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欧洲新能源汽车50%来自中国,欧美要设置障碍了?

蓝科技 2024-03-04 11:40 发布于广西 发文

【蓝科技观察】不愿意看到中国新能源车在欧美市场一路高歌猛进,欧美先后施压。

2月24日,美国制造业倡导组织表示,美国政府应阻止从墨西哥进口低成本的中国汽车和零部件,并警告称这可能会威胁到美国汽车公司的生存能力。

这是继欧盟表态之后,美国立即跟上的动作。据路透社报道,去年9月,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冯德莱恩称,现在国际市场充斥着中国电动汽车,而且价格很便宜,原因就是“巨额补贴”。她指责中国“人为扭曲市场”,因此要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反补贴调查。

欧美落差加大

事实上,中国车企带给欧洲的焦虑持续了很久。早在2023年上半年,欧盟官员就不断释放信号正在考虑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启动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双反调查”。在此之前,欧盟内部其实一直充斥着“中国电动汽车威胁论”的说法。

欧盟频频出手背后,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在欧洲国家出口增长迅猛的现状。当行业焦点都聚集在了中国新能源汽车、中国车企的“反客为主”或令欧盟逐步下定决心筑起围墙,以应对自身在新能源汽车时代逐渐落后的焦灼心态。

2023年以来,以吉利、蔚来、哪吒等为代表的一众中国车企都明确表示将加快布局欧洲市场,收购欧洲汽车品牌、在欧洲建厂、面向欧洲市场进行整车出口…中国车企已然对欧洲市场形成围剿之势。

不过,面对中国汽车特别是新能源车的快速崛起,欧美也在提速,意在捍卫新能源汽车的江湖地位。其实,他们内心不愿意看到中国新能源车在欧洲市场的快速增长。

不仅如此,欧美市场还在有针对性地面向中国车企设置障碍,以阻挠中国汽车产业的狂奔步伐,为什么会这样呢?

欧洲50%新能源汽车来自中国

行业统计显示,过去的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491万辆,首次跃居世界首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中国出口汽车44.3万辆,同比增长47.4%,延续了快速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的表现,欧洲市场助力良多。

据Canalys统计,欧洲是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202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为260万辆,新能源渗透率超20%。更重要的是,中国车企早已从中分到一杯羹。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67.9万辆,其中49%销往欧洲市场。2023年,这一数据注定仍会高速增长。

除了市场接受度的优势,欧盟理事会批准的燃油车禁售时间表已正式生效,2035年起欧盟境内将禁止销售非零碳排放的新燃油车。政策助推下,欧洲新能源车市或将迎来新一轮爆发期。

有分析预测,2023年整个欧洲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有望超过400万辆,巨大的市场机遇注定少不了中国车企的身影。

2023年以来,吉利汽车旗下领克品牌明确提出将继续深耕欧洲市场,树立中国自主品牌的高端形象;极氪品牌已发布欧洲战略,将以卓越的产品、直营模式、一站式服务三大商业支柱开拓欧洲市场,力争2030年成为欧洲电动汽车市场领导品牌;蔚来旗下车型已在德国开售,未来将在欧洲市场推出另外两个品牌......

需要看到的是,欧洲市场不仅是中国新能源车企业争夺增量的沃土,也存不少挑战。

比如在市场端,欧洲毕竟是众多老牌汽车巨头的发源地,在汽车技术、品牌影响力、消费者忠诚度等方面都具备很强的实力,中国车企想要真正取代不是一件易事。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的市场挑战,中国车企不会畏惧,一切交给时间就好,我们怕的是场外因素的干扰。

欧洲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寻找话语权

这段时间以来,欧美阻挠中国新能源车“着陆”的消息或举措不断。比如在近期,市场盛传美方正考虑采用关税以外的方式,限制对中国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的进口。

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欧美车企都不会愿意坐看中国车企特别是中国新能源车企做大。这也解释了欧盟为什么频频想要给中国新能源车企在欧发展设置阻碍。

好消息是,尽管在过去的内燃机时代,中国汽车因为技术的落后而不得不奉欧美为标准,但在新能源车时代,显然中国更具有优势,欧美手段尽出也未能阻挡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奔跑。

最近十年中国新能源车在全球市场、欧洲市场出口的增长数据就证明了这一点。

坏消息是,即便如此,欧美也不希望中国新能源车能够主导全球市场、树立行业标准。作为未来全球汽车产业唯一的焦点,新能源车市场代表着未来,谁能够率先抢占市场优势,谁就能够掌控全球新能源车话语权。

因此,欧盟才开始在政策、准入制度等方面向中国车企提出更高的要求,并不断展开所谓的调查。其本质就是给中国车企设立门槛,阻碍中国车企的进军。

欧盟的手段还不止于此。根据外媒报道显示,近期,欧洲汽车制造商在成本上不断挤压供应商,想要应对中国新能源车在成本上的优势。

可以看出,不论在市场竞争层面还是在政策层面,欧盟已经对中国车企动作频出。未来大概率会有更多遏制手段等待着中国车企。

这是我们不愿看到的,但更希望中国车企有充足的预警和应对机制。

挡不住的中国新能源汽车,星星之火,正在欧洲燎原。

(图片来源:pixabay)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蓝科技

    致力于科技企业的商业价值、管理模...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