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赵建:这一年,我读过的十本好书

西泽研究院 2024-04-23 11:07 发布于山东 发文

因为本职工作是做研究,读书学习是常态。这一年下来陆陆续续读了几十本书,今天是世界读书日,特推荐这一年来我认为值得细读的十本好书。

本文为西京研究院发表的第721篇原创文章,赵建博士的第680篇原创文章。

1.《现代化:抗拒与变迁》,(以)艾森斯塔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这本书比较薄,但是信息和知识密度极大,是研究现代化必读书目之一。我最近几年,因为一直研究“中国式现代化”,阅读了十几本关于现代化的经典数目,这本书我一直在反复温习。

本书用历史比较的方法,研究了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试图从中寻找现代化的一般规律,现代化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作者认为,由于历史起点不同,各国现代化的道路并非笔直畅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存在各种各样的抗拒、断裂和危机。一个国家能否顺利实现现代化,却决于其能否容纳多元化的结构以及在现代化过程中处理冲突的能力。如果无法容忍多元化以及较好的处理冲突,那么就会存在传统对现代性的抗拒,甚至会出现“返潮”。书中写道:

这段话对当下中国产生的各种思潮碰撞、分歧和冲突问题似乎有很强的借鉴意义。还有一段读起来更加让人细思极恐:

这个像极了现代化后半段的“历史垃圾时间”。可以说,如果不读这本书,就很难对当前中国存在的深层次问题有清醒的深层次的认识。中国当前的各种问题和矛盾,本质上就是现代化过程中的变迁和抗拒,是“传统中国”与“现代中国”之间的冲突和较量。

2.《法国大革命与革命心理学》,(法)古斯塔夫.勒庞,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这是《乌合之众》作者勒庞的另一本经典之作。书中他的问题很简单,那就是在法国大革命之前,那些温文尔雅的知识分子,绅士风度的商人,温顺朴实的普通人,在大革命中却为何变得如此残暴和凶恶,一个个背弃了当初自由平等博爱的初心,成为了刽子手和屠夫?大革命之后,一个个又好像大梦初醒,回归了日常,对自己疯狂行为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为什么会这样呢?作者围绕这个问题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一门叫做“革命心理学”的学问。读下面一页,就知道“大革命”这场疯狂的运动对人的心理冲击有多大!

如果把资产泡沫也看作是一场“集体心理”活动,其实也应该有一门学科叫“泡沫心理学”,研究资产泡沫在产生、疯狂和破灭过程中人们集体出现的癫狂如同梦游的心理。希勒等诺贝尔经济学家已经在这方面有了比较成熟的研究,但是如果读完这本书,可能会对革命运动中人们集体心理的疯狂程度会有更新的认识。

3,《战争:人性、社会与被塑造的历史》,(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岳麓书社。

本书围绕着“战争谜题”这一主题展开,从两方面对战争进行了剖析。一方面,认为战争塑造了现代世界,战争对现代社会的影响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作者直接就说,"我们生活的世界就是由战争塑造的"

作者认为,战争不仅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还大大提高了社会科学的进步。他写道:“战争或许是人类所有活动中最有组织性的行为,而它反过来又进一步提升了社会的组织性”。

中国当前的一些政策,往往也喜欢用XX攻坚战,提倡要有斗争思维等等,其实也是战争塑造的结果。作者甚至不乏引用赞美之词来肯定战争的作用:

然而,作者也深知战争的残酷性,他认为人类战争很可能将带来世界末日,特别是战争对平民的残害:

总之,作者认为战争是复杂的,具有两面性的,很可能也是人类的本性。战争是一个谜题。读本书可能对于理解当下的俄乌战争和中东冲突有很多启蒙意义。

4,《债务危机》,(美)瑞.达里奥,中信出版集团。

这本书已经出版很多年,这一年因为研究中国的债务周期和通缩问题,又认真读了一遍,加深了对通缩式去杠杆和通胀式去杠杆的理解。可以说,本书描述的债务收缩周期的过程,跟现在的中国情形非常相似。当前,中国的确处于一个痛苦的通缩型去杠杆的过程,如何转换成通胀型去杠杆,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对后面的大类资产配置至关重要。

作者提出了对债务的看法。很显然,那些不用于生产性目的的债务,早晚要还,属于滥发,类似鸦片。

5,《经济发展理论》,(美)熊彼特,商务印书局。

可以说本书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了熊彼特对经济发展和企业家创新的看法。本书我已经读了不止一遍,值得反复品味,主要也是因为语言有点晦涩。在本书中,熊彼特提出了一个非常新奇的经济学研究标准,那就是对于经济学家来说,需要不断对经济问题进行穷追猛打式的探索,直到在非经济学领域找到答案,问题才算解决,从而“让位于其它学科”。

让我吃惊的是他关于企业家和借贷的论述:“原则上只有企业家才需要借贷”,“如果借不到他就不能成为一个企业家“。这些论述,使我对债务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6,《猎人笔记》,(俄)屠格涅夫,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之前喜欢读陀思妥耶夫斯基,现在一直反复读屠格涅夫。总之俄罗斯的作家有那么一种生硬粗犷又血淋淋写实的味道,到了一定年龄才能品味出。读本书,也有助于理解俄罗斯及斯拉夫人的民族个性。

7,《中国思想史》,(法)程艾蓝,河南大学出版社。

外国学者写的中国思想史,以一种东西方文明比较的视角,而且以一种审美的视角,唯美的笔触写的中国思想史,读来不仅是思想上的享受,还有文学的唯美感。看这一段:

8,《抗战时期的货币战争》,(中国台湾)林美莉,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专刊。

本书没有公开出版。本书研究了抗日战争时期,大后方、敌占区、边区三大地区之间的货币战争问题。本书描述的绝非“阴谋论”,而是实实在在的货币战争。比如敌占区如何搞来法币用以购买外汇和物资,之后又如何向大后方大肆投放法币来制造通胀。

研究极限情形下的货币运动,更容易理解货币的本质和循环规律。

9,《21世纪货币政策》,(美)本.伯南克,中信集团出版社。

研究美联储的思维和行为逻辑以及当下通货膨胀问题的必读书,没有之一。该书详细的描述了美国1970s滞胀时期的货币政策路线变化,沃尔克为抗击通胀所做出的努力。特别是详细的描述了次贷危机发生后,在作者的带领下是如何拯救美国于危机的。虽然作者作为当事人,有点粉饰现实的嫌疑,但总体上没有偏差。毕竟,经历这场大危机的不仅仅只有作者一个人。

读完本书后,我们对美联储有了更深的认识。其独立性、专业性、阳光和透明度,都值得学习。

10,《现代性与大屠杀》,(英)齐格蒙.鲍曼,译林出版社。

我们之所以提出中国式现代化,主要是因为以西方为主的现代化中间充满了危机,其中“大屠杀”是一种极致的近乎将现代性摧毁的危机——在一个文明的人类国度里爆发屠杀几十万上百万人的自相残杀事件,这种残暴在动物中都鲜见。本书分析了大屠杀与现代性的关联,竟然残酷的指出:现代性中本身就蕴含着大屠杀的基因

如果说大屠杀如同现代工业社会中的流水线,是现代性中的一部分,联想到西方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世界大战、金融危机,日本现代化进程中的军国主义等等,我们如何来看待中国现代化过程中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危机?而这,正是当下发生的事情,并非是遥远的未来!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西泽研究院

    西泽研究院-传播思想,洞见趋势...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