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史上最重磅文件”出台:人形机器人吹响冲锋号

科技杂谈 2023-11-16 16:41 发布于河南 发文

文/王云辉

人形机器人从梦想走进现实的冲锋号,已经正式吹响。

11 月 2 日,工信部正式印发《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

这份文件,是迄今为止,人形机器人领域最重磅的政策,没有之一,无论中国还是全球。

“这是全球第一次,政府真正出台有整体规划、明确目标和切实办法,而且落地到了具体细节,聚焦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顶层设计文件。”达闼机器人创始人、CEO黄晓庆说。

在这一政策的牵引下,人形机器人即将进入发展快车道,并最终成长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之后,又一片颠覆性的“超级蓝海”。

【1】

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

不只是形态的差别

更是技术路线的跃迁

这一政策出台之前,人形机器人的产业发展,正走到一个关键的十字路口。

从上世纪70年代的早稻田大学Wabot,新世纪之初的本田Asimo,近年来广受关注的波士顿动力Atlas,乃至当下倍受业界期待的特斯拉Optimus和达闼XR-4……

作为人类科技皇冠上,最璀璨的那颗明珠,半个世纪来,我们从未停止过人形机器人的探索。

但一个有意思的现象是,无论过去还是当下,人形机器人赛道上最活跃也最具领先优势的,一直是特斯拉谷歌、达闼这样的科技型企业。

反而以四大家族(ABB、安川、发那科、库卡)为代表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却从未在这个领域有过大动作。

对此,华创证券的看法是:

工业机器人更偏向于“机器”,设计和功能主要聚焦在执行特定机械任务,并不具备独立处置突发(非程序内)问题的能力。

而人形机器人更偏向“人”,它不仅要具备机械任务的执行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感知环境(包括人)发生交互并做出反应。

这意味着,从工业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不只是形态的差别,更是技术路线的跃迁。

就像智能手机替代手机的变革,苹果和三星将诺基亚打落神坛,又或是近几年的新能源汽车大潮,特斯拉和中国“四小龙”等新势力快速崛起。

大时代的洪流中,决定命运走向的,往往不是资源与能力,而是理念与方向。

而从“机器”到“人”的这样一个分野,也决定了人形机器人与传统工业机器人,最终走向了两条不同的道路。

“机器”更注重的,是规模化的精确,而“人”更需要的,是个性化的包容。

“机器”的立身之基,是装备制造,而“人”的实现瓶颈,是人工智能

正是因为这一原因,长期以来,工业机器人市场早已成熟,人形机器人却始终无法走入现实。

直到最近几年,伴随人工智能技术,尤其是深度学习、大模型和具身智能的不断突破,人形机器人的进化,终于逼近了“奇点时刻”。(相关分析参见前作《Robot GPT终于来了!智能机器人迎来“奇点时刻”》,此处不再赘述。)

【2】

《意见》不但是扶持政策

更是战略顶层设计

2022年以来,人形机器人产业急剧升温。

在国内,除了达闼、优必选等多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的领军者外,小米、猎豹、小鹏、傅立叶、智元等厂商都已经光速入局。

但与此同时,人形机器人产业依然还处于混沌状态。

技术上,操作系统、人工智能、关键元器件等领域,依然不够完善。

产品上,目前仍是“PPT产品”居多,落地产品的性能仍离商用预期较远。

市场上,无论成本还是应用场景,也都还没有跑通大规模、可持续的商业化路径。

在这样一个复杂而又关键的时刻,工信部《意见》出台,如同一根“定海神针”,为整个产业的后续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此之前,几乎所有的相关政策,都没有体系化,也没有聚焦人形机器人,而是只将其作为一个部分,散落在面向人工智能或整个机器人领域的大框架之中。

同时,相关的政策,也普遍只有宏观的态度表示,缺乏微观的落地配套。

而本次出台的《意见》,与其说是一个扶持政策,更不如说是一个完整的战略顶层设计:

1、产业定性方面,《意见》中首次将人形机器人与计算机、智能手机和新能源汽车并列,以鲜明的态度,强调了人形机器人产业的重要性:

人形机器人集成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有望成为继计算机、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后的颠覆性产品,将深刻变革人类生产生活方式,重塑全球产业发展格局。

2、整体规划方面,首次明确给出了发展人形机器人的整体思路、阶段目标和时间节点。

整体思路:以大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突破为引领,在机器人已有成熟技术基础上,坚持应用牵引、整机带动、软硬协同、生态培育路径,采取技术分级、产品分代、任务分期方式。

两大节点:

2025年,核心部组件安全有效供给,整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实现批量生产,培育 2-3 家有全球影响力的生态型企业和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2027 年,形成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生态,综合实力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3、具体措施方面,首次从技术、产品、场景三大方面,明确了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政策的详细落地细节。

技术上,从“大脑”和“小脑”、“肢”和“体”方面,为人形机器人需要突破的关键技术群,制定了详细的目标规划。

产品上,从整机、基础部件、软件创新方面,明确了详细的攻关目标。

场景上,围绕服务特种领域需求、打造制造业典型场景和加快民生及重点行业推广三个方面,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意见。

4、政策配套方面,从产业生态、产业支撑、产业保障方面,也都提出了明确的态度和举措。

【3】

在人形机器人的一些重要领域

中国已经处于领先位置

在黄晓庆看来,《意见》的出台,将成为带动整个人形机器人产业井喷发展的“东风”。

1、首先,《意见》对人形机器人重要性的定调,以及阶段目标的明确,向外界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与商业化的信心与决心。

人形机器人不再是一个“未来可期”的未来想象,而变成了一个近在眼前,具有无限机遇的产业与商业可能。

这样一个变化,将全面影响地方政府、资本、行业乃至社会公众,对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态度。

“比如,在《意见》的带动下,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政策、资本和市场,都可能因此向人形机器人企业加速放开,支持创新企业发展。”黄晓庆说。

此前,宁德、宜宾、常州等地方政府依托新能源产业,实现城市转型和GDP腾飞的共赢故事,有望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再次上演。

最近,南华基金总经理助理、投资经理蔡峰也在媒体采访中表示,预计到2030年,我国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达到约8700亿元。

2、同时,这一政策的出台,也将进一步巩固中国人形机器人产业在全球产业的领导地位。

此前,由于起步落后等原因,在传统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等领域,中国企业处于劣势;但在人形机器人领域,中国却并未明显落后。

甚至在一些关键环节,中国已经处于领先位置。

比如,基于功耗、性能、成本等多重考虑,将机器人的“大脑”和“身体”分离,负责智能计算的“大脑”放在云端,负责感知、行动和反馈的本体放在本地的“云端机器人”,已经成为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的一个大势所趋,入选“2022—2023年机器人十大前沿技术”。

而在全球范围内,“云端机器人”的理念与架构,正是由中国企业达闼率先提出并主导推动的。

目前,达闼已在这一领域部署了超过2000个专利,并通过云端大脑“海睿”和数字孪生开发平台“海元世界”,协同产业链和开发者力量,搭建起了一个繁荣的“云端机器人”合作开放生态,甚至获得科技部授牌,建设了目前国内唯一的“云端机器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

得益于达闼的抢先布局,在云端机器人这一领域,中国已经成为行业标准的制定者与产业的先行者。

可以预期,在政策东风的助推下,中国的这些产业优势有望以更快的速度壮大,抢占全球人工机器人产业的制高点,形成中国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生态,不断提升中国在人工智能和高端制造领域的国际话语权。

接下来,必然还会有更多的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不断出台更多的政策文件,不断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加速成长。

3、这一政策的出台,也将为中国乃至全球未来人形机器人更进一步的规范治理,奠定根基。

当前,从人工智能、机器人、脑机等信息技术,到基因、MRNA等生物科技,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爆发,在为人类社会创造更多福祉同时,也带来了更加复杂的治理挑战。

比如,就在11月1日,包括中国、美国、英国在内的28个国家及欧盟,就在英国召开的全球首届人工智能(AI)安全峰会上,共同签署了《布莱切利宣言》,承诺以安全、以人为本、值得信赖和负责任的方式设计、开发、部署和使用人工智能。

面向未来,人形机器人也将在安全、公平、就业、伦理等各个方面,为整个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

黄晓庆也建议,工信部参照通信行业的治理和监管经验,提前布局,进一步建立和实施云端机器人产业的治理规范和监管,尤其是基于云端大脑的集中有效监管,确保人形机器人产业预防滥用、控制等风险。

而从《意见》已经建立的政策框架,到更进一步的治理规范,都将帮助中国在这个关键领域树立全球领导者地位,在技术、标准、产业、治理、商业等各个环节,驱动人形机器人为整个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未来,实现科技向善。

“在未来的合适时机,国家甚至可以考虑成立专门的机器人管理局。”黄晓庆说。

当然,这些问题都还有待时间来完成。

就当下而言,工信部的《意见》,只是一个“冲锋号”或者“发令枪”。无论产业和商业的走向成熟,还是促进与治理的政策规范,人形机器人的路,现在才刚刚起步。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科技杂谈

    科技杂谈是中国通信行业影响力**...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