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5G+医疗,三甲医院走在前列,应用场景超10项,新增急救、手术

DRG变量 2020-01-17 11:56 发文

导读:

近年来,大众对于5G的发展热情关注,5G的出现除了能给我们带来更快的下载速度,还能为我们带来什么呢?它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与跨地域就诊难的医疗行业又会有怎样的突破呢?



正文4905字,欢迎关注!

不久之前,72岁的毛奶奶从手术中恢复良好准备出院,本来算是一件比较平常的事情,但却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她甚至被人亲切的称为了“5G奶奶”。原来,是因为她成功接受了国内首例5G+MR远程实时乳腺手术。这项手术的成功表明,5G技术提升,使因距离而导致的医疗资源不均问题,在今后也有望改善。

江苏省人民医院在2019年5月中旬,也曾成功进行了国内首例5G+MR肺部手术。视频两端,一端是江苏省人民医院浦口分院手术间,另一端是20公里以外的江苏省人民医院本部会议室。在5G+MR远程技术支持下,本部“指挥室”的唐金海教授在虚拟现实投影板上的手术视野上进行切口设计,准确地画出手术切口部位的线段,“精准指导”浦口分院手术团队的手术路径。手术最终顺利完成。

随着5G的到来,医疗领域因信息传输而发展受阻的科室,比如放射科、影像科,也逐渐发展起来了。2019年6月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5G商用牌照,标志着我国“5G商用元年”正式到来,而智慧医疗是5G最主要的应用场景之一,5G智慧医疗成为新的发展趋势。2019年9月4日,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指导下,30余省部级医院启动《基于5G技术的医院网络建设标准》,表明5G网络将成为中国医疗体系的新一代网络基础设施。5G技术在医疗领域将大有可为。

5G医疗迎来政策红利

作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的核心,世界各国都对5G建设和发展赋予了战略价值,积极抢跑5G赛道。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通信市场,近年来,政府积极布局,陆续出台多项5G政策,加快推动5G建设,这对医疗行业应用和发展创造了巨大机遇。表1为国家5G医疗相关政策。



国家5G医疗相关政策

为响应高层的决议,各地政府也不甘落后,在搭建研发平台、强化政策保障、加强国际合作等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加速推进5G医疗行业落地。2019年是5G全面部署的一年,自开年以来,多地政府就出台了促进5G医疗行业发展的相关政策。表2为各地区5G医疗相关政策。


各地区5G医疗相关政策

国家、各地区政策红利和资本支持不断,使互联网医疗快速发展,让医疗服务更加便民惠民。但是,在政府积极推动5G在医疗行业发展的过程中,很多人也有着同样的疑问,在4G时代,远程手术、远程医疗阅片、远程会诊、应急救援等等已经得到应用,那么5G除了网络速度再快一点,还会有什么优势呢?

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成亮点

我国从3G时代的跟随、4G时代跟进、再到5G时代实现全球通信技术的引领,技术创新的优势也必将推进我国5G通信的全面部署。但如果你单纯地认为5G是3G、4G网络的延伸,那就错了。5G不但结合了4G、Wi-Fi、无线接入技术和毫米波网络,同时,它还具有构建云基础架构、边缘智能服务和虚拟化的网络核心等技术。

在第十三届中国医院院长大会上,湖南卫健委信息统计中心副主任黄德建就提到,4G虽然能满足医疗信息化的基本需求,但仍然存在着局限性。如:无法满足移动环境下4k高清音视频远程会议、无法满足医学影像等大数据实时传输、无法实现远程操控类医疗业务的开展等。而5G网络,基于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的技术优势,速度将会是4G传输的一百倍;同时,5G也将大幅度提升应答速度,这种技术可以使得直播更流畅,减少延迟;5G网络可以连接更多的设备,同样规模下的5G网络所支持的设备将是4G网络所支持的设备的20倍之多......

所以,高速率、低时延、大容量成为5G的巨大亮点,这三大特点保障了资源快速获取、缩短响应等待时间、满足超高连接密度。国际电信联盟定义了5G的三大应用场景:即增强型移动带宽(eMBB)、高可靠低时延通信(uRLLC)及大规模机器通信(mMTC),5G将全面支撑新模式、新业态的创新发展,给医疗也带来更多的可能。表3为“5G+医疗“应用场景。


“5G+医疗”应用场景

5G助力智慧医疗发展

在政策的指引、5G技术的优势吸引下,我国各大医院积极部署5G医疗的相关探索和实践。但各类应用场景对5G性能、医生介入程度、医疗设备投入量以及医疗安全风险要求存在差异,使得它们的落地时间各不相同。那回顾2019年,5G技术在医院落实得怎么样呢?

2019年1月,福州市外科医生通过操纵机械臂为在50公里外的患者——一只小猪顺利切除肝小叶,这是全球首例基于5G网络的远程动物手术;3 月,全国首例基于5G的远程人体手术——帕金森病“脑起搏器”植入手术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成功完成;7月,基于5G网络,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专家成功完成全球首例5G眼科激光手术;同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通过5G技术完成了国内首例5G+AI远程消化内镜诊断;而前不久,上海移动已建成崇明区首批5G基站,基本实现崇明区重点区域网络5G全覆盖,5G“生态岛”的打造计划正在逐渐被实现......

2019年以来,全国各地涌现出大量的应用案例,这些切切实实的案例成为5G一步步改变医疗服务方式的基础和见证。我们对国内2019年的5G医疗案例进行梳理,帮助更多人对5G医疗实现深入了解。表4为2019年5G+医疗落地大事件。



2019年“5G+医疗”部分落地大事件汇总

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2019年5G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可谓是“遍地开花”。其中,开展较多的是三甲医院,应用领域包括远程手术、远程会诊、智慧医院等。那有没有什么典型的案例呢?

5G 智慧医疗典型案例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在5G医疗行业的探索一直走在河南省的前面。据悉,郑大一附院已开展了远程多学科会诊、移动查房、移动护理、设备监测、移动急救等实际应用,并在远程手术指导、远程手术、VR示教、高并发心电监测、医疗网络边缘计算等方面开展了试验,5G+医疗实际取得一定成效,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

中国移动与郑大一附院互联网医疗系统与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自2017年开展合作,2018年8月郑大一附院和河南移动依托国家工程实验室搭建5G医疗实验网,启动5G医疗应用研究,至此,河南省的5G医疗应用示范项目正式拉开帷幕。

2018年9月,河南移动在郑大一附院进行基站建设,很快实现了病区内的覆盖,同时进行了各场景的实验和测试;2019年1月,河南移动启动了覆盖郑大一附院东院区的5G医疗实验网建设;3月15日,国家发改委5G应用示范项目——郑大一附院5G实验网30个5G基站全部开通,标志着国内首个5G医疗实验网建设完成;同月,全国“两会”期间,工作人员从北京现场连线郑大一附院的医护人员,实时超高清画面且并未毫无卡顿。

为了进一步推动5G在医疗临床的使用,2019年7月21日,中国移动与郑大一附院签署5G智慧医疗战略合作协议;9月17日,郑大一附院5G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实现全省首次基于移动5G网络开展的远程手术指导,郑大一附院专家通过移动5G网络远程指导鄢陵县中医院的医务人员为一名患者进行介入手术,手术历时近1个小时,获得圆满成功;

10月18日,郑大一附院联合中国移动、华为打造国内首个基于弹性切片的全场景5G SA智慧医疗专网,这是全球首张基于弹性切片的全场景跨区覆盖5G专网;11月1日,郑大一附院等四方共同举办了“5G智慧医疗专网SA弹性切片技术白皮书发布会”,将推进5G在医院更深入的发展。

其实,不仅是郑大一附院,还有很多应用典型医院。比如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实现了全球首张5G医疗行业专网及多个5G智慧医疗行业的正式商用、成了全国首次儿童心肺血管疾病手术5G+4K高清的远程示教、在西南地区首次应用5G技术实现NICU新生儿VR探视系统等;再比如北京积水潭医院,全国首次应用5G技术同时开展三台远程手术、成功完成了全球首例骨科手术机器人多中心5G远程手术......

通过这些典型案例也可得到一定的启示。通过5G技术,首先可以将现有的医疗设备无线化,进而大大降低医疗费用负担;其次是通过5G等信息化手段实现远程实时医疗和自助互动医疗,利于缓解医疗资源等紧缺的压力;再次是数字化信息在医疗机构及卫生领域各参与主体间互享互通,有利于医疗信息完备共享;最终将更有利于我国医疗服务产业的现代化、智能化,进而利于提升医疗行业服务整体水平。

“5G+医疗”同样也面临着问题

随着5G技术的成熟,让医疗健康的服务模式更加智慧化、信息化。但“互联网+医疗”仍然存在问题并面临着一定困难。国家卫生健康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毛群安在“5G时代的健康中国建设”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大部分医院动用信息系统提高效率,同时提升医院的竞争力和诊治的能力。但是5G在医疗健康领域融合应用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参与主体多,涉及领域广,安全风险高,在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一些新的情况、新的问题。

从监督管理来看,主要有3个方面:

首先政策机制有待完善。由于无线通信技术和医疗领域的结合,涉及到跨行业的应用,需要国家层面协调设计,形成协调机制,加强监管保障,引导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

其次,无线医疗应用场景众多,不同的应用场景对网络需求差别较大,目前缺乏标准规范定义5G健康医疗的网络指标要求,还没有建立标准体系;

最后,监管手段有待进一步跟进。5G新技术的应用快速发展,加快了医疗健康领域各应用的数据流通,有可能还会存在着医疗质量以及数据安全的风险,需要进一步创新监管方式,确保医疗质量和数据安全。

在患者健康信息方面,如何做到更好地将互联网平台与医院数据对接、如何做到信息共享的情况下保护患者隐私、如何保障AI辅助医疗的准确性等问题仍然等待解决;“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也需要在技术上实现新突破;同时,大众接受新技术结合医疗健康需要一定时间,技术发展初期可能会面临“无人问津”的状况。

此外,人们对5G还存在着一定的误解。2019年5月,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曾在公开场合上表示,“到了毫米波,对微波转播的高频率几千兆赫兹,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我的物理知识,这个频率其实对人体的危害是更大的。”关于5G的辐射论,从5G出世以后就争论不断,央视官方对此也曾做出过回应:5G基站辐射对人体几乎是没有影响的。我国标准中基站辐射的强度,是太阳光照射强度的2500分之一。所以,5G基站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是微乎其微的,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们应该正确看待5G,不要人云亦云,坦然接受5G带来的改变。

新技术的革新已然成为主流,大众也将逐渐接受并享受新技术为生活带来的改变与便利,未来,“互联网+医疗健康”必然会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的常态。

“5G+医疗”未来的畅想

那未来5G还会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呢?

5G将助力VR大规模医学应用。美国在“911事件”后,超过90%的现场亲历者都至少出现了一个应激相关的精神症状。为治疗大量的心理疾病患者,美国各治疗机构大批量购入VR头显用于治疗,通过系统终端实现系统化管理并针对不同患者情况进行内容调整,最终达到治愈的目的。

当前,5G正在加紧部署,我国精神病患者治疗率低,也缺乏训练有素的专业人员,精神疾病的VR治疗刚好可以借助这些经验。不仅如此,未来5G和VR的结合,将在生物医学仿真应用、辅助助病情判断、 协助建立手术方案 、手术训练教学 、保护医生和降低培训费用 、药物研究 、康复医学等领域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

5G技术下可穿戴医疗设备的发展。在“互联网+医疗”的大背景下,远程医疗、智慧医疗等新概念、新设备、新技术层出不穷,可穿戴医疗设备成为技术研发的热点。通过计算机科学、互联网、物联网、无线通讯、蓝牙、多媒体等技术,将医疗检测和数据传输装置佩戴或埋置与人体本身或眼镜、手表、手环、脚链、戒指、项链等穿戴饰品,及时、准确、高效地记录人体各项生命体征、病理生理信息,通过云端传输和分析技术呈现给患者、医院、医生,使医疗保健、疾病预防、诊疗、随访等过程既舒适便利又准确科学。

5G网络技术能极大的改善传输效能,克服以往的传输延迟、联通滞后的弊端。所以,5G技术在可穿戴技术的发展,或许能让简单实现高速智能化及动态监测、准确提供医疗诊断数据等实践,离我们生活更近。

......

当然5G在未来医疗领域的应用并不只有这些,正如现在看待10年前推广的4G一样,很少有人能看到技术在未来可能带来的巨变。除了在医院专网建设、互联网医院与远程会诊、远程急救等5G医疗应用之外,5G与AR、高清医疗影像、触觉反馈、人工智能的结合等,或能真正打破医生提供医疗服务时面临的地理限制、时间限制,未来尤可期。

5G技术的提升,不仅提高了传送速度、缩短了地理上的距离,而且诞生了更多更智能的无线产品。它能大大降低就医成本,进一步解决目前医疗行业中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费用高昂等等问题,让更多人能共享优质医疗资源,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因此,我们应该以更加积极、包容的心态看待“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发展,相信它能够在5G技术发展背景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DRG变量

    关注医改进程中的参与者,记录这群...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