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思过与攻守,2024·618电商平台如何打赢防御之战?

正见TrueView 2024-05-31 16:14 发文

做用户体验很简单,做好用户体验却很难

内容/钟沁 

编辑TV  

校对/莽夫 

当京东、淘宝、快手纷纷喊出用户体验的口号时,就注定了“用户体验”取代“低价”,成为今年“618”的主旋律。

打出“用户牌”的背后,电商平台心中所求之变。2023年“618”,各大平台纷纷祭出“低价”组合拳,并打出补贴最高、力度空前绝后的旗帜,勾勒出一副“史上最卷618”的空前盛况。彼时,“低价”是一个进攻式策略,以价格力为核心撬动市场增量。

相比之下,今年“618”各大平台打出的“用户体验”牌则是防御式策略,围绕用户体验下功夫,在用户侧掌握话语权,进而保住市场份额。

从“谋增长”到“保市场”,这一变化映射的不仅仅是线上红利期褪去,行业竞争日益加剧,更能反映出各大电商平台已经意识到过去为了推高GMV的打法已经不适用于当下,直视错误并及时做出改变才是适宜之策。

这一点最能在阿里身上得到具象化的诠释,2023年,淘宝在“618”期间经营的关键词还是增长,业务、用户、生意、规模都在寻求增量空间。

而今年,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蔡崇信在接受采访时,直接承认过去忘记了真正的用户是谁,还是阿里巴巴CEO吴泳铭喊出“用户为先、AI驱动”的战略,亦或是落地层面的一系列变动,都能看出阿里意识到只有做好用户体验,才能掌握用户侧的话语权,进而在行业内持续站稳脚跟。

除淘宝外,刚刚迈入年GMV万亿大关的快手,也在今年“618”喊出“用户为先”的战略;京东也在不断通过后端供应链迭代带动前端用户体验提升;抖音在“618”前夕,召开用户体验开放日,表示用户体验始终是抖音电商的首位。

当“用户体验”被推到台前,平台参战姿态从进攻转变为防御之际,平台正在弱化自身的声量,电商行业也正处于分水岭。

Part.1

淘宝重前、京东押后

作为开创中国电商赛道的拓荒者,淘宝和京东在经历二十年的竞争后,将战火延续到了用户体验领域。淘宝和京东既同样选择做多用户体验,又呈现出差异化竞争趋势。

这燃起的第一把火是预售制度

5月初,淘宝和京东几乎同时宣布取消预售。预售诞生于十二年前,是为了缓解商家在大促期间集中购物引发物流爆仓,同时减少商家库存风险,本质上是站在商家经营角度提出的制度,实际上压力让渡到了消费者身上。

消费者在下单后往往需要等待十几天才能收到购买的商品。以2023年京东“618”的预售规则为例,预售活动从5月23日持续到6月3日,消费者需要在5月31日前支付商品定金,再在6月3日前支付尾款,中间等待期间为10天,才能进行商家发货环节。从配送时效来看,其有悖于电商购物的主流发展趋势——派送速度加快。

消费者苦预售久矣。

当平台今年将视角切换至用户体验时,预售就成为必须取消的规则之一。现货开售,及时配送才是提升用户体验的核心。除了统一取消预售制度外,在提升用户体验这步棋中,淘宝和京东再无相似的一步。从其他维度来看,淘宝更注重前端交互的体验,而京东则将自身供应链优势放大,重押后端

将目光聚焦于淘宝,用户体验在今年被奉为“第一性原理”,这是阿里内部“面壁思过”的结果,也是蔡崇信反思忘记真正的客户是谁后,淘宝用实际行动给出的答案。

淘宝的解题思路更偏向于前端。5月中旬,淘宝对网页版进行了7年来最大力度的一次升级,起因是淘宝内部发现过去一年,有1亿独立用户访问过淘宝网页版,每天有上千万用户使用taobao.com逛淘宝和天猫。

但过于重视手淘发展的淘宝,常年来忽视了这部分用户的需求。于是,阿里成立了一个拥有完整建制的团队负责优化升级淘宝PC端,并于“618”前夕完成第一次迭代,从浏览到购物再到下单,上线了六十多个功能。此外,这次改版还恢复了网页版的“淘江湖”论坛,马老师二十年前的帖子重现。

在完成第一代升级的几天后,淘宝网页版又开始支持直播功能,实现网页版看直播。

除了满足小部分用户在使用网页版淘宝时的需求外,“主流选手”手淘也迎来近年来最大幅度的改版,首页板块大幅简化、用户可以设计“我的淘宝”等。

(来源:淘宝APP)

除了页面的交互升级外,今年以来,淘宝还上线了“新疆包邮专区”,推出“仅退款”功能等,通过偏重前端下单体验的方式提升用户体验。

相比之下,京东则选择了“押后”。

在前几日的618启动大会上,京东CEO许冉从用户体验、供应链等方面对京东的过去进行了总结,强调提升用户体验是拉动增长的内生力,京东以供应链为基,支撑自身良性增长、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在许冉看来,“极致的用户体验是京东永恒的追求,消费者个性化消费趋势越来越明显,但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没有改变,技术与服务的创新和激发消费需求会成为良性的循环。

(来源网络)

具体来看,今年618期间,京东物流升级了产地电商仓、保税仓、智能商务仓等产品,为合作伙伴提供快速入仓、准确低损、稳定出仓的解决方案。

前不久,京东自营推出“免费上门退换”服务,对覆盖商品无论大小、轻重和数量多少,均可免费上门退换,用户不用花任何运费。

再向前追溯,去年下半年,京东自营提升服务力,商品的京东PLUS会员享受不限次数、不限单价、不限额度的全年免邮服务,普通用户也从“99元免邮”升级到“59元免邮”。

物流本就是京东最长的一块板,也是外界对其最深刻的印象。如许冉所说,在供应链上投入和打磨是京东与靠流量来竞争的平台差异化优势,供应链是京东最坚实的底座。所以当京东讲用户体验故事时,注脚自然就落在了物流层面。

淘宝重前端,京东押后端,各有所长的老对手再次分选押注,当下还未到分胜负的时刻。

Part.2

“摸着石头过河”的抖快

作为直播电商的代名词,抖音和快手虽然开辟了电商赛道的新模式,并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路,但二者一定程度上是站在京东和淘宝的肩膀上前行的。所以当抖音和快手押注用户体验时,分为两步走:一是摸着淘宝京东过河,二是找到内容侧提升用户体验的抓手。

整体来看,抖音、快手也加入了取消预售的制度,跟上前辈的脚步。618前,二者也上线了仅退款功能。

具体到快手来看,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行的意味更为明显。从去年到今年,阿里多次在公开场合喊出用户为先的口号后,快手也将这一口号奉为今年“618”的首要任务,在“618”前夕的电商大会上,快手高级副总裁、电商事业部兼商业化事业部负责人王剑伟正式喊出“用户为先”。

在操作上,快手也更像前辈们。先后上线了先用后付、新疆包邮、7天价保等功能。这些功能的确为快手带来了正向反馈。商家开通先用后付功能后,支付转化率将提升20%;相较非包邮,包邮会提升50%的订单量。

(来源网络)

此外,快手还提出了“多件多折”玩法,通过阶梯式促销活动,吸引用户眼光的同时,满足需求更旺盛用户的购物体验。

作为直播电商万亿俱乐部的成员,快手也并没有完全亦步亦趋,其也在挖掘更适合快手平台内的用户体验。例如,平台上50元价格带以下的商品销量在大幅提升。这便要求进一步提高供给侧能力,才能满足用户对高性价比商品的需求。因此快手加强商家侧全域经营的能力,提升低价产品在站内的流通,增加曝光机会,让消费者有更多选择空间。

快手在打造用户体验时,更注重平台内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及下单售后链条。既学到了前辈的精华又结合了平台内的独特属性。

有趣的是,快手和淘宝一样,是在今年明确喊出用户体验的,也在前端做了多元化改变。而抖音却像极了京东,没有大张旗鼓喊口号,也是更偏向于后端。

“618”前夕,抖音发布了一份电商消费者体验报告,其中最为核心的是提升物流时效。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完善预售管理,提升发货效率,同时加大对虚假发货等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2023年,该平台48小时内发货订单比例同比提升10%,整体发货时长同比缩短11小时。

在保障用户退换货体验方面,“极速退”服务已覆盖88%的售后订单,退款时长平均缩短12小时,并针对生鲜、鲜花等品类,推出“坏了包退”品质无忧服务。

重押配送物流,抖音越来越像京东,这也是抖音必须要走的最后一条路。电商平台的核心要素是人、货、支付、物流,抖音除了物流没有明显优势外,在其他维度都已拥有成熟的竞争力,这是抖音电商要补全的最后一块拼图。

于直播电商而言,内容往往决定着其后续走向,好内容更能带来生意机会,也是提升用户体验的第一环。针对好内容,抖音在创作者管理层面、信用分机制等方面进行了完善。其中,以考代罚等柔性警示,推动创作者违规率下降36%。

可以看出,作为后来者,在基础建设环节,抖音和快手是有前辈们交出“标准答案”为参考的。这既减少了试错成本,也为二者腾挪出更多精力集中于更适合平台自身的解法。

Part.3

“用户体验”划出一条分水岭

不难发现,上述行业现象的分析中,并没有出现当下风光无限的拼多多。

其核心原因是,除了以低价为杀手锏外,“用户体验”也是拼多多突围的重要一环。也可以说,左手低价、右手用户体验是拼多多这条电商鲶鱼搅动行业的核心。

当电商平台从卷价格到卷用户体验时,本质上也是在走拼多多的突围路,只是今年用户体验的声量又盖过了往年的低价。这预示的是电商平台正在不断向市场要增量,从快速跑马圈地的阶段过渡到以“人”为核心,并精耕细作,进而带动生态繁荣的阶段。

实际上,其他电商平台也并非刚开始押注用户体验、从未重视过这一维度,相反其曾贯穿电商平台的发展。一部电商进化史就是不断完善用户体验的过程,从基础配套设施到多元化服务再到后端技术支持,电商平台有过向更精细的用户体验努力。

只不过,在过去几年内为了商家端生意增长、为了平台更漂亮的数字,暂时忽略了用户体验的重要性。

所以此次不是重押,而是重新拥抱。而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当下正处于电商行业的分水岭。

不过做用户体验很简单,做好用户体验却很难。

例如,拼多多首创其他平台纷纷跟上的仅退款服务,虽然打消了大部分消费者下单的顾虑,但难免会被有心之人利用,进而产生有规模、有组织的“羊毛党”,破坏整体电商平台的氛围。这类事件不在少数,拼多多深受其害,至今没有非常清晰且明确的解决方案。

再比如今年“618”的主旋律——取消预售。表面上是取消了支付定金到尾款的等待时间,但为了给商家更多缓冲时间,平台并不是“一刀切”,纷纷选择以拉长战线的方式,给商家更多缓冲时间,今年“618”在5月20日开启,比往年提前一周左右。但这种方式也弱化了大促集中消费的购物情绪,让消费者对618的“购物欲缩力”增大。

整体来看,今年所有押注用户体验的落地动作,缺乏根本的创新性,都是在原有玩法基础上进行小幅度迭代。想要讲好用户体验的故事,还需要更多落地层面的创新性功能。这也表明,各大平台仍有窗口期。

总得来说,卷用户体验虽然是防御式策略,但这才是促进行业正向循环的核心。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正见TrueView

    正见TrueView--去看见,...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