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专访李邵华:共谋商用车存量竞争新出路 | 封面故事: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特别报道(一)

汽车纵横全媒体 2023-05-19 10:57 发文

编者按

当前商用车行业处于以存量竞争为特征的转型升级关键期,进入新一轮行业调整周期,既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诸多挑战。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商用车行业破除当前市场困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商用车行业顶级盛会,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汇集了行业顶级资源,共谋行业发展新出路,共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汽车纵横全媒体重磅推出封面故事专题《应变 求变 谋变——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特别报道》,对本次论坛做全面深入报道。本专题报道共8篇,今天发布第1篇,敬请关注。

商用车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这是商用车行业破除当前市场困境、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商用车行业对我们中国商用车论坛的预期非常高。商用车产业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期,企业特别希望对商用车行业发展进行深入探讨,以便探寻更好的发展方向。中国商用车论坛就是顺应产业发展需求而应运而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下称“中汽协”)副秘书长李邵华接受《汽车纵横》专访时如是说。

不负众望。2023年3月28-29日,以“应变、求变、谋变——共创商用车发展新局面”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在湖北十堰隆重举行,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700余位业界精英汇聚,100余位重磅嘉宾发表精彩演讲或与会。作为商用车行业顶级盛会和开放高端权威平台,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汇集了政府、专家学者和行业上下游顶级资源,集聚智慧、凝聚共识,共同探索商用车产业未来发展出路,推动产业合作,促进融合发展。“我国商用车行业已进入新一轮调整周期,也即进入了存量竞争阶段。商用车企业正在积极自我调整,以实现降本增效和战略转型。”李邵华指出,随着“双碳”战略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商用车企业积极投入到电动化和智能化转型升级进程中,以寻求新突破,谋求新发展。

从市场和产品结构优化入手

2023年4月11日,中汽协发布了相关数据:1-3月商用车累计销量93.8万辆,同比下降2.9%。此前的2019年商用车销量为432.4万辆,同比下降1.1%;2020年商用车销量为513.3万辆,同比增长18.7%;2021年商用车销量为479.3万辆,同比下降6.6%;2022年商用车销量为330万辆,同比下降31.2%(见图表)。整体而言,业内认为,商用车市场处于低位运行态势。

为什么出现这种状况?李邵华认为,与下面这些因素叠加影响有关。首先,商用车行业发展周期性非常明显,一般5-10年为一个周期。在多项利好因素拉动下,2020年商用车市场销量呈爆发式增长,比上年增量超过80万辆。但商用车销量从2021年开始下滑,这正好处于调整期。其次,受法规切换周期影响。2021年国六标准实施。在切换过程中,受国五车型性价比、使用经济性更突出等因素影响,用户提前集中采购,新车需求低于预期,商用车销量开始下滑,并延续至今。最后,受外部大环境影响。三年疫情尤其去年疫情反复,对汽车产业链供应链造成很大影响,加上近年房地产市场等处于低迷状态,生产工具需求直接下降,由此直接影响到市场需求。另外,去年欧美市场受供应链因素影响,供给不足,而中国车企供给相较充分,所以海外市场出口较多,但现在国外汽车行业的生产能力得到恢复,这样有可能挤压中国车企的出口市场。“现在还处于低位筑底阶段,再出现大幅度下降的可能性不大,但还会在低位徘徊持续一段时间,今年下半年可能有一定的恢复。”李邵华直言,“不能简单把商用车和乘用车作比较。商用车早就进入发展平台期,规模不是未来发展重点,而应关注市场结构、产品结构,要从结构方面做优化。”

绿色低碳智能化是转型方向

可以看到,商用车行业正在积极转型。为此,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专门设立了主题为“商用车新能源转型”的分论坛。那么,到底该如何转型?转型所遇到的困难或挑战又是什么?从挑战来看,李邵华认为,可以从技术、运行模式两方面来看。在技术层面,无论新能源技术还是智能网联技术,均处于摸索阶段。比如,简单的纯电模式无法覆盖所有商用车领域,目前换电模式在技术上也存在局限性等。在商业运行模式层面,也存在产业协同等困难,需要摸索。比如,换电要增加运营商环节,但电池标准不统一,换电模式很难推广开,因此需要建立跨品牌、跨车企换电的统一标准,这样换电模式才能真正全面推广;商用车自动驾驶在港口、厂区、矿场等落地场景容易清晰化,可以为这些固定场景设计解决方案,但其与基础设施之间存在协同问题,因为中间引入了新的利益相关方,需要共创运维模式。李邵华认为,当前商用车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要把握新的发展机遇,必须依靠技术创新、模式创新来解决。这是商用车行业破除当前市场困境、实现长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商用车领域,转型方向是绿色、低碳和智能化,而且要把三者充分结合起来进行通盘考虑。电动化离不开智能化,落地的场景低碳化也要与电动化、智能化结合在一起,同时做好大数据应用。”李邵华强调说,“商用车是生产资料,转型升级既要有技术推动,需要政策法规引导,还必须符合现实市场发展特征,否则难以被市场接受。所以,不仅要把握发展方向,还要深入研究落地的方式方法。”比如,商用车在运营中的一大成本是驾驶员成本,如果在特定场景下采用无人化解决方案,就能降低很多使用成本。转型要真正落到实处,需要相关方深度参与其中。因此,李邵华说:“第一,要在示范试点摸索过程中逐渐形成跨界的顶层设计,因为商用车需要跨行业、跨领域协同发展,比如协同汽车行业、能源行业或电力行业。第二,针对不同场景,要探讨和摸索落地技术方案和商业运行方案。比如换电运行模式,技术相关方、智慧园区相关方等可以共商技术问题,并找到可行的商业模式落地解决方案。第三,同步做好标准化,甚至适当提前摸索。产业发展到一定程度,需要实现技术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和管理标准化,这样才能协同发展。同时,参与国际化竞争,也需要标准化引领。”

坚持多能源多技术发展路线

从发展角度看,全面推动商用车电动化势在必行。事实上,商用车的绿色化转型步伐在加快。“商用车是生产资料,使用场景非常复杂,而不同场景适合不同动力技术路线,商业模式也可能不同。”李邵华说,“事实上,没有一条技术路线能覆盖所有场景、满足所有运输需求,未来新能源商用车的能源类型逐步向多能源并驾齐驱转变,所以要坚持多能源、多技术发展路线。目前,纯电、插电、混动、氢燃料电池等多条技术路线在同步发展。”从发展趋势而言,商用车要走清洁可再生能源路径,但李邵华认为,在商用车领域,未来一个阶段内内燃机依然会占到一定比例,只不过在不同领域比例不一样。因为商用车发展不仅要考虑技术问题,还要考虑用户是否能赚钱的问题。“如果用户不赚钱,技术再好,也难以产业化;如果没有产业化,商用车就不可能赚钱,无法产生效益。所以,需要综合性考量。”有关数据显示,商用车的碳排放占据全部车辆碳排放的比例将近65%。因此,汽车行业减碳重点在商用车领域。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万辆,其中新能源商用车销量为33.8万辆,同比增长78.9%,但市场渗透率偏低,远低于新能源乘用车市场渗透率。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曾建议,建立碳积分与全面“碳市场”的链接,实现碳积分与碳减排量的互通;商用车碳积分制度的实施应分区域、分步骤实施。李邵华认为,制造环节需要通过碳足迹管理方式,尽量提高生产效率,减少高耗能,充分利用绿色能源的方式来降碳,与国家碳减排管理平台规则对接。在运输领域,未来很长时间内,我国将是多能源结构和多商业模式并存。这需要国家有更全面的系统框架设计,做好碳排放的顶层设计和超前布局。李邵华说:“但在实践中,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和目标实现不一样。汽车行业要从制造端和产品供给端,在技术、商业模式、管理上不断探索出实现低碳目标的新方式方法,其中智能网联技术可以赋能商用车完成新的进化,在安全、高效、节能、舒适和经济性等方面实现质的飞跃。”

皮卡为汽车市场增量带来新机会

近年,皮卡也很受关注。业内人士一直呼吁对皮卡“解禁”,并认为皮卡现有政策与技术发展及需求不匹配,需及时修订,放宽使用条件,拉动内需。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皮卡销量为51.9万辆,同比下降6.4%。那目前皮卡发展面临哪些主要挑战?又该如何突破?在李邵华看来,皮卡主要面临三方面的挑战:一是消费多元化。个性化、多元化消费需求,导致与以前的管理制度、标准法规、政策体系之间出现不协调的问题,比如城市限行、报废年限、节假日皮卡按货车收费而非免费等。二是对皮卡发展还存在认知问题。比如,对政策和用户多元化需求之间的矛盾最终还是落在人的认知上。三是皮卡是汽车行业的非主流产品,行业企业体量较小,数量又不多,满足不了多元化消费增长的需要。针对这种市场状况,李邵华建议:一方面,汽车企业应供给更好的产品。另一方面,行业应不断提高认知水平,进而影响政策并加以优化调整。比如,去年相关管理部门提出全面放开批发竞争限制等,以及推动报废年限问题、保险税费问题、高速路过节免费问题等逐步得到解决,说明行业认知水平在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引导认知,纠正认知上的偏差。皮卡原来给人印象是以运输拉货为主,但现在它的乘用化属性需求越来越丰富,实际上它可以家商兼用,而且未来能满足家庭更多的个性化需要。”李邵华说,“这就与原来采用管理商用车的要求去管理皮卡而产生了矛盾。显然,皮卡产品跨界的复合属性让管理变得更复杂。所以,相关政策需要进一步细化、优化,以更具针对性。”现在皮卡产品高端化、智能化以及安全性、舒适性都得到了全面提升。李邵华说:“皮卡往往成为家庭的增购产品,为汽车市场增量带来新的机会。”

全球化是企业做大做强必走之路

现在,海外市场已成为中国商用车品牌的新战场,商用车出口规模持续扩大。据中汽协数据,2022年商用车出口58.2万辆,同比增长44.9%,其中新能源商用车出口2.7万辆,同比增长1.3倍;2023年1-3月,商用车出口16.8万辆,同比增长28.1%。随着汽车出口火热起来,今年一季度我国船企承接汽车运输大型船新造船订单达24艘。可见,商用车出口态势良好。为此,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也专门设立了“全球化发展”主题论坛。李邵华认为,我国商用车产业已拥有优异的技术、丰富的产品和稳定的供应链以及新能源先发优势,产品在品质和性能方面能满足全球绝大部分出口市场要求。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商用车产品几经迭代,在安全、环保、动力、经济、舒适和可靠性等技术指标方面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尽管新能源商用车与新能源乘用车相比市场渗透率较低,但我国新能源商用车一直走在行业前列。同时,我国在政策、大战略等方面也有一定的优势。比如,“一带一路”及RCEP(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为我国商用车对外发展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但是,面对全球严峻的经济形势和区域动荡局势,出口业务面临的不确定性也在增加。李邵华指出,在逆全球化背景下,新的贸易壁垒有抬高趋势。大宗商品价格暴涨暴跌、国际航运价格波动、出口运力不足,以及碳排放、环保、海外知识产权保护等政策的实施,都将给我国商用车出口带来挑战。“企业要加强商用车产业国际化布局,单纯的贸易型海外战略不是完整的全球化战略,一定要结合全球化分工和全球贸易流通体系做好本地化布局。但商用车与乘用车不同,因为全球商用车总量相对较小,不可能在全球各地建厂,所以本地化要考虑包括地缘政治在内的多重因素,以规避战略风险。”李邵华说,“还应积极开拓高端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要重视出口质量,加强国际化体系建设,积极融入全球竞争体系,加速推进商用车海外发展战略。总的来说,全球化是商用车企业做大做强必走之路。”注:本文首发于《汽车纵横》杂志2023年5月刊“封面故事”栏目,敬请关注。

图片:来自论坛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汽车纵横全媒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媒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