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押注SiC芯片,理想为何走这步棋?

锌刻度 2023-12-12 16:35 发布于重庆 发文

撰文/陈邓新

编辑/高智

作为造车新势力的头部玩家,理想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关注。

2023年12月11日,理想正式发布了OTA 5.0,全场景智能驾驶成为互联网热议的焦点,而在热议的背后,理想的另外一个大动作却被忽视了。

即自研智能驾驶芯片之外,理想正在新加坡组建团队,研发驱动电机控制器的SiC(碳化硅)芯片。

这意味着,理想选择双线作战。

智能驾驶芯片还未面世,理想怎么马不停蹄地切入SiC芯片?明明拥抱了国产SiC芯片龙头三安光电,理想为何突然又要自研?理想入局,最大的挑战是什么?

SiC芯片,汽车快充的“敲门砖”

SiC,堪称芯片赛道的“超新星”。

据公开资料显示,SiC芯片属于第三代半导体,具备大禁带宽度、高击穿电场、高饱和电子漂移速度、高热导率、高抗辐射等特征,适合制造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的器件。

特斯拉2018年牵手意法半导体,率先在Model 3应用了SiC芯片,以替代传统的IGBT芯片,系统效率提高5%左右,令续航能力有了显著的提升。

图源:行家说三代半

这次合作,可谓双赢。

特斯拉赋予SiC芯片新的应用场景,从而筑高了技术壁垒,拓宽了“护城河”;而意法半导体上演了弯道超车,力压英飞凌成为该细分赛道的“新王”。

SiC芯片上车,也敲开快充的“大门”。

知名大V“网路游侠”表示:“很多时候不是续航少,而是补能太慢,万一临时接到个电话要出个远门,还得着急忙慌去充电,这一点很多人是接受不了的,如果充电快的话,这一点就解决了。”

简而言之,快节奏生活之下,人们难以接受较长的充电时间。

此背景下,SiC芯片补能更快的优势就愈发明显,也可以顺势降低动力电池的成本,从而提高车企的竞争力。

理想官方曾有过推算,以2021年电池成本132美元/kWh为例,假设采用SiC芯片将效率提升10%,那么一辆100kWh的电动汽车,在同样的续航里程情况下,电池成本可以节省1320美元;而“800V+SiC芯片”可以将效率提升15%,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Km。

不难看出,理想押注SiC芯片,是有道理的。

事实上,SiC车型早已全面开花,当下全球已公开(含未上市)的SiC车型已超100款,炙手可热的问界M7、智界S7、小米汽车SU7等都是SiC芯片的拥趸者,形势不等人。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汽车补能路线越来越像手机了,行业未来进入‘十分钟时代’已板上钉钉,理想布局SiC芯片,就是冲着抢占行业制高点去的。”

合资为保供,自研为谋强

其实,布局SiC芯片早已成为车企的共识。

无论是传统车企,或是造车新势力,纷纷看好车载功率半导体从IGBT时代走向SiC时代,通过自研、投资、定制、合资等不同的方式入局。

譬如,比亚迪是自研一派的代表,旗下的比亚迪半导体涉足多款车规级芯片,为2020年发布的汉EV高性能四驱版提供了SiC芯片。

这其中,理想入局芯片赛道的时间较比亚迪、蔚来、小鹏等稍晚,且主攻方向为智能驾驶芯片,因而选择与三安光电合资成立苏州斯科半导体有限公司,预计2024年正式投产后最终达到240万只碳化硅半桥功率模块的年生产能力。

据企查查的数据显示,苏州斯科半导体有限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北京车和家,持有70%的股权,而湖南三安半导体持有30%的股权。

合资之外,理想选择自研的原因有三。

首先,试图掌握核心技术。

合资主要解决的是供应链稳定问题,而对筑高技术壁垒帮助不大,之前在智能驾驶用力不足,理想已经慢了半拍,在快充这个技术高地自然要“吃一堑,长一智”。

复盘来看,自研可以奠定江湖地位。

譬如,苹果自研A系列芯片与M系列芯片,摆脱芯片巨头的束缚,通过软硬一体化打法稳坐消费电子的“王座”。

再譬如,华为自研9000S麒麟芯片,打破了国外的封锁,Meta 60系列手机因而既叫好也叫座,令“遥遥领先”成功出圈。

那么,理想自研SiC芯片,试图掌握核心技术就容易理解了,一旦抢占了先机,只要不犯战略错误,后入者想弯道超车就难上加难。

其次,满足差异化诉求。

随着SiC芯片越来越流行,同质化竞争的问题也将浮出水面,毕竟理想是三安光电的盟友,但不是唯一的盟友。

这么一来,追求差异化是必然的。

须知,车企对自身适配怎样的SiC芯片一清二楚,自研不但效果更好,还可以省时省力,从而谋求差异化竞争力。

关于此,比亚迪就是最好的明证。

新能源汽车愈发内卷的当下,比亚迪的打法是一体化,芯片、动力电池等自研自产,从而活得相当滋润,2023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为104.13亿元,同比增长82.16%;毛利率为22.12%,当季毛利率超过特斯拉的17.9%。

再次,研发投入的心态变了。

近年来,理想通过“奶爸”重新定义“家用”,成功抓住用户痛点,混得风生水起,进而有所怠慢了研发投入:截至2023年前三季度,理想的净利润增速为363.58%,而研发费用增速为50.64%,增速差距还是较为明显。

图源:同花顺

不过,随着理想的2023年秋季战略会议的召开,积极参与技术军备竞赛成为高层的共识,加码自研SiC芯片、加快快充的创新步伐,也就有了物质保障。

高端人才,已成行业争夺的焦点

尽管如此,理想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

其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组建一个完整的SiC芯片设计团队,满足需求定义、算法设计、布局规划、时序收敛、物理验证等一系列开发。

问题在于,团队并不算那么好组建的。

现阶段,SiC芯片市场主要由英飞凌、意法半导体、沃孚半导体等国际巨头把持,技术更为先进,已突破8英寸节点,而本土玩家也在崛起,华润微、士兰微、三安光电、斯达半导体等也在努力寻求“平替”。

此背景下,人才早已成为既有玩家们争夺的焦点。

理想要的绝非新手,而是SiC芯片开发的熟手、能手与高手,如何吸引顶尖人才加盟考验着理想的诚意与智慧。

此外,SiC芯片设计团队要与理想的各个部门密切协同,达到默契非一朝一夕可成,这考验着理想的耐心与定力。

图源:Yole Development

一名市场人士告诉锌刻度:“SiC芯片开发是一个既漫长又复杂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投入,只要团队的成色足,就可以绕过‘专利墙’,开发出成本低、性能优、安全性高、稳定性强、技术不断创新的芯片,否则还不如用第三方成熟的芯片。”

毕竟,车企选择自研SiC芯片寥寥无几,背后的缘由大多不是差钱或者找不到代工。

实际上,别说跨界玩家了,中小SiC芯片玩家的日子都不好过:一方面由于大厂的扩张提速,挤压了生存空间;另外一方面,盈利难成为挥之不去的阴影。

据多家媒体报道,湖南三安半导体2023年上半年的净利润为3.32亿元,但如若扣除补助的影响,实际可能还是亏损的。

总而言之,理想的战略出现了重大转折,从保守走向进取,意欲将账上趴着700多亿元的现金转化成持续的竞争力,才有了自研SiC芯片这一出。

那么,理想能否将资金优势转化为技术胜势,需要时间来证明。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锌刻度

    专注科技、互联网原创深度报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