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繁花与刺|“离开中国”也不一定是件坏事

BusinessCars 2024-01-10 14:47 发文

与其说中国市场的钱不好赚了,其实就是中国市场不重要了。

2020年,一则“三菱汽车高层曾表示将逐步退出中国市场”的新闻突然出现在微博热搜。很快,三菱汽车中国迅速辟谣,表示中国是三菱汽车的重要市场,三菱汽车会与广汽集团进一步深化合作。

三年过去了。

2023年10月,三菱汽车正式发布公告称,三菱品牌汽车在中国的本地生产将终止。随后广汽集团将以1元对价受让三菱方面持有的广汽三菱50%的股权,原广汽三菱将成为广汽集团全资子公司,而用于生产的设施将由广汽埃安使用。

在广汽三菱正式宣布告别中国之前,其实眼尖的网友们早就从这个有着“国产车教父”声誉的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中看到了它命运的走向。

2020年5月,雷诺-日产-三菱联盟共同发布了2030远景。其中,三菱汽车的运营重心被放在了东南亚和大洋洲,日产汽车主攻中国和北美市场,雷诺汽车分得欧洲地区。

视线投向其他地方,三菱曾经的“近亲”们或多或少也经历了类似的问题。

2020年,经营不善的东风雷诺终止运营,雷诺集团将其持有东风雷诺50%股权转让给东风汽车集团,抱憾离开中国。

2022年,广汽集团官宣广汽菲克破产申请,广汽菲克品牌成为历史。

……

在中国能发大财,曾是这些外国品牌们对于未来的美好期许,但当时代转向后,掘金中国已变得越发遥远。他们还惊讶地发现,“离开”中国其实也可以。

不过必须认清的是,与其说中国市场的钱不好赚了,其实就是中国市场不重要了。

现代起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

不再拥抱“东方”

很多人其实都不喜欢韩国。

大部分网友肯定会说他们自大,因为他们总喜欢把中国的“拿去”坚称是自己的,所以许多人对韩国的第一印象并不友好。但其实韩国挺聪明的,这些年处世智慧甚至远超日本。为何这么说呢?

就以韩国产业转移到越南为例,野心不小却被许多人轻视,而这就是他聪明的地方。

汽车业也一样。

中国市场认为现代起亚早不行了。的确,过去几年,现代起亚在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经历了持续性销量下跌,甚至减少了超过100万辆。

现代方面去年还出售了在中国的两家工厂,使合资公司北京现代的生产工厂数量降低至2家。此外,由于现代在中国市场销量出现锐减,其还削减在华销售车型,由目前的13款降至8款。

但有关注到现代起亚在海外市场表现的朋友其实很少。

事实上2022年,现代起亚集团全球销量达684.5万辆,仅次于丰田(1048.3万辆)和大众汽车(848.1万辆)之后,这是现代汽车集团首次在全球销量中排在第三。

所谓墙内不香,墙外香。据韩国汽车业联合会数据,虽然在中国的市占率不足2%,但是在欧美市场,韩系车势头仍劲,在美国、欧洲、墨西哥、巴西等地,韩系车的市占率分别达到了10.7%、9.4%、12.0%和9.7%。

就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现代和起亚共销售了730万辆汽车,虽然比其752万辆的总目标低了约3%,但同比大幅增长。

三星证券在《2026年,全球第一企业将发生变化》报告中预测,现代在美国和印度市场的产量可能会增加160万辆,而现代汽车集团(包括起亚在内)到2026年将以920万的销量成为全球第一的整车集团。

这明显意味着现代必须逐步将自己的重心从中国市场抽离。

但他们也给出了这样的话术,“中国市场是全球最大的市场,是一个领先的市场,也是绝对不能放弃的市场。”起亚全球社长宋虎聲这么向记者表示。

那么现代起亚正在做些什么呢?

除了死守本土市场以及美国市场之外,现代起亚开始在日本汽车制造商主导的东南亚市场挖掘市场份额,并分离出专门的东盟区域总部,负责管辖东南亚和大洋洲市场。据悉,现代和起亚在印尼的工厂在2022年初启动后,销量迅速增长。

转移市场之外,现代起亚还在新能源上“闷声发大财”。

以起亚为例,其混动产品就受到欧美消费者青睐。数据显示,2022年起亚新能源车型全球销量为48.7万辆,混动车型占比超过7成,单款纯电动车型EV6的销量接近8万辆,同比增长49%。

起亚的优势在于在没有中国车企挤压的海外市场里,延续当年日系车型小车加性价比策略,赢得了欧美消费者。数据显示,2022年以油混为主的丰田汽车新能源车型在北美销量减少了8万辆,同比下跌15%,而现代起亚混动车型同比增长37.1%至12.42万辆。

另外,对于电池来说,许多人只知宁德时代比亚迪全球领先,却不知2022年韩系电池制造商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占有率达到26.5%,仅次于中国。特别是在全球动力电池价格高涨的背景下,韩系汽车企业受影响相对较小,定价更灵活自由,所以也因此市场份额增长迅速。

中国媒体常说,现代起亚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机遇比较渺茫,想要实现翻身已经有些困难了。但是从战略上来讲,聪明的韩国人早就用脚做出了投票。

退了,但又没完全退

散买卖,也散交情。

就在2022年,Stellantis集团与广汽集团先后发布公告,宣告双方合资企业广汽菲克散伙的消息。广汽菲克中外股东双方的先后发布的散伙声明也被媒体解读为“暗流汹涌”、“带有火药味”。

12年,广汽菲克股东双方交情不再,买卖也走向终局。

在当年的巴黎车展上,Stellantis集团CEO唐唯实正式对外表示,集团正为标致、雪铁龙等旗下品牌在中国实施“轻资产”战略。随后关于Stellantis集团“全面撤离中国”的消息随之漫天飞舞。

从Stellantis集团的宣言来看,中国市场里的神龙公司前景难言明朗,Stellantis集团也在不断转让与东风合资公司的股份,此外集团还叫停了旗下另一品牌欧宝重返中国市场计划。

就当所有人都认为,在“轻资产”战略下的Stellantis集团已经逐步淡出中国市场时,去年10月26日,Stellantis集团和零跑汽车正式官宣合作。牵手零跑没多久,Stellantis集团又找到了一家中国合作伙伴——中国动力电池“一哥”宁德时代。

一幕幕让不少人瞠目结舌。

Stellantis集团掌门人唐唯实一次次用行动向外界证明,控制成本和保持利润的最精明手段,莫过于“不讲感情只谈利益”。

此前他多次在明面上表示要对来自非欧洲本土的电动汽车加以限制,矛头直指中国车企,但牵手零跑汽车后,就随即转换口风,声称Stellantis集团不是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的导火索或发起者,“调查不解决任何问题,也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

因为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不在中国设厂,但可以和中国企业合作。

所以唐唯实选择宁德时代,用实力诠释了什么叫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早在今年年初,唐唯实就对外表态,计划在欧洲推出使用低成本磷酸铁锂电池的电动汽车。因为目前欧洲主流的动力电池还是三元锂电池,但比亚迪和特斯拉这两大巨头在全球市场大量采用磷酸铁锂电池,其他车企也纷纷效仿。磷酸铁锂电池的降本优势自然也让Stellantis集团看在眼中。

对于Stellantis集团来说,欧洲和北美才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欧洲大本营。“Dare Forward 2030”战略规划所设定的目标是,到2030年,集团在欧洲售出的所有乘用车均为纯电动汽车,在美国售出的乘用车及轻型卡车中有50%为纯电动汽车。

相比之下,今年上半年,Stellantis在全球的纯电动汽车销量为16.9万辆,在其全球销量中的占比仅为约5%。

电动汽车销量低一方面说明其电动化进展慢,但另一方面Stellantis集团在看到通用、福特等同行在电动汽车业务上的巨额亏损后,在投入方面更加谨慎。

无论是用零跑的技术取代巨额的自主研发,还是采购低成本的磷酸铁锂电池,都可以看出Stellantis集团心中有一本明确的经济账那就是转型,也必须采用最省钱、最保险的方式。

但很少有人注意到,就在官宣与零跑汽车合作的一周前,唐唯实做出一个重要动作。

东风集团以人民币17.14亿元对价收购其与Stellantis集团在华合资企业神龙汽车第三工厂,完成收购后,东风集团将目标资产出租给神龙公司。

一卖一买,Stellantis集团在华进一步扔掉包袱轻资产运营,而东风则还在“输血”试图重振神龙。在公告中,东风特意强调:中法双方股比保持不变。这意味着,后续如果神龙有起色,Stellantis集团躺平也将跟着获利。

像唐唯实这样精明的商人,对于难有起色的中国市场选择置之不理,对于有利可图的中国企业则热情相拥。

有人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商人在舆论的形象一直不好?

你看唐唯实就知道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失去”销量仅为10万辆的中国、亚太、印度大亚洲市场后,2023年上半年,Stellantis集团销量达到332.7万辆,仅次于丰田、大众、现代起亚,位居全球汽车集团销量第四名。

Stellantis集团还以其14.4%的调整后经营利润率持续成为全球汽车行业利润率最高的企业之一。

爱在口,心难开

如今对于现代起亚、Stellantis集团们甚至是通用、福特来说,只要守好欧洲和美国就是可以高枕无忧,但就在八年前,中国市场还是他们的兵家必争之地。

2016年,丰田曾惜败大众,尽管两者之间的总分相差甚微,但在中国市场的成绩悬殊,被业内认为是丰田战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各自全球单一最大市场的押注,也成为了之后大众与丰田对弈大棋局的关键落子。大众选择在中国车市集中火力,而丰田更多的则选择了美国市场。

落子无悔。

就在最近,和友人聊起第9代凯美瑞在1月1日那天开启预售的事。后来拼命回忆,那天的朋友圈几乎没有人为凯美瑞所敞开,当然也就没有看到这一则消息,但如果换成是问界M9、理想L7和蔚来ET5,又或者是比亚迪和吉利的热门车型呢?

但如果说凯美瑞没有声量,那有失偏颇,毕竟在国内中高级车市场,凯美瑞仍然一骑绝尘,在去年1-11月累计销量就达到了20.49万辆,11月更以销量破2万的成绩重新夺得B级合资市场月销冠军。

凯美瑞守住了自己的位置,丰田也在去年连续四年蝉联全球新车销量世界第一。根据丰田2023年12月27日发布的数据,其2023年1至11月全球销量为1022万辆,比大众汽车公司(830万辆)已经高出约190万辆。

还是北美和欧洲立了大功,丰田在这两地的销量分别增长5%和8%。而丰田在日本国内的销量增长31%,至155万辆。但由于在电动化战略上的摇摆和与中国国产电动汽车品牌陷入苦战,导致丰田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佳,销量下降2%。

但在市占率达20%左右的中国市场遇冷,并未影响丰田依靠燃油车在全球市场呼风唤雨。对于丰田公司的业绩喜报,已卸任社长和CEO的丰田章男,再次重申了自己的“先见之明”,称最近公司销量的放缓证明了他抵制电动车的决策是正确的。

不过如果未来丰田章男和时任德国大众集团CEO的赫伯特·迪斯有幸坐在一起,复盘两家车企几乎在同一时刻选择命运的分岔路口时,结局会指向哪里?

但现在的他们会看到,像现代起亚、Stellantis集团那样“离开中国”也不一定是件坏事,因为大众已经尝到了苦头。

大众集团1月9日宣布,2023年向全球用户交付924万辆,增长12%,其中,大众集团向中国用户交付324万辆,仅增长2%;向西欧用户交付327万辆,增长21%;向北美用户交付99万辆,增长18%。

分区域来看,在全球主要市场中,大众集团在欧洲、北美、南美、亚太、中东及非洲等市场的增速均超过10%,但作为其全球最大单一市场中国销量未能在跑赢当地市场大盘,甚至中国市场占到大众集团全球销量下滑至35%。

分析认为,近年来中国车企已在快速增长的中国市场占据了很大份额,大众在华燃油车销量大幅下滑是主因。另在电动化领域的表现也很难得到中国市场认可。

所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

大众的目标仍是赶上中国电动车制造商的速度和效率。比如大众在华新建工厂,推动中国本土化生产以降低成本。与此同时,为了降低成本以保持车价市场竞争力,大众一边开始在欧洲裁员,另一边继续在中国本土下注。

就在去年夏天,大众入股小鹏汽车,这不仅成为了2023年中国车市十大热门事件之一,证明了在当前的智能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开始“反向输出”电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同时具备领先优势,而牵手中国头部新能源品牌的举动,也表明这家传统汽车大厂重注电动化转型的决心。

对于大众集团而言,尽管在中国市场出现下滑,但这一市场仍然是大众集团占比最高的区域市场。此前,大众高管在接受采访时也曾透露,“大众汽车集团将继续投资中国,否则三年后将丧失竞争。”

毕竟对于这样一块市场大蛋糕,大众会袖手旁观任其旁落吗?

答案必然是不会。但随着新能源时代中国车企的迅速崛起,合资车企的生存空间愈发逼仄,2024年,被抢走的市场份额大众来得及夺回吗?

与此同时外国车企败走中国的故事还在继续。

但比失败离场更令人唏嘘的是,没有几个中国消费者还在关心他们的生死。不过外国车企也并不在意,毕竟过日子、精打细算、盘算存钱如何活下去估计是这几年教会大家最重要的事,对于他们来说也一样。

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已认证
    BusinessCars

    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者...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