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安防巨头造车:零跑有点慢

车圈能见度 2022-06-14 17:51 发文

某零跑汽车门店 度哥摄

作者 | 旺冗

编辑 | 万佳丽

来源 | 车圈能见度(CarVisibility)

安防巨头能够造车吗?

从一开始,零跑在新造车矩阵中就被认为是“外星人”。不同于互联网出身的“蔚小理”和带有传统车企基因的威马、埃安,以及后发而至的百度华为等科技巨头,零跑是一个超级跨界者。

作为一位跨界者,零跑也有属于自己的“企业基因”,骨子里的IT属性,对零跑来说是助力还是制约?对于可能冲刺上市之路的零跑来说,专注于耗费巨大的技术自研,长远来说能打败其它新能源车企吗?

零跑可能需要一个新平衡。埋头搞自研的同时,也需要讲好故事。几乎没有存在感的零跑,加快技术迭代,保证产品品质时,应学会讲好故事,刺激销售,快速占领市场。

面对一众兄弟都奔上了资本大道实现上市,掉队的零跑需要跑一跑了。

发展缓慢

零跑汽车自诞生以来,身上就散发着浓烈的“IT人”气质。这和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也是安防巨头大华股份创始人、股东不无关系。

同样毕业于浙江大学无线电专业的傅利泉和朱江明,一手创办了大华股份,并将大华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工厂发展成全球AI安防的第二把交椅。

然而2012年之后,大华股份的营收增速持续放缓。2014年,大华股份营收73亿多元,还不足海康威视的一半,前者净利润增速也仅为1.06%。前有来自行业一哥的压力,后有来自安防业务增速放缓的压力,大华急需新的增长点,而新能源汽车是一块容易吃到且又大的新蛋糕。

2015年,大华一方面进行业务升级,从产品供应商向解决方案供应商转型,并进军智能制造、民用AI安防等领域;另一方面,则是选择换道超车,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这一年,浙江零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大华将自身积累的技术优势移植到汽车行业中,通过“造车”,汽车销售量上升,海量的驾驶数据能帮助技术迭代,最终技术的话语权依然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这是大华的一手好棋。

而同样是大华股东的零跑汽车创始人朱江明,拥有近30年的研发制造经验。作为一名妥妥的“理科男”,朱江明认为核心技术自研对于企业长远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为什么零跑选择“全域自研”的原因。

除了技术上的支持以外,大华还对零跑提供资金上的支持,大华对零跑的初始参股资金为9000万元。此外,零跑发展至今还先后获得合肥、杭州两地政府,以及红杉资本、中金资本等的参投,就公开信息显示,零跑已融资超过百亿元。

零跑汽车融资情况表

经历数轮融资后,大华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其在零跑的股权比例仍有9.43%。

零跑背后已有过百亿元的资金支持,但跟“蔚小理”对比的话,融资总额并不显著,关键的是还未实现上市。

蔚来在上市之前获得5轮融资,投资机构多是李斌创立易车系时的“老朋友”,总金额约为22亿多美元。上市之后,烧钱的蔚来更具侵略性。近日,李斌参加活动时透露,蔚来到现在为止,累计从全球募集资金150亿美元,算上11月蔚来刚拿到的20亿美元融资,蔚来的融资规模估计已达170亿多美元。

理想从2015年成立至上市之前,5年内先后融资 10 次,仅公开披露融资金额就超146亿元人民币。而小鹏在上市之前,已经经历了11轮融资,融资金额累计超过了188亿元。

从“蔚小理”的融资规模来看,三者上市前就已经融资100多亿元,同时上市后还在不断进行融资,其中蔚来的融资规模较为庞大,小鹏汽车更是在美股和港股两地上市融资。

从这个角度来看,大华用IT人基因来造车,利用其技术、规模和效率上的优势也获得了百亿级资金。但是,关键的上市这一步却被拉下了。

毕竟新能源车市场的发展非常迅速,稍不注意,便会跟不上市场节奏而错失市场占位的好时机,从而掉出第一梯队。这一点,从汽车交付量上也可以看出。

截至11月,小鹏、蔚来、理想在今年的累计交付量分别为82155辆、80940辆、76404辆,而零跑在2021年的累计交付量仅为29686 辆。

资本赛道掉队时,零跑交付量也掉队了。

全域自研

跑得慢的零跑,却在打造一个有些让人看不懂的“全域自研”。

今年11月举行的广州车展上,零跑汽车董事长朱江明对零跑汽车多年来推行的“全域自研”进行了详解。他说:“我们通过全域自研,来取得自己的核心竞争优势。”他表示,驱动总成、电池领域也已从外采电芯,发展到自己做模组、Pack和BMS(电池管理系统)。此外,零跑汽车在车机系统、云平台、智能驾驶等都实现了自研。

而对智能汽车来说最难攻克的芯片,零跑也做到了“自研”,零跑C11将搭载以凌芯01为核心的ADAS智能驾驶解决方案,而凌芯01就是零跑“自研”的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

对零跑来说,“自研”的最大好处是未来规模效应带来的低成本。朱江明表示,尽管前期全域自研需要大量的成本投入,但是通过销量规模可以分担每辆车的边际成本,包括软件研发成本和硬件采购成本。

而且,在零跑的“全域自研”战略下,汽车各部件之间底层逻辑也是打通的,相较于联合开发而言,通过全域自研掌握核心技术之后,就可以不断迭代升级,技术积累,实现可靠性成本的持续强化,最终也会反哺全域自研。

从零跑C11的配置和定价上就不难看出。“前双叉臂后五连杆豪车级悬架、拥有4秒级的零百加速能力……B级车的配置,不到20万元的价格”,是外界对C11的评价。然而,性价比越高,尚未实现盈利的零跑,需要更多的贴钱来赢得市场。钱够烧吗?

壮志凌云的“自研”,其实也给零跑带来了其它问题。首先,从长远来说,“自研”可以降低成本,但在前期,研发投入带给财务的压力是巨大的。由于零跑没有公布财务数据,每年研发投入到底多少尚没有准确数字。但是,新势力在研发上着实花费不菲,动辄一家企业在研发上每年投入就是10亿元计。也难怪蔚来汽车长期未能盈利的情况下,秦力洪会说出,如果不考虑研发,蔚来汽车早盈利的“奇谈怪论”。

“自研”的庞大投入,一方面可能让零跑的现金流变得紧张,一些营销或渠道拓展支出不得不为技术让路;另一方面,技术自研是一个较联合开发更为漫长的过程。

比如,由于软件层面的研发会稍慢一些,C11交车时只能实现ACC,也就是所谓的L1级辅助驾驶,其它L2辅助驾驶功能要到第二季度的OTA才能实现,但整个进度已经滞后了蔚来、小鹏近2年的时间。

除了研发缓慢之外,自研技术的实力是否过关,会不会导致产品品控出现问题,这些也是零跑要面对的问题。

在车质网上,从已经交车的零跑S01和T03的车主反馈中,度哥发现不少对于技术故障的投诉。去年5月,在T03上市当天,就有200多名S01车主发布公开信集体维权,公开信指出的零跑S01涉及近20项车辆故障问题,包括制动系统故障真空助力泵失灵、动力系统故障、电池过热保护等。

零跑主力车型T03,虽然属于低配车型,但也收到不少车主对其基本功能的投诉,甚至包括“方向盘不正”这种基础问题。

“全域自研”对零跑来说可能是把双刃剑,从长远来说,“自研”对于产品和技术保护来说固然重要,但产品最终是交付到消费者手上的,品质第一始终应该被放在第一位,同时快速扩大市占率也是竞争中极其重要的事。

零跑可以对核心技术进行自研,但在自研相对缓慢或者没有达到高品质之前,未尝不能考虑与外部技术公司联合开发。并且一些“低技术含量”的部件,也可以考虑和第三方合作或者直接外采。这或许可以有效加快零跑汽车的迭代和发展速度,快速赶上行业中其他竞争对手。

营销落后

零跑是什么?这是很多消费者的疑问。从零跑汽车到零跑创始人朱江明,其存在感都显得神秘。零跑汽车在营销推广上确实像个初出茅庐的“木讷青年”。踏实做事的零跑,像擅长花俏的“蔚小理”那样用花俏的营销巩固。但是,现在的消费者更容易被花俏打动,零跑换来的是销量数据一直只能跑在行业中游水平。

毫无疑问,对目前的零跑来说,基于“自研”带来的低成本优势,选择“高性价比”作为推广噱头,是吸引消费者的一大亮点。

零跑第一款车型S01问世后,一直销售不佳,这和其产品定位和市场推广战略不无关系。

此后零跑便选择“下沉”,以6万元左右的T03出击市场,这容易让消费者对品牌贴上“低端”印象,一旦印象固化,再往上升级会很难。但“高端”车型,诸如奔驰等降维打击低端车却很容易,SMART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零跑后续推出C11车型,同时主打“高性价比”是一个不错的办法。这也意味着零跑要向所有消费者宣告:自家产品只是便宜,但绝不廉价。

但中端车型的“高性价比”并不好做。首先,中端价位车型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在电动车市场百花齐放的今天,对消费者而言,可供参考的选择因素仍不外乎续航能力和智能化程度。基于这两点的“造车”,也几乎让终端价位的电动车贴着成本线在售车。

以续航能力为例。为了达到主流市场的500公里续航,新能源车企至少要为电池投入高达7万元的成本,几近是中端车型售价的一半了。若再叠加更多诸如辅助驾驶、控制面板等功能,对车企来说,中价位车实在是吃力不讨好的市场。

所以,各车企想突围而出,就只能疯狂往产品身上“堆料”,即续航功能、智能功能等,在成本线内,能给消费者的都给。

但这也造成一个问题——新能源车目前的同质化问题越来越严重。比如,由特斯拉开创的大屏内饰设计,几乎已经成为时下新能源车一致效仿的风格,更遑论在续航能力这种本来差异性就不大的功能点上。

因此,零跑想凭着“高性价比”这个定位来挑战20万+价位的终端车型,就要先解决下面两个问题。

首先,是营销和渠道的问题。品牌营销和推广可以为产品带来溢价,并能加固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比如零跑“高性价比”这一标签,也需要向消费者强化和宣传。关于这一点,蔚来已经给出了很好的案例,但对零跑这个“IT人”来说,这两点的投入均不大。

比如在品牌传播上,零跑几乎是透明的状态,他们的订单更多是靠老客户转介,比如T03有40%以上是用户转介绍。

在渠道上,零跑也是采取最低成本的模式,以加盟为主,直营为辅。与特斯拉和蔚来等以增加用户停留为理念,打造包括咖啡、特饮、阅读等在内的舒适休息区不同,零跑中心的设计理念更以销售为导向,不会有过多城市生活空间这样的属性。

就数量来看,截至今年上半年,零跑在全国共有158家门店,全面覆盖全国一、二、三线城市,而这个数量是“蔚小理”在去年已经完成的网点布局。

低成本的控制,也让零跑的“烧钱速度”远低于蔚来等车企,但零跑也在试图改变,比如C11的发布会,就是零跑成立5年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媒体发布会。终于,零跑有了一些存在感。

事实上,零跑并非不注重用户关怀或者用户沟通。去年,零跑还成立了运营部门,并且作为一级部门关注用户,朱江明甚至亲自在APP上和用户互动了解诉求。

但作为一名“IT人”,零跑哪怕做得再多,没有相应的宣传和推广,这些都难以凝聚成用户吸引力。零跑已经在改变了,但仍然不够。虽然零跑是省钱搞研发的车企,但一个好的品牌故事,更能为企业加分,从而刺激销售。

除了品牌渠道以外,零跑需要解决的第二个问题是,除了“堆砌配置”以外,还能为消费者提供怎样的品牌享受。

在C11的发布会上,零跑提出了“新三大件”,即“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动力”的概念。全新智能概念的提出,是基于零跑多年以来的自研之路,目前其已掌握多个核心部件的全域自研。

在过去,零跑一直是非常低调的存在,毕竟IT人造车,向来只会少说多做。从C11发布会后开始,零跑或也意识到这一切到了需要改变的时候了。

度哥并不担心零跑的技术能力,毕竟背靠大华和浓厚的IT基因,比起依靠代工和PPT规划造车的车企来说,已是优秀不少。但对于木讷的IT人来说,开口把故事说好,对销售市场、资本市场来说也尤为重要。

零跑还得跑快一点!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车圈能见度

    专业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