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三中全会将给氢储能带来大机遇?

香橙会 2024-05-27 13:38 发文

5月23日下午,最高领导人在山东省济南市主持召开企业和专家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信号。被广泛解读是为三中全会改革吹风。

国电投董事长刘明胜第一个发言,发言的主题是深化电力体制改革。

三中全会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为主题,电力体制改革,有望成为改革的重中之重。

01

新一轮大规模电改在即

我国电力体制改革,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历程,历经四次大的变革,分别是1978年--1996年集资办电时代;1997年--2001年政企分开时代;2002年--2014年厂网分开时代;2015年--2024年管住中间,放开两头时代。至今已经走过了40年。

我国四轮电力体制改革

到2011年,我国电力装机量与发电量开始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电力大国。

电力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世界各国没有一个成熟的发展模式。时任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在2000年铁腕搞电力体制改革,称“做不到我总理辞职”。

之所以提这次电改,是说当下的电力体制改革,不比2000年代容易。

我国当前的电力现状,概而言之,风力、光伏新能源装机量已经在2023年底占比超过火电传统能源,装机量一半对一半;但发电量火电仍然占比2/3,风力光伏水电和核电加总占比1/3。

如果不发展火电依靠风力光伏新能源,则我国电力供给跟不上电力需求。我国当前用电需求每年平均增长4.6%,据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测算,到203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增长到11.8-12.5亿度。未来7年内,我国新增用电量3.2万亿度。

因此就有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吉臻在2023年的“灵魂拷问”。

“2022年,我国风电、光伏装机达到7.5亿kW,发电量为1.2万亿kWh。据此判断,到2030年,即便风、光装机翻一番,也只能增加1万亿多千瓦时的电量,届时也还有约2万亿kWh的电量供应空缺。这个难题该怎么解?”

问题怎么解?不可能回头去搞火电。

2024年2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中共中央就明确定调,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更大力度推动我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出路只有一个:要更大力度推动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02

氢能产业发展新的机会窗口

怎么推动新能源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能源局局长章建华5月10日在《时事报告》发表的署名文章,可以视为做答——新能源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主要方向,风电光伏仍是新能源发展的主体,储能和氢能是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支撑,多元融合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趋势。

众所周知,氢能是长时储能最佳技术手段。

这在国家电力需求出现缺口的情况下,从国家能源安全角度,发展氢能成为必选题。

实际上,这一点早在2023年7月和10月,中央最高领导人赴四川省和江西省考察两次点名氢能,两提“水电等传统能源跟风电、光伏、氢能等新能源多能互补、深度融合”时,就给出了明确信号。

遍览近期电力体制改革系列文件,以2024年4月25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电力市场运行基本规则》为代表,最具影响力的改革,是增加了电力市场参与主体,除了原有的发电企业、售电企业、电力用户外,还增加了储能企业、虚拟电厂和负荷聚合商。

让储能企业、虚拟电厂和负荷聚合商入场,显然是要提高新能源的消纳问题。

储能,成为重要的国家使命,也一度争议很大。储能除了需要短时的功率平衡,还需要长时的能量平衡。长时储能上,氢储能没有争议,需要解决的是经济性问题。

“当前电氢转化比例一般只有30-35%,如果我们将电解水效率提高到80%,将燃料电池转化效率提高到70%,那至少在理论层面电氢转化比例可以达到50%以上。”华北电力大学教授、氢能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刘建国说。

这给氢能和燃料电池产业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在本世纪初,国家提出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三纵三横”路线,最终以锂电池为代表的纯电动技术路线胜出,锂电池迎来蓬勃发展机会,氢燃料电池技术路线虽然也在发展,但没有成为优选项。

现在因储能之名,国家重大发展战略需要,氢能发展的机会窗口再次打开。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香橙会

    领先的氢能服务机构。提供专业级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