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发展历程

机器人大讲堂 2019-12-31 22:16 发文




导读


本文介绍了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的历史、比赛形式、现状及展望,从赛事主题规则、比赛特点、人才培养成果等角度对赛事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与总结,并 提出未来在赛事组织、宣传、运营方面的工作思路,为高水平的大学生科技赛事 的组织与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一. ROBOCON溯源




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是“Robot  Contest”机器人竞赛的缩写,起源可追溯至日本。上世纪八十年代,日本为提高国民创新能力,推出了两档创意、创新类综艺节目,一个是“超级变变变”,另一个就是“ROBOCON机器人大赛”


▲超级变变变


▲ ROBOCON机器人大赛


ROBOCON机器人大赛自举办以来一直有着良好的发展。2001年,由“亚洲太平洋地区广播电视联盟”(ABU,简称亚广联)发起的ABU ROBOCON被推广至国际平台,并被命名为“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中央电视台作为亚广联成员,于2001年开始在国内组织推动ROBOCON的发展,并于2002年举办了“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电视大赛”,自此ROBOCON开始进入民众视野。首届ROBOCON比赛的主题为“抢攀珠穆朗玛峰”。本届大赛赛区由17根圆柱组成,代表珠穆朗玛峰山区。根据各队把赛球投入圆柱内所得的比分而决定输赢。当一个参赛队用赛球占领了包括中心顶点圆管在内的对角线上的五根圆管时,则该参赛队即被视为"登顶成功",赢得该场比赛。比赛时间为三分钟。 


▲首届ROBOCON开幕式现场


▲ 比赛场地示意图





二. ROBOCON主题与比赛形式




每一届ROBOCON大赛可由亚广联成员国申请承办,承办国需要根据本国文化历史特点设计赛事主题,因此机器人比赛的主题是每年变化的。


ROBOCON大赛的主题多以工程性任务为主,任务难度大、技术综合度高。因此,参与该赛事的学校往往投入经费多、参与学生多、投入精力多、备赛场地大、准备时间长等。也正是由于这些特点,ROBOCON赛事对参与学生在工程设计、研发能力、团队协作、项目管理等方面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极大地促进作用。


▲参赛队员在对机器人进行赛前调试


ROBOCON赛事发展至今,比赛形式经历了诸多变化。在赛事早期,比赛规则没有限定干扰行为。比赛场地上各机器人行进路线存在交叉,参赛学校往往选择制作干扰型机器人,来阻碍对方机器人完成任务。干扰机器人的出现增加了比赛的策略性和对抗性,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比赛更具观赏性,但由于干扰方式设计的过于简单粗放(最常使用的是气瓶+鱼竿),比赛双方都难以在赛场上做出有效地应对和回击,因此,常常影响机器人预设任务的完成。


▲第五届ROBOCON比赛中的干扰机器人




为了促进机器人技术的深入发展,机器人干扰行为在比赛中被逐渐限制。在比赛规则设计方面,场地中部设置了分界线,以便区分参赛双方机器人的活动空间,要求各参赛机器人只能在特定区域内完成作业。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机器人更快更精准地完成任务,同时有利于各参赛队更加专注机器人的速度与稳定性的提升。虽然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机器人技术的不断提高,但比赛的观赏性却随着干扰机器人的淡出逐渐降低,在收视率下滑的压力下,2012年中央电视台宣布不再主办ROBOCON赛事。


之后,在ROBOCON赛事专家委员会宗光华、陆际联两位教授的坚持下,哈尔滨工程大学和国防科技大学分别承办了两年的国内比赛,使得第十一届、十二届ROBOCON得以延续。自第十三届起,ROBOCON赛事由共青团中央主办,成为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的品牌活动




三. 赛事百花齐放




目前,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竞技型赛事包含ROBOCON、ROBOMASTER和ROBOTAC三项赛事。ROBOCON由共青团中央主办后,其在该比赛的基础上新增了ROBOMASTER、ROBOTAC两个竞技型的机器人赛事。其中,ROBOMASTER类似机器人版的“守望先锋”,以远程射击为主;ROBOTAC则更像是机器人版的“DOTA”,以近身肉搏为主,两项赛事都是由多台机器人配合,通过对抗形式完成比赛。


▲ROBOMASTER比赛现场


▲ ROBOTAC比赛竞技现场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组委会每年对ROBOMASTER和ROBOTAC这两项赛事的规则进行升级,并在原有规则的基础上开发出赛事裁判系统。裁判系统分为硬件、软件两部分,硬件为加速传感器,安装在机器人各部位,在受到击打后会显示血量降低;软件则用于统计各机器人血量具体减少数值,进而判断比赛的胜负。此外,这两项赛事的设计中还融合了图像传输、全场定位、机器仿生、机器视觉等技术内容,以引导参赛队不断进行技术创新。




四. 展望




在“教育-竞赛-产业”链条中,机器人大赛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不仅为参赛的优秀大学生提供了高水平的实践交流平台,而且直接连通产业,搭建了企业与人才之间双向选择的桥梁


经过十八年的深入开展,机器人大赛为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实验和发挥潜能的崭新平台,在推动高校拔尖人才培养教育方式革新、创新创业意识能力培养方面取得了突出成效。根据ROBOCON参赛学校综合情况统计,因参加大赛而走上创业之路的人数达600余人,覆盖22所高校,创办的机器人类硬件技术公司达160余家,提供约16000个就业安置岗,创业成功率达3%。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东莞市李群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深圳乐行天下科技有限公司、东莞亿动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极智嘉科技有限公司等一大批机器人创业企业的创始人或核心团队成员均出自ROBOCON大赛。


▲点击大图查看ROBOCON孵化企业成果


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发展至今已经初具规模,在机器人教育、创业领域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为促进赛事的进一步发展,组委会将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赛事组织。组织工作的目的是建立流程清晰、标准明确、注重效率的工作规范。随着赛事的不断发展,赛事组织工作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与时俱进。


第二,赛事宣传。宣传工作的目的是让更多的群体能够知道、了解并参与到赛事及相关活动中来。赛事宣传渠道涵盖官网、QQ群、微信公众号、微博、短视频、Facebook等网络平台,宣传内容则需要在文案编辑、图文设计、视频采编等多形式、多平台上进行积极拓展。


第三,赛事运营。合作对象包含政府、媒体、企业、参赛对象和其他爱好者五部分。


政府方面,以承办赛事、产业转型、吸引人才、招商引智、技术攻关、成果展示等方面为基础进行合作;


媒体方面,深入挖掘大学生科技赛事价值,在机器人技术、创新创业教育、拔尖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成果等方面进行挖掘;


企业方面,合作形式主要包括产品、品牌、人才三个方面,企业通过赞助、资源支持等方式,在培养未来工程师技术/产品使用习惯、树立企业形象、人才招聘等方面获得回报;


参赛对象方面,吸引更多学校参与进来,为中国机器人产业培养更多优秀工程师;其他爱好者包括参加过比赛的老队员,这些人中有的在继续学习深造,有的已步入工作岗位,因为有过参赛的经历,他们对赛事平台具有深厚的情怀。


此外,爱好者还包括中小学生及机器人爱好者。他们充满激情,满怀期待,希望在机器人创新教育领域可以不断汲取营养,得到成长。









科技比赛是形式,人才培养是核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已经走过了18年,我们还将继续前行,不断探索与创新!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机器人大讲堂

    机器人垂直领域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