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北京疫情下,我希望自己写不出一篇10万+

数字力场 2022-04-26 17:53 发文

希望疫情之下的我,没机会写出一篇10万+——更确切地说,是现实把那些堵点和痛点「清零」了,让很多人没堵点和痛点可写。

撰文 | 佘宗明

01  

这下轮到我了。

之前看上海疫情相关消息看得政治性emo的我,这会儿也处在疫情的极震区附近了。

坐标:北京东南四环附近。

北京这波疫情里,被cue得最多的两个地方就是:垡头和松榆里。

前者离我1公里多,后者离我2公里。

▲附近是弹窗区域。

「稳住,别慌,问题不大」,我的脑子告诉我。

身体却把我往菜市场拽。

除了通知4月23日、25日、27日、29日都得测核酸外,社区干部什么都没有说,晚风惊扰我。

朋友圈里,一堆上海友人温馨提示:囤菜!囤菜!囤菜!

顺带着发出的,还有各种囤菜指南。只能说,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封控区人民却各有各的囤菜想法……可乐算是其中的硬通货。

我倒不是全无准备。

自上海全域静态管理后,我就开始囤菜了。

但囤了大半个月的启示就是:确实不能只囤些自己爱吃的,否则除了增加单日物资消耗量和快速提升自身吨位外,没有太多好处。

好在,我看帖上千,迷途知返。

4月23日,小区全员核酸检测,挨得最近的菜市场与大超市临时关门,有些人健康宝弹窗。我的仍绿如A股。

当晚跟友人在朝阳大悦城吃完饭后,我骑单车赶紧跑到甘露园附近的物美超市,买了一堆菜。

▲早上去超市买菜时,超市外面摆满了装好的菜。

25日早上,又去小区对面重新开门的超市,囤了些油盐酱醋面。

这么一来,离万物皆备就差一个喇叭了。

02  

情况其实还好。

25日中午,朝阳区划定了临时管控范围:东二环以东、西大望路以西、华威南路和松榆南路以北、广渠路以南。

我所在小区不在里面。

跟小区里的熟人聊起,发现大家并没有那么慌——除了举上海为例时。

整体上,这跟网上渲染的紧张氛围判若天壤。

只不过,超市里「报(恐)复(慌)性消费」的场景,仍将疫情的存在感拉满。

密密麻麻的人缝里,堆着四个字:有备无患。

这点不难理解。毕竟,现实已经颠覆了我们对很多事情的惯有认知。

有些说是「可防可控」的东西,未必可防可控。

听信了「菜价稳,供应足,不用抢」的人,没准最快后悔自己当时囤少了。

▲3月中旬,上海本埠媒体就提醒市民「不用囤」,然后……

我个人的看法是:没必要过度恐慌,但有必要适量囤菜。

囤菜不是出于恐慌,而是对不确定性的抵御。

我不怕疫情,却怕饿扁。

搁1个月以前,我也不信,在当下还能把人饿扁。

但「沪 care you」的声音多次提醒我:万一呢?

我们之前预设的前提通常是「正常情况下」,可如今我们的沙盘推演得更多考虑到「非正常模式」。

▲3月中旬,上海本埠媒体就提醒市民「不用囤」……对囤货问题,罗永浩如是说。

这么说,不是不相信国内绝大多数城市(尤其是北京)的物资保供体系,而是饥饿基因+安全冗余思维在我脑部跟着刘畊宏练操:

要做最坏的打算,做最好的准备。

拿破仑说:人多不足以依赖,要生存只有靠自己。

以往看它像心灵鸡汤,现在看它比连花清瘟要滋补多了。

03  

不得不说,在当下,疫情几乎成了国人生活里最大的「黑天鹅」。

昨天你也许准备去出差,今天你可能哪都去不了。

今天你或许还正常去单位上班,明天你可能被通知居家办公。

本来你打算五一长假出去转转,结果你只能买个地球仪给转转。

北京疫情出现后,很多人将北京跟上海放在同个「凝视相框」中进行关联。这正是许多市民囤菜的顾虑所在。

人们怕「黑天鹅」飞来时,连招呼都不跟冰箱冰柜打一声。

▲超市里,有人扛走了半头猪。

在网上,一道「中文十级考题」很火:

「北京要是上海了,可能比上海还北京……北京不可能允许北京上海。」

那,就疫情走势而言,北京会「致敬」上海吗?

很多人会凭着惯常认知给出答案。

但每个心怀善意的人,应该都希望答案是「不会」。

就我而言,我挺希望,黑格尔的那句「教训论」,接下来会被打脸——出现在上海的很多问题,在北京能被避免。

而在所有教训中,最该吸取的莫过于一句:要相信市场。

04  

作为国内最发达的城市,上海在封控管理后,仍一度出现部分市民挨饿的情形,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无形的手」难以伸向保供体系的深处。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在临时性封控状态下停摆,供需传导就难免被「有形之手」的一手包办给阻断。

很多情况也因此在所难免:一边是不缺物资,一边是物资没法送到最需要的人那;一边是有些人没菜吃,一边是有些菜烂掉……

问题解决方案或许有很多条,最重要的一条是:要依靠市场。

能让市场解决的问题,就让市场来解决。

监管可以对准市场力所难及的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方式不该是制造出更多的问题,更不能把市场本身当问题。

否则,市场被迫失灵的恶果,势必会演化为民生「次生灾害」。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今天上午,某电商平台CEO就说到:

(在北京),外卖、快递到社区的方案都有了。

酒仙桥疫情期间跑通的封控区快递交接方案,已经开始在全国推广了。

▲网传图片。

若这是真的,外卖、快递没有被成批量地阻隔在保供配给链条之外,那显然有助于避免很多买菜买药的困境。

那句话怎么来着?

「关键时刻,靠×长,都不如靠外卖快递小哥」。

靠外卖快递跑腿小哥的另一面,就是靠市场。

05  

依靠市场,本质上是防疫模式版本向「以人为本」的价值之锚校准的应有之义。

类似的要求还有:防疫要科学,要精细,要有温度。

我希望,在北京,不会再有人因为等核酸检测结果被拒诊,不会再有人渲染「交感巫术」,不会有社区随意加码的「一刀切」……

我希望,进北京的卡车能「应进尽进」,在北京的人生活与工作能少被波及,出北京的路不被外省阻断……

希望这座城市的活力不会被疫情掐灭,社会经济的动脉不会被随意切断;希望那些宏大的口号落到地面,能跟那些细微的关切汇流,「为了人民的利益」,能兑现到对一个个个体的人文关怀上;希望人们尽量别抖「朝阳区名字不好,应该改成朝阴区」的包袱,但可以清醒而不丧……

▲图片来源:新华网。

要而言之,就是希望北京这波疫情早点过去——上海也一样。

上海疫情中,我们听到了太多的呼救,也看到了太多的问题。汇到笔下,成了一个个10万+。

没必要苛责有些人把那些泪与痛写成10万+。这些10万+,恰是堵点与痛点的存证:要知道,堵点与痛点越多的地方,10万+也会越多。

我希望北京这次散发疫情,能少些现实堵点与民生痛点;希望疫情之下的我,没机会写出一篇「疫情下的10万+」——更确切地说,是现实把那些堵点和痛点「清零」了,让记录者没堵点和痛点可写。

最后就是,希望自己的囤菜只是「白囤一场」。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数字力场

    关注互联网,找寻商业世界微处纹路...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