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A股问考:16000亿元投资下的5G如何火线突围?

紫金山科技 2021-11-15 14:18 发文

今年的11月,冬天来得“比以往更早一些”。 电商圈,双11没有了往年打鸡血般的实时战报。ICT圈,也因中国移动上市申请被通过,三大运营商齐聚A股而迎来资本、产业、大众对运营商新一轮“作战能力”的多重关注。 “中国移动不差钱”,这是各大媒体分析中国移动上市规划与募集资金时的共识——中国移动此次募集的560亿元,其中一半将用于5G项目建设,虽然在A股市场这是最近10年来最高的上市募资纪录,但此前连续四年中国移动每年仅支出就均超过1600亿元,连续三年的净利润也都超过了1000亿元。 而“不差钱”的运营商,也面临着“很差钱”的投资回报:按照5G网络部署和商用步骤,进入5G商用第三年的5G建设还远远没有停步,让高频段的5G网络实现4G一样的覆盖,其基站数量至少是4G基站的3-4倍,仅网络建设就要至少投入1.6万亿元。 而按照三家运营商2020年总利润1400亿元的节奏,这样巨额的投资实现回报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此时的行业市场,5G刚刚打造起不少样板案例,还未有实质性盈利,行业客户的需求刚刚热切起来。 此时的大众市场,也开始呈现拥抱5G和“被迫5G”的两派,因运营商“狂CALL”式的推销,不少用户开始退改4G套餐,甚至关闭手机上的5G开关。 行业沙场,金戈未平。大众口碑,风起难止。 A股问考下的5G,正在走向拐点。

01

5G to B:行业应用迎来“军团”攻坚

10000个,是三家运营商已经在5G+行业试点上的案例数量,但事实上,ICT产业链无论是运营商还是设备商,都还未能真正敲开行业应用的大门。 2011年时中国数字经济规模是9.5万亿元,占GDP总量20.3%,而到2020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达到39.2万亿元,占GDP比重达到了38.6%,并保持了9.7%的高速增长。 当数字经济俨然成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发动机”时,各行各业也出现了迫切的数字化需求。能源、制造、化工等行业,不仅是中国工业经济的代表领域,更是工业数字化需求繁杂、个性化的典型。 今年7月,工信部等十部门联合发布《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目标是三年内要实现5G应用的深度和广度双突破。 当时,对5G应用一向颇有真知灼见的中国工程院邬贺铨院士在一次线上峰会中提到,工业流程设计标准比较复杂,无论是IT企业还是制造企业,初期都试图回避工业领域标准碎片化、协议不开放的难题。“在大量的工业应用方面,5G还是可以基本满足需求的,但产品形态需要进一步适应行业具体变化,不能把现有公众网上的基站、核心网等产品直接套搬到行业企业中。”  工业互联网专家、北京科技大学国家“万人计划”王健全教授实地探访了很多工业场景的5G应用。他说,到2021年已有不少5G在工业互联网的示范应用,多集中在生产环节的外围,一些依赖于XR设备或者高清摄像头的工业流程监控、诊断等案例较多,基于5G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以往的效率,也是ICT产业链最为擅长的方面,不过也并非工业场景的核心数字化应用。 一部分原因是,工业互联网的相关标准缺乏行业企业的深度参与,5G和工业互联网在架构上存在差异,端到端时延非常严苛,且工业模组和终端也尚不成熟。而在能源、城市建设等更多领域,相关技术需求也异常繁杂,几乎无法复制任何一类5G+方案到另一类企业中。 5G+行业这场硬仗如此难打,让“狼性”华为都打造了4支军团。 数日前,华为高层齐聚东莞,为进军能源、公路、海关/港口、光伏业组建了4支军团,一众高层齐举拳头唱起“战歌”,为军团向行业市场发起突围而鼓劲。

对于5G产业链在标准衔接、产品研发、需求对接方面如何真正解决5G 2B的痛点,邬贺铨的建议是,产业链要趁着5G工业模组还不够的局面,积极开发新兴的5G工业网关,在工业模组里面实现IT和OT的融合,“最好能够走得更远一些”。

从更具体的角度,Strategy Analytics研究总监杨光称“有很多角度可以着力,比如在标准化上,就需要5G企业抽象各个不同行业、不同场景的共性特征,形成扩大产业规模的有效手段。” 他也着重提到了“预集成”策略: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往往涉及的方面多、集成难度大,集成复杂度与时间周期又是制约行业解决方案部署的一个重要因素,国内外电信运营商都有通过所谓“预集成”加快这一过程的案例。 在具体行动上,运营商也在从“案例式”合作向产业纵深推进。近日,中移动高层也在合作伙伴大会上明确表态,当前5G行业应用仍处于“导入期”,模组产品处于上游标准化芯片与下游高度碎片化的垂直应用领域的中间环节,对于5G商用规模部署、尤其是垂直行业应用创新来说至关重要。 为此,中国移动也启动了今年至明年的系列5G通用模组产品集中采购,近期总采购数量为32万片,也是目前国内运营商最大的5G模组采购项目,涉及了11个厂家22款模组参加。 无疑,面向行业应用,通用模组是把需求碎片、分散的痛点集中起来、聚沙成塔,推动5G的连接规模化上量的关键一步。

02

5G to C:冰火两重天

如果说5G最大的商业价值是在行业,那么最广泛的业务和品牌认知则在大众。 截至今年三季度,三家运营商在国内建设了115万个5G基站。全球其他任何国家,都没有勇气和这个数字相比。 可以说,在5G网络上,中国已经足够超前,但大众用户对5G的接纳程度仿佛是冰火两重天。 一部分用户已经主动享受到了5G的速度,而另一部分却因“被迫5G”而颇多怨言。

去年7月,新华网就针对运营商的5G套餐用户超过了5G手机数5000万而发起质疑,但截至今年三季度末,5G手机出货量3.6亿部,三家运营商公布的5G套餐用户总计6.24亿户。 这意味着:5G套餐用户比5G手机(网络)用户,整整多了2.6亿户。 5G用户体量最大的中国移动5G套餐客户是3.31 亿户,而5G网络用户数是1.60 亿户,这意味着超过50%的5G套餐用户其实还在用着4G手机和4G网络。 5G套餐在同等价格下包含的流量远超4G,一些中高端用户在没有使用5G手机的情况下开始转用5G套餐。 但远超5G手机用户数量的5G套餐用户规模,离不开三家运营商利用各种渠道、各种方式推广5G套餐,不仅在代替营业厅功能的APP上主动隐去了4G套餐主推5G套餐,更有“狂CALL”式电话推销,甚至以“必须升级”等说法,推动用户改用5G套餐。 如果想退改,往往更麻烦,还需借助于工信部投诉电话等渠道。


显然,运营商如此迫切地发展5G用户是急于将部分4G用户转移至5G网络,希望缓解4G网络的紧绷状态,同时5G套餐更高的定价也意味着5G建网、耗电等巨大投入可以得到比4G更显性的回报。 而且在运营商2021年第三季度财报中,5G对运营商盈利能力的提升也有目共睹:中国移动ARPU值同比增长2.6%达50.1元,中国联通ARPU同比增6.3%至44.3元。在移动业务方面,5G也成为运营商提升ARPU值和整体收益的最大变量。 但横向与全球多家头部运营商的盈利能力相比,中国三大运营商以全球“一流用户规模”,拥有的仍是“二流商业能力”,如何把握5G带来的价值红利,精耕用户金矿,从业务、服务、品牌上真正赢得用户,无疑是火线突围发展5G的核心课题。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紫金山科技

    出品5G+AI的专业报道,聚焦产...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