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潜龙二号”开年首潜引关注,鳍源科技领跑消费级水下机器人行业

能源新讯 2018-03-08 14:08 发文

 

近日,“潜龙二号”再次在网上刷屏,开年首潜即破多项纪录,向世界展现了我国深海自主水下机器人的不凡实力。水下机器人过去主要集中在军事和工业应用领域,一般由科研机构研发,民营创业公司鲜少。 

近年来,新一轮全球海洋开发热潮兴起,水下机器人这片蓝海竞争加速。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10多家公司入局,有针对大型2B商业场景的深之蓝、海之星,有专攻2C消费端的鳍源科技、臻迪、博雅工道、吉影科技等。未来,行业强者或将诞生于以上相关企业之中。 

因水下机器人行业技术门槛高、研发投入大,整体发展偏缓,目前尚未出现行业巨头。同时,各水下机器人公司定位不一,各有各的策略和打法,凭借技术优势和应用场景纷纷抢占蓝海。谁将在这场战争中突破重围,赢得消费者青睐? 

水下机器人掘金千亿美元新蓝海 

机器人的应用越来越广,早已渗透到人类的衣、食、住、行、金融、消费、娱乐等的生活场景中。 

最初,水下机器人作为特种机器人主要被用于军事、科考等领域,近年来开始进入渔业环境检测、潜水娱乐等消费领域。但与无人机在技术、产品上的成熟,并日益为消费级市场所接受相比,水下机器人在技术和产品形态上都有待开发,产品的价格也较为昂贵。 

据市场研究公司IDC日前发布的公告预测,2018年全球的机器人和无人机市场规模将达1031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22.1%,可以说今年机器人市场将异常火爆,而水下机器人作为机器人行业新的应用场景将会有更多的机会。随着资本的入局,水下机器人行业竞争加速,科技企业纷纷掘金这片千亿美金新蓝海。   

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玩家或能率先突围而出 

水下机器人分为载人水下机器人和无人水下机器人两大类,而在消费级市场主要是小型的无人水下机器人。之所以称为水下机器人,自然要与水打交道,与用于陆地上活动的机器人不同,水下机器人面对的是不同的水域环境,因此水下机器人的开发者将面临技术挑战。

水下机器人内部有电路、电机等众多电子元器件,设备的密封性至关重要。而为了解决设备防水问题,目前业内大致有两种做法:一是加固设备外壳的密封性;二是内部设置密封舱,保护内部元器件。 

其次是设备在水下的平衡能力。物理学中有一条基本的定律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或气体里的物体会受到向上的浮力作用,浮力的大小则等于被该物体排开的液体的重力。浮力正是水下机器人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不仅需要开发者进行精确计算,还需对设备进行相当精细的重力布局,甚是设备内的每一根线都要仔细考虑,并且要经历数十次的测试。 

当然,除了技术上的困难外,对通讯、摄像头、推进器等设备也有较高的要求。水下机器人最基本的工作是代替人潜入水中,通过摄像头拍摄水下情况,在这一过程中还需要灯光的配合,然后这些数据将通过无线设备传回到陆地上的关联设备。 

如今,受到技术升级与市场需求的双重推动,越来越多的公司进军水下无人机消费级领域。尽管消费级市场庞大,但由于消费级水下机器人的技术壁垒相对较高,这一市场并没有如预期一样迅速开启。大多品牌厂商也多处在产品研发、众筹及少量生产的应用市场探索阶段,消费者仍集中在小部分的潜水运动爱好者之中,也没有企业能够占据行业的头把交椅。

国内的水下机器人走进消费级市场还是在2015年,新一轮全球海洋开发热潮的到来使得水下机器人需求急速攀升,因此国内涌现了一些研发水下机器人公司,也陆续出现了许多形态各异的产品。 

近两年,资本市场也纷纷向水下机器人行业靠拢,到2017年年底,深之蓝、鳍源科技、博雅工道、潜行科技、吉影科技等水下机器人公司相继完成不同级别的融资,资本热潮可见一斑。资本的注入,将大大推动水下机器人玩家的壮大、产品的迭代和行业格局的变化。 

有研究分析显示,到2020 年,中国无人潜器的市场规模将达到800 亿元人民币级别,其中军用无人潜器的市场将达到300 亿元规模。民用方面,2B端市场空间将达到430亿,其中搜索救援类市场空间将达到60亿,资源勘查类市场空间将达到225亿,铺设线缆类市场空间将达到2亿,安全监测类市场空间将达到137亿,调查研究类市场空间将达到3.7亿。2C端,成为潜水伴侣的娱乐消费类无人潜器的市场空间将达到60亿。 

消费级的水下无人机企业有望率先从行业的竞争中突围而出。 

国内数家水下机器人企业概况: 

深之蓝:军工级转向消费级布局,瞄准水下运动发力 

深之蓝是一家军工级的水下机器人公司,围绕海洋资源探测和海洋环境监测两大主题,其ROV产品“河豚”和“江豚”应用在水下工程、施工、船体检查、潜水员捕捞等场景,主要销往军方。 

经过多年探索,近两年深之蓝开启了消费级领域的尝试,并瞄准智能水下运动。2017年的CES展上,深之蓝推出“白鲨MIX”,用于水下助游。其类似于一架水下平衡车,产品体积小、推力大、便于携带和操作,多应用于游泳场馆、水上世界、海滨浴场等场所。

显然,“白鲨MIX”从水下运动这一细分领域突破,是深之蓝敲开消费级大门的首发产品。但水下运动一般集中某些特定且小众群体,不可避免将受到限制,应用场景也相对有限。而多年军工级的技术和市场经验将成为进军消费级的依靠或是桎梏,还有待考证。 

鳍源科技:缔造首款消费级水下无人机,开拓水下摄影的多元化布局 

鳍源科技是一家专注水下机器人领域的公司,公司推出的消费级水下拍摄机器人FIFISH(飞行鱼),主要针对水下高清拍摄的消费需求,镜头和研发均是自主打造,在水摄领域有一定知名度,是目前首批进入量产的消费级水下机器人。

FIFISH(飞行鱼)可以实时传输100米水深的高清影像,产品的外观、功能上具有很强的社交属性,十分迎合年轻人的消费需求。在市场布局方面,鳍源科技从水下拍摄场景切入,不断尝试水下无人机的具体应用场景。水下考古、水下直播、海岛旅游、水下救援等场景中,都可以见到FIFISH(飞行鱼)的身影。

据了解,鳍源科技除了消费级领域产品,还推出了轻工业级水下机器人,与“南水北调”工程达成战略合作关系。综合来看,鳍源科技在市场策略上扫网较广,算是消费级水下机器人领域开局较早,产品相对较成熟,为其进军消费市场奠定基础。 

鳍源科技的融资情况可以追溯到2016年,由创新工场、黎万强、“蛟龙号”彩虹鱼领投,首获千万级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进行A轮融资。 

臻迪科技:布局天空到海洋,钓鱼场景切入消费级 

2017年,臻迪推出了消费级水下钓鱼神器PowerRay小海鳐,将无人机的业务拓展至水下。PowerRay小海鳐水下机器人主要针对户外垂钓。机身搭载了一款智能寻鱼器,可以通过声纳准确探测出航行深度30米范围内鱼群分布、大小、深度等鱼情,以及水温、水深和水底地形地貌信息,帮助用户实现可视化钓鱼。

2018年,臻迪在CES展上推出了新产品“PowerDolphin”,这款产品重新定义了钓鱼这一日常娱乐,增加了镜头翻转和钓鱼辅助装置。目前臻迪的钓鱼使用场景布局明显,不过有限的下潜深度也成为臻迪水下事业前进的阻碍,不知臻迪下一步布局将如何突破。

博雅工道:B端小有成就,无缆设计打入机器人玩具市场 

对于博雅工道来说,2017是十分关键的一年:消费级产品BIKI正式面世,同时,公司顺利完成A轮融资。

起初,博雅工道将注意力放在了2B端的应用探索上,集中在水产养殖、水污染检测、教育行业和市政管道检测四个应用领域。经过2B端经验的积累,博雅工道推出了消费级产品BIKI。产品外形仿生,深受玩具市场细化,其大胆设计无缆线操作,也引发业界人士的关注和议论。 

有缆和无缆一直是水下机器人领域的热门话题。水下机器人的电缆线用于水下与水上的信号传输,但缆线需要收放,使用上有一定的障碍。因此,博雅工道大胆启用无缆设计,并自主研发了无线缆声波通讯技术,用户使用配备声波传感器的遥控器,可以在30米内对带有接收装置的水下机器人进行精准控制。也就是说,消费级产品BIKI的下潜深度不超过30米,也无法承载图像和视频的实时传输。这一点,无疑直接限制了BIKI的使用场景。博雅工道这一步另辟蹊径,取使用上的便捷性,而暂时限制了应用场景的拓展。利弊得失,或许要交由市场来定夺。 

吉影科技波塞冬I号成水产养殖好帮手 

吉影科技研发的新型水下机器人波塞冬I号,外观看起来像一个大的手持游戏机,只有篮球大小,内部通过一个相机连接到操作者手中的控制器,并可将实况录像显示在集成的屏幕上。

它最大下潜深度为120米,携带全高清相机,续航能力达5小时,可通过远程无线遥控,并将画面实时上传,通过自研的APP可灵活操作,或使用遥控手柄连接VR设备。

目前,波塞冬I号也被用于海产养殖,据深圳一位海产养殖用户向记者介绍,利用水下机器人可在2小时内检查完260多亩的水域内所有的网箱,一方面提升了效率,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大规模疾病带来的成本损失。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能源新讯

    及时现代资讯信息的传播分享...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