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往期回顾】关于光学定位点的两三个案例

一博科技 2019-04-16 17:14 发文

王辉东 | 文

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来很完美的一个设计,就因为少加了一个光学定位的保护环,结果就成了一个反面的教材。


关于光学定位点保护环的案例

有一客户设计的PCB,因考虑后期贴片焊接的因素,在板内添加了光学定位点,因板内的线路比较稀疏,残铜率比较低。板内光学定位点的位置较孤立,在阻焊印刷前,磨板工序,光学定位点脱落。


如下图第二版添加保护环后的效果所示:

在PCB的阻焊油墨印刷前,通常会有一个磨板的工序。

下面的为阻焊工序流程图:

印阻焊油墨的前工序流程

其中磨板的作用就是去除板面氧化物及杂质,粗化铜面以增强与绿油的附着力,防止油墨脱落。但是在磨板时因为光学定位点比较孤立,并且也特别弱小(只有直径1.0mm)。光学定位点在磨板机的反复抚摸下,最终hold不住,脱落了。鲁迅曾经说过:“悲剧,就是把人世间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本来很完美的一个设计,就因为少加了一个光学定位点的保护环,结果就成了一个反面的教材,想想后面的PCBA贴片时,调机对位,忍不住对操作员大大的捏一把汗。第二版设计时特别留意添加了保护环,操作员忍不住现场哼起了“今个我呀真高兴,高兴…….”

那么光学定位点保护环是个什么样子呢,请看大屏幕就是下面这个其貌不扬的家伙。

光学定位点直径40mil,开窗直径80mil,光学定位点保护环大小110mil的八边形或圆形,线条12mil宽。

但是在添加它时一定要劝大家不要把光学定位点的开窗做的太大。如下所示,更不要做的是,在光学定位点周围明明铺铜皮做为保护,我们还要再做个保护环,画蛇添足的设计。

另外添加光学定位点保护环时,要注意与周围器件的距离以及对分板成型时的影响。如下的工程问题确认:

因此板右上角光学定位点设计离外形较近,为保证单元外形完整一致,将铣进工艺边,同时会铣到保护环。我司建议:删除此位置保护环制作,另外两个保护环按保留制作。忽略铣进工艺边1.6mm,保证单元外形即可。请帮忙确认是否OK?最终确认结果是删除此位置光学定位点的保护环。

光学定位点平整度的案例

某客户的板子,在SMT生产时发现PCB板光学定位点形状不规则,机器无法识别,不良率29.4%; 

工单数量:610pcs,已生产340pcs左右,不良品:100pcs左右,

不良率:29.41%,光学定位点无法识别;

主要不良现象如下:

1光学定位点中间凹陷,机器在识别时无法全部抓取;

2. 光学定位点拖锡不平,机器在识别时凹凸部分反光,无法全部抓取。

原因分析:

此板的表面处理为无铅喷锡,常规无铅喷锡的厚度为1-40um,但是近期工厂完成锡厚在1~50um左右,因喷锡的中的锡厚均匀性不易控制,最终锡厚有点偏厚,出现上述居高不下的不良;

后期工厂现按最厚锡厚≤30um进行控制,并对首件进行识别测量,可以改善此问题; 

临时对策:印刷机降低识别分数,克服生产,此操作有品质隐患,光学定位点误抓,导致印刷偏移。

长期对策:

建议:调整光学定位点平整度,减少因光学定位点问题导致的品质隐患及产生的无效工时。

那么光学定位点的表面平整度是多少呢,常规是不超过15um。

 

在喷锡的过程中,液态的锡在上升的过程中,受重力的影响,会产生垂流,喷锡的不平整性无法完全避免。请大家在做细密间距的板子,要考虑表面处理工艺对贴片焊接的影响。

还有一个是光学定位点加在器件下面,等到贴片时,我们就知道什么叫一脸蒙13了……

工艺边 光学定位点距离板边只有2.5mm,导致在焊接时被设备轨道边夹住(轨道边宽度3.5mm),不能识别,对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建议按下图所示,修改光学定位点距板3.5mm。

PCB设计时,钢网上层的光学定位点到底怎么对位的呢。

钢网上的光学定位点分2种,半刻与通孔。

半刻即没有刻穿的光学定位点,从实物上看像一个小黑点。适合全自印刷机设备识别使用。

通孔在钢片是一个刻穿的圆点,适合人工识别校对使用,应用于半自动印刷设备或人工印刷。

钢网光学定位点大小位置与PCB板上的光学定位点相互对应。

如果PCB板上没有光学定位点,对应的钢网上就做不出标准的光学定位点。

不知不觉讲了这么多,林如烟和赵理工听得如痴如醉,但是随着大师兄一声“今天到此为止,下次再说,干活。“结束了………

— end —

回复数字获取往期文章。(向上滑阅览)

回复36→高速串行之S参数系列

回复35→高速串行之编码系列

回复34→高速串行之S参数-连接器系列

回复33→高速串行简史系列

回复32→电源系列(下)

回复31→电源系列(上)

回复30→DDR系列(下)

回复29→DDR系列(上)

回复28→层叠系列(下)

回复27→层叠系列(上)

回复26→拓扑和端接系列(下)

回复25→拓扑和端接系列(上)

回复24→反射详解系列文章

回复23→阻抗系列(下)

回复22→阻抗系列(中)

回复21→阻抗系列(上)

回复20→绕线与时序

回复19→SERDES与CDR系列

回复18→既等长,为何不等时系列

回复17→cadence等长处理&规则设置

回复16→DDR时序学习笔记系列

回复15→串行系列

回复14→DDR信号完整性仿真介绍系列

回复13→PCB设计技巧分享一二

回复12→高速设计三座大山

回复11→PCB设计十大误区-绕不完的等长系列

回复10→PCB设计十大误区三

回复09→DDRX系列

回复08→高速串行系列

回复07→设计先生之回流设计系列

回复06→略谈Allegro Pcb Design 小技巧

回复05→PCB设计十大误区一二

回复04→微带线系列

回复03→抽丝剥茧系列

回复02→串扰探秘系列

回复01→案例分享系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一博科技

    专注高速PCB设计、PCB制板、...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