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Arm救人一命,但孙正义的运气还剩多少?

BusinessCars 2023-09-20 11:07 发文

Arm上市的盛宴,究竟是实力和潜力所致,还是资本推动的泡沫,这样的疑问已经开始在市场中萦绕。

一年前,在软银集团2022财年第一季度(4至6月)财报会议演示文档的第一页,软银董事长兼社长孙正义的团队放了一幅画名叫《颦像》,

这是日本知名历史人物德川家康的自画像,在轻敌冒进吃了生平唯一的败仗(三方原合战)之后,命画师将自己狼狈逃窜的样子记录下来,用以自警。

借用这幅画,孙正义巧妙地承认了自己在糟糕业绩面前极为尴尬的样子,品尝了失败的味道,“软银没扛住科技股暴跌和日元贬值,在半年里亏损了6万亿元,我也需要深刻的反省,时刻铭记这一教训。”

一年后,软银旗下芯片设计公司Arm在纳斯达克上市,不仅成为今年以来全球最大规模IPO,也是美股市场近16个月最大规模的IPO。

Arm在公开发行前认购火爆,并获得了包括苹果谷歌、英伟达、台积电在内的基石投资者的支持。交易日当天,Arm股价一路狂飙超过20%,市值也很快升破600亿美元,远超此前以51美元/股定价的545亿美元估值。

首日大涨后,软银所持的Arm股票价值增加了约120亿美元。虽然这能够给软银提供更多的资金,也帮孙正义挽回了一些因为投资失败而丢失的颜面,但他并不能因此而松上一口气。

令人意外的是,作为Arm背后的掌舵人,孙正义也缺席了敲钟仪式。

内忧外患,拿阿里“抵债”

孙正义最近几年陷入了软银债务过重的自我怀疑之中。究其根本原因,是在阿里巴巴之后,难觅成功的投资。

此前,软银曾雄心勃勃地大举扩张,凭借着投资阿里带来的千亿美元回报,孙正义在全球寻求收购投资和机遇,连续完成了数起十亿美元规模,甚至百亿美元级别的投资和收购交易,涉及电信、游戏、新能源、芯片、机器人等诸多行业领域。

然而,在随后的几年时间,孙正义遭遇了一个又一个失败投资,作出了一次又一次错误决策,不仅让基金的投资者损失惨重,也让他的的投资眼光遭遇了严重质疑。

例如软银曾斥资40亿美元收购了英伟达股份。然而,就在2019年,几乎在英伟达股价的最低点,软银仅以30亿美元的价格抛售了这部分的股票止损,不仅无缘2020年的科技牛市,更错过了英伟达后来的飙升狂潮。

但更令软银和孙正义蒙羞的还是WeWork的投资,他本人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笔“愚蠢”的投资。孙正义原本以为自己在WeWork创始人亚当·纽曼身上看到了又一个马云,最终却收获了最惨烈的滑铁卢。

软银大厦将倾始于2020年春天。

2019财年,愿景基金投资亏损高达180亿美元,软银集团整体亏损130亿美元。2021财年亏损160亿美元,2022财年更是亏损了令人震惊的320亿美元。

为了获取资金用于投资以及弥补亏空,软银只能不断抛售阿里持股套现,在阿里的持股比例也从超过30%直到目前不到4%的象征性比例,退出了阿里董事会。从其截至2023年6月末止的季绩来看,软银手上的阿里巴巴股份差不多已经全部变现,于2023年6月30日的持股市值或只有0.02万亿日元,相当于其持仓价值的0.1%。

但巨头的反弹也是迅速的,采取极端融资手段,孙正义把软银从反面案例带回正面教材只花了一年。

然而,AI时代的到来让孙正义再次燃起了冒险的热情。对于孙正义来说,Arm乃“全村的希望”——他押注的是AI发展浪潮为Arm带来的商机。

Arm是什么?

2016年6月,就在英国脱欧不久后,孙正义去往了土耳其海滨度假胜地马尔马里斯会见Arm董事长斯图尔特·钱伯斯和首席执行官Simon Segars。

虽然软银对Arm的持股当时只有1.45%,但在一家海滨餐厅里,孙正义对这两个英国人提出了第一次全购报价。

几天之后在伦敦,在双方聘请的投行参与下,软银和Arm进行了更多的价格谈判。钱伯斯想要更高的价格,但孙正义难以让步。尽管Arm的历史成绩不错,但下一任买主更关心它的未来上升空间。

几乎没有人知道,就在1999年基努里维斯在《黑客帝国》中使用诺基亚8110手机,这款形状像香蕉一样弯曲的手机就已经搭载了Arm的芯片,它和之后的型号一共卖了数百万台,还带动了全球手机使用Arm芯片的旋风。

而这也让Arm从一家籍籍无名、需要费尽力气寻找大客户的初创公司,过渡成长为了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成熟公司。

尽管如此,随后的智能手机市场却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从而也拖累Arm无法进行业绩突破。在2016年6月前的12个月里,Arm的股价最低曾见每股8.25英镑,最高也仅达到每股11.4英镑。

最终,仅共计用时50天,在2016年9月6日,软银就正式完成了对Arm的收购,和其他的跨国交易相比,软银收购Arm可以用“快马加鞭”形容。

软银收购Arm是有史以来亚洲在英国的最大金额投资,原在纳斯达克、伦敦证交所双重上市的Arm,就此顺势完成退市,成为软银的私有公司。

但将Arm收入囊中四年之后,软银就开始推动Arm再次易主。这一次,它要接受的是美国芯片公司英伟达的全购要约,也就是在短期内第二次“换血”。

然而,由于英伟达体量巨大,Arm又在部分领域扮演关键角色,市场“反垄断”呼声四起。谷歌、微软、高通在内的同行竞争公司,公开反对英伟达收购Arm,宣称这起交易将危及Arm的独立性,并可能伤害竞争。

尽管英伟达和Arm据理力争,但它们的信心也在复杂的监管、持续的同行舆论压力下变得越来越弱。2022年2月8日,英伟达和软银联合发表声明,被迫终止这场交易。

交易失败后,孙正义对于AI的热情并没有消退,反而马不停蹄地开始推动Arm独立上市。

2022年11月,在软银财报的发布会上,除了一场权力交接外,更重要的是孙正义为Arm的即将上市摇旗呐喊,“Arm是我精力的源泉、快乐的源泉、兴奋的源泉。”

孙正义称,当前能对改善软银业绩做出的“最好贡献”便是思考Arm的未来该如何发展。“今后数年,我将致力于Arm的爆炸性增长。”

做出了这样的誓言后,孙正义几乎消失在了媒体的视线中。

人工智能的支点,撬动更大的地球

北京时间2023年8月22日凌晨,Arm的招股书“千呼万唤始出来”。

在招股书中,Arm提及47次“计算(computing)”和45次“人工智能(AI)”,开始了对下一代芯片科技的逐浪。

同时,Arm将自身定位为CPU行业的领导者,主要业务为设计、开发和授权高性能、低成本、高能效的CPU产品和相关技术,这也是其立身之本。

据悉,有超过260家公司报告称,他们在上一财年中发货了基于Arm的芯片,其中不乏亚马逊、谷歌母公司Alphabet、AMD、英特尔、英伟达、高通、三星电子等全球巨头。

不夸张地说,Arm的芯片无处不在。招股书透露,Arm自成立以来芯片出货量累计超过2500亿颗,运行着世界上绝大多数的软件。另据Arm估计,全世界有大约70%的人都在使用基于Arm的产品。

所以孙正义也确实等到了AI的春天。

Arm宣称,预计他们在2025年的“总潜在市场”将达到2466亿美元。在2022年,潜在市场中48.9%的价值由基于Arm的芯片设计所创造,而Arm则向芯片设计商收取1.7%的授权费用。“芯片设计的成本及复杂度还将上升,我们的贡献度将继续提高。”Arm称。

例如在汽车市场方面,IVI、ADAS、发动机管理、车身和底盘控制等均需要芯片。Arm预计汽车芯片市场将从2022年的约188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约291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为15.7%。

Arm称,其在汽车市场的市场份额最高的是IVI和ADAS等技术更先进的功能领域。2022年,Arm的全球市场占有率达到40.8%。随着ADAS、电气化、IVI以及最终的自动驾驶性能需求增长,汽车芯片的种类还将继续多元化。

无论从上市估值还是募资规模的角度,Arm被认为2023年全球规模最大的一笔IPO。

不过,Arm上市的盛宴,究竟是实力和潜力所致,还是资本推动的泡沫,这样的疑问已经开始在市场中萦绕。

透过招股书,Arm最新营收也一览无遗。2021财年至2023财年,Arm年收入分别为20.27亿美元、27.03亿美元、26.79亿美元;净利润则分别为3.88亿美元、5.49亿美元、5.24亿美元。

可以发现,Arm的营收水平在2023财年出现了下滑。而这种下滑趋势仍在继续——在截至6月30日的最新财季,Arm季度收入同比下降2.5%至6.75亿美元,净利润从上一财年同期的2.25亿美元降至1.05亿美元,同比减少过半。

为此,Arm在招股书坦言,如若未能保持来自中国的收入、进入中国新的和现有的市场或在中国获得新业务领域的吸引力,或Arm在中国的竞争中失去市场份额,可能会对其经营业绩和竞争地位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此外,目前整个芯片行业仍在与销售低迷作斗争,库存过剩加剧了这一局面。尤其是在智能手机市场——这正是Arm目前最核心业务,没有之一。就连芯片巨头高通也撑不住,直言来自手机制造商的订单仍在下滑。

并且,Arm目前仍处于AI的边缘,更多是专注CPU的架构基础,而不是创建大模型所需的GPU以及AI专用芯片的架构。

外界开始担心,Arm的业绩不足以支撑600多亿美元市值。

不过孙正义暂时熬过了冬天。

今年第二季度(软银第一财季),愿景基金在连续五个季度巨额亏损之后,终于扭亏为盈,实现了11亿美元的投资盈利。软银CFO Yoshimitsu Goto一方面承认盈利是来自有利的市场状况,另一方面表示软银将开始恢复投资活动。

另一方面,对孙正义和软银来说,Arm成功上市不仅带来实际投资回报,更让软银和孙正义重新燃起了斗志,再度吹响了大举投资的号角,他表示,目前软银集团85%的投资资产都是与AI相关的海外公司。但Arm会不会是孙正义的最后一战,无人知晓。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已认证
    BusinessCars

    2023年度影响力创作者...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