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能源转型万里行——敦煌行记12则

何继江 2022-08-02 11:55 发文

2022年7月25-27日,荒漠区风电站建设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科考团在敦煌市进行考察。

一、 考察10万千瓦塔式光热电站

二、 考察全球第一个线性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站

三、 光伏电站的板下滴水线可以种出植被

四、 敦煌戈壁滩生态环境现状

五、 荒漠区园林期待科学研究与思维创新

六、 在月牙泉清华三校友合影

七、筹划敦煌沙漠治理国际论坛

八、 敦煌街头人行道上的地砖别具特色

九、 访问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十、 到莫高窟山顶上考察治沙项目

十一、  敦煌研究院面临水、电供应不足的挑战

十二、  敦煌市沙漠治理国际论坛第二次筹备会议

考察塔式光热电站

与科考团副团长,代团长王涛在光热电站合影

王涛,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治沙暨沙业学会副会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沙漠与沙漠化重点实验室主任。

集热塔像个明亮的小太阳,成为敦煌的地标。远在一百多公里的阿尔金山上都能看到它。镜面阵列共76环。前后镜之间有一点遮挡。场站几乎是寸草不生。进场时看到有辆车在酒水,目的可能是抑尘。镜面清洁用水,很频繁,一个月可能清洗一两次或更多。我们看到镜面阵列上形成滴水线,也看到极少的几棵草。

洒水车在降尘

板下的滴水线清晰可见
科考团的林草专家非常有把握地说,这个场站里依靠自然降雨和清洗用水以及降尘用水,可以种出一些植被来,特别是滴水线附近。光热电站公司非常高兴,这里在开发工业旅游,如果能够长点草,那就太好不过了。

考察全球第一个线性菲涅尔式光热发电站

全球第一个线性菲涅尔式5万千瓦光热发电站,2019年12月31日并网。配备15小时熔盐储热系统。太阳光经一次和二次反射,加热管道中的液态熔盐至500多度,然后换热,推动气轮机发电。光热发电,大成方案,零碳目标,大成贡献。光伏场站内完全没有植被。这里年降水量只有40毫米。

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所李永华正在敦煌主持建设中国林科院在敦煌的定位站。下午也参加了科考团。

光伏电站的板下滴水线能种出植被

几乎寸草不生。每年只有40毫米降雨量的敦煌,植被的死法包括:渴死,饿死,晒得烫死。

我们在光伏电站内仔细寻觅。找到了植被——沙拐枣。光伏电站的运维人员在这棵沙拐枣长高遮挡光伏板的时候,细心剪枝,而没有把它铲掉。

板下清晰的滴水线

又找到一株植物

又找到一丛骆驼刺

在场站内旁屋旁边又发现沙拐枣和其他植被。这主要是的房层的集雨效应和遮阴效应。考察团的植物专家说,有信心在这样的光伏电站的板下滴水线种出植被。这里的戈壁层比较厚,光伏电站的基底生态状况已经极差,再破坏也坏不到那里去。清洁光伏板的作业车在场站中走动,就地起尘。在敦煌这样的旅游城市,生态环境局难以容忍,检查很严格。

敦煌戈壁滩生态环境现状

这里的戈壁滩真的是几乎寸草不生。在这里建光伏电站,发电时数达2000小时左右。这里非常平坦,真是适合发展光伏光热的好地方。老的光伏电站都是组件离地面很低的。

戈壁砾石层比较厚,建设光伏电站的生态影响主要是就地起尘,施工时会起尘。

运维车辆的车辙也会造成起尘。

有个在建的未安装组件的电站,支架比较高,大约在一米五以上。

有灌溉的地方才能有树

荒漠区园林期待科学研究与思维创新

以前说到园林就想到绿植,今天意识到,这片胡杨枯树也是一种特色园林,没有绿色,没有生命,竟然也很美。荒漠区园林还有很多有待我们思维创新的地方,当然,首先是科学研究,极干旱地区的生命显然有很多奇迹。

有棵枯死又发枝条的树也是一种特色园林。

在月牙泉三校友合影

中间的左为,敦煌市副市长,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博士。左边的杨悦民,中国能建集团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清华大学电机系博士,导师曾嵘教授。清华校友助力地方政府碳中和与高质量发展,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行动。

筹划敦煌沙漠治理国际论坛

昨天晚餐时,敦煌市委书记石琳邀请我们科考团在敦煌举办沙漠论坛,最好能办成每年一度的永久论坛。我们初步讨论,可设主题为治沙,沙产业,光伏与沙漠生态治理,绿洲生态保护与可持续发展。今天晚上与敦煌研究所的朋友交流,又想到一个主题,沙漠地区的文物保护,莫高窟山顶的治沙就是一个极为典型的案例。

莫高窟前的大泉河

敦煌街头人行道上的地砖别具特色

访问敦煌研究院人文研究部

敦煌学信息中心副主任夏生平,佛学研究中心的根敦阿斯尔向我赠送研究院院史集、《敦煌研究》。我向二位回赠《欧洲碳中和2050》和《欧洲光伏万里行》。

学习莫高精神:坚守大漠、甘于奉献、勇于担当、开拓进取。

敦煌研究院位于敦煌市东南25千米处的莫高窟,在兰州设有分院,负责世界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永靖炳灵寺石窟,还负责瓜州榆林窟、敦煌西千佛洞、庆阳北石窟寺。

2010 年在巴西召开的世界遗产委员会第 34 届会议上,莫高窟被誉为“有效保护与可持续旅游管理方法的典范”。2019年8月19日,总书记视察敦煌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把敦煌研究院建设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和敦煌学研究的高地的要求”。研究院人文社科研究业务主管部门,归口管理人文社科研究有关的科学研究活动、敦煌学信息与知识,下设考古研究所、敦煌文献研究所、敦煌学信息中心和编辑部,并协调管理丝绸之路与敦煌研究中心、佛学研究中心有关的工作。图六是名誉院长常书鸿。

到莫高窟山顶上考察治沙项目

山顶上的沙山是库姆塔格沙漠的边缘,西北不断吹,沙子从山崖上掉落到莫高窟的前面,不断堆积。王道士当年就是清理沙子的时候发现藏经洞。莫高窟的保护一直贯穿着治沙工作。中国科学院沙漠研究所(现中科院西北院几十年来一直在坚定地开展科研支撑),美国的机构也参与三十年了。最靠近山崖的地方是几套A形防沙网;然后是砾石覆盖层(覆盖比例在30%左右时,形成平衡态,类似于人造戈壁);然后是草方格,几条灌木带。一百多米的大沙山,现在沙脊线每年移动距离只有几厘米,基本在稳定态了

在敦煌组织国际沙漠治理论坛的话,这里非常适合作为现场考察点,国际友人也一定会很感兴趣。我们讨论了光伏在其中发挥作用的可能性。三个作用:发电、沙障、科研展示。

敦煌研究院面临水、电供应不足的挑战

最初在莫高窟从事保护工作的专家们大多是绘画,雕塑等艺术专业的文科生,然后不得不进行的日常工作是清理积沙,着手风沙治理。真是难为这些文科生了。现在流沙问题基本解决,莫高窟被流沙掩没的警报基本解除。

敦煌研究院现在面临水资源不足,电力供应不足的挑战。从莫高窟上山崖的路很差,修路需要一百多万,缺钱。如果建设一个莫高窟微电网创新项目(可并可离的微电网),12兆瓦光伏,配一定的储能,光伏电量2400万千瓦时,一部分做BIPV,一部分治沙,兼科研展示。这个项目,我考虑全社会捐赠,每人一千瓦,我可以出资4000元,建一千瓦光伏,发2000千瓦时时。也可以出资400元建一百瓦光伏。瑞典、法国等偷盗过莫高窟文献的国家,也给他们机会,建一兆瓦光伏。这个项目,大家愿意参与吗?欢迎预报名。这项目建成了,以后荒漠区国家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又多了一个技术方案。中国为世界遗产的保护和可持续旅游提供碳中和解决方案。

敦煌市沙漠治理国际论坛第二次筹备会议

敦煌市副市长左为主持午餐会,参会人员有科技局局长,自然资源局两位副局长(主管规划和林草),综合执法局主管园林的副局长,还有能源中心主任。会议讨论事项包括:

1、在敦煌兴办沙漠治理国际论坛;

2、为莫高窟策划光伏治沙微电网众筹项目;

3、为首航塔式光热电站开展植被恢复科研项目;

4、光伏树与敦煌荒漠特色园林设计;

5、荒漠区每人十千瓦光伏与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

6、敦煌文献中的植物的研究工作计划;

7、园林副局长近期到荒漠地区采集两份黄花补血草花束,着手把荒漠区这种特色美丽分享给更多敦煌游客。

敦煌的杏皮茶真好,喝一份,带一份。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何继江

    推进能源革命:普及绿能,淘汰碳能...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