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科创板迎来最大规模IPO,这只PE七年前就看好

动脉网 2022-08-22 15:04 发布于重庆 发文

北京时间8月22日,科创板迎来了2022年以来最大规模IPO。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联影医疗”)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登陆科创板,发行价格109.88元,其市值接近千亿。

联影医疗一路走来,从“把所有的资金和心力都投在产品研发与核心技术攻坚上,如此孤注一掷”(源自2017年联影集团董事长薛敏所写内部信)到如今IPO,其成功在PE投资者看来却早已有迹可循。

联影医疗于2017年斩获当时中国医疗设备行业最大单笔私募融资(融资金额高达33.33亿元)。该轮融资由中国人寿大健康基金和国投创新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共同领投),中国国有资本风险投资基金、中金智德、中信证券、国开开元、招银电信等投资机构共同出资完成。

有业内相关人士曾向动脉网表示:“不管是融资节点的判断,还是投资机构的选择上,联影医疗绝对都做了一个聪明的决定。”

在完成该轮融资后,薛敏于其撰写的内部信中表示融资不是简单“找钱”,而是与拥有共同价值追求、在资源和技术优势上进行互补的合作伙伴结成“命运共同体”,共同去成就一番事业。

正是因为与薛敏惺惺相惜,5年前国投创新就领投联影医疗A轮融资,与联影医疗携手共进。我们此次专访国投创新(国投招商)生命科学投资团队,尝试回答作为投资方,如何精准把握赛道及企业价值;在企业成长过程中,投资机构如何赋予企业价值;投资机构如何保持企业团队内驱力等问题。同时,也分享国投创新(国投招商)对于医疗赛道的思考及观察。

投资是门艺术,需要“长期浸润”

国投创新(国投招商)是医疗赛道的“长期主义”者。

2015年,国内医学影像行业才刚刚兴起,联影医疗还尚未向市场释放相关融资信息。但在那时起,国投创新医疗团队便开始对CT、PET-CT、MR、DR、直线加速器等高端医疗设备及若干相关子领域进行深入的行业研究,并持续关注联影医疗发展,与联影医疗高管团队始终保持密切沟通。

如果说深入的行业研究是国投创新对投资这门艺术的“沉浸”,那么与企业保持紧密联系,同时长期陪伴企业成长则是国投创新用投资来“润物无声”。

生命健康团队负责人、董事总经理吕大忠告诉动脉网:“我们不是特别急于求成的团队,反而更希望慢慢地去建立与企业之间的紧密联系。一方面,作为PE机构,基金的运作期更长。我们习惯用三至五年去研究行业,用甚至十年的时间去陪伴项目成长。另一方面,大部分企业对外开放的融资窗口期其实又很短暂,如果你想要成为企业较重要的投资方,需要耐心。”

不过在吕大忠眼中,投资并不如想象中绝对客观,而是由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再加上一点运气共同影响下所做的判断。

面对不同领域中的不同企业,很难用同一套标准和思路去判断其价值。

而投资又是多元的。需要投资者透过行业需求及特点,判断企业发展是否与行业需求相契合。需要投资者的经验积累、行业理解、市场环境判断、对公司整体团队及创始人的理解,以及一些一手数据支撑自身判断。也需要投资者深入企业中,对一些至关重要但却无法量化衡量的重要参考因子进行判断。

正是因此,投资决策被吕大忠称之为一门难以仅用方法论或者标准就能衡量的艺术。

回忆起初次与联影医疗沟通,吕大忠表示很多细节仍令其记忆深刻,他谈到:“联影医疗的管理尤为精细化,他们的食堂甚至卫生间都特别干净。联影医疗的基地也是建筑群的形式,跟华为的研究院几乎是一个感觉。而其基地内部的整体布置、装修等等都非常人性化。我想这也是管理细节、团队或人文精神的一种体现,当时也很触动我。”

投资是门艺术,需要“长期浸润”

数据是投资艺术的成绩单。

组建于2015年国投创新(国投招商)将生命科学作为重点投资领域,其生命科学投资团队已投资包括信达生物、迪哲医药、康希诺、亚盛医药、博瑞生物、联影医疗、沛嘉医疗、天智航、诺禾致源等50多家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领军企业,投资总额超过100亿元。其中,12家企业已登陆资本市场,且有着不俗的股价表现。

国投创新(国投招商)医疗器械方向部分投资企业

在联影医疗招股书报告期内,其营业收入分别为20.35亿元、29.79亿元,57.63亿元、30.85亿元,整体收入超过东软医疗、万东医疗等国内老牌医学影像厂商。

天智航则是科创板首个手术机器人企业。

因为巨大的“国产替代”需求和持续的自主创新企业的崛起,生命科学投资团队持续看好医疗器械行业的发展。并认为“国产替代”的趋势已愈为明晰,在“国产替代”及国家政策对于国产设备采购的支持之下,国内医疗市场体量将持续增大。随之而来的必然是大量优秀的国产创新技术的诞生。

“国产替代”的加速,则将进一步推动细分领域跑出行业龙头。未来,还将持续围绕自主创新和“国产替代”这两个大方向进行相关投资布局。

以专业为核心,面向长期趋势,时时空杯

锚定大方向后,需要深入挖掘行业需求,并时刻保持对行业的深刻洞察。

“医疗行业是一个时常变化的行业。在技术的快速更迭下,过去我们可能用5年或是10年去看一个项目,但现在一个项目可能过两年再看,都是天壤之别。”生命科学联席负责人、董事总经理肖治略微停顿后说到,“在一个经常‘爆发的行业’,更加需要‘长期主义者’,精研行业发展方向,准确判断行业趋势。”

国投创新(国投招商)对行业研究的要求更高,付出的时间更多。针对行业研究,团队内部进行了划分。

其业务团队内部会就细分领域进行结论性分析,并根据其获得的一手消息,制作偏微观的研究专报。这份研究专报一是提供给团队成员进行内部分享交流,二是定期发送给出资者和相关政府部门。

凭借自身的渠道和资源优势,投资团队对政策的理解相对深入,能够可能帮助企业完成更多的项目触达。

而基于团队对项目和专家访谈的具体素材,以及团队自身对行业的理解与研究,先进制造产业研究院则会撰写偏中观和宏观的研究报告,帮助团队快速理解行业,准确判断行业发展趋势。

市场调研很严谨,但在与肖治的交流中,他的状态却很放松。

“人生需要保持空杯心态。在行业研究和学习上,不马虎。但过程中要戒盈,保持空杯。在一个领域沉浸时间长了,很容易被固有的认知填满。新的知识进不去,你就很容易跟不上时代,甚至跟不上行业的发展速度。”肖治说。

一个多元化快速发展的行业,投资人需要听见不同的声音。国投创新(国投招商)通过保持内部文化平等,以尊重专业为核心,扁平化组织管理,持续吸纳不同的意见。

“以专业为核心,不断地学习更新行业知识,着眼于长期的趋势判断是我们投资项目IPO比例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有些项目真是少数派决定了项目的成功。”肖治说。

至今,生命科学团队已经拥有近21名专业投资人,其中7名博士,14名硕士,70%拥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验,超过80%具有生命科学相关专业背景。原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首席科学家何如意博士也于2018年加入团队并作为国投招商生命科学首席科学家参与新药项目研判。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港股、A股,还是美股,大部分医疗大健康企业的市值进入下跌期。在今年上半年疫情等因素的影响下,IPO终止、上市破发、市值腰斩,二级市场持续股价下跌等情况频频发生。1-5月科创板仅受理了世和基因1家医疗大健康企业,医疗IPO节奏普遍放缓。

短期来看,医疗大健康行业似在加速下滑。但如果将目光放得更为长远,则不难发现从千禧年第一波互联网泡沫到如今,医疗大健康行业其实已经历了数波起落,但都于最终回于正常的上升轨道中。

今年6月科创板14家医疗大健康企业受理,似乎就是对此的印证。

在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上升等因素影响下,高质量医疗服务需求持续扩大。疫情之后,医疗机构整体服务量或迎来上升期,进一步拉动医疗大健康行业发展。医疗大健康市场整体回暖。

正如肖治所言,面对一个“经常爆发”的行业,更需要从专业出发,坚持长期趋势判断,不断学习,不断和投资企业相互“浸润”。如果实在不行,那就再来一点艺术、一些松弛感。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动脉网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