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背靠上汽,飞凡汽车即将沦为下一个高合?

嘿电HIEV 2024-03-18 15:41 发布于广东 发文

出品:嘿电HIEV

作者:梁非凡

还没过完一季度,2024年第二家即将倒闭的新能源车企就已经被冒头了。

让人震惊的是,这次不是什么半路出家的没有背景的造车新势力,而是背靠大国企的飞凡汽车。

3月14日,RoboX报道指出,上汽内部人士透露,为了降本增效和品牌调整,上汽集团正在实施大规模裁员,其中,还未回归上汽的飞凡本部,预计将被裁员70%以上,即便躲过本轮裁员,飞凡员工也会大概率面临降薪。

此外,该内部人士还强调,“此前的‘独立运营’是大力发展飞凡品牌的核心决策,而如今集团已不再提这事儿了,再加上规模化裁员,飞凡算是名存实亡了。”

这意味着,不久的将来,飞凡汽车这个品牌很可能就会变成下一个高合汽车。

不过,不同于高合威马这类民营新势力的崩盘,飞凡汽车的倒闭,并不会像前者那样变成车机停服,售后无门的烂尾车。作为上汽集团全资控股的新能源子品牌,飞凡后续的出路大概是会回归到上汽乘用车体系内,和荣威整合在一起,由荣威负责售后。

因为飞凡汽车原名就是R汽车,这个R指的就是荣威新能源。当初上汽正是为了摆脱荣威低端网约车的认知才选择将纯电业务独立运营,成立了R汽车也就是如今的飞凡。只可惜如今兜兜转转好几年,终究又回到了原点。

在这之前,不少人认为,背靠大国企会是新造车品牌的保命符,但是,飞凡的噩耗却刷新了这一认知:在行业大洗牌面前,没有什么神仙皇帝,更不存在救世主。

01

销量口碑双崩,飞凡败局已定

飞凡的陨落,早就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早在今年年初,就有业内人士爆料称,负责飞凡智驾开发的400人团队被裁员过半。

销量方面,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飞凡汽车两款车F7和R7共计卖了20256辆,虽然同比2022年上涨了39%,但是月均销量仍然不足2000辆,距离月销万辆的新造车生死线相距甚远。这对于一个独立将近四年的品牌来说,基本可以说是原地踏步。

其中,曾经宣称订单过万、要击败蔚来ET5的飞凡F7,虽然月均销量一度高达2000+,但是好景不长,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直处于不懂下滑态势,直到今年前两个月,销量甚至直接跌至两位数。

一台18.99万起售的中大型轿车F7和一天18.99万起售的SUV的中大型SUV,作为新能源价格战的佼佼者,性价比如此高的飞凡,理应是不差销量才对。

但是很可惜,在飞凡拉胯的产品品控面前,再高性价比的产品也终究只能是昙花一现。

车质网显示,单单是2024年至今,关于飞凡汽车的投诉就有29条,2023年全年关于飞凡汽车的投诉更是高达138条,问题涉及座椅、A柱、电机、制动系统、车机……几乎把车上每一个能坏的地方都坏了个遍。

此前,曾有飞凡R7车主维权无门最后跑到飞凡汽车公司门口拉横幅,横幅上赫然写着“不是修车就是在修车的路上”。虽然飞凡口口声声说要打造高端电动车,但是骨子里依旧是过去做中低端网约车产品的廉价调性。

要销量没有销量,要口碑没有口碑,飞凡汽车这样的品牌如果是个没有背景的造车新势力可能已经凉了好多年了。

02

弃车保帅,上汽为何保不住飞凡?

那为什么上汽这个财力雄厚的爹也保不住飞凡了?

真正让飞凡面临被“优化”局面的根本原因,其实是它的产品定位。

同为上汽旗下的独立新能源品牌,飞凡还有一个同母异父的兄弟,那就是智己。智己首款车型L7上市之初,面向的是35万以上的市场,而最初的飞凡ER6,面向的是20万以下的中低端市场,本来兄弟俩井水不犯河水。

但是随着智己L7首战惨败,再加上过去两年价格的大趋势,智己品牌新车售价是一辆接着一辆下探,如今最便宜的LS6售价直接杀到了21万出头。相反,想要打破廉价认知的飞凡品牌则一直在试图通过堆料进入20万以上市场,兄弟俩直接撞了个满怀。

关键是,二者不仅价格严重重叠,产品定位更是高度相似,二者的主力产品都是中大型家用SUV和轿车,在产品上的差异化也并不突出。这就造就了眼下飞凡和智己两个亲兄弟在20-20万价格区间自己人打自己人的尴尬局面。

换作两年前合资品牌还有点话语权的时候,树大根深的上汽还能给子品牌输点血再耗一年半载 ,但是伴随着过去一年合资市场的加速萎缩,通用和大众两头利润奶牛已经很难继续供养上汽这些顶着亏损造车的自主新能源子品牌了。

此情此景,上汽这个爹唯有狠下心来,弃掉飞凡这个不争气的“车”,保住智己这个稍微有点起色的“帅”。

飞凡的撤退告诉我们一件事,在这个加速洗牌的,“多生孩子”已经不是大汽车集团突围而出的上策,甭管你是民企还是国企背景,在龙卷风般的洗牌面前,一切都是空话。

写在最后:

事实上,不只是上汽,其实整个自主车企阵营一直以来都崇尚“多生孩子好打架”的战略逻辑,就算不能战胜友商,也起码可以通过内部的赛马制度,筛选出一匹战斗力更强的好马。

这种逻辑在两年前或许是可行的,但是在如今已经进入决赛圈的新能源市场,多品牌混战更多是内耗。

因为市场终究是有限的,眼下几十个品牌混战的局面,看似繁荣昌盛,实则大家都吃不饱,顶着亏损卖车。所以必须有人要出局,市场才会逐渐回归健康的状态。所以,后续像飞凡这样的品牌该合并的合并,该倒闭的倒闭,不需要惋惜,这是市场走向成熟的常态。燃油车也是这么过来的。

正如余承东所预判,中国汽车市场最终主力玩家将不超过5个。大家可不要嫌少,要知道,如今的中国汽车市场早已不是吃大锅饭的年代,中国汽车的星辰大海必须是全球市场,唯有培养出真正能打出去的巨头,中国新能源汽车才是真正的强大。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嘿电HIEV

    新能源汽车技术,新车行情内幕,你...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