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医药智投丨 2022年A股新上市16家械企:利润平均涨幅超1倍,毛利率普遍下降成隐忧

医药智投 2023-01-11 16:13 发布于广东 发文

前言

2022年,整个医药行业依旧笼罩在不断蔓延的寒气中。医疗器械板块同样也是如此,A股市场,医疗器械板块整体下跌20.67%,120家医疗器械企业中104家下跌,占比超86%。与资本市场的惨淡不同,基本面上,2022年医疗器械企业在2021年高基数下依旧实现了稳健的增长。三季报显示,A股120家中64家实现利润正增长,更有九安医疗、安旭生物等体外诊断企业实现超十倍、百倍增长。

融资层面,2022年融资事件数为772起,同比回落34.74%。A股市场上,2022年IPO上市的医疗器械企业共16家,同比减少33.3%,其中破发7家,占比43.7%。虽然医疗器械行业整体表现不佳,但具体到各个企业又各有不同。本文选取2022年在A股IPO上市的16家医疗器械企业进行综合分析,分别是采纳股份、仁度生物、天益医疗、五洲医疗、英诺特、麦澜德、联影医疗、微电生理、华大智造、美好医疗、中科美菱、康为世纪、怡和嘉业、东星医疗、辰光医疗、山外山。

募资280亿,IVD企业大幅减少

从募资能力上,16家医疗器械企业合计募集资金280.38亿元,与2021年24家相比增长3.58%。这主要来自联影医疗的贡献,科创板上市的联影医疗融资额达109.88亿元,这既是2022年度A股第三大IPO,也是科创板开板以来仅次于中芯国际和百济神州的第三大IPO。联影医疗之外,排名第二的是华大智造,募集资金36.02亿元。排在最后的是辰光医疗仅募集资金1.71亿元。

在北交所上市的辰光医疗与联影医疗一样都属于国产影像设备领域,是我国MRI设备产业链独立第三方核心硬件供应商。虽然都是国产影像设备突破国外垄断的希望,但辰光医疗市值仅有5.43亿元,同期联影医疗则是1458.59亿元,不及联影医疗一个零头。此外,与2021年大量上市IVD企业不同,2022年仅3家IVD企业上市,对比2021年减少66.7%,募资总额也从79.9亿元缩水到27.5亿元,可见市场对IVD行业未来走势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更为谨慎的投资

2022年,在IVD领域的投资并购更为谨慎。全球无超大型并购。称得上规模的并购有:全球凝血巨头Werfen(沃芬)以约为20亿美元的价格从TPG收购全球输血和移植诊断巨头lmmucor;赛默飞世尔科学宣布以22.5亿英镑(约26亿美元)收购全球体外诊断供应商The Binding Site。在10月份,《华尔街日报》透露说,伯乐(Bio-Rad)正与生命科学公司凯杰(Qiagen)就合并事宜谈判,交易价值将超过100亿美元。但目前无进一步消息。

国内IVD企业采用收购部分股权策略

国内IVD企业对于“花钱”更为谨慎,以收购部分股权为主,且大部分为国内企业之间,少数几家通过并购海外企业进行国际化布局。

11月28日,科华生物宣布拟通过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西安天隆科技有限公司38%股权和苏州天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38%股权。本次交易完成后,西安天隆和苏州天隆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这场拉锯战终于结束。

11月25日,迪安诊断公告,公司拟与自然人喻惠民签订《关于广州迪会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之股权转让协议》,以自有资金5940万元向自然人喻惠民收购其持有的进口体外诊断产品代理商迪会信6%股权。此次收购完成后,公司合计持有迪会信53%股权,迪会信将成为公司控股子公司。按照本次收购价格计算,迪安此次给广州迪会信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的估值是9.9亿元。

11月9日,利德曼发布公告,以自有资金2000万元认购联合医学新增注册资本30.83万元,并将部分资金计入联合医学资本公积金。本轮增资后,联合医学的注册资本由847.76万元增至878.59万元。10月,亚辉龙将以收购波音特部分股权并增资的方式持有波音特52.64%股权,波音特亦将成为亚辉龙的控股子公司。波音特主营业务为生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与销售。

9月9日,明德生物以自有资金方式增资1000万元认购迪奇孚瑞新增注册资本人民币15万元,本次交易后,公司将持有迪奇孚瑞4.0032%的股权。圣湘生物2022年半年报显示,用7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5028万元)投资了一家FirstLight Diagnostics Inc.的公司布局药敏领域,持股21.77%。6月20日,透景生命公告,公司及全资子公司透景诊断拟与脉势敬武、姚见儿、牛正翔、吴亮、詹红共同投资,设立合资公司脉示生物,主要从事质谱相关体外诊断产品研发、生产与销售等业务,其注册资本为3500万元。

1月26日,亚辉龙以人民币888.90万元受让将基因技术应用于病原微生物检测的高科技初创公司臻熙医学14.81%股权,拓展在分子诊断领域病原微生物检测领域的产业布局。在同一个行业内,企业的悲欢并不相通。有的企业赚得盆满钵满,有的企业正在计划缩减规模。

2022年末,政策为核酸企业的狂欢画上句号,抗原时代正式登场。而再往后,所有的增长驱动将回归到原本的轨道,届时,谁是胜者,谁将弃局?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医药智投

    关注医药行业资讯,解读行业动态...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