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习近平访欧为「新三样」“代言”:中国不存在产能过剩问题

储能严究院 2024-05-07 19:40 发文

2023年,中欧双边平均每秒钟贸易往来近17.5万元人民币。其中,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等“新三样”出口欧盟总额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

文/徐丽黎 编辑/杨倩头图/DALL·E

时隔5年,习近平主席再度访问欧洲。当地时间5月6日上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在巴黎爱丽舍宫同法国总统马克龙、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中法欧领导人三方会晤。

值得注意的是,习近平并没有回避中欧经贸摩擦的问题,他强调,中欧双方在绿色和数字转型中有着广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间,双方应该通过对话协商妥善处理经贸摩擦,照顾双方合理关切。

他并表示,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开放竞争中练就了真本事,代表的是先进产能,不仅丰富了全球供给,缓解了全球通胀压力。不论是从比较优势还是全球市场需求角度看,都不存在所谓“中国产能过剩问题”。

2023年欧盟对华货物贸易逆差为2910亿欧元,同比下降27%,依然引发对于中欧贸易互利互惠的质疑。

据外媒报道,习近平作出这一表述的语境是,冯德莱恩态度强硬,“电动汽车和钢铁等获得大量补贴的中国产品正在涌入欧洲市场,世界无法消化中国的过剩产能”,称欧洲准备动用一切可用工具来保卫其经济。

那么,产量大、出口多就等同于产能过剩吗?针对海外盛行的补贴论调,天合光能董事长兼CEO高纪凡表示,“中国的光伏企业即使一分钱的补贴不要,竞争力照样是全球领先!” 在他看来,光伏企业增强竞争力有两大核心密码:一是科技创新,二是构建产业链。

尽管业内人士警示称,任何形式的贸易壁垒终将导致“两败俱伤”。但据中国驻欧盟使团彭刚公使观察,一年来,在全球地缘政治局势紧张加剧背景下,欧盟将对华经贸合作视为“风险点”,且有愈演愈烈之势。

然而,贸易摩擦的杂音下,主旋律依然是合作共赢。早在2023年,中欧双方在第十次经贸高层对话中已经达成了一系列成果和共识,表明双方都有意愿通过对话减少摩擦并推动合作。另外,习近平主席今年年初与比利时首相会面时也强调了中欧关系的稳定性和合作的重要性。

中国超14亿人口与欧洲4.5亿人口的超级市场,让双方都成为彼此无法忽视的存在。据统计,2023年中欧货物贸易虽有所下滑,但仍高达7830亿美元(约合5.68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秒贸易往来近17.5万元人民币。

据统计,中欧双向投资存量超过2500亿美元,2023年欧盟对华投资105.8亿美元,增长5.5%,连续两年超过100亿美元。中国对欧盟投资82.1亿美元,增长17.4%。

早在2023年9月13日,欧盟已启动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补贴的调查,新的关税措施可能在今年7月底之前推出。欧盟同时还试图对中国风能、太阳能和铁路等其他行业设置「关卡」。

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是欧盟最大的货物进口伙伴,占欧盟进口总额的五分之一,也是欧盟第三大货物出口伙伴,占其出口总额的8.8%;其中锂电池、新能源汽车、光伏产品等“新三样”成为中国企业出口欧盟新的增长极,出口总额超过2800亿元人民币。

连续九年拿下全球产量冠军,中国新能源汽车尤其是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表现强劲。欧盟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进口额为35亿欧元(约267.5亿元),同比增加36.7%。

2023年,中国出口的120.3万辆新能源汽车中,欧洲市场占比达38%。2023年中国产电动汽车占欧洲市场份额达到19.5%,预计到2030年,有望攀升至25.4%。

此外,中国作为光伏、便携储能生产及出口的第一大国,产品也大量出口至欧洲,尤其是阳台户用储能产品方面,欧洲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不过,可以预见的是,未来三至五年,我国光伏行业、储能产业等面临的外贸形势将愈加严峻复杂,对企业可持续发展经营提出了更高要求。

事实上,中国光伏产业在欧盟的市场壁垒面前并没有止步不前,反而浴火重生,凭借技术革新、成本和规模优势,打造了强劲的内核动力,在欧洲市场依然颇具竞争力。

欧盟在2013年首次对中国太阳能电池板、晶圆片和电池实施了反倾销和反补贴措施,并在2017年将这些措施延长了18个月,最终于2018年9月到期。近期,欧盟再次启动了针对中国光伏企业的反补贴调查,涉及中国最大光伏企业隆基绿能和上海电气子公司。

目前欧洲仍然是中国光伏最大出口目的地。2023年,中国对欧洲的光伏组件出口达到192.4亿美元(约合1396亿元),受上一年度港口积压库存影响同比下降15.5%,但仍占中国总出口份额超过50%。在光伏产品大类中,2023年全年,中国出口欧洲逆变器的金额约为55.9亿美元(405.28亿元)。

作为全球第二大光伏市场,欧洲2023年的需求约为89GW,有望增加至97-115GW。

光伏之外,欧盟储能市场前景也大好。

据欧洲储能协会(EASE)数据,2023年储能总装机规模规模为13.5GWh,同比+93%;户储装机规模为9.5GWh,同比+109%,占比70%。市场主要参与者包括比亚迪宁德时代华为、松下、东芝、LG等,不乏中国领军企业。

2023年,我国锂离子电池对欧盟主要出口国为德国、荷兰、西班牙、意大利,分别为93.35亿美元、36.38亿美元、18.64亿美元、16.38亿美元,合计164.75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94.44亿元,几乎与光伏产品金额平起平坐。

据Wood Mackenzie预测,2031年,欧洲大储累计装机量将达到42GW/89GWh,英国、意大利、德国、西班牙等将引领大储市场。

在欧洲大储爆发之前,户储已经捷足先登。在2023年6月的德国慕尼黑智慧能源展览会上,中国户用储能产品极为吸睛,同年更是在欧洲市场卖爆了。

未来,对储能行业出海而言,安全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首要关切点,此外,也将面临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新挑战。2023年8月1日,欧盟《新电池法》正式生效,预计2024年上半年将发布动力电池碳足迹核算规则。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合规“电池护照”。

如今,在中欧贸易前景可能蒙尘的预期下,毫无疑问,对于想要出海「卷」的企业而言,难度更大了。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储能严究院

    在这里,读懂储能的大潮与趋势!...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