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李大江:由终末转向环节,AI赋予单病种管理“新质力”

CDSreport 2024-04-11 18:31 发文

导读人工智能技术不仅在全院统一了质控标准和认知,还提升了临床诊疗质量,降低了资源消耗,更为管理决策和教育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撑。‍‍

“质量和安全是医院生存的底线,未来的运营和创新则是医院发展的翅膀。”3月29日下午,在青岛举行的2024中华医院信息网络大会(2024CHINC)“智慧华西 赋能医疗——AI+医院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部长李大江表示,华西医院今年已有132年历史,医疗服务得到了同行的认可,但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仍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利用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在医院智慧化建设、新院区拓展、指挥中心建设等工作中形成新的生产力,赋能医院实现高质量发展以及“筑高原、建高峰”的目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医务部部长 李大江

此次论坛上,李大江以“信息助力单病种标准化管理”为题,从政策、现状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了传统单病种管理存在的问题、发展现状,并分享了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临床质控和医院管理的实践经验。

01

建立可复制的单病种管理体系

从“简单粗放”推向“科学化、精细化”

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09年开始要求卫生行政部门和医疗机构参照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开展医疗质量管理工作,并要求医院完成单病种数据上报工作。2019年开始,单病种质控指标纳入国家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再加上2020年开始建立全国单病种质量管理与控制制度和信息平台,不断扩大监测病种数量,对医疗机构单病种管理的精细化和信息化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4版‘国考’纳入了多个肿瘤相关监测指标,均来源于单病种管理信息系统和监测数据,对医院提出了新的挑战。”李大江表示,为提升我国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国家出台了多项政策,相继将单病种管理纳入医院绩效考核、等级评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四川省卫生健康委在此基础上还建设了全省信息监管平台,通过智慧化监管手段形成病种管理的新常态。

在政策的引导下,华西医院不断探索单病种管理新模式,并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传统单病种质控存在的问题。李大江介绍,传统单病种管理存在多个问题,例如管理模式相对粗放,缺乏单病种质量管理制度及管理办法;未有效发挥单病种质量管理专家委员会的作用;单病种质量管理作为全院系统工程,职能部门分工与协作存在不足;临床路径未有效实施,同一病种在不同科室诊疗过程存在差异化;信息系统无法自动抓取及监测重点环节指标执行,分析改进缺乏数据支持;单病种质量管理考核不足,临床科室及临床医生重视程度不够;单病种疑难危重程度及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可能影响部分终末指标等。“这些问题可以归纳为:医院缺乏顶层设计,科室缺乏内生动力,医务人员概念不清,信息系统支撑不力。”

李大江表示,近些年华西医院致力于将单病种质控管理从传统的“简单粗放”推向“科学化、精细化”,旨在建立一套可复制的医院内单病种管理体系,以推进医疗质量持续改进,助力学科、医院高质量发展。针对传统单病种管理的缺陷,华西医院从探索合理高效的管理组织体系构建,完善培训体系和增强人员意识,推进临床路径规范诊疗行为,建立完善指标考核和改进体系等方面设计实施了有效措施。其中,最关键的一环则是信息化的建设和有效实施,为科学化、精细化的单病种管理体系起到了支撑作用。

02

完善单病种管理智慧化平台

质控关口从“终末”转向“环节”

华西医院于2020年引入惠每临床决策支持系统(CDSS),凭借其能对医疗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基于临床路径实时提醒、资源消耗和费用实时监控等功能,构建了诊疗全程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和单病种环节管理智慧化平台。

1.建立完善全程信息实时监控系统

李大江介绍,华西医院根据单病种资源消耗和费用分析精准定位关键点,进而规范单病种临床路径和分支路径,目前全院共建立了94条分支路径。为了能够规范临床医生诊疗行为,保证诊疗过程保持在诊疗路径内,华西医院依据CDSS建立并完善了覆盖诊疗全程信息的实时监控系统。

入院环节,系统自动判断单病种入组,纳入单病种管理,并依托CDSS开展诊疗质控;在住院过程中,实现重点环节提醒监测、临床路径执行监测、效率指标实时监测;在出院过程中,系统辅助建立终末指标离群预警机制,实现多部门MDT主诊断质控;在终末指标监测方面,系统还可提供单病种驾驶舱实时监测和预警异常指标,通过单病种终末指标BI报表为管理人员提供客观数据,供专家对死亡患者进行点评,以及对超长患者的数据进行分析等。

2.建立完善单病种环节管理智慧化平台

基于惠每CDSS能够无缝嵌入医院各信息系统、实时事中提醒以及自定义质控规则库等优势,华西医院建立了单病种环节管理智慧化平台。该平台在针对单病种诊疗关键环节进行实时预警及主动干预的同时,可监测在院病例资源消耗指标,还能够针对平均住院日及费用超过国家卫生健康委满分值的病例进行实时预警,提醒临床合理检验检查、合理用药,规范诊疗行为。在智慧平台的支持下,医院实现了“病种事中医疗质量监测—监测数据提取—事后质控指标分析”的闭环管理。

以脑梗死为例,根据既定的单病种医疗质量规则,CDSS可实时监测医疗行为,一旦发现诊疗不规范,将进行实时提醒并提供依据,由此提高临床的脑梗死诊疗规范性。同时,根据既定的急性脑梗死资源消耗规则,CDSS能够监测医疗行为,实时提醒、预测、预警资源消耗情况,由此提高临床的脑梗死资源消耗合理性。

此外,通过CDSS,医院对单病种患者入院、诊断、治疗、出院等各诊疗阶段设计了医疗数据分析和医疗算法模型服务平台,覆盖了48个单病种的全流程监测。医务人员未在规定时间内处置或指标超过阈值时触发报警,系统将及时干预,督促临床人员规范诊疗行为,将质控关口进一步前移,由“终末”逐步转向“环节”管理,保障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提高单病种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程度。

03‍

AI赋能华西单病种高质量管理

“在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医院多项国考病种质量指标可以看到明显变化。”李大江介绍,CDSS上线后多个单病种质量控制指标完成率明显提升,例如“急性心肌梗死(ST 段抬高型)”相关指标完成率提升了20.8%,“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相关指标完成率提升了24%,“脑梗死”相关指标提升了20%。

在控制诊疗质量的同时,CDSS还有效降低了医院多个国考单病种资源消耗指标,次均费用、平均住院日等指标呈逐月下降趋势。

目前,基于惠每CDSS将诊疗路径与事中控费相结合的新一代技术,华西医院正在逐步完善单病种质控评价机制,探索DRG与单病种质控的结合考评体系,旨在通过DRG支付改革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使医疗资源利用标准化,加快各科室精益化管理进程。李大江强调,临床路径管理和DRG支付改革均关系到科室的日常管理、绩效管理,也关系到本专业未来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目前已经成为医院科室管控下一步的重点工作。

由于国家监测单病种上报项目达到几千条,给上报人员带来了较大负担。而CDSS凭借自身优势,通过自动抓取医疗数据并实现一键上报,大幅提升了上报速度并降低了上报人员工作负担。此前,华西医院通过人工填报一份病例约耗时35分钟,而上线CDSS后,AI上报一份病例平均在8分钟内。截至2024年2月,华西医院累计成功上报超过20万例,其中中高风险患者预防静脉血栓栓塞症和围手术期预防感染均上报超过3万例,是上报数量最多的病种。

对于人工智能在医院单病种管理发挥的作用,李大江认为,其不仅在全院统一了质控标准和认知,还在临床提升了诊疗质量和降低了资源消耗,更为管理决策和教育研究提供了客观数据支撑。“相信通过单病种的信息化、智慧化管理新模式,能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插上翅膀,提供新的动能。”

【责任编辑:王惠】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CDSreport

    深挖临床大数据价值,专注于知识图...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