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医务人员做科普纳入其绩效考核,或将涨工资

DRG变量 2019-07-17 15:29 发文

7月15日,国务院正式发布了《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和《关于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的通知》,为了推进健康中国行动的全面实施,国务院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并同时发布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这个行动里就把《意见》中的15项行动进行了细化。

7月1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在京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解读“健康中国行动”之健康知识普及行动有关情况。

发布会特别邀请到了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预防医学会会长王陇德,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司长宋树立,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副主任吴敬,并由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主持。

有记者提问:

关于第一项“健康知识普及行动”里面提到,要建立一个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这是一个强制约束性的机制,其实现的时期是不是在2022年?这样的话,会不会造成一些前线的医务人员工作量有大量增加的情况?

还有,关于这个专项行动的内容,我看到有约束性、倡导性,还有预期性的,是否代表约束性的那些内容是十分有必要迫切需要实施的,预期性的内容指标是什么意思?还有一些倡导性的,是否太个人、家庭、社会层面,所以只好用倡导的形式去考核那个指标?

国家卫生健康委宣传司健康促进处处长姜雯:

刚才您提的第一个问题,我们也注意到,在第一个专项行动中,的确提到了要建立两库和两个机制,其中您提到的这个机制,就是要建立对于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绩效考核机制。我们想从政策上去解决医务人员开展健康科普积极性的问题。

鼓励他们不光是凭靠自己的热情进行健康科普,也想从政策环境上能够支持他们做健康科普,这样才能真正让我们的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在健康科普方面更加有干劲。

同时您也提到了,2022年考核机制要完成,是约束性指标。在整个推进行动过程当中,国务院是有这样的要求,在2022年前完成建立这个机制。应该说,要朝着这种机制的建立,未来还有几年的时间,要继续努力去推进。这个机制的建立,不仅仅是卫生健康部门一家的事情,也需要联合其他的部门一起来推进,相关部门都有相关职责,因为健康中国行动是一项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的行动,不同部门根据不同的职责,在这个行动的框架下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所以我们也特别欣喜地看到这样的机制能够纳入。

关于您说到工作量是否对医务人员有所增加的问题,其实我是觉得,我们现在大部分的医务人员在从事自己诊疗过程当中,以及提供健康服务过程当中,其实也已经做了很多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因为现在整个卫生健康工作的方向已经是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了,这是我们卫生健康委工作的一个新的定位,也是在整个健康中国的大战略下要完成的一个转变。我们一定是尽可能的让老百姓不得病、少生病、晚得病、不得大病,这就要求我们的医务人员多做健康科普和健康教育工作。

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司司长毛群安:

在前期文件起草过程中,这个问题在讨论过程中就被提出过。确实,目前在临床一线,我们医务人员工作压力很大,大家到医院去看都能感受到。我们启动的“健康中国行动”,实际上是治本之策,是为了真正从根本上缓解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医务人员压力大的问题。不可否认,目前看可能会增加医务人员一部分工作量,但是我们认为,在医疗、预防、康复过程中,加大健康知识的传播,给公众提供一些科学权威的信息,这本身就是我们医疗工作的应有之义。

过去由于临床工作太紧张,这部分的服务提供不够,老百姓是有意见的,觉得没有给我说清楚,匆匆忙忙的。因为我们的专家研究表明,健康教育是最好的切入点,就是他在寻求医疗服务的时候。咱们开玩笑说,像在座的各位,活蹦乱跳的,我跟大家说,我们看一个健康教育的材料吧,大家可能说还不如看个娱乐性节目更放松。

但是,在得病之后,这个时候如果我们及时给他提供一些健康生活方式的倡议,或者改变他不良生活习惯的建议,这就事半功倍了。所以我们要求,我们的医疗机构特别是三级甲等这些大型医疗机构,高水平的权威专家,要拿出精力来,投入到预防和健康教育工作中去。

我们会考虑工作量可能增大的问题,这个要求我们医疗机构做好统筹协调,因为这个问题并不是无法解决的。像刚才姜雯处长讲到的,我们特别推荐山西的这个做法,把从事健康科普创作以及健康教育活动纳入到医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中,要建立一种激励机制

关于第二个问题,你提到我们这次“健康中国行动”中的指标设计,目前健康中国行动总共提出了124项指标,其中包括一些结果性的指标、个人和社会倡导性指标和政府工作性指标。在这124项指标中,大部分指标是预期性和倡导性的,约束性指标有11个。在整个文件的起草过程中,选择和确定哪些指标,这是我们整个研讨过程中的一个重点。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没有指标,我们这个行动的绩效将无法考量。但是如果指标太多,过多过滥,一个是增加了考核的难度,同时也可能增加地方和部门的工作压力。

所以我只能告诉大家,在论证过程中,每个指标的取舍都是经过了科学的、可行性的充分研究和论证,对每个指标的含义,以及下一步我们怎么样考核考量,在接下来的发布活动当中,大家还可以做进一步的研究探索。我给你能提供的一个意见就是这些指标都是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我们对约束性指标的确定是慎之又慎的。而这些倡导性的指标,我们希望通过“健康中国行动”的推进和宣传倡导,能够实现预期规定的目标。所以,从现在的指标设计来看,能不能取得预期的目标,就要看大家能不能把真正把公众动员起来。

“健康中国行动”,我们既要普及健康知识,更要落实在行动上,只有真正行动了,我们设计的指标才有可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值。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DRG变量

    关注医改进程中的参与者,记录这群...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