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一城一策、下沉博弈,争议中前行的共享电单车

来咖智库 2021-04-19 17:22 发文

竞争氛围逐渐拉满,考量盈利预期

文 | 追辛

随着各地新政的出台以及松果出行传闻上市,共享电单车引发市场关注。

4月13日,北京市交通委约谈了考拉出行、筋斗云出行、小遛共享、芒果电单车、喵走电单车、北京蜜步科技等多家违规在本市运营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企业,对涉嫌未按要求投放车辆、未能准确披露服务信息、未依法配合有关部门监督检查等问题,提出限期整改要求。

与此同时,新一轮共享电单车的整治,也在各地渐次拉开。在谨慎支持态度的背景下,有的地方要求在提高安全性、备案上牌后可以重新投放;有的是提高市场准入许可,根据规模发展;有的则是“一刀切”直接禁止。

和共享单车不同的是,因为北上广一线城市难以进入,共享电单车都重点转向下沉市场发展。一份艾媒2020年咨询调研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三线城市、四线城市用户均占到了三成以上。

那么共享电单车现在的情况如何?激烈竞争之下,是否会重蹈共享单车的覆辙?

01

“一城一策”的政策市  

共享电动单车,或许从诞生开始,就一直身处“政策市”的调控之中。

2017年8月,交通运输部等十部委出台《关于鼓励和规范互联网租赁自行车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对此,交通运输部解读为:一是车辆普遍超标;二是租赁电动自行车自重大、速度快,容易发生交通事故;三是火灾安全隐患突出;四是若车辆保养维护管理不及时、不到位,则运行安全风险高;五是铅酸蓄电池污染问题严重。

随后,除北京外,上海、深圳、杭州、青岛等全国多个城市相继出台相关文件,以不鼓励、不支持、暂时禁止等态度对待共享电单车行业发展,掀起了一场针对共享电单车的大整治。上海市交通委认为,共享电单车不利于城市交通和市民人身安全,首先产权不属于个人,骑行对象不确定、不固定,车速较快,影响人身安全。而且每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检查和操作交接,驾驶操作不当极易发交通安全事故。同时,电动车充电过程和露天停放也导致电池有安全风险。而2019年以来,黑龙江、成都、南宁等全国更多的省市城市也加入到此次政策的落实中。

而行业政策也在悄然发生变化,逐步走向规范。2019年4月,被誉为电动自行车行业“新国标”的《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正式出台,该政策明确了电动自行车的标准,符合标准的电单车将被归为非机动车,上路无需驾照,行业似乎迎来了解绑。

但对地方政府来说,电动单车的地位依然尴尬。2020年12月,北京市交通委重申“不发展电动自行车租赁”,并约谈多家在京运营的共享电动自行车企业,提出限期整改要求,逾期未能整改到位的企业及其运营平台,将面临行政罚款、扣留车辆、下架App等多重处罚。北上广始终秉持禁入的态度,部分中小城市也继续跟进出台严格的限制措施,对已进入的电单车要求全部退出。比如在广东,佛山、中山、江门等市约谈了相关企业,要求在限期内主动回收已投放的全部电单车,并不再继续投放。

值得注意的是,因为合规问题,共享电单车在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难以突破,但却可以进入三四线城市,甚至在一些县级城市发展迅速。松果出行创始人兼CEO翟光龙曾明确表示,大城市公共交通发达且便宜,共享电单车只是出行方式的一个补充。但县城公交车较少,出租黑车多、收费较贵,所以最匹配县城的出行方式就是共享电单车,松果的业务集中在县城,暂时没有进入一、二线城市的计划。

艾媒咨询2020年数据显示,共享电单车用户城市分布当中,一线城市仅占1.8%,二线城市占据27.4%,三线城市占据36.2%,四线城市及农村的用户占比达到34.6%。

而根据最新的信息,共享电单车在各地也面临不同的境遇,有的要求备案上牌后可以重新投放,有的是陆续回收后暂无下文,有的则是“一刀切”的禁止。

目前大部分城市,采取的是经过当地主管部门集中整治后,将共享电单车纳入统一管理后重新投入市场。比如在拉萨,经过注册登记或备案登记,数万辆共享电动车日前开始上牌并投入市场,每辆共享电动车如今都配有一个电动自行车行驶证,上面有车辆号码、品牌型号、所有人、电机号码等,而且每辆车的扫码信息和号牌,都捆绑在一起,真正让共享电动车实现“一车一码”、“一车一牌”;荆州市也宣布共享单车“一车一证”上牌工作正有序推进,青桔、美团、靓骑、小遛等企业的大部分共享电单车已持牌“上岗”。

昆明市今年1月也发布通知,要求已经投运的电单车须按规定在公安机关登记注册、并领取悬挂号牌。长沙市交通运输局在最新的回复中表示,目前全市共享电单车已经完成资料提交、资格审核、线下服务能力确认等工作,交警部门落实上牌后,就可以陆续投放市场。

还有像沈阳、十堰等一些城市,目前都要求美团、青桔、哈罗对在当地城区投放的共享电单车,进行全面回收并归类,为后续上牌做准备,并且还给出了运营指导规范。比如根据《十堰市共享(电)单车运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试行)》规定,要求运营企业应当组建专业运营维护团队,每100辆共享(电)单车至少配置1名维护人员;必须配置专门的调度车辆,每投放2000辆共享(电)单车至少配置1辆调度车;必须安排专人调度重点区域、重要路段,大面积堆压的共享(电)单车30分钟内必须清理完毕。

当然,还有的城市是明令禁止共享电单车。池州市交通运输局、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和公安局三部门在上周联合下发《关于清理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的通告》,禁止在该市发展互联网租赁电动自行车,并要求已投放的经营企业在4月9日前自行清理。池州市相关部门表示,这些未取得投放手续的共享电单车,理应受到政府部门的管理,同时共享电动单车存在诸如无配备安全头盔、行驶安全速度过快、保养维护不及时、配套设施建设不到位以及电池污染严重等多重隐患,已严重影响池州主城区正常公共交通秩序。

总得来看,对于共享单车或者是共享电单车,各个城市可以说是谨慎支持,整体思路是规范管理、总量控制。比如郑州市日前发布的通知显示,经试点评估可行后,2022年计划全市启动投放有桩共享助力车10万辆,将现有市区共享单车压缩至10万辆。而北京也正式公布,依据全市出行需求测算,2021年中心城区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总量控制在80万辆以内。

除了“一城一策”这个主要因素外,共享电单车还面临当地公交、出租车行业的利益纠葛,遭到后者的抵制和集体反对。像在一些地方,原来出租车动辄7块钱以上的起步价,再加上里程费用,基本短距离的出行,普通市民花费的成本在10块钱以上,而共享电车仅需两三块钱,还不堵车,即用即走,随时靠边停放,更加的方便。

有蚌埠市民就向当地政府留言投诉,称共享电单车造成道路交通混乱,诸如带人、逆行、穿插甚至闯红灯占用人行道,同时也造成公交车、出租车空载运营,生存困难举步为艰,要求住建委停止审批投放。还有作为“冬奥城市”的张家口,最近部分出租车们先后在部分路段和高速路口聚集,要反映共享单车尤其是共享电单车的相关问题,认为共享单车的存在,抢了出租车的生意,对出租车生存构成了影响。

02

竞争氛围逐渐拉满,考量盈利预期

尽管有着政策的不确定性,但共享电单车的市场,还是吸引了源源不断的新势力加入战局。除了松果,还有哈罗、青桔、美团、小溜、喵走、芒果、小蜜等多个品牌在三四线等低线市场迅速滋生蔓延,下沉市场成了各家博弈的主战场。

那么共享电单车是否是门好生意?毕竟在此前共享单车领域的补贴和流量大战之下,已有ofo倒闭这样的前车之鉴。

我们先来看需求市场。在大中城市,共享电单车2元以上的定价相对地铁、公交并无优势,所以使用频次较低,但在下沉市场,由于缺乏成熟的公共交通体系,用户反而对共享电单车2元以上的客单价有着较高的接受度,尤其是能解决本地区5公里以内的出行需求。如果共享电单车在合理的规模下能够承担起公共交通的职能,那么不仅会受到当地用户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的统计发现,道路问题成为使用共享电单车的首要原因,46.5%的用户选择在道路/人员拥挤的情节下使用共享单车,代步工具、赶时间等紧急情况、购物休闲等场景也是用户选择电单车出行的场景之一,分别占比46.1%、37.8%和30.4%。前瞻研究院的报告同时显示,预计2025年共享电单车投放车辆将超过800万辆,2019年到2025年的复合增长率将达到41%。

易观分析汽车出行行业分析师覃承萍曾向媒体表示,目前共享电单车服务约承担中国电动自行车出行需求仅2%。如从城市覆盖角度看,目前全国约2800个县市,但仅30%-40%的县域城市投放有共享电单车,同时部分城市电单车投放量尚未满足当地需求,因此未来下沉市场还将有几何倍数级的增长空间。

中国城市公共交通协会于2020年8月发布的《共享电单车行业报告》显示,共享电单车的每车平均日骑行率大约是同区域内共享单车的5-10倍。

我们再来看商业运营。据申万宏源测算,一辆共享单车制造成本在700-1100元之间,共享电单车则高达2000-2500元;运维成本方面,共享单车平均每天需要0.5元-1元左右,而电单车每天就需要3元;此外还有电池的成本、车辆维护和铺设等方面的投入等等。

覃承萍分析认为,运维调度只是运营成本支出的其中一环,不能仅以此评判共享电单车的盈利能力。共享单车与共享电单车在产品设计、运营成本、运维服务、能源服务协同等方面均存在差异。具体而言,共享电单车的车辆采购与维修保养成本均更高,且涉及电池更换问题,业务流更长,对资金要求更高、运营也更复杂。

目前,共享电单车客单价普遍在2元以上,有着更高的收入预期。同时由于是锂电池驱动且在范围有限的县域面积内使用,共享电单车可以配置更丰富的智能设备以实现长时间精确定位、远程锁车、锁定电量等功能,进而实现精细化运营,这就大大降低了产品丢失带来的巨额损耗与运维费用。这样来看,较高的收入,较低的成本与费用,让共享电单车具备了盈利的可能。

根据翟光龙的说法,目前松果出行实行的2元的起步价,首次用车免押金,均价2.5元,车辆成本2000-2500元。截至2020年12月底,松果电单车已落地全国24个省的近千个县城和县级市,有近5000万用户,日订单量峰值达300万,松果出行已连续两年实现规模化盈利。

结 语

在城市交通体系中,3公里以内无疑有着巨大的市场价值,出租车、公交车以及共享单车都参与其中,也有着各自的优劣势。而共享单车从人力到电动的升级,更应遵循因地制宜的发展,考虑规模与效率的关系。对于美团、青桔、哈啰等头部公司而言,共享电单车可以获取下沉市场流量,更多展现的是生态战略意义,而对于松果出行来说,其发展则是生死存亡。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来咖智库

    面对一个信息层出不穷和快速变化的...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