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一场大火引爆的三年汽车缺芯

芯世相 2023-12-22 17:37 发布于上海 发文

 2021年8月,时任博世中国副总裁徐大全发朋友圈称要跳楼。 

事情的起因是ST (意法半导体,后被证实)位于马来西亚麻坡的工厂受新冠疫情影响将要暂时关闭产线。此次停工对博世ESP/IPB、VCU、TCU等相关芯片影响很大,预计这些芯片在8月份后续将处于断供状态。 

而在徐大全身后,是一群长期蹲守在上海博世总部“追芯”保供的车企采购和老总。 

同时,在距离上海1000多公里之外的深圳华强北,IC采购张凌也在帮客户找一颗命名为L9369的汽车芯片,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他眼瞅着这颗芯片一路从200元涨到1000元、3000元、4000元,有的报价竟然达到6000元,甚至有客户找到张凌说:“不计成本,有货就要”,而这颗芯片的原价仅为13元人民币。

来源:读者朋友圈

命运的齿轮在此时开始交汇,这颗芯片就产自于马来西亚的ST工厂。 

L9369是汽车ESP系统的核心芯片,而博世又占据了国内ESP市场70%的份额。面对等着下产线的汽车和解决不了的供应问题,汽车采购们只能硬着头皮想办法,即使涨了300倍也得买到,后来这颗高价芯片因各类新闻报道出圈,然而这只是汽车缺芯下的冰山一角。 

在缺芯潮之前,整车厂和华强北完全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存在,整车厂并不直接购买芯片而是通过像博世这样的Tier1采购;而华强北,作为是全球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市场,掌握着国内近五成公开市场的芯片现货,服务的客户主要是国外的大贸以及分散在长三角、珠三角的中小终端客户,汽车客户只有极小极小的一撮人能做,普通人基本没办法挤进去喝一杯羹。 

两年多前的历史性“缺芯”打破了这一局面,除了等Tier1和原厂分配芯片,汽车采购们开始跑到深圳华强北、北京、海外凑芯片,涨幅几十倍到几百倍的汽车芯片和增加几十辆迈巴赫的故事开始从华强北的档口和紧密的办公楼中流出。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需求疲软,芯片价格跳水和积压的库存成为市场主基调,过山车的行情跌至谷底,去库存、降薪裁员、缩小办公室、转卖豪车……芯片行业转入漫长的冬天。

 01

升温

在暴风雨前夜 

一切要从2020年开年的那场疫情说起。突发的疫情让原本冷门的口罩、额温枪、消毒液等防疫物品成为了“香饽饽”,一货难求,原本一两毛一片的口罩在朋友圈涨到了3块钱。 

此时的我和很多人一样,带着一种不确定的心情在过春节,大年初一(1月25日)晚上,我在朋友圈无意中看到华中数控董事长陈吉平的求购信息,他们公司生产的疫区支援物品红外测温仪急缺芯片,和他们确认缺芯的细节物料后,我连夜写了一篇文章,第二天刷遍朋友圈。最终,在大家的齐心协作下,缺货问题在大年初二晚上已经基本解决。

 

 

本着过去十几年作为芯片采购的敏感,我仔细盘点了这些大健康产品,发现如额温枪、血氧仪、红外测温仪这些产品量不大,需求长尾,品质要求又不低,供应链其实存在很多难点。 

从1月30日起,我就陆续收到做额温枪朋友的缺料表,以红外传感器和MCU为主,原本十几块的迈来芯96615和96614的传感器芯片转了几手售价高达上百块。 

然后各种群里开始越来越多人号称ZF订单,需要XX万只测温枪,要找厂商下单.....每天都有额温枪厂定了枪的人来过来问红外传感器,工厂缺红外传感器就出不了货,让客户帮忙找货。 

市场上仅剩的存货被炒疯了,最离谱的是那段时间,有做微商代购的,做玉石生意的,都过来向我询问红外传感器的消息。在夹杂着熔喷布、口罩机倒爷暴富的新闻中,让身处这场行情之中的我觉得既真实又魔幻,但拉长时间维度来看,这才只是个开始。 

不过这波紧缺对国内厂商来说确实是一个机会,当时除了红外传感器外,第二火热的芯片便是MCU,当时相关芯片主要以台湾省的紘康、松瀚为主,国内几家芯片公司抓住这波机会顺利出道,开始崭露头脚。 

但此时放眼整个半导体行业,可以说是一家欢喜九家愁。面对疫情给半导体产业带来的不确定性,ASML、NXP、博通、TDK等多个半导体大厂及机构纷纷在一季度下修财测,当时业内盛传一种预测:半导体砍单潮要来了。同样感到悲观的还有整车厂们。 

2020年一季度,中国大陆的汽车销量为367万辆,同比下滑42.4%,销量几乎腰斩,全球下降了24%,车企、Tier1们对未来没有信心,砍掉了大部分芯片产能。而另一方面,台积电、联电和世界先进等 8 寸晶圆代工厂都表示产能吃紧,第一季度产能已被客户预订一空,订单能见到度已经到第二季度。 

要知道汽车半导体主要依赖8寸晶圆产能,此时汽车厂商一声令下“砍单”,空出来的产能迅速被其他产品占领,仅仅是几个月后,整车厂就发现被彻底“打脸”了。 

同年10月,我前往山东参加行业同学聚会,有个台湾芯片设计老司机同学语重心长地给我们同学讲,创始人把手里所有的事情都放下来,把搞产能当成第一要务。当时很多同学并没有意识到这件事的紧迫性,对未来的需求并不乐观。今年在和国内一家MCU公司的老板聊到这件事的时候,他说在当时那个节点他居然把多订的产能砍掉了,导致2021年有需求的时候没货。 

从事芯片销售的张凌对所谓的产能消息了解并不多,只是觉察到在8、9月份,有些和手机相关的像图像传感器、触控IC等开始变得紧俏起来。 

到了9月份,她发现不仅是手机相关的芯片在涨,ST 、赛灵思、ADI、TI等各类芯片都在涨价,但大部分人都认为是“短期炒作”。但是发展到11、12月份,很多人发现有点不对劲了:晶圆产能越来越紧,芯片越涨越猛,除了现货涨价,就连芯片原厂也开始以原材料紧缺、晶圆代工成本上涨为由开始发布涨价函,整个行业都在处于一直极度狂热的状态。 

这种狂热一直蔓延到我们公众号的阅读量上,作为一家芯片分销领域的垂直账号,过去我们一篇文章的阅读量基本在几千,破万在我们内部都算爆款,但那段时间3万+、5万+、10万+常有,甚至有一篇涨价函合集,达到了30多万的阅读量。后来我意识到,这些阅读量在一定程度上映射着行情。 

而把行情推向狂热的除了华为禁令,国内手机大厂小米ov两到三倍的备货等共识原因外,还有一剂重要的助推剂:AKM的大火。 

10月20日,日本旭化成制造(AKM)发生火灾,大火足足持续了90多个小时。在旭化成发生大火的那个周末,敏锐的华强北芯片贸易商已经开始悄悄在市场上扫货,起初,大家并没有太注意到这些以AK为前缀命名的芯片型号。 

但是留心的人仔细发现这款芯片有搞头,发生火灾的工厂是旭化成生产音频IC、汽车驾驶系统的唯一工厂,这也意味着AKM芯片大概率会短缺。后面的结果也证明芯片贸易商们押“对”了,扫货、疯涨,AKM部分芯片在市场上的涨幅高达50-80倍不等,和日常利润只有10%-20%的芯片贸易生意相比,巨大的涨幅像一种实验,给人壮胆,让人上头。 

在芯片悄悄涨价的9月,国内的汽车芯片采购已经悄悄在市场上开始找芯片了,因为汽车需求的恢复远比想象中的要快,中国车市在二季度开始已经开始复苏,全球其他市场基本在疫情稳定之后的三、四季度复苏。 

而此时的产线已经被消费电子消化掉,整车厂再想把自己的需求插进去并不容易。通常情况下,整车厂需要提前提前6个月向芯片厂商订购订单,也就是说想要在9月份用到芯片,要在今年3月份左右下单,而那个时候行业在砍单。 

12月4日,一篇名为《南北大众今起停产!“缺芯”将影响百万产能!》的文章在电子圈蔓延、发酵,汽车缺“芯”问题被彻底引爆。 

02

狂热

有人欢喜有人愁

如果只能用一个词来形容2021年的半导体市场,那就是“狂热”。 

从上游的晶圆厂、芯片设计公司、芯片分销商、投资人都能感受到这种气息。 

最先感受到火热的是资本,在2020年“无人不投半导体”的资本热潮下,2021年开年不到3个月的时间内,芯片行业的融资事件就高达148起,2021年的投资总金额更是突破了3876亿元,足足是2019年半导体投资总额的10倍多。这点我深有感触,最明显的变化是我出去见投资人,再也不用花上几分钟向投资人科普半导体是什么了。 

而这些狂热的行情中,MCU是一个绕不开的存在。MCU芯片是微控制单元的缩写,又名单片机,相当于电子产品的大脑,小到儿童玩具、手表、无线充大到汽车都要用到它,而前文提到的南北大众停产的根本原因,正是对应ECU中主控芯片(MCU)的缺失导致的。原本MCU的售价在一块多到几十块之间,这一年,它的涨幅从几倍到几十倍不等,被称为“年度最佳理财产品”。 

在过往的芯片暴涨行情里,一般都有三个触发因素:1.天灾天祸 2.人祸人为 3.新需求的爆发,MCU基本切中以上所有要素。先是芯片涨价产能紧张、汽车芯片短缺的基调,后是瑞萨那珂工厂火灾、德州暴雪等事件,再是市场上涨幅夸张的行情,一步步都在将MCU推入狂热之中。 

其实在汽车缺芯危机爆发后,市场上找汽车芯片的需求就开始增多起来,当时有做汽车芯片的朋友给我说,从去年9、10月已经在帮多家公司对接了,有些现在已经完全无解了。 

以一颗典型的NXP汽车芯片FS32K144HAT0MLHT为例,4月份最高时喊至585元,而它的原价在28元左右,整整涨了20倍,缺就算了,在当时的情况下还买不到。但紧缺的芯片对于车企来说是销量,是估值和市值。 

那段时间,我也经常收到各路投资人、地方政府、车企需要帮忙找芯片的需求。 

这一年的汽车供应链人不是在追芯,就是在追芯的路上,出差、加班是常态,奔走在各种供应商会议和酒局当中,蹲守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地可以追到芯片的地方,这里面追芯片最积极的是国内几家新能源车企,因此也能从当年的汽车出货量中窥见一二。 

在汽车MCU疯涨的同时,消费级MCU的疯涨有过之而无不及,原本几块钱的ST MCU涨到几百块,原本一块多钱的国产MCU涨到大几十的事情随处发生,这一年,很多人因为MCU这一波行情实现了财富自由,也引得很多人想跃跃欲试。 

99年的汕尾青年赵勇就是其中一位,他来深圳的时间只有一年多,刚入行就遇到好行情,加上本身爱琢磨的劲儿,开年两个多月就挣了大几十万。 

狂热的气氛也让赵勇一下子上头了,他开始用赚来的钱当作本钱,通过渠道囤了一批国产MCU。如他所料,仅仅是过了一个月,这批货转手后已经挣了100多万,回想起这段时间,赵勇觉得像做梦一样不真实。 

同时MCU的出圈也让它成为备受关注的赛道,芯旺微电子、云途半导体、灵动微电子、澎湃微电子、曦华科技等公司等成为了热门投资项目。上海一位科技投资人不禁感叹:“缺芯潮带火了MCU,这个领域的项目真的是越来越贵了。”甚至有投资人感慨,手里的钱已经准备好了,就是投不出去。 

而在有人因MCU暴富,资本疯狂的2021年,对于方案商樊工来说却是一种煎熬。 

樊工的公司主做智能晾衣架、窗帘的控制系统方案,他原本一个方案使用的一颗MCU不到3块钱,但是2021年1月这颗MCU的报价竟然达到11块,而樊工一块板子的成本才卖几十块。而客户也不愿意增加多余的成本,加上各类人工支出,基本上是做一套赔一套,当时为了按时给客户交货,因此忍痛买了一批芯片,才把订单补齐。 

后面为了找到合适的方案,樊工在2021年上半年几乎试遍市面上主流的MCU, “有的试好了,价格又涨了,好不容易交到客户手里,不可控的售后问题又出现了”。这一年很多中小终端受累于“做多赔多”,最终他和大部分工厂一样无奈躺平。 

几十倍的涨幅,可观的利润,这期间还诞生了一批代抢、代购TI芯片的灰色业务。 

具体是这样操作的:有人专门写了一套代抢TI芯片的软件外挂,软件收费从几千到几万元不等,这些软件有的有库存提醒功能,有的可以帮买家进行库存预判,高效地帮助客户抢到需要的物料;代购的话则是他们把抢到的芯片以市场价进行交付。这些芯片中有的直接卖出了10倍到100倍的高价,2021年有一小撮人因为这笔生意赚足了钱。

不过这种模式只存在了几个月,后面在TI原厂的打击之下不再奏效。危机同样也意味着机遇,国内汽车芯片公司对这种狂热的感知,是国内整车厂开始主动需求国产替代了。

而放眼整个行业,汽车MCU的暴富故事几乎带动了TI、NXP几乎所有芯片品牌、所有类型芯片的疯涨,例如原本TI原本不到两元钱的电源管理芯片过了不到一个月报价已到上百元,甚至有些芯片不明原因地突然暴涨,原本还只卖几十块,隔天市场报价已经到了上千元,以至于很多人调侃:押中一颗料,基本可以退休了。 

这些芯片中最终有多少成交不得而知,但从日后坊间传闻的华强北暴富故事中可以找到一些答案。 

一位喜欢研究大数据的97年采购专员,2021年3月才辞职,不到半年时间已经单枪匹马挣了几百万;

10几岁就来华强北打拼的90后老板,2021年上半年挣了几千万,在深圳买了车子、房子、办公室……

大专毕业的销售专员,工资从几千块飙升到了30万。 

身处行情之中张凌更加强烈地感受到了这种冲击,他的经历不如传闻间那样惊心动魄,个人收入来说确实翻了几番,但有时现实又将他推向一种魔幻而复杂的处境中,“明明之前大家都一样,还在一起喝茶吃猪脚饭,几个月不见,人还是那个人,只是身价后面多个几个0”。 

但真正吃饱的绝不仅仅只有芯片贸易商,从芯片原厂到晶圆代工厂、设备厂商、代理商几乎在这一年创造了史上最高业绩。 

8月,ST在马来西亚的产线关闭,此前的两个月也只允许60%的员工上班,博世 ESP/IPB、VCU、TCU 等芯片将受到直接影响,因而出现了开头提到的L9369芯片暴涨出圈的故事。 

这场轩然大波后,汽车缺芯最严重的一段时间已经基本过去。

03

崩塌

一夜回到行情前

“STM32L073 ,意法半导体的MCU, 540个一包,132元一颗,含税”,各个群里已经看得到冒着发小广告被T出群的潜伏者了。NXP的车规芯片也有人要出货。市场最缺的芯片,也有人在抛了。“ 

2021年6月份开始,一些群组里就开始传出ST、NXP抛售的消息了。 

赵勇也明显感觉到手里的GD MCU 从5月份之后出货的速度明显变慢了,价格也在下降,但仍比他的持有价高。这一时间很少有人觉得市场行情要过去了,更多的觉得所谓的低价出只是一些供应商的销售手段,汽车芯片相关的需求还很旺盛。但拉长时间维度看,这些都是需求减少的信号。 

国产MLCC代理李飞是比较早感受到,从5月份开始他们的订单开始明显减少,6月份的销售额只有前一年的一半。 

过去一段时间,膨胀的芯片太多了,从消费、工业到汽车,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暴涨,增长的芯片在火热的行情氛围里总是东边不亮西边亮,面对手中还有的芯片存货,大部分人都充满希望,似乎只要押对了,成功的故事就会在自己身上上演。 

但对于赵勇来说,翻盘的机会没等到,先等来了MCU 的抛货潮。 

8月份,赵勇囤的那款国产MCU的货开始增多,到了9月份,价格直接直接暴跌,原本溢价大几倍的MCU跌到只有2-3倍,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接手的话可能会小赔一点,但是放眼望去,遍地都是货,客户们也变得非常理性,基本是用多少备多少,此后赵勇眼瞅着这批货一直在降价。 

做汽车客户的芯片贸易商也发现,从8、9月份之后客户只对部分冷门的芯片继续备货,对芯片的品质、价格变得更加挑剔。而对应着市场上来看,就是高价的芯片越来越少,汽车芯片已经从“全面缺”走向“局部缺”的阶段。虽然单子有所减少,但是因为膨胀的芯片所带来的的高额业绩,让人很难察觉衰败已经慢慢靠近。 

2022年5月31日,上海宣布,6月1日起上海将全面恢复全市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这个节点成了芯片行业的分水岭,持续了一年多的狂热到了转折点。不仅是需求进一步消失了,整个芯片现货市场的价格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价格跳水、抛货成日常。这中间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因为原本订货的芯片开始逐渐到货了。 

与此同时,芯片市场的分化情况更加严重,一边是以手机、PC等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需求疲软、砍单频繁,价格下降得更为厉害;一边是以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汽车、工控等需求相对强劲,只是带火的相关芯片越来越少,高价汽车芯片虽然开始回落,但仍高于常态价。以前面提到的NXP MCU 为例,此时的价格在100元左右,虽然不及巅峰时的价格,仍是常态下的3倍左右。 

而赵勇手里攥着的MCU已经跌倒了常态价,抛货满天飞,手里的货变成了负担,那段时间他清算了一下,原本的货值100万,清仓卖掉只有30万。“追涨杀跌”的故事在芯片行业上演,都在抛货的时候这个货很难抛,最终以25万出给了一家相熟的终端厂商,这一单几乎搭上了他2021年挣到的所有的收入。 

赵勇有时也会为自己感到庆幸,庆幸自己当初冒的险仍在可控范围内,因为在暴富挣钱故事的反面是有人高价囤货,又卖不出去,被套牢。他们中有些还在做着行情再重新燃起的美梦,但事实是行情在下坡上不断下探。 

2022年8月22日,78岁的任正非在华为内部发表一篇关于《整个公司的经营方针要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的文章。他提到,全球经济面临着衰退消费经济能力下降的情况,华为应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年的危机。“把活下来作为最主要纲领,边缘业务全线收缩和关闭,把寒气传递给每个人。” 

这股寒气很快也传到了半导体产业链,2022年三季度财报发出后,多家半导体大厂财报不及预期,手机出货量创新低,PC出货量创20年最大跌幅,企业纷纷通过裁员、削减支出应对寒冬。这一切对于汽车芯片大厂的影响相对滞后些,这一年,五大汽车芯片大厂英飞凌、NXP、Renesas、ST、TI的业绩仍在增长,创下了近几年的新纪录,但是关于汽车缺“芯”与暴涨的故事已经接近尾声。 

从2022年下半年开始,芯片逐渐从曾经的“香饽饽”变成烫手山芋,去库存成为行业的主基调,这一点从库存周转天数中也能得到验证:2021Q1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平均库存周转天数低于100天,到2023Q2,全球主要半导体厂商平均库存周转天数约183天,这是自2023Q1库存天数达疫情以来的历史峰值后的首次回调,虽然整体库存仍处于较高水平。 

最近一年多以来,我经常收到国内厂商让我帮忙清理库存的请求,很多终端说在手的库存都够未来一年的销售了,也听到有的芯片贸易商几个亿库存的故事,也亲眼看到几百块上千块的汽车芯片已经回落到几块钱或者几十块。 

尤其是在今年4月份之后,芯片价格继续下探,曾经上千上万的芯片开始清仓甩卖,这里数汽车芯片最“烫“手。以前面的L9369芯片为例,市场上的报价回到了原价13元附近。 

2023年的L9369-TR,来源:读者朋友圈

 

04

尾声

一轮行情过去,有的人一飞冲天,有的人折腾一圈回到原点,有的还在跌跌撞撞的漩涡里。 

当很多人还在狂热的行情里还没有醒来的时候,市场的反应像多米诺骨牌一样顷刻袭来:资本遇冷、库存积压、价格战、裁员、减少支出……没有给人留出太多时间去思考。 

包括整车厂在内的终端在经历这场缺“芯”之痛之后,开始建立备胎方案,更精确的供应链管理办法,也深谙芯片炒货的门道。市场重回买方市场之后,无论是芯片原厂、代理商、贸易商都开始紧盯着一小撮可见的需求,终端厂商开始精准砍价压价,市场开始进入到一场前所未有的内卷之中。 

梳理这些内容的时候,熟悉的芯片料号和情景像过电影般在我脑中来回晃动,这是关于汽车缺“芯”过程的记录,也是关于过去两三年缺芯潮的记录,因为谈缺芯离不开汽车缺芯,而汽车缺芯的起伏又连接和影响了整个缺芯潮。

注*文中人名皆为化名

参考资料:

[1]《汽车芯片战争》,建约车评,2021

[2]《’芯片慌‘里的中国汽车热人》,竞儿和Peggy的咖啡馆,2021

[3]《2021,我在深圳卖芯片,半年挣了几千万》,36氪华南,2021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芯世相

    芯片电子元器件IC半导体分销教科...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