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全球首销 ! 华为新机突然发布:新品已正式开售!

逐一财经 2024-05-20 17:19 发文

华为官方发布的最新版“星耀”,并非是华为的全新独立子品牌,而只是华为nova系列的特别版本。

作者 | 通讯组   出品 | 逐一财经

之前,有媒体报道华为注册了一些列“星耀”商标,当时这个消息引起了众多媒体的关注,一些媒体更是解读出华为或可能推出新子品牌的可能。由于众所周知的制裁因素,华为在数年前不得已出售了自己一手打造的子品牌“荣耀”,但随着去年华为携全新系列旗舰产品Mate 60系列王者回归之后,一些媒体就认为华为势必会在荣耀独立后,重新打造一个全新的、更具性价比的品牌,以覆盖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和消费群体。

因此当时华为注册一系列“星耀”商标时,就有不少媒体认为这是华为欲复制第二个“荣耀”的节奏。

不过,最终事实证明这种猜想只是媒体的主观猜测。

日前,华为正式公布了“nova 12 Ultra星耀版”的消息,正式破解了这一传言。根据华为官方宣布,“星耀”并非是华为的全新独立子品牌,而只是华为nova系列的特别版本。

公开资料显示,此次华为发布的nova 12 Ultra星耀版的配置堪称炸裂,其中屏幕搭载了6.78英寸的OLED双挖孔等深四曲屏,分辨率达到2776×1224分辨率,在视觉冲击力方面具有十足的表现。

另外,这个特别版还支持120Hz高刷新率与300Hz触控采样率,搭配2160Hz高频PWM调光技术,可带来极致细腻且护眼的视觉享受。

除此之外,这款星耀特别版还加入了第二代昆仑玻璃盖板的加入。众所周知,昆仑玻璃技术是华为推出的新一代屏显玻璃技术,可提升手机的耐用性与稳固性,这款星耀版手机搭载第二代昆仑玻璃,普通使用环境下无需再担心各种磕碰了。

值得注意的是,华为nova 12 Ultra星耀版还支持双向北斗卫星消息,这个功能此前只有在Mate60系列顶配版身上才有,此次华为将卫星通讯消息功能下放,或可能意味着华为在推进普及手机的卫星通讯功能。

更为重要的是,这款手机还搭载了一项特殊的配置——麒麟处理器。

去年,华为发布Mate 60系列时,就有媒体发现该旗舰手机搭载的是麒麟9000s处理器。华为携带新麒麟芯片回归,也意味着华为在芯片技术方面已经取得取得巨大进步。

多个媒体的测试表明,此次发布的nova 12 Ultra星耀版搭载的处理器与华为此前的nova 12 Ultra搭载的麒麟9000SL相比,在整体性能上实现了稳步提升,在体验方面也有了新的体验。

公开资料还显示,麒麟9010L处理器是华为在麒麟9010基础上精心调校的“性能缩减版”,相较于标准版麒麟9010的高频核心配置,9010L调整为2×2.19GHz + 4×2.18GHz + 3×1.40GHz的架构。虽然频率有所下调,但这是为了实现性能与功耗间的更佳平衡,以及不同价位区间的差异性,因此是正常现象。

在存储与定价方面,华为nova 12 Ultra星耀版提供了512GB与1TB两种存储版本,分别定价4799元与5599元,这样的价格策略看起来虽然比其他品牌同配置产品的定价更高,但考虑到华为的品牌影响和市场号召力,这个价格也是华为追求高端定位的体现。

近年来,受限于众所周知的封锁和制裁因素,华为加快了奋发图强的步伐,在芯片和处理器方面,华为近期在处理器领域的动作堪称频繁。

除了去年发布Mate60系列时携带麒麟9000s回归之后,华为开启了芯片与处理器的新征程工作。在此前发布的Nova 12系列和近来发布的新款MatePad、Pura 70等产品身上,麒麟9000SL、麒麟8000,麒麟9000S、麒麟9010等系列的芯片产品已经日臻完善和成熟。

随着麒麟芯片成员的日益壮大,华为的芯片技术正在迎来新的开端局面。

对于华为和我国的芯片产业而言,这也意味着在历经过去5年的封锁和制裁之后,中国正迎来一个新的契机,尤其在华为自研处理器的基础上,我们距离构建完整的自研系统生态链越来越近。

华为nova 12 Ultra星耀版的发布是一个节点,这个节点之上,华为的下一步制芯工作也有望迎来更快的进程。

公开资料显示,目前中国的芯片产业正迎来蓬勃发展阶段,在技术规格上,目前中国的芯片制造工艺完全能满足要求,并且中国芯片还量产了接近7纳米的工艺。由于国产芯片工艺的进展,某中国芯片制造企业获得的订单有八成来自国内芯片企业。

这样的新形势下,就使得我们对国外芯片的依赖正在逐渐变小,甚至于我们还可向国外企业供应芯片。

在过去的5年历程中,虽然我们深受封锁与打压之苦,但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加快“国产替代”的决心,坚持走自主研发的道路。

在此前,我国对芯片进口的依赖程度极高,每年从美国进口的芯片额度超过4000亿美元。但现在随着中国芯片产业积极提升成熟芯片的产能,加强技术研发和布局,我们已经减少了对美芯进口的依赖。

这也意味着,随着目前中国的芯片自给率逐步提升,进口量稳步下降,中国芯实现自给自足的目标已指日可待。

— / END / —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逐一财经

    原创泛商业评论,专注互联网、零售...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