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禾赛回答,中低端车型凭啥为激光雷达买单

赛博汽车 2024-04-22 15:31 发文

作者 | 褚万博

编辑 | 章涟漪

间隔不到一周,激光雷达行业头部速腾与禾赛,先后发布新品EX和ATX,新产品都是小身段、低成本高性能,甚至连名字后缀的X也一模一样。

联系到两家紧凑的发布时间,对垒之意不用多说,但对垒之外,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在当前市场下,激光雷达行业的一些共同选择:

技术上,激光雷达芯片化的演进,带来了雷达尺寸与成本的不断降低;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雷达部署方案,如舱内部署;

市场上,激光雷达搭载车型价格进一步下探,速腾与禾赛,都已经将下一个角逐的市场选择了15-20万元;

产品上,高低搭配非常明显,此次两边发布的EX与ATX,更多的面向15-20万元市场。

当然,在中低端车型上普及激光雷达,整个行业都需要回答一个问题:极致性价比下,激光雷达拿什么理由让大家买单?

禾赛的回答是,把激光雷达当安全气囊卖。

01

一款什么样的激光雷达?

速腾发布小尺寸主雷达EX之后,禾赛紧随其后,拿出与之对标的新产品,基于AT平台研发,与速腾新品同名的ATX。而且ATX较EX,各项性能指标均高出一点点。

联想到二者前后的发布时间与命名,头部两家激光雷达玩家之间颇有些对垒之意。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禾赛的这款新产品。

禾赛科技CEO李一帆介绍,ATX沿用了禾赛AT系列的芯片化收发+一维扫描架构,同时通过提高收发模块的集成度,简化核心光学扫描结构,在机身尺寸上进行了优化

与上代产品AT128相比,ATX的整机体积缩小了60%,重量仅有AT128的一半,也就是500克左右。整机的外露最小视窗高度缩小至25毫米,这一数据与EX一致。

尺寸的缩小的同时,ATX的功耗也有一定的优化,8W的功耗较AT128减少55%。

除此之外,ATX因为其高度的集成和简化的结构,单机成本有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同时生产过程种的标定、总装等环节也有所简化,可以做到快速投入大规模生产。

当然,关于ATX的成本或价格,李一帆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数字,但其引用的一个理论激光雷达摩尔定律,即每12-18个月,激光雷达成本不变,性能提升一倍,或者是性能不变,成本下降一倍。

禾赛与之相匹配的产品,前者是今年CES展上发布的AT512,后者就是这次的ATX。

虽说如此,ATX搭载了其最新的第四代芯片架构(与AT512一样),性能数据也依旧能打。

具体来看,ATX最远探测距离可以达到300米,较AT128提升50%,最高支持256线(李一帆在这里强调,非等效256线,而是实打实的做了256线),最佳角分辨率达到0.08°×0.1°,是AT128的2倍以上。

同时,相对于市场主流的120°水平视场角,ATX将水平视场角做到了140°。禾赛表示,更宽的视场角意味着更宽的水平视野,能够及时感知到车辆侧方的加塞或者行人,可以应对场景更复杂的城市道路

除了常规指标,ATX身上还搭载了两项禾赛的最新技术。

一是全球独有的滤噪“眼睛”,也就是禾赛自研的智能点云解析引擎(IPE),内部集成256-core波形处理核,通过每秒256亿次的高采样率实现了对点云波形的精细捕捉,进而根据波形的不同,识别异常点云。从而对烟尘、汽车尾气等容易造成误识别的对象进行剔除。

同样的,这项技术也可以让激光雷达在雨雾天气里获得更为清晰的感知视野,提升安全性。

二是通过灵活的光学结构设计,让ATX具备了7倍光学变焦,其感知状态可以根据场景的不同进行变化。

比如在城区场景,ATX可以以最大140°的水平视场角进行扫描,侧重横向感知;到了高速上,则可以用最远500米的测距,侧重前向感知。

最后,李一帆透露,ATX已经获得了多家车企多个车型的定点,最快量产车型将在明年一季度面世。

02

从EX到ATX,车载激光雷达的共同趋势

短短的一周内,速腾与禾赛相继发布的新产品,虽然技术路线不同,其演化出来的特点,方向越来越趋于一致,这其中,既有技术的,也有市场判断的,还有产品布局的。

技术方面,禾赛与速腾虽然不走一条路(禾赛走一维转镜方案,禾赛选择二维扫描振镜方案),但其一前一后发布的新品,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激光雷达小型化,这里的核心其实是激光雷达芯片化。二者的共同选择,我们可以将其看成当下行业对车载激光雷达演进的共识

比如禾赛,在2017年就开始自研布局了,到现在的第四代芯片架构,每一代都是更进一步的集成;速腾则是在这次的EX上,将研发数年,耗资亿元的M-Core SoC芯片应用到产品中,从而创造了大幅度优化尺寸的条件。

芯片化的趋势,在激光雷达行业并不稀奇,或者说是一个核心共识。随着激光雷达芯片化趋深,车载激光雷达大量的元器件集成至电路板,整机成本有望大幅度下降,机器尺寸也能得到优化。

关于成本自不必说,眼下对于激光雷达争议最多的核心问题就是这个。在尺寸这件事上,越小的尺寸意味着越灵活的部署,车顶也好,车灯内也好,乃至是布局在舱内,这将给车辆设计带来很大的自由度

市场判断上,李一帆认为,2024年将是激光雷达行业“跨越鸿沟”的关键节点

所谓跨越鸿沟,是指一类新事物出现在市场上,渗透率在到达16%之前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但一旦跨越16%,此后整个市场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从智能手机到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基本都贴合了这一理论

李一帆引用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数据认为,2023年,激光雷达车辆的渗透率(15万元以上车型)10.4%,而这个数据在2024年将触摸到16%,甚至是超过16%。

从实际现象来看,也可以为上述观点进行一定支撑。从去年开始,高阶智能驾驶搭载的车型价格在不断下探,随之而来的现象是,搭载激光雷达车型的价格同样在下探。

所以,不管是禾赛还是速腾,15-20万元这个市场,成为双方(或者是整个行业)下一阶段角逐的焦点

比如速腾在发布EX的时候,就拿出15万元-20万元选配,20万元以上标配的;禾赛的ATX,其命名字母中的X,禾赛解释为Every Car,这个Every Car最大的子集,同样是放在了15-20万元市场

所以,基于这种市场判断,双方的产品布局也呈现出非常一致的局面。

具体来说,两家在CES展商发布的512线激光雷达M3和AT512,主要面向高端车型市场,或者是高级别的自动驾驶;EX与ATX,则锁定乘用车智能驾驶在中低端车型市场进行科技平权

中低端车型市场,作为整个汽车市场的纺锤中间部分,市场潜力巨大,如果一旦激光雷达的搭载得到普及,无疑将会给整个行业带来一波爆发式增长。

03

纯视觉or融合感知,禾赛们还需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毫无疑问,李一帆在这次发布会上,给车载激光雷达描绘了一个很光明的未来,不过,在未来到来之前,禾赛们还需回答最后一个问题:

激光雷达在纯视觉越来越“正确”的当下,如何证明存在的合理性?

这个问题,尤其是禾赛与速腾将下一个待开发的市场放在中低端车型的时候,更有必要弄清楚。

因为低价车型上高阶智能驾驶,极致的性价比和足够可靠的性能是最为关键的突破点,解决这个问题,要么在纯视觉路线上下功夫,如果纯视觉满足需求,激光雷达自然没有太多存在的必要。

关于这个问题,李一帆从两个角度进行了回答。

一是为大家所关注的成本问题。李一帆表示,智能驾驶的成本有我们看得见的,比如整车感知、计算硬件,激光雷达的成本被在这里就是非常明显的

还有一部分看不见的成本,比如背后的算力基础,积累的数据等等,还有自研的芯片……

所以李一帆认为,业内常常与特斯拉进行对比,但特斯拉与其他车企不一样之处在于,在看不见的地方花了很多资源和时间,这也是其纯视觉能跑通的基础

其他车企,还没这个基础,所以激光雷达可以作为一个“作弊武器”,让没有基础的车企在体验上做到领先。

如果把这个角度看作激光雷达短期内得以存在的基础的话,长期来看,李一帆再次重申,激光雷达不应该是一个功能件,而是一个安全件。

安全带是安全件,安全气囊也是安全件,都是保命的玩意儿。

李一帆认为,激光雷达作为一个安全件,发挥的核心作用之一就是提升AEB的能力,增加安全性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误触发概率

退一步来说,一套安全气囊大概在几千到上万块不等,与之相比,激光雷达同样为保命而来,成本现在已经降低至千元左右。

没让用户意识到激光雷达与安全气囊一样的地位,李一帆自我反省:还是宣传做的不够好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赛博汽车

    聚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与产业一...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