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老于说油:加油站合资那些事儿

老于说油 2020-05-29 17:39 发文

作者:老于·于畅

未经作者授权不得随意转载发布。

商务部对成品油零售的管理,近几年才逐步放宽:准许外资控股加油站合资公司或独资,并下放成品油零售相关的审批管理权限。 

回顾过去的二十年,加油站行业的合资以外资和国企的联姻为主。在外资股比不能超过50%的前提下,外资选择有一定资金实力、有加油站网络规模及发展能力、有稳定成品油供应能力的国企,是自然的理想选择。中外合资加油站在中国市场虽然总体数量不多(目前总数约为4000座左右),但在推动成品油零售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在专业品牌建设及服务运营标准提升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年以后,当国内成品油市场从供应短缺逐步转为供应过剩后,部分加油站中外合资企业的股东双方间的矛盾开始显现:中方供应合资公司的油品价格机制问题,合资公司网络发展的规模及速度问题,双品牌推广及营销系统问题等等...同时,外资之前在管理及运营精细化等方面的优势,也逐步被国营和民营企业追赶,差距在缩小。

那么,在国家管控政策逐步放宽,行业持续市场化的今天,合资模式是否还会有价值哪?

首先,从以终为始的角度,如果传统加油站行业还有15-20年的生命期(即电动等新能源车份额不断增加但行业体量没有断崖式下滑或大家还未一股脑抛售加油站资产),那么任何除两桶油之外的加油站企业只有5-10年的剩余窗口期,达到一定网络密度和规模,统一标识、产品和管理,才能在成品油微利及总量逐步萎缩的产业“夕阳时代”具备一定的生存及竞争能力。因此老于判断,在加油站行业剩余的岁月里,合资模式仍会是未来5-10年行业内常见的发展模式之一,有不同资源的企业加速抱团取暖,或者通过合资过度转型。

其次,老于认为未来合资的主体和双方相互吸引的兴趣点会和以往有很大不同。民营与民营的合资,外资和民营的合资,跨行业合资,会替代以往外资和国营为主的现象。法规限制、供应能力,甚至传统的运营管理能力,都不再是促成合资的主要因素,而品牌价值、数字营销能力、跨界流量、便利店非油业务、充电业务等可能成为合资新的驱动力。

最后,不论何种因素促成的合资,老于认为人的因素最为重要。不同企业文化的融合,维系共同的利益点并发现新的合资驱动力,管理分歧,并在外部市场不断变化中保持各方利益分配的合理性,这些都是对合资企业管理者额外的挑战。

敬请关注下期的“老于说油”。


老于(于畅)

冠德车到CEO,原壳牌中国成品油业务副总裁。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老于说油

    老于·于畅,车到加油创始人,拥有...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