面有所建树。要想能够打赢主机厂自己的电池企业,电池企业唯有提供性能更高且成本更低的电池,否则就极容易被取代。但要确保自己的产品无论是在技术还是在成本上有优势,都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进行研发,这都意味着门槛越来越高,生存的难度越来越大。

让主机厂持股,以此和主机厂结成更加紧密的联系。在当下的形态下,像国轩高科这样有着大众这样的大股东的电池企业日子会相对好过一些。毕竟如果第三方电池企业没有绝对的优势,主机厂还是会更加倾向于自己的电池企业。但是出让股权甚至控制权,无疑是让电池企业矮化了自己。不过在国内电池产能已经远远过剩的情况下,尽早和整车企业抱团才能够为自己争取到一个更好的谈判地位。

02整车企业的关停并转

几年前,国内涌现了一大批新势力车企。但如今,不仅不少新势力早已经破产,即便能够活下来的,勉强也就只有理想汽车一家在今年第一季度才刚刚开始盈利。不能实现盈利,就意味着不具备自我造血功能。这些整车企业不得不依靠投资人或者从证券市场融资。但是眼下由美联储持续加息,意味着从市场融资难度越来越大;而国内过剩的新能源汽车产能也让投资人不再敢轻易投资。所有这些都意味着大多数车企,尤其是新势力车企在国内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地步了。

之前网上曾经有消息流传,说大众希望能够收购蔚来,作为大众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品牌来运营。而让这个传闻看上去不像空穴来风的是,蔚来汽车自己的经营业绩较差,且大众在国内持续加大投入。

根据蔚来发布的第一季度财报可以发现,其单车毛利率只有5.1%,第一季净亏损达到47.4亿元,而且现金储备只有378亿元。至于销量方面,如果在6月份开始交付的ES6单月销量未能突破1万辆,那蔚来可能就会被逼入绝境。作为国内新势力的领军车企,蔚来的表现都是这样,更不要说其他新势力车企身上的压力之大,不言而喻。

至于大众汽车,之前刚刚在国内官宣了高达231亿元的投资。而这个还不包括大众和地平线之间23亿欧元的一连串投资和组建合资公司的交易。大众在国内加大投资,希望能够巩固其在国内市场的地位,尤其是在电动车领域能够奋起直追。如果能够直接将蔚来汽车收入麾下,将迅速补齐大众在电动车领域,尤其是在国内市场上的短板。

03海外市场绝非化外之地

当前,国内自主品牌和电池企业都将海外市场视为自己重要的战略方向。但是一味向海外市场出口整车和电池,会面临越来越大的不确定性。根据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中国已经成为能够和日本以及德国比肩的汽车出口大国。而考虑到目前的地缘政治关系,以及各个国家希望能够维持贸易平衡,中国整车出口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多。

美国的反通胀法的颁布基本意味着美国市场已经对中国整车企业和电池企业关上了大门。之前宁德时代为了能够在美国建厂,不惜将电池厂的股权100%都出让给福特,自己只赚取工厂运营管理费用以及电池产品的知识产权授权费用,但依然在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美国市场上下全面围堵中国电池和整车的共识已经达成。我们的企业不要说出口美国,就是在美国当地设厂基本都已经不太可能。

至于在欧洲市场,目前已经成为国内车企和电池企业重点开拓的市场。但是不得不引起我们重视的是,包括大众和BBA在内的欧系车企都已经制定了详尽的且可落地的电动车战略。即便是在电池方面,以Northvolt为首的欧洲本土电池企业也在快速崛起。此外,欧洲也在给出比较优惠的政策吸引国内电池企业在欧洲当地建厂。也就是说,未来只要欧洲本土的电池产能达到一定程度之后,国内电池企业向欧洲出口的大门便会被慢慢关上。至于整车方面,无论是燃油车还是新能源汽车,随着欧洲车企回过神来,国内车企的机会也正在持续变小。

无论是整车还是电池,产能过剩的情况已经不可避免。做好一份详细的规划,找到能够支撑自己在市场上立足的点,已经迫在眉睫。如果没有办法和竞争对手之间形成差异化,只是通过盲目的重复投资来扩充自己的车型矩阵和销售渠道,那必然无法躲过日后破产或者是被兼并收购的下场。产能过剩的狼,已经来了!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智车科技IV

    自动驾驶、车联网、传感器、算法等...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