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现行医院绩效模式,其实都不够科学!

霍尔斯医疗毕节分公司 2021-03-29 20:30 发文
现行医院的绩效核算模式,要说科学性,只有一点,那就是多劳多得,绩效工资与医生劳动量呈正相关,但绝不成正比。

医院绩效只是医院内部各部门之间,效益蛋糕的分切方案,至于该怎么分,根本没有科学统一的标准,完全靠话语权来决定分配比例。

向临床倾斜一直停留在口号

医院的业绩完全来自临床科室,行政与后勤应该服务于临床。现实却很残酷,医院绩效方案由行政决定,临床医护并没有发言权,结果是干得好,不如算得多,医护绩效与业务量并不成正比。都说绩效要向临床一线倾斜,但一直停留在口号,能落到实处的并不多。

而且绩效方案越来越复杂,“跟你说了也不懂”成了搪塞临床医护质疑最好的套路,只是肥了那些绩效方案订制与软件设计公司。

收费结构畸形导致绩效难科学

目前医疗定价极不合理,诊疗性收费标准太低,而药品耗材等价格又虚高,医护的技术价值没有从收费中体现。

在不合理的收费结构基础上,制定的绩效方案,根基就歪了,自然难以科学。

早期常用的全成本核算,用科室收入减去支出,用于二次分配,虽简单明了,但是科室提成比例的制定,也没办法科学,只能通过不断磨合和妥协确定,因为临床科室提成高,则后勤、行政就会少。

按服务项目点数核算绩效(RBRVS),本身就是外来品,说是以资源消耗为基础确定项目提成比例,可国情不一样,资源消耗也完全不一样,像台湾长庚医院那样真正拿着秒表去科学核算服务项目所需人力成本,国内有几家医院能做到?

绩效与检查收入脱钩难施行

为杜绝“大检查”,国家三令五申绩效不得与检查费挂钩,但是收费结构畸形顽疾不改,也难施行。

以医生绩效为例,因为诊疗费太低,按服务项目点数核算绩效(RBRVS),如果完全抛弃检查收入,那医生真要喝西北风了。更何况,非手术科室,除了微不足道的住院诊察费,压根就没什么诊疗费项目可收。

现在各家医院大多偷梁换柱,将检查收入换算成工分,以一种变通的方式来核算,这也是现行收费框架下的无奈之举。

绩效误导医生过度诊疗

因为收费结构不合理,医院收治一个患者利润不高,为创收维持运转,不得不“薄利多销”,鼓励医生多看、多收,医疗完全快餐化。

这种导向体现在绩效方案里,就是重“量”轻“质”,过分强调经济指标,误导医生多做检查和治疗,导致过度诊疗,加剧看病贵。

绩效方案应该重“质”轻“量”

当前医疗乱象背后,是医疗过度市场化,过分追求效率,导致公平不足,而用绩效对医生激励过度是始发环节。要让医疗回归公益,就得让医生回归看病。

新形势下,医院绩效一定要重“质”轻“量”,甚至可以完全抛弃业务量指标,纯粹考核医疗质量与服务态度。

最好的办法,就是彻底打破现行工资制度,实行目标年薪制,提高临床医务人员待遇,让医生专心看病,而不是创收,医疗也就回归公益了。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