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广州车展杂谈

禾颜阅车 2023-11-24 14:30 发文

导语|Lead

广州车展历来是车企必争之地。它的包容和开放,以及务实和“民间性”的特点,在中国四大车展中属于最接地气的车展,而且品位不低,又不失国际化的范儿。2009年,大众曾雄心勃勃地在广州车展上发布“南方战略”,一度引发海内外关注的热点。此举是在向日系“铁三角”(丰田、本田、日产)发起挑战。十余年过去了,南方市场依然还是日系车的天下,德系车攻不下来的原因也是今天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本文出品|禾颜阅车工作室

撰文|颜光明

编辑|禾子

全文2669字

阅读需4分钟

关于今年广州车展,与一些友人闲聊起来还有不少感触。故问我印象如何?我据实回答,总的来看是在降温,没有以前那么热。具体来看有三个比较直观的现象。

首先,户外广告少了;其次,主流车企热情下降,某某之夜少了;再者,展馆的周边安静多了。概括起来三句话:油车遇冷,电车趋热;合资品牌失宠,自主品牌追捧;汽车无序加剧,内卷失控无度。

这是整体观感,也是身临其境的感受。被问及对广州车展合资企业的印象如何?我根据自己的观察直言:作为主流汽车的合资车企,对待车展的积极性大不如前,无论是投入和气势都没有以往有力度,失去了方向感。有人说这是被中国汽车突然崛起(弯道超车)打蒙了,还没有完全反应过来。我说,未必,原因很复杂,这是值得关注的动向。

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三个细节来观察:第一,邀请媒体参展采访数量大幅减少;第二,提前预热和造势减少;第三,战略调性的发布减少了。再看场馆的体验:合资品牌展出阵容和规模不小(比如大众、通用、奥迪和奔驰),也有新品推出,但重心偏于新能源汽车,但关注度大不如从前;相反,自主品牌展台无论是投入和造势,以及积极性空前高涨。从实际展出效果来看,无论是人气和关注度都要胜过合资品牌,这是有目共睹的事实。

其中的原因,简单分析有这三个方面:第一,在展台设计上,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差距在缩小;第二,产品审美和融入度,吸引力超过了合资品牌;第三,展示的理念和“精气神”发生了变化。我想,这不是一二句话解释得清楚的,不过,如果站在历史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人们借助汽车自主的“历史意识”,似乎感觉到个体的身份慢慢被找回来了。

当然,也有涉及到网红车型的问题,尤其是被某些车企创始人和高管自吹的现象,问我怎么看?在我看来,这是暂时的,需要时间过滤,最后还得交给市场和社会去检验。不过,学费还得交,毕竟这是百年不遇的历史之大变局,谁都想试试,无可厚非,不就是折腾几下,买几个教训不就明白了的事,现在妄下结论还是为时过早。但是,对于当下的汽车乱象不止是造车的目的性值得怀疑,还有价值取向确实很成问题,这种疯狂几乎到了极度夸张的地步。当造手机的,干航空的,玩网络的都涌入造车行业时,想想不癫狂也不可能。所以,今年广州车展D区新能源汽车展馆的火爆并不奇怪,人们看的不是车,而是好奇心,汽车的异化,背后的企图和运作……

此外,对汽车的属性和审美上聊起来都有困惑,感到扑朔迷离,真伪难辨,尤其那些概念和定义满天飞,找不到北。我坦率地说,这都是商业话术,用来表演的台词。这就让我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流行的所谓各个年代的文学定义,比如伤痕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现在看来这些定义的意义都不大。事实证明,有意义的还是要摸索到一条表现生活真谛的思路。

汽车也不例外。然而,造车“新势力”的聒噪还是有一定的诱惑力,动辄就是“软件定义汽车”、“科技定义豪华”、“场景定义设计”等,听起来高大上,其实并非如此。比如,有人把汽车智能科技吹嘘成无所不能的神器,汽车驾驶从此可以进入无人化,请问,有那么简单吗?将MPV“面包车化”,由7人座改成四人座的超级奢华,造型设计却“棺材化”,这是我们要的豪华?车展上争奇斗艳的所谓硬派SUV,个个都在相互攀比,没有不霸气,就怕不够霸得过度,这能叫阳刚吗?而“剪刀轿跑”(也称鸥翼门)盛行,看似有型,似曾相识,却无“魂魄”,找不到出处,形同“僵尸”(没有人文),试问,这样的车型还能与日常生活有关系吗?

当然,这只是闲聊,无关宏旨,但我们还是要用包容的心态来看待汽车,既要有个性化的设计,也需要奇花异草的创新,前提是要有意义,“立文之道,惟字与义”。纵使汽车不论怎么变,也应遵循“造车有道”。否则,岂不乱套?

回到车展变化来看,从某种角度来讲,如今是非主流车企成了车展的“明星”,相对而言“三大汽车”并非出众,有点匪夷所思。首先,广汽集团成了本次车展的主场,不仅包揽了A区的2.2场馆,还拿出了引以为傲的产品,展台上人气火爆;其次,非主流车企集体发声,气势宏大,超过了“三大汽车”的展台;再是,无论是展示方式和效果,以及产品的技术和水平,都已超越了某些合资品牌,找到了自信和自豪。吉利、奇瑞、长城、长安、比亚迪等展台人头攒动,一方面是展台设计有吸引力,另一方面展示风格有亲和力,展示的不只是车,还有场景的布置,有很强的传递生活方式的意识。

作为最接地气的日系、韩系展台,人们关注的还是产品。比如广丰的第九代凯美瑞,在内行人看来,还是极具竞争力的车型,不仅是商品力,还有技术含量的提升,在B级车中具有代表性;其次是广本的极湃2,属于在纯电动车的新锐,表明一种态度,无论是技术还是产品,都顺应了当下审美的诉求。所以,日系车还是不可小觑。广州车展对于日系车而言,等于是半个主场。再比如,福特皮卡还是有其独特性,带有硬派皮卡的标志性。北京现代推出第十一代索纳塔,虽不高调,但力挺性能车的坚守,还是值得密切关注的市场动向。

回顾车展,在我看来,广州车展历来是车企必争之地。它的包容和开放,以及务实和“民间性”的特点,在中国四大车展中属于最接地气的车展,而且品位不低,又不失国际化的范儿。2009年,大众曾雄心勃勃地在广州车展上发布“南方战略”,一度引发海内外关注的热点。此举是在向日系“铁三角”(丰田、本田、日产)发起挑战。十余年过去了,南方市场依然还是日系车的天下,德系车攻不下来的原因也是今天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而今天则与以往不同,交战的已不再是合资车企,即所谓的主流汽车之间的竞争,而是自主品牌开始向合资品牌,即非主流车企向主流车企发起挑战,可以视为被长期打压的自主品牌开始揭竿而起,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外资汽车显然力不从心,已是自叹弗如,退避三舍,变得谦虚和温顺起来。此现状谁也没料到会“逆转”,且喜又亢奋,却又不免有虑?喜的是,格局发生变化,反转气势亢奋,疑虑的无非是“虚火”,不够踏实,膨胀过快,希望夯实根基,可持续地增长实力。

点评

汽车行业流行一句老话,打市场上广州,做品牌上上海,造势上北京,今天依旧没有改变。看好广州车展,其实就是看好中国市场。得广州市场得天下也。

(本文系《禾颜阅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禾颜阅车

    禾颜阅车致力于以跨界视角观察并研...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