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刘亚威 ¦ 航空制造推动新概念机器人发展(下)

空天防务观察 2019-05-28 11:30 发文

目前,航空制造商正在越来越多地采用机器人来替代以往由人类和笨重设备来承担的单调工作和复杂任务,绝大部分机器人本质上与汽车装配流水线上的工业机器人一样。然而近年来,空客、波音、洛马等制造商正在研究将新概念机器人引入装配线,从事更加有挑战性的工作。未来,航空制造中的工业机器人将向新构型灵巧机器人和自主式协作机器人等新概念机器人发展。

二、航空制造逐步应用新概念机器人(续上篇)

航空制造商正越来越多地利用工业机器人提升自动化水平,尤其是装配环节的大量需求,让众多美欧研究机构、机器人厂商、创新技术公司纷纷加入,与空客、波音、洛马、BAE系统公司等航空制造巨头一同开发各类新构型灵巧机器人和自主式协作机器人,并且众多成果已经通过技术验证或生产验证,即将或已经用于先进航空产品的制造中。

3固定位置协作机器人

一是执行简单协作任务的双机器人系统,两台机器人在固定位置或在轨道上有限移动,共同完成夹持、定位、钻孔等任务。空客A340机身D-Nose钻孔采用了基于尼康测量公司自适应机器人控制概念的定位系统,在光学坐标测量机的控制下,两台机器人合力将工件搬运至精确的钻孔位置。美国空军研究实验室组织联合开发了F-35战斗机进气道机器人钻孔单元并于2010年投入使用,一台带有视景导引功能的机器人执行钻孔任务,另一台加装激光跟踪系统的机器人测量钻头位置帮助钻孔机器人定位,使钻孔定位精度达到14μm。2017年,AMRC联合库卡公司开发的锪孔单元应用于F-35制造,一台集成了非接触测量功能的锪孔机器人对预制孔进行精确定位,另一台机器人则代替昂贵的夹具支撑组件并利用增强现实进行辅助装夹,加工效率可提升10。此外,萨伯公司牵头、空客、庞巴迪、阿莱尼亚、达索航空等企业联合于2012年启动的欧盟框架计划“复合材料和混合结构的低成本制造和装配”(LOCOMACHS)项目,也针对复合材料和金属叠层结构件钻孔开发了创新的解决方案,一台机器人监测钻孔操作或在钻孔点增加系统局部刚度,同时结构件另一边的机器人执行钻孔操作,该方案可降低叠层钻孔成本达50%

F-35进气道双机器人装配单元(美国诺格公司图片)

壁板双机器人装配单元(英国BAE系统公司图片)

二是执行复杂协作的多机器人系统,集成在固定位置或空间多轨道上的多台机器人共同完成更多样的任务,包括与人的协作。2015年,达索系统公司与美国威奇托州立大学国家航空研究院共同建立了3D体验中心,在一个长方体空间内设置了由9台ABB机器人组成的多机器人先进制造协作示范线,可谓世界之最。其中,4台机器人安装在空间两侧的地面轨道上, 2台机器人安装在其中一侧的龙门轨道上,还有3台在空间外部,可以3D打印短切纤维复合材料,还可以执行铣削、扫描操作以及其它多种先进制造技术,加速生产、减少零件数量并消除制造浪费。在中心启动当天,3台机器人展示了3D打印复合材料无人机机翼的过程,龙门下面的地面机器人夹持机翼,龙门上和另一侧的地面机器人执行制造任务;之后还用6台机器人验证了机翼翼盒扫描任务,2台地面机器人200秒就完成了检测。此外,波音在777X飞机机翼翼梁检测单元中使用了一字排开的近12台库卡机器人,共同夹持部件以使1台超声检测机器人完成自动检测,同时在另一个单元中使用了近20台机器人,与工人配合完成手工检测。

多机器人单元(美国国家航空研究所图片)

三是执行人机协作的类人机器人,一般采用基于人类手臂设计的7轴结构,在每段结构内都集成了防撞功能和关节力矩传感器,在接触到人时会自动远离,具有很高的柔性、精度、灵敏度和安全性。此类机器人首推库卡公司的智能工业作业辅助轻量化机器人(LBR iiwa),它由德国航空航天中心(DLR)机器人与机电一体化研究所于1995年开发并用于人机协作研究,之后联合库卡于2004年将其推向市场,并且获得2016年红点设计奖,目前DLR正将其用于A350热塑性复合材料构件的制造研究。欧盟LOCOMACHS项目就在LBR iiwa和安川电机莫托曼机器人基础上执行了“装配过程中的自动化与人协作”研究,包括4项任务:人机交互概念,在共享相同装配任务的人附近放置机器人,基于微软Kinect视觉系统验证安全区域的动态安排,可移动安全区域的分配方案。项目开发了人机交互轴上力/扭矩传感器、接近传感器、机器人速度限制参数、集成激光扫描设备的反馈功能、集成视觉系统的动态路径规划功能,这些技术将在提升自动化水平的同时确保协作安全性,降低30%的成本。2018年,在AMRC的帮助下,BAE系统公司将开始在“台风”战斗机生产中使采用协作机器人,公司开发了一个基于LBRiiwa的协作机器人工作站,能够识别并避免碰撞操作员,使用无线技术自动加载最佳的个人配置文件并且自动传输定制的提示和指令,通过实际任务来指导同等专业技能水平的人员。

协作机器人辅助翼肋安装(瑞典萨伯公司图片)

固定式协作机器人(英国BAE系统公司图片)

4自由移动协作机器人

一是基于大型移动平台的传统机器人系统,全向平台具备高刚度、高定位精度和动态稳定性,其上安装高精度机器人和可互换的多功能末端执行器,不同系统之间可以协作并且具备持续工艺监测功能,防止错误和碰撞发生。2013年起,弗劳恩霍夫制造技术与先进材料研究所通过“大型复合材料结构高效高生产率精密加工”(ProsihP II)项目开发了一个模块化、自适应、可移动机器人智能铣削系统,并且2016年成功地在空客A320垂尾整体壁板上进行了试验,多个系统同时操作可以加工30m的机翼和机身主结构。2016年,波音787后机身47和48段装配开始使用与Electroimpact公司合作开发的Quadbots多机器人协同装配系统,系统由4台装配机器人组成并且采用防撞功能支撑协作,每个机器人都可以钻孔、锪孔、检测孔质量、涂覆密封剂和安装紧固件,可将装配效率提升30%,波音正考虑引入第5台机器人以便执行测试和预先维修不会影响生产。此外,2016年波音还获得了一项“机身自动化制造厂”专利,车间地板以RFID标识出六个装配单元,钻铆机器人、柔性简易工装都是可移动的,平时存放在等候区,中央控制台基于生产速度和订单分派任务,通过运送部件的AGV控制工作和运动时间,AGV可自主地根据任务在等候区和各单元之间搬运机器人和工装,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机机协作以及装配的自主化。

ProsihP II机器人(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图片)

Quadbots机器人(美国波音公司图片)

二是基于灵巧移动平台的类人机器人系统,类人机器人直接集成在一个小体积全向平台上,提供至少10个自由度,与人类一起从事各种复杂任务,可以说代表了协作机器人的最高水平。库卡公司自2008年起开始推广其omniRob移动机器人,机器人在类似AVG的灵巧平台上集成了LBR iiwa,DLR的自主工业移动机械手(AIMM)对omniRob进行了优化,安装了集成立体摄像头的倾转盘单元和图案投影仪、基于FPGA的立体视觉处理器,能够在未知地形工作并且响应多种任务,实现自主化运行。2016年,英国GKN航宇旗下福克航空结构和起落架业务部分别基于omniRob开展了人机协作研究,航空结构部针对A350外襟翼,让机器人拾起自动钻孔单元并将其插入钻孔夹具,从这类简单任务中解放老员工去从事更加复杂的任务;起落架部利用机器人在套管上均匀涂覆无泡沫的密封剂滴,减少操作时间并提升可重复性。2015年,由弗劳恩霍夫工厂运行与自动化研究所联合空客和FACC等开展的欧盟框架计划“工业用先进协作机器人验证”项目对其开发的原型移动机器人系统进行了真实条件下的试验,系统基于ominRob开发并增加了抬升枢轴单元,使其自由度达到了12个,可以自由地执行多种装配任务,比如涂覆密封剂、搬运、检测等,极大减轻工人压力;系统还集成了3对立体摄像头监测系统和带缓冲层的触觉传感器,能够感知并避免任何碰撞,进一步提升安全性。空客在“未来装配”计划中与安川电机合作,利用其HIRO双臂拟人机器人来执行A380方向舵梁的人机协作装配,实施抓取、插入和预装铆钉等铆接任务,成为欧洲工业中首个与人类并肩工作的拟人机器人,让人机协作看起来更具人工智能,这种机器人目前扩展到了A350平尾翼盒装配线。

ominRob机器人(库卡公司图片)

HIRO机器人辅助A380方向舵梁装配(欧洲空客公司图片)

三、结束语

新概念机器人将是未来航空智能工厂的重要基础设施,是解决航空产品多品种、小批量柔性制造的重要使能手段,也是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重要实现途径。空客、波音、洛马等航空制造商不仅之前积极投身联合开发,而且均加入了2017年美国国防部牵头组建的先进机器人制造创新机构,进一步集合全美的学术力量、技术人才和工业资源加快协作机器人的开发与航空应用,在大型部件装配线等环境中实现更广泛应用。不远的将来,“机器人总动员”就将在航空工厂中成为现实。

附:装备2018年军工装备技术交流会PPT(下半部分)

刘亚威先生已为《空天防务观察》提供62篇专栏文章,如下表所示:

序号

篇名

发表日期

1

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机构助力美国智能制造

2015年2月16日

2

非热压罐成形技术用于MS-21机翼主承力构件生产

2月23日

3

热塑性复合材料加速进入民机主承力结构

2月25日

4

轨道加工工艺颠覆航空异种材料构件制孔

2月27日

5

增材制造(3D打印)——“美国制造,美国能行!”

3月11日

6

2014,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雏形初现

4月8日

7

揭秘莫纳什大学增材制造中心——澳大利亚增材制造先锋

4月22日

8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工业互联网”——两大革命共鸣下的智能制造新前景

5月27日

9

美国通用电气公司——高端增材制造技术的领军者

6月1日

10

“数字制造”VS“智能制造”

8月17日

11

你应知道的集成光子学和集成光子学制造创新机构

8月24日

12

波音采用创新技术制造NASA新概念飞机机身

9月28日

13

无人机复合材料结构低成本制造技术(节选)

10月9日

14

你应知道的柔性混合电子学和柔性混合电子学制造创新机构

10月14日

15

解读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中制造创新机构的分级会员制

11月23日

16

德国“工业4.0”之“智慧工厂”计划(上)、(中)、(下)

12月18日、21日和23日

17

美国国家增材制造创新机构的技术路线图和项目概览(上)、(下)

2016年1月8日、15日

18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计划2015年实施亮点

2月15日

19

美国政府发布首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年度报告和战略计划

2月22日

20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战略计划要点

3月4日

21

工业互联网联盟与工业4.0平台的合作始末

4月1日

22

航空制造领域即将发生五个变革

4月6日

23

你应知道的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和革命性纤维与织物制造创新机构

4月8日

24

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的知识产权管理

5月11日

25

十八张图说新工业革命与未来航空制造

5月17日

26

十七张图说波音创新制造新概念飞机机身和民机主承力构件非热压罐制造

5月23日

27

人——航空智造转型之路的核心资产

5月30日

28

定位高端——航空增材制造技术

6月6日

29

美空军“未来工厂”愿景与专项计划

6月29日

30

美国政府提出先进制造业优先技术领域(上)、(下)

7月5日、7月7日

31

美国智能制造领导力联盟——美国国家智能制造创新机构的领导者(上)、(下)

7月11日、7月13日

32

“增强现实”助力航空智能制造

9月8日

33

美国制造创新机构运行效果的评价

10月19日

34

美国数字制造与设计创新机构的项目机制

10月21日

35

美国洛马公司深度参与国家制造创新网络

10月24日

36

飞机部装迈向智能化

11月21日

37

新工业革命下航空智能制造的三大典型范例

11月30日

38

航空制造改变未来制造业:再次认识制造与未来航空制造

12月26日

39

航空制造改变未来制造业:重新定义制造业

12月28日

40

美国防部发布增材制造路线图

2017年3月1日

41

解读美国先进生物组织制备制造创新机构

3月8日

42

解读美国防部先进机器人制造创新机构

5月8日

43

英国高价值制造战略与航空制造创新

5月17日

44

美国防部先进轻量化材料制造创新机构一览

5月24日

45

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技术支撑航空智能制造转型

5月31日

46

浅谈智慧院所/智能车间信息化能力建设需求

8月30日

47

五大航空制造商制造创新实体

9月13日

48

数字线索助力美空军航空装备寿命周期决策

9月27日

49

AS6500标准将协助美军加强采办项目制造成熟度管理

12月6日

50

美军希望扩展制造成熟度应用范围(上)、(下)

12月15日、12月18日

51

美国洛马公司利用数字孪生提速F-35战斗机生产

12月27日

52

管窥美军数字工程战略——迎接数字时代的转型

2018年2月11日

53

浅析美国军民一体化制造创新——对美国国家制造创新网络运行逻辑的独家透视

8月1日

54

智能技术助力美军航空装备保障

8月15日

55

自动化在线检测提速未来航空复合材料制造(上)、(下)

8月29日、

8月31日

56

万物互联网:终极军用互联网

9月17日

57

航空制造的万物互联(演示文稿)

10月8日

58

以“超越比例缩放”推动“电子器件复兴”——美军关注后摩尔时代芯片创新发展

11月2日

59

美国防部数字工程战略解读(上)、(中)、(下)

11月18日、

2019年4月1日、4月10日

60

先进技术保护航空增材制造数字线索的安全

11月28日

61

看看什么叫工业强国:创造历史的波音777X客机机翼制造创新!

2019年1月28日

62

航空制造推动新概念机器人发展(上)、(下)(即本篇)

5月27日、

5月28日

有兴趣的读者,可点击上表中“篇名”列的原文链接阅读。

(中国航空工业发展研究中心  刘亚威)


                                           

本篇供稿:系统工程研究所

运 营:李沅栩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空天防务观察

    报道国外重要空天防务动态,提供深...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