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中场展望,环卫行业的 3 大变革|青山

青山产业评论 2024-05-29 10:29 发文

环卫行业当前的状况,一方面竞争激烈、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发展不够精细,垃圾分类、无废城市等举措构想推进艰难。当前不少环卫企业处在业绩承压和战略迷茫的状态,环卫领域的底层演变逻辑是什么?当前处在怎样的阶段?下半场的破局方向在哪里?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栏目|案例解读  作者|青山研究院  视觉|山上小青

环卫是一个特殊的细分领域,需求稳、规模大、门槛低等特征注定这一领域的竞争简单且激烈。

在上半场,环卫行业演变的主线是市场化改革,这直接推动了行业飞速发展。但是,一如国内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市场化的同时一定伴随竞争白热化,短暂的红利期过后必然迎来同质化、价格战等新困境。当前环卫行业正值中场转型的阶段,一方面竞争激烈、供给过剩,另一方面发展不够精细,垃圾分类、无废城市等举措构想推进艰难。

不少环卫企业处在业绩承压和战略迷茫的状态,环卫领域的底层演变逻辑是什么?当前处在怎样的阶段?下半场的破局方向在哪里?本文将围绕这些话题展开。

01

市场化和集中化上半场的“必然改革进程”

伴随着城镇化的轰烈进程,国内对环卫服务的需求高速增长,且对供给端的规模和效率均表现出显著要求。这一国情促使环卫行业的市场化改革快速落地,进而带来了环卫行业上半场的剧烈爆发。就行业发展角度而言,市场化改革是一大进步。在此过程中,环卫产业的发展初具规模,一批环卫企业脱颖而出。与此同时,在近几年经济等外部因素的震荡之下,环卫行业的市场化并生出集中化和国企化等趋势。一方面,在城市管家等一体化政策下,环卫项目由片区化作业逐步演变为连片打包、全局治理的一体化项目,服务内容从传统环卫延伸到圾收转运、垃圾分类、公厕维护、绿化管养、管网养护、水域保洁等其他环保领域,项目单体体量变得更大,投资门槛变高,这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另一方面,随着环卫项目投资属性的加重,国企在政府资源和资本方面表现出显著优势,这让环卫的市场份额出现了国资化趋势。在此演变逻辑之下,环卫行业在头部阵列初步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一是长期深耕环卫领域的聚焦型环卫企业,在业绩规模、项目数量、从业经验上有显著优势;二是全国布局的综合型环保集团,除政府资源和资金优势外,还具有较强的品牌优势;三是地方性企业,重点经营当地市场,体量相对较小,企业数量最多。当然,市场化改革尽管在制度上有极大开放,但现阶段发展模式较为粗放,依靠政府关系资源攻城略地的惯性仍然较重。目前来看,环卫企业的竞争能力、战略战术有较大趋同,普遍存在战略规划能力弱、创新破局能力匮乏的短板,行业因此陷入一种“承压和停滞”状态。在此演变过程中,行业在一定程度上也出现了内卷和竞争恶化的现象,环卫企业普遍在短暂的红利期之后迎来诸多挑战。近两年,环卫领域众多企业在经营面临挑战,2022 年众多头部企业出现业绩拐点,不少企业进入中场困境。

02

机械化和新能源化中场的“重要升级方向”

面对行业的内卷局面和经营困境,环卫企业无不在寻求破局方向,其中商业模式是求解的出发点。环卫行业有三种模式,一种是环卫装备供应,一种是环卫运营,还有一种是“装备+运营”,头部环卫企业业务模式多为“装备+运营”。三者之中,环卫运营门槛较低、竞争较为激烈;装备供应是环卫行业的核心板块,目前来看也是这一领域在中场升级的一大变革。而“装备+运营”是头部环卫企业的主流模式,具有相对较高的护城河优势,但这一模式的核心仍然是装备,几家龙头企业皆是由装备延伸出运营。装备和运营是环卫的两种模式、两个板块,也是环卫行业的左右手,行业升级建立在这两个板块的协同发展上。

现阶段,环卫运营的一大痛点是人力规模大、管理困难,几家涉及运营服务的上市企业,管理的人员规模均有数万之巨,其中一线人员数量占比在 95%以上。基于此,多方认为环卫领域的中场破局方向之一在于机械化。参考发达国家的环卫发展历程,并结合上述关于人力方面的痛点分析,机械化是国内环卫领域接下来要完成的一大变革。随着政策的规划以及装备技术的发展,近几年国内环卫领域的机械化清扫率越来越高,一些地区可达到 80%,但整体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

此外,环卫装备自身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是新能源化,这是双碳背景下环卫装备的升级趋势。已有环卫装备企业布局这一方向,并取得初步成效和领先优势。2020 年 11 月,国务院正式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 年)》,提出 2021 年起部分地区公共领域新增或更新车辆中新能源汽车比例不低于 80%;至 2035 年,公共领域用车全面电动化。2020 年以来新能源环卫车入选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占比维持在 40%以上,均位列第一。

围绕环卫装备的升级,将会有一场新的变革。

03

精细化和资源化

下半场的“核心战略布局”

前面两次变革分别是上半场的制度改革和中场的设备升级,这是行业实现发展和升级的基础,而效率的进一步迭代和产业价值的进一步挖掘有待下半场实现。这就迎来了环卫行业的第三次变革,即精细化和资源化。从发展史的角度看,由粗放到精细是一个产业规律,几乎所有的环保细分领域在上半场都存在粗放的问题。当前正值环卫行业寻求新增长的重要节点,不管是政策端的规划调控还是供给端的升级变革,精细化和资源化都是主要的突破方向。关于环卫的精细化变革,在企业层面,除了以上述机械化升级做基础,最为核心的是管理模式的升级。因为,不管是人力作业模式还是机械化作业模式,环卫的管理都具有多场景、高频次等难度,可以说精细化管理是规模以上企业必须要完成的跨越,这个跨越轻则影响业绩和经营,重则关系生死存亡。近几年环卫市场的厮杀中,异军突起的物业企业就是凭借管理上的核心优势取得一席之地,这对本土环卫企业是不小的冲击。综合分析下来,环卫企业管理升级的两个维度:第一个维度是真正实现最基本的标准化和规范化。这一点看似无足轻重,其实非常重要也非常困难,管理的升级,不管用什么工具,首先要在理念和动作上规范起来;第二个维度是数字化管理平台的建设,即借助计算机技术、无线网络技术、GPS 定位技术等信息化手段,将环卫设施、人员及车辆等环卫要素的管理调动融合在一个系统中,从而实现管理的精细化。目前来看,两个维度的管理升级将是下半场效率战争的角逐焦点之一,这对不少环卫企业而言也将是不小的挑战。此外,从政府的角度,垃圾分类是一项给产业链进行精细化升级的重大政策,这也是近几年环卫行业的一大热点,“分类”是固废处理领域永恒的主题,是实现精细化的必要措施(对此青山将会另有文章进行解读)这里在产业链整体实现精细化的过程中,就伴随出现了资源化的趋势。近几年,多家环卫企业在往“环卫+资源化”方向布局,例如废旧锂电池的回收、环卫装备的新能源更替、智能环卫装备开发等。

资源化以精细化为先导,主要表现为环卫服务范畴的前移,源头分类、资源回收、能源回收等成为环卫的更高目标。例如,近几年一些环卫企业实现了从前端垃圾分类收集、垃圾清运到末端固体废弃物处置的全流程综合服务。

结语

效率升级获得生存价值挖掘赢得未来

本文从制度改革、装备升级、价值挖掘等三个维度分析了环卫行业的底层变革,三次变革分别发生在行业的三个阶段,呈现出了环卫行业的演变过程。

和其他领域一样,在以市场化为内核的上半场,企业专注于做加法,尤其是头部企业,进入下半场,环卫企业也面临加法向减法的转变和破局。企业的突围和行业的变革都将围绕效率升级展开,在上半场资源、资本等要素表现出显著优势,但这些优势随着市场集中度的提升已经拉平,下半场的优势将更多地建立在效率升级和价值挖掘之上。

参考文章:《环保行业 2024,瘦身、转型和增效|青山》

数据支持|青山研究院    内容转载|联系我们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青山产业评论

    领航中国环保产业升级的创新型智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