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光伏、储能、氢能持续爆发,代表委员建言如何高质量发展

环球零碳 2023-03-09 09:04 发布于美国 发文

撰文 | Penn;编辑 | 郭郭

这是《环球零碳》的第555篇原创

2023年中国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完善支持绿色发展的政策,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绿色发展是新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从2020年9月提出“3060双碳”目标后, “双碳”连续第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与此同时,“新型能源体系”、“高质量发展”、“节能降碳”也成为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的话题。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有效手段之一,中国接下来如何利用光伏、储能、氢能等新能源要素,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加快建设新型能源体系,走好中国式减碳道路?对此,今年全国两会的代表、委员们给出了哪些建言?《环球零碳》对相关内容进行了简要梳理。

光伏

力促硅能源产业健康发展、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保障户用光伏健康发展

中国光伏产业经过十余年发展,规模、成本、市场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2022年,我国光伏产业规模持续增长,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产量分别达到82.7万吨、357吉瓦、318吉瓦、288.7吉瓦,同比增长均在55%以上。2022年,国内光伏新增装机超过87吉瓦,同比增长59.3%。全年光伏产品(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总额超过512亿美元,同比增长80.3%。

今年两会,来自光伏行业的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于光伏产业链发展积极建言献策。

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围绕“优先保障硅能源产业用电需求”等行业急需解决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刘汉元指出,目前,晶硅光伏产业的主要聚集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用电需求无法保障、季节性限电限产问题,客观上对硅能源产业发展造成了一定制约和影响。

为促进硅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刘汉元提出了三点建议:

一是在工业领域优先保障硅能源生产企业用电需求。在保障民生用电的基础上,明确不将硅能源企业纳入有序用电范围,支持硅能源产业最大程度发挥产能,有效保障光伏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安全,支撑光伏产业稳健快速发展。

二是支持硅能源产业发展,其原料及产业链各环节生产能耗不纳入能耗总量考核,创造条件尽早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三是提高硅能源产业零碳、低碳能源自给率。允许其自建光伏、风能电站,配套完善相应体制机制、政策措施,优惠减免过网费,实现自发自用;同时,鼓励光伏、风电、水电等绿电优先保障供给硅能源生产企业,真正实现绿色能源生产绿色能源的零碳循环。

全国人大代表、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建议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发展潜力。钟宝申指出,双碳目标提出以来,城市在推动低碳发展,包括绿色建筑发展方面正在快速推进,而农村新建建筑还受制于观念、经济水平等影响,依然以传统建筑为主。“‘十四五’时期是乡村振兴、传统农房更新换代为现代建筑的关键时期,也是绿色建筑在农村普及的窗口期。

为此,钟宝申建议,应制定乡村绿色建筑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助力城乡协同发展;应充分考虑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发展潜力,加快部署进程,使之为城乡建筑提供更多的绿色一次能源;在推广使用地源热泵方面,开展专项工作,为绿色建筑清洁采暖打开突破口。同时,钟宝申呼吁乡村振兴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绿色建筑的规划和相关政策,让乡村富裕起来的同时,更加美丽和谐。

全国政协委员、正泰集团董事长南存辉的建议聚焦光伏行业的高质量发展。他提出,户用光伏是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如期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新兴力量,期待多方合力,保障户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南存辉指出,户用光伏具备安装便捷、场地限制小、环保无污染等优势,是“四更”能源的典型应用之一,对农村经济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共富模式探索等意义重大。但是在部分地方受变压器限容、整县推进政策执行出现偏差、备案并网流程复杂等因素影响,制约了户用光伏行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双碳”目标实现。

对此,南存辉建议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加快农网升级改造进程,在试点县(市、区)开展台区变压器扩容、增容、升压改造。呼吁不以开展整县试点为由暂停、暂缓户用光伏项目备案、电网接入等工作。进一步优化户用光伏的备案、并网流程及要求,明确户用光伏的各类业务模式均以自然人名义备案、并网,统一电网接入要求,简化业主电站建设流程。在户用光伏行业发展过程中,南存辉鼓励国央企与民企强化深度合作,共同联合开发。出台户用光伏的准入门槛、建设标准、运营资质等规范要求,保障户用光伏产业的健康发展。

此外,全国人大代表、阳光电源董事长曹仁贤建议合理利用我国中东部地区丰富的水域资源,适度支持水面光伏发展。他建议在政策上不“一刀切”禁止河湖水域内建设光伏项目,依法依规进行分类处理。同时建议针对未来新增水面光伏项目,尽快界定合规项目认定要求。建立明确的设计建设运维标准体系,客观评估水面光伏项目建设条件,在不影响行洪、供水及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由各级地方政府科学论证,严格审批。

储能

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大力发展抽水蓄能

今年开年以来,储能产业持续狂飙。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数据显示,2023年1-2月,33个储能项目中标,规模达5.56GWh,较去年同期增长超10倍。但储能产业仍受盈利模式不健全、安全隐忧凸显等困扰,仍然存在不少政策、行业标准等方面的障碍,围绕储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政协委员、人大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积极建言献策。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政协委员、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结合在新能源领域的专长,围绕电池储能行业发展中遇到的共性问题,拟提交“加快推进电池储能高质量发展,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等多份提案。曾毓群介绍,以电池储能为主的新型储能,是保障新型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技术和基础装备,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支撑。他同时指出,近年来,国内电池储能产业快速增长,但是产品良莠不齐,对大容量电池储能系统并网运行带来新的安全可靠性挑战。

对此,曾毓群建议:首先要参照核电级安全,建立以失效概率为依据的电池储能系统安全分级评估体系,并将该体系纳入重大项目招标条件,引导电池储能迈向以核电级安全为标杆的高质量发展。其次,围绕大容量高安全、高可靠电池储能集成系统这一关键领域,加强电化学储能系统测试评估与实证,建设国家级电化学储能实验验证平台。最后,加强电池储能数据的统计发布和共享。国家储能平台数据分级分类要面向电池企业有序开放,以便电池企业支持平台建立更为准确的储能电站安全预警模型,为储能电池产品的不断优化提供数据支撑。

同时,曾毓群建议储能主管部门和支撑机构,委托动力电池联盟按月发布厂家电池装车数据,定期发布有公信力的国内储能电池并网总量及生产商并网量数据,为电站设备选型提供关键数据参考。此外,曾毓群还建议,以“双碳”目标为导向,发挥中国产业链完善、应用数据丰富的优势,针对碳足迹、ESG、回收溯源、梯次利用等实际管理需求,研究设计我国电池护照,并将其作为我国电池行业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数字化管理工具。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宋海良近日接受上海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需要从国家端、产业端、市场端完善政策、标准以及商业模式,共同推动新型储能高质量发展。宋海良认为,为推动发展目标高质量落地,当前迫切需要在健全新型储能政策体系、突破并形成核心技术体系、完善标准体系、形成稳定的商业模式等环节,加快集中攻关重大共性问题,尽快培育形成成熟的新型储能一体化解决方案与集成技术。

对此,宋海良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立足国家端,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建议探索建立新型储能容量补偿机制和容量市场,合理体现储能设施的装机经济效益。推动现货市场逐步放开市场价格上限约束,允许储能等高成本灵活性资源通过短时高电价盈利,明确电储能辅助服务市场准入。鼓励各地积极探索创新各种类型的新型储能价格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先行先试,加快推动储能产业形成稳定合理的收益空间。二是立足产业端,加快推动构建完整的产业链与创新链。首先,要着力完善标准体系。其次,要集中攻关关键技术。最后,加强产业链延伸培育。建议围绕新型储能全产业链不同环节,支持培育一批新型储能“专精特新”企业,带动产业链上下游高水平协同发展。

三是立足市场端,加快形成成熟的商业模式。建议加大力度支持企业探索新型储能在支撑新能源基地规模化外送、缓解电力供应压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等应用场景中的一体化解决方案,深度挖掘新型储能融合协同价值。对企业探索共享储能商业模式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做好储能参与各类市场的统筹设计,实现有效衔接,引导独立储能运营商形成多元化的成本疏导和盈利途径。

今年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针对推动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打造提出了相关建议。刘汉元指出,当前,不稳定性制约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虽然我国是全球抽水蓄能装机规模最大的国家,但近十多年来发展速度整体较慢,建设速度始终不及预期,“十二五”及“十三五”期间建设规模均未达到规划目标,我国抽水蓄能电站装机比例与发达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

基于此,为推动我国抽水蓄能产业快速发展,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打造,刘汉元代给出了以下建议:一是建议进一步开展抽水蓄能站点勘测工作,储备优势资源。精选一批具备良好经济指标和工程建设条件的储备站点,推动其纳入《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为后续大规模建设夯实基础。二是建议加大政策驱动力度,集中精力在“十四五”“十五五”期间,大规模开工建设抽水蓄能项目,尤其是距离负荷中心近、建设周期短的中小型离河抽水蓄能项目。用5到10年时间基本全部完成,同步甚至适度超前于电网的改造升级,率先构建起我国以抽水蓄能为主,电化学和其他储能方式为辅的储能系统,助力我国能源转型进程。

此外,全国人大人大代表、美的集团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钟铮在新型储能领域建议:在政策层面,建议完善新型储能容量电费政策,完善新型储能参与电网辅助服务的相关政策,解决储能产业链上锂资源“卡脖子”难题。企业层面,则要通过技术创新解决储能专用电池、储能系统集成的技术难题,特别是安全问题、循环寿命问题、储能电池状态监测问题和度电成本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华能集团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温枢刚建议:因地制宜发展新能源配储能,要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主体投资建设,鼓励新能源基地集中配置储能,积极发展共享储能、电网侧储能、用户侧储能。同时,要加快建立“新能源+储能”一体化调度机制,推动新型储能产业科技创新,提升储能设施准入标准,确保安全可靠。要推动已出台的政策落地见效,明确储能市场定位,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形成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氢能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管理机制、加快氢能交通、绿氢产业链发展

2022年3月23日,《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发布,明确了氢的能源属性,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组成部分,系统构建支撑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创新体系。《“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中也指出新型储能和氢能有望规模化发展并带动能源系统形态根本性变革,构建新能源占比逐渐提高的新型电力系统蓄势待发,能源转型技术路线和发展模式趋于多元化。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2022年氢能产业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在2023年全国两会上,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也聚焦氢能建言献策助力氢能高质量发展,涉及地区发展、氢能政策、氢市场化等多个方面。

全国人大代表、亿华通董事长张国强表示,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处于初期示范和商业模式探索阶段,需要更多的时间让行业发展成熟。今年全国两会,张国强提出了包括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建议,以期推动我国氢能源产业健康发展。

针对氢能及氢燃料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张国强提出了以下建议:一是扩大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数量,以示范运行提质降本。二是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推动可再生能源绿氢发展。探索多元化氢源供给模式,统筹经济性和供应能力,保障氢能产业发展初期需求,满足多元化应用场景需求。三是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氢能制、储、运、加产业链发展。建议取消须在化工园区内制氢的限制,支持非化工园区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的发展。四是探索金融支持、碳交易政策措施。推进绿色金融创新试点先行先试,设立氢能产业基金,支持壮大氢能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支持产业链相关企业开展碳汇交易试点,搭建碳交易结算平台或运行机制。

全国人大代表、中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薛济萍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关于明确氢能管理属性的建议》,他建议从国家层面尽快制定、完善氢能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明确运营管理部门及相应职责。薛济萍指出,目前“绿氢”产量还不到总制氢量1‰,“绿氢”的发展仍有一系列问题待破解。

对此,薛济萍建议,国家层面统筹建立氢能管理机制,规范氢能制备、储运和加注等环节建设管理程序,着力破除制约产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和政策瓶颈。尽快制定完善氢能的配套标准法规和支持政策,明确运营管理部门及相应职责,回归氢能的能源属性,对制氢、加氢的建设与经营管理进行全面规范,支持一定规模的加氢合建站和制加氢一体站落户到非化工园区,加快推动现代氢能产业发展,使之成为培育战略新兴产业的新动能。同时,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牵头修订完善现有氢能安全相关法规、规范和标准,强化制氢、储运氢、加氢、用氢等各环节主体安全风险意识,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部门安全监管责任,提高安全管理能力水平。此外,他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建立完善氢能检测认证和标准规范体系,建立健全氢能产品及氢气质量认证评价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党委书记、执行董事张庆生认为,总体来看,我国氢能产业仍处于政策扶持及市场培育阶段,面临着绿氢成本竞争力有待提升、氢能应用场景有待丰富、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有待提高等问题。

对此,他建议,进一步优化国内氢能产业链布局结构,延续氢能交通领域支持政策,同时重点推动绿氢在工业应用方面有关鼓励及支持政策的出台,如:对于绿氢生产或消纳企业给予一定的财税支持,并在相关企业经营业绩考核方面给予激励支持政策等。

张庆生建议,加快统筹建设氢能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氢能在船舶、机车等重型交通,冶金、化工等工业脱碳,储能、发电等能源电力领域标准规范覆盖,加快明确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政府监管体系,进一步拓展氢能应用场景。建议加快氢能交通产业链发展,一是明确支持传统加油站升级为综合加能站,满足多元化补能需求;二是进一步规范加氢站建设和管理优化流程,加快制定全流程的管理办法,引导地方制定审批流程;三是进一步加快氢能示范城市群政策落地,形成多样化的氢能交通应用场景。建议加快绿氢产业链发展,加强绿氢产业顶层设计;加速推进氢能产业化集群建设,形成一批供氢中心、氢能装备制造中心、用氢示范群;加速绿氢产业链国产化替代和示范,完善碳标签制度和法律法规体系,制定完善氢能行业规范、制度法规框架体系以及技术规范,形成统一行业标准。

能源低碳发展关乎社会发展的未来。全国两会擘画了新一年的发展蓝图,释放了更强的绿色发展信号。期待在新的一年中,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新型能源体系建设迈上新的台阶,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于我们: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环球零碳

    碳中和领域的《新青年》...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