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进击」的快仓:于近日完成C+轮融资,沙特阿美旗下机构和凯傲集团进场

IPO早知道 2020-12-18 10:30 发文

“快仓将于明年启动IPO,有望冲刺物流AMR第一股。”

作者:苏打编辑:tuya出品:财经涂鸦

公司情报专家《财经涂鸦》日前获悉,物流机器人公司快仓近日已完成C+轮融资。该轮融资境外部分由凯傲集团和沙特阿美集团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联合注资,境内资方包括交银国际、申万宏源、建信等。原有股东创世伙伴CCV跟进。

快仓称,此次融资款项将用于夯实全球化布局、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能力、扩充团队并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扩张产能等方面。

天眼查App显示,快仓成立于2014年,注册地为上海。此次融资前,已获得包括天使轮在内的4轮融资。本次C+轮融资完成后,其融资轮次共达5轮。

其最新官方数据显示,2017-2019年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近10倍,2020年全年订单量预计为去年全年的300%以上。此前曾有消息称,快仓将于明年启动科创板上市计划,这也意味着它有望冲刺物流AMR第一股。

快仓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杨威表示:“期待通过凯傲等合作伙伴,将快仓在服务30多个行业500多家客户的经验中所沉淀出来的行业级产品提供给全世界的企业。未来,快仓的市场覆盖将从目前的15个国家拓展到100多个国家,希望在5年内实现百亿级营收、服务1千个行业和合作伙伴、赋能1万个用户、出货十万台级。”

《财经涂鸦》整理发现,自2014年以来,国内物流机器人领域发生的融资事件共计近60起,仅2018年至今便多达20余起,累计涉及金额远超30亿元。

而该行业的“天花板”还远未被触及。有统计显示,当前全行业智能物流机器人的整体渗透率仅为1%左右,未来可期的市场规模保守计算将高于5000亿元。以出货量计算,除去长尾部分,当前国内物流机器人行业大致成海康威视、快仓、极智嘉“三足鼎立”的局面。而其中,快仓是极少数能够完整覆盖电商、流通、制造三大场景的头部企业。

近期,《财经涂鸦》多次走访位于上海光启园的快仓总部,与其硬件产品、行业拓展及资本市场相关负责人进行深入对话,试图解码这家快速成长的公司背后的“生长密码”,以及整个智能物流机器人行业的潜在机遇。


「让人类不再搬运」

《财经涂鸦》最近一次走访快仓,是2020年9月30日。由于临近中秋和国庆节假期,整个园区与平时相比略显空旷。而快仓所在的办公楼,氛围与前两次我们来时并无不同——几乎每个会议室都被占满,透过玻璃墙,还能看到有员工站在圆桌周围参与讨论。

在快仓,几乎随处可见一副“让人类不再搬运”的橙色字帖。这一字帖与“实现四面墙内智能驾驶”结合,组成快仓的公司愿景。

4楼入口处的白板上,陈列着快仓自2014年3月成立以来的大事件。包括:2015年,完成A轮融资;2016年,第二代物流机器人正式交付使用;2017年,完成来自菜鸟网络、软银中国的2亿元B轮融资;2018年,完成数亿元C轮融资;2019年,布局拓展欧洲、日韩、东南亚等市场,并全球首发第三代智能物流机器人。

近日,其C+轮融资也已落定。境外投资方除今年8月份已与快仓达成合作的工业车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傲集团外,能源巨无霸沙特阿美旗下Prosperity7 Ventures作为联合投资方亦同时进场。

从最早的电商物流领域,到如今的电子终端、PCB、汽车、航空制造等领域,如今,快仓已服务全球15个国家30多个行业500多家企业用户,其中包括60多家各行业全球头部企业,如ICT世界500强、大飞机制造巨头、国药、中国邮政、DHL、菜鸟网络、一汽、上汽、三菱等。

“让人类不再搬运”的愿景正在以空前的速度向现实演进。

“国内物流机器人从无到有,至如今整个产业超越国外,我几乎亲历了整个过程。”作为快仓行业KA部负责人,何健在物流领域的从业时间已超过十年。加入快仓后,一直奔赴在前线,何健对物流机器人行业的最大感受是“发展太快了”。

在谈及行业潜力时,他认为,未来各行各业对物流机器人的复制和运用将向常态化发展,并有望逐渐形成一个健康循环的状态。

所谓健康循环,即企业首次采用物流机器人实现降本增效后,会继续复购更多机器人或升级更新代际的技术。当采用智能物流的企业逐渐增多,将倒逼产业内更多企业进行智能化改造,以追平产业整体平均效率。

2015年,物流机器人的行业应用前景曾遭遇业内质疑。而随着政策导向的日趋明朗,工业自动化的趋势成为潮向,这是快仓第一次踏对产业智能化节点。期间,快仓实现了快速增长。

2020年9月9日,发改委会同相关部门联合印发《推动物流业制造业深度融合创新发展实施方案》,鼓励制造业企业开展物流智能化改造,推广应用物流机器人、智能仓储、自动分拣等新兴物流技术装备。这一次,快仓又踏对了节点。快仓打造的项目入选上海市发改委2020年“无人工厂”重点项目。

但快仓奔跑的脚步并未停止。在全面布局30多个行业后,快仓还在继续寻找新的行业机会。去年下半年,行业KA部成立,针对PCB方向的行业拓展正式开启,并迅速拿下几家PCB上市公司的订单。据何健透露,快仓目前正在3C、光伏、汽车3个行业加速发力。

“我们在寻找新的行业机会时,会首先评估该行业对智能化的实际需求,比如物流机器人的运用是否有实际存在的价值和应用场景。如果发现某个行业比较适合而智能化又相对空白,会马上尝试抢先布局。”何健表示。

物流机器人每进入一个领域,也是对该领域进行智能化改造的过程。一些从小作坊发展而来的企业,体量变大之后很多工序却并没有标准化。此时,快仓便同时肩负引导工厂进行智能化改造的任务。在长期磨合过程中,其物流机器人具备了扎实的底盘封装能力,这为快仓的全行业拓展提供了“万变不离其宗”的基础。此后很多新产品均是由这种稳定、可塑性强的底盘延伸而来。

在总结工业场景与流通场景的不同时,何健的指向非常清晰:后者需要效率,而前者需要稳定。

“比如,电商在链接消费端时,更需要高效,而工业场景的容错率更低。”何健解释道,工业应用场景变化比较多,小至两到三台,大到几百台的订单都会有。甚至有些工厂订单虽然大,但分配到各个车间后会变得分散,“因此,目前能拓展到工业场景的物流机器人公司并不多。”

通过采用人工智能、物联网、自动驾驶等技术赋能智能物流机器人和“智慧大脑”操作系统,目前,快仓已获得及申请200多件国内专利,其中发明专利占近一半。


「44833」战略

除进一步提高仓储物流效率外,今年食品工业采用机器人的另一个原因是,可以增加运输安全性。此前,奢侈品行业早已开始尝试采用物流机器人进行仓储、搬运等,一方面可以增加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也可以最大限度降低人为造成的产品损失,比如避免员工夹带私货等。

快仓硬件产品负责人王风彬对《财经涂鸦》介绍,快仓的技术线目前已经做到第三代,并将第三代技术赋能到10kg级到2T级的全M系列(潜伏式)产品上。又以M系列产品为基础根据市场需求,拓展出C系列料箱式产品线,F系列叉车式产品线,以及AMR+系列复合式产品线。采用这种方式的一个优势是,不仅可以最优化快仓产品研发的技术和成本,而且对下游集成商而言,可以在一家厂商就能采购到具备多种机型且成本技术具有优势的整套解决方案。

在快仓产品“全家福”的背后,隐藏着一个被内部称为“44833”的战略,由创始人杨威于2019年提出,即:8大核心产品(4+4)、8大行业、3大场景、铁3角团队贴近客户提供服务。

不过,一些大型项目,通常会遇到同仓采用不同品牌机器人的情况,以达到优化配置。因此产品单仓的机器人量级越高,对协同做工的要求也会越高。

“协同工作的场景我们目前已经有非常恰当和灵活的解决方案。比如,我们会在机器人的软件操作系统中,适度调用其他产品开放的RCS接口。如果场景中需要第三方机器人与快仓机器人协同工作,通过开放接口,即可实现自由调度。”王风彬解释道。

其目前采用的“智慧大脑”软件操作系统EVO通过在人工智能算法基础上升级,可极大提升机器人的路径规划、交通控制、运筹调度、计算优化等多个核心算法。同时,数字化、图形化 的中央控制管理平台也可以直观地监控全场的运行状况。

今年7月份的2020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中,快仓最新研发的一款复合机器人亮相“AI上海∙机器人矩阵”。这款“有脚还有手”的机器人,同时具备协作和移动的双重功能——其可在上一个工位用“手”上完物料,按指定路线行驶至下一个工位,再用“手”卸载物料。与传统协作机器人相比,这款机器人可以更好地满足柔性制造、智能制造的需求。

近日,快仓结合自身料箱式机器人和潜伏式机器人的优势,在业内首创“Quick Pick”产品级解决方案,该方案已具备通用性,针对拆零拣选业务+海量SKU退货业务人工效率低的痛点,可实现 “超高出入库流量要求”。对比相同规模的传统方案,存储率可提高80%~100%,设备成本将再降20%,人工成本再减50%,跨库区概率变小,单次搬运距离变短,订单履行时效更短。

随着高端制造业对生产精度、产出效率、成本控制等需求的逐渐旺盛,快仓近年来对制造业也开始快马加鞭地渗透。

比如,其推出的第三代鸿鹄C36A存取一体料箱机器人,一趟可搬运7个物料箱,最低取物高度为24cm,最高则可取3.7米以上,单次取放货时间只需9秒。这款机器人在制造业应用场景中极为便捷。比如,手机组装时可能需要同时取用屏幕、电路板、电池、外壳等零件,这些零件会被放置在不同的料箱中,如果单次取用,组装效率就会非常低。而鸿鹄可以同时分层安全搬运7种SKU的零件,对厂商的效率提升非常明显。

不仅如此,这种机器人还极大顺应了厂商对仓库空间利用率的“苛求”。通常,为节约仓储空间,企业会将物料尽可能堆高。据王风彬透露,鸿鹄系列在医药场景中,最多可一次取走7个药箱,对料箱类场景的适用度非常强。

由于采用混合导航模式,快仓可在一台物流机器人上集成包括二维码导航、SLAM导航、纹理导航等在内的多种导航方式,同一场景中,可根据实际环境切换不同导航方式,以保持物流机器人在高精度状态下运行。


走出「仓库办公室」

据快仓方面介绍,此次融资所获款项,快仓将用于夯实全球化布局、持续提升技术实力和产品能力、扩充团队并引进更多优秀人才、扩张产能等方面。

时间线拉回至2014年。当年,天猫“双11”全天成交额达到571亿元。而这个数字在2019年“双11”时,仅用时17分06秒。5年间,电商领域以每年一个里程碑的速度前行。

平行空间中,自2014年成立,快仓同样经历了几个标志性的发展阶段:2014-2015年初创期、2016-2017年飞速发展期,以及2018年以来的进阶期。

6年前的春天,快仓创始人杨威与他的两位伙伴聚集在上海一间仓库里,开始了他们的创业生意。这间仓库是从一家企业借来的,当时3人的所有固定资产,只有一台原型机。

由于租借的仓库一直在进货发货,杨威观察到,这间仓库地处偏僻,发货工人年龄较高,不仅时常出现一些错误,工人的体力面对大量货物也常显得力不从心。于是,杨威主动找到仓库业主,和他谈了第一笔生意:由杨威团队提供原型机,如果试用成功,业主就考虑直接购买。

试用后,仓库业主成为第一个客户。当年8月,团队便获得一笔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拿到融资后,杨威随即注册了上海快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2015年10月,中兴合创和百世物流联合注资3000万元,成为快仓第二笔即A轮融资。从租借仓库办公室到第二笔融资,快仓用了一年半时间。

“那时候的确很艰苦,但回想起来,是个从星星之火到燃起一团火的过程,”关于快仓的雏形和创业期,何健对《财经涂鸦》如是描述。

2017年,快仓完成B轮融资,由菜鸟领投、软银跟投。也是在这两年间,快仓完成了第二代技术产品的更新。

2018年,快仓承接菜鸟无锡智能仓项目,之后双方共同创造了亚洲首个“单仓千台级”纪录。目前,快仓在该智能仓中共部署千台物流机器人。据何健透露,遇到双11大促这种情况时,快仓还会为其增加100-200台,以租赁的形式提供。“机器人的柔性化供应不仅体现在操作中,也体现在服务中。一方面,基于快仓的产品储备可以提供类似服务,另一方面,灵活租用也可以帮助下游企业实现降本增效。”何健透露。

同年11月,快仓完成来自海富、CCV等机构的C轮融资。

对于租赁业务,何健透露,快仓有计划将融资租赁部分独立出来。“但进程要根据市场来调整。我们目前也在配合国家推动工厂智能化进程,如果企业发展意愿强烈但短期内资金不够,我们会提供支持。作为科创企业,我们肩负一定社会责任,同时融资租赁的形式又能解决双方需求,这是件双赢的事情。”

2019年,快仓发布第三代智能机器人和“智慧大脑”EVO系统,引领物流机器人行业进入高度智能化的3.0时代,与此同时,抢先建立行业标准是快仓目前迅速扩张中的主线之一。

由于电商和零售业采用智能物流设备较早,因此,快仓提供的行业级产品几乎可以解决目前所有仓储物流需求。而对于智能物流起步较晚的行业,如PCB行业等,定制化在推广初期则比较合适。

“但是定制化我们也有标准,首先要判断一个行业是否具有可复制性。如果该行业具备未来标准化的潜力,那么我们会从定制开始,最终达到为其提供行业级产品的目标。”何健表示,标准化不仅有利于推进流水线生产、便于及时反馈和修补漏洞,同时也可以降低企业生产和运输的边际成本。

从6年前的仓库办公室开始,迄今,快仓已有固定员工近500人,其中硕博士学历员工占30%以上。目前研发工程师数量保守估计占比超过5成。其近两年的收入中,有50%左右用作研发投入。


急速增长期即将到来    

2020年国庆假期前一天,《财经涂鸦》前往快仓走访时,恰遇其海外团队负责人王海倩安排假期后赴英国的出差事项。

“是一单数千万的项目。”该负责人表示,“虽然目前欧洲疫情仍然比较紧张,但在保证安全的基础上,该完成的项目还要按期完成。”

快仓资本市场负责人章文杰向《财经涂鸦》透露,自2018年开始拓展海外市场以来,快仓已在北美、欧洲、澳洲、东南亚、中东等地区均有落地,其机器人海外出货量已占据总销量10%左右。在快仓的全球化战略中,明年其部分海外办事处的功能将从销售进一步扩大到实施和售后,继而择机设立海外研发中心。

今年8月份,有百年历史的全球领先的工业车辆和供应链解决方案供应商凯傲集团与快仓达成战略合作。协议生效后,快仓的产品将通过凯傲的全球销售及服务网络进行分销,以扩大后者自动化仓库解决方案的全球产品供应。在上述战略合作项下,凯傲还对快仓进行了股权层面的投资,以加深双方在业务层面的合作。据《财经涂鸦》了解,除进入凯傲的全球分销网络外,快仓还将与凯傲联合研发新产品。

“就物流机器人领域而言,国内品牌在硬件和产业链方面相较于国外品牌,均具有非常明显的优势。”章文杰对《财经涂鸦》表示,“海外物流机器人技术起步的确比较早,但囿于供应链均在中国、海外软件算法人员成本高企,海外友商在售价和机器运营性能等方面均处于劣势。”

另外,由于国内物流行业应用场景更加复杂,因此给予机器人行业更多打磨机会。相较于Kiva在单一的电商场景中应用,国产品牌机器人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也更加多样和复杂。

目前,国内物流机器人领域三家头部企业海康威视、快仓和极智嘉约可瓜分70%-80%的市场份额。章文杰认为,未来头部企业的占比将进一步加大,“由于越来越多高精尖行业的加入,产品的综合成本会进一步提升,而下游应用领域的厂商容错率也会持续降低,小玩家很难再有大规模切入。”

纵观三家头部企业,每家均有自己的强项和特点,譬如海康威视基于其母公司在安防领域的深耕,其物流机器人板块在工业制造场景处于领先地位。快仓依托其软硬件综合实力及战略型股东背景,在电商、流通场景建立了深厚的壁垒,且能够提供行业级产品。极智嘉基于其外资股东特点,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较高。

章文杰预判,快仓的海外业务将会在2021年即明年“出现一个极速增长期”,背后原因包括与凯傲的联手。据快仓预计,2021年通过凯傲完成的出货量几乎可等同于2019年全年。

如果将未来物流机器人的市场放大到全球,远期估计每年可产生4000-5000亿左右的市场规模,“天花板是极其高的”。

再观国内,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物流行业从业人员已过百万,其中搬运人员大约占比为80%。按照平均每人7-8万元年薪计算,年支出共计约800亿元左右。 “而且,这个数字还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以每年约10%的速度在不断上涨。未来将很快达到千亿级别的支出。”章表示,中短期而言,未来5年国内智能物流机器人市场整体规模有望达400-500亿左右。

从应用市场角度而言,目前国内高标准仓储面积约5000万-6000万平方米,占整体商业仓储面积约5%,而高标仓若全部配备智能物流机器人,约需要250万-300万台,而现阶段国内的智能物流机器人存量在3-5万台间,故整体渗透率仅为1%-2%左右,市场潜力十分巨大。

据快仓不久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9和2020年,快仓的收入增速均维持在200%-300%。章文杰在回答《财经涂鸦》关于未来增速预期时表示,“据今年已有的订单量测算,这一增速或将继续维持”。

章文杰透露,宏观角度上,智能物流机器人领域未来5年的行业复合增长率应该可达60%以上。其中,面向高端制造领域产品定制化程度高,相关产品毛利率通常可达60%-80%。稍低一点的商贸流通领域,平均毛利率也可以维持在40%-50%间。

同时,高端制造领域的拓展也面临研发和设计层面的挑战。为此,快仓在技术层面采用了硬件高度标准化和软件高度模块化的模式。当客户提出需求时,只需应用积累的既有技术模块,加上少量改动,就可以很快出一个解决预案,大大缩短了项目时间。

在谈及快仓的未来时,章文杰讲述了一个小细节,“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领域一直存在四大家族的讲法,其中两家位于欧洲,两家位于日本。杨威曾经说过,未来物流机器人领域的四大家族中一定有中国公司。”

本文由公众号财经涂鸦原创撰写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IPO早知道

    IPO情报与分析专家。...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