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这家三甲医院改制引发员工聚集反对,公立医院改制该何去何从?

医库 2020-07-01 11:05 发文

5月,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门口发生医护人员聚集活动,从流传的视频看到,在徐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大楼上挂着很多横幅,楼下的空地上站满了身穿白大褂的医护人员,对三胞集团收购医院的行为表示强烈的不满。

徐州市三院被三胞集团私有化引发的争议,实际是对公立医院私有化改制的质疑。
一直以来,整个社会和舆论环境,对于社会资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的态度不一。一方面,医疗资源供不应求,使社会资本办医,包括参与公立医院改制呼声甚高;但另一方面,几乎所有的改制案例都面临着重重质疑和阻力。
医护人员抵制主要是由于保不住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对于过五关斩六将取得编制的医护来说,心理难免质疑:公立医院取消编制后还能否留住精英人才,没有编制是否去私立医院追求高薪?
对普通大众而言,大家为医疗要走市场化路线感到担忧。尤其是民营资本汇入的医院,大家的认知仍停留在低端医院的印象中,资本都是逐利的,民营医院留不住专业人才,为了获得更高营收,在诊疗方面就会漫天要价,如何为社会公民的健康提供医疗保障服务?
公立医院私有化进程
近年来大型企业改制公立医院脚步从未停歇,引入民营资本对公立医院进行改造是为了提高医疗效率,更是为了缓解地方政府的财政压力。绝大多数的公立医院改制都是因为卫生经费紧张,地方政府为了减轻财政负担而将公立医院推向市场。例如之前宿迁医改公立医院私有化。
政府财政有限,尤其疫情对经济的深远影响,对包括医疗在内的社会事业则不断缩减预算。社会事业并不能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甚至被认为是一种财政包袱。
因此,一些在区域失去竞争力的公立医院,通过引入社会资本谋求“重生”和发展,而作为历史遗留问题的国企医院更是被明文要求“剥离”,改制的主力军便是国家队(国/央企)、上市企业和产业集团。
出于对利润的追求,资本对收购公立医院有着浓厚的兴趣,资本也是推动公立医院私有化的一大动力。毋庸置疑,资本天然的是以利益为导向,追求利润最大化是公立医院私有化的必然结果之一。

政府和企业在医院改制时应扮演怎样的角色?

一方面,地方政府希望将效益不高且负担又重的医院卖出去,另一方面,民营资本希望尽可能快地收回投资因而更希望收购原本效益就不错的医院。
资本的逐利性看似天生与具有公益性的医疗服务有着冲突。几乎所有的医疗机构投资者最关心的都是在当前市场竞争和监管条件下尽快收回投资,那么基本医疗服务供给是否会受到消极的影响。企业应当找到医疗与资本之间的平衡点,一定要尊重医院和医疗行业的基本规律,改制后的医院不能急功近利,必须正当治疗,尊重科学和医学本身的规律,不能够过度医疗,不能够侵犯患者利益。
政府在鼓励社会资本办医的同时,更应该注重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和措施,创造公平的发展环境。例如,凡承担公民基本医疗和保障任务,尤其是为减轻公立医院压力、分流病人和缩短预约就诊时间等任务的医疗机构 (包括私立医院),都能享受减免税收或根据服务性质交纳低额税费的优惠政策;对接纳公立医院转来的病人,政府基金会将支付所有的经费等等。在我国国家医疗卫生投入不到位、公立医院利益导向、监管体系不完善的情形下,严格的监管措施和统一的质量标准是我国卫生体系持续发展的必备条件。
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的关系
公立与私立的区别很明显,前者是由国家管控支撑,且部门属于非营利制;而后者的掌控权在私人企业手里,部门属于营利质。
虽然资本属性不同,但是无论公立医院还是民营医院,都是服务于健康中国战略,都是为保障全体社会公民健康而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国家在要求各级政府举办公立医院的同时,还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大力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社会资本进入医疗领域,除了满足公民日益增长的医疗保健需求之外,民营医院还可以通过与公立医院实行良性竞争,来对公立医院构成改善服务态度、提高医疗质量的正面压力。
当然现阶段,与公立医院相比,私立医院无论是医疗资源占比还是服务定位,都处于被动地位,尚未形成与公立医疗机构优势互补、良性竞争、健康发展的格局。因为,公立医院还要把帮扶民营医院发展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通过政府的政策导向和医疗机构的制度创新,形成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竞争与合作的新方式。

保障职工利益是改制的大前提
医院改制过程中坚持程序,与参与主体积极协商是非常必要的。医护人员的改革涉及范围广、影响力大,且利益协调难度大,这才是医疗改革的“深水区”。如改制后,事业单位将不复存在,医护人员的编制也没有了。而与编制相关联的薪酬待遇、职称晋升、养老医疗保障等很多现实利益都没有一个看得见摸的着的东西来保障。保障职工利益是改制的大前提,需要有规范的程序,避免闭门造车和暗箱操作。
对于公立医院职工来说,也要意识到大锅饭时代已经要过去了,趋势不可挡;希望回归政府办公立医院的铁饭碗可以理解,但即使对于很多政府办公立医院职工来说,也都很快将直面市场的考验。因此练好技术,建设个人品牌才是正道,不管怎么改,这样的人才哪里都稀缺,都是真正砸不烂的铁饭碗。

延伸阅读:

《医药代表备案管理: 药企承担管理责任,代表回归学术本位》

《我国卫健领域首部基本法六月起实施》

《新一轮国家集采执行三个月,平均完成进度85%,今年必将全面推进!》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医库

    致力于服务临床医务工作者,为用户...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