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产学研用共话商用车新能源转型 | 封面故事: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特别报道(五)

汽车纵横全媒体 2023-05-30 10:54 发文

编者按

当前商用车行业处于以存量竞争为特征的转型升级关键期,进入新一轮行业调整周期,既迎来了新发展机遇,又面临着新的诸多挑战。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成为商用车行业破除当前市场困境和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作为商用车行业顶级盛会,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汇集了行业顶级资源,共谋行业发展新出路,共创产业发展新局面。

汽车纵横全媒体重磅推出封面故事专题《应变 求变 谋变——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特别报道》,对本次论坛做全面深入报道。本专题报道共8篇,今天发布第5篇,敬请关注。

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商用车行业产学研用精英汇聚一堂,从不同角度、不同技术路线研究商用车新能源转型的发展方向和解决方案,促进商用车高质量发展。

2022年,工信部、发改委、生态环境部联合印发工业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方案要求2030年新型能源动力交通比例要达到40%;商用车新车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20年下降20%以上。这给商用车行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新挑战和新机遇。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新能源商用车销量持续高速增长,全年销量33.8万辆,同比增长79%,新能源商用车市场渗透率达到10%,逐步进入了全面市场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阶段。

值此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3月29日举行的首届中国商用车论坛——“商用车新能源转型”主题论坛上,中国汽车工业协会集聚行业主管部门、地方政府、行业组织、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以及商用车产业上下游企业,结合当前市场形式、发展趋势、技术路线、商业模式等新变化,上下求索、出谋献智,创新引领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发展方向、发展路径和解决方案。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国清主持论坛。

新能源技术路线选择多样化

商用车应用环境复杂多变而且要求较高,单一能源很难满足所有应用场景。为落实碳中和实施方案,业内各方正在制定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引领性的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图,提出未来各种车用能源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的需求趋势和结构,为商用车新能源转型探寻方向。燃料电池技术是商用车新能源转型的重要技术路线之一。国家燃料电池普及技术路线图显示,计划2025年普及推广5万到10万辆燃料电池汽车;2030年到2035年达到80万辆到100万辆的规模。目前国家总体燃料电池车辆数量以及加氢量已经轻松突破2025年的目标。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真鍋晃太表示,氢能普及不止在车辆利用端,还需要从制、储、运三端共同推动产业发展。丰田接下来将从制氢、运氢、储氢环节与国内企业、政府合作,为氢能产业链加速普及做出贡献。

联合燃料电池系统研发(北京)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真鍋晃太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星瀚工程院副院长苏茂辉结合吉利多年研发、应用状况以及中国的能源现状,认为甲醇技术路线现实可行。他指出,目前甲醇制备工艺比较成熟,而且储运安全、便捷;与此同时,甲醇生产端可以消纳二氧化碳,使用端释放二氧化碳,整个过程属于零碳排放。另外,2021年全球甲醇产能达到1.6亿吨,中国的产量约8千万吨;中国可以实现资源可控。所以,甲醇技术路线是实现碳中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一个有效路径。

远程新能源商用车集团星瀚工程院副院长苏茂辉

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远景动力先进研发总监余乐则从成本角度分析指出,商用车新能源转型的一个核心重点是成本。传统重卡TCO的80%集中在后续运营成本上;而车电一体的新能源商用车,目前其初期采购费较高;相比较而言,换电重卡无论是在初期投入还是后续运营方面,都有很大的价格优势,具有不错的发展空间。

远景动力技术(湖北)有限公司

远景动力先进研发总监余乐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作为行业换电模式的引领者,在汽车换电领域深耕多年。在推动换电技术发展、商业模创新等方面作出巨大贡献。据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商用车业务副总裁丁哲介绍,奥动专注底盘式的整包和分包两种技术方案解决途径,这样兼顾两种驱动形式的需求。他认为底盘式的换电突破以后,可以为重卡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

奥动新能源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商用车业务副总裁丁哲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开发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王建宇则将重型商用车减碳技术路线概括为两大类:一是极致节能的传统车,二是零碳的新能源车。在他看来,柴油机、天然气发动机以及混合动力等传统动力商用车,还有大幅降碳的技术空间,是碳中和转型过程中重要的过渡路线。新能源商用车绿色零碳发展过程中,还需要持续突破核心技术,解决寿命、续航、成本等问题。为此,重型商用车在运营阶段的减碳技术应多路线、分阶段实施。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

商用车开发院院长兼党委书记王建宇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战略规划部商用车研究总监杨静在主题演讲——商用车碳中和技术路线研究进展情况报告中指出,从减碳技术路径来看,纯电动、燃料电池等商用车新能源转型路线无法覆盖整个全场景、全市场,而甲醇、二甲醚、氨、氢等新型燃料内燃机技术路线的发展前景还不明晰,商用车新能源转型面临着众多挑战。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国汽战略院

战略规划部商用车研究总监杨静

杨静团队将现有的已成熟技术、发展中技术,以及新兴技术纳入研究范围,并分类为柴油机内燃机、天然气内然机、非插电混、插电混、甲醇内燃机、生物柴油内燃机、氨氢内燃机、柴氨内燃机、二甲醚内燃机、增程混、纯电动、氢燃料电池、换电等15条技术路线。综合考虑场景适用性、技术成熟度、能源供给潜力、经济性以及单车的碳排放情况,杨静认为,氢内然机和燃料电池在长途牵引运输场景最具发展潜力,而且分别在2025年和2035年较柴油车具有经济优势。氨氢内燃机技术路线的经济优势较氢内燃机竞争力较弱,但其具有零碳优势。未来要发展氨氢内燃机技术路线,需在政策的引导下,通过政策补贴缩短其经济差距。研究发现,氨作为储氢的载体比直接燃烧氨更有发展潜力。从长期发展路径来看,长途牵引运输场景未来在2030年以前以柴油和天然气为主,氢内燃机等技术为辅;2030-2040年是多技术并存发展的阶段;2040年后将以燃料电池及氢内燃机为主,天然气及柴油动力少量并存。

统筹建设法律、法规、标准

商用车的新能源转型除了在技术路线上寻求突破外,更需要法律、法规、标准的协同管理。业界应联合政府相关部门统筹考虑空气污染物排放、能耗、新车碳排放管理、技术标准等,政出一门,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法规、标准。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污排监控中心政策标准研究室二级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李刚在“双碳背景下未来中国重型车排放标准思路”演讲中总结到:未来中国重型车排放标准的重点一定会大幅加严污染物排放限值,重点是冷启动排放限制;同时引入温室气体的排放要求,与污染物排放协同控制;颗粒物粒径会扩展到10纳米,增加HCHO等非常规污染物,增加N2O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整车测试将大幅改进,缩短测试时间,扩展更广泛的边界条件。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机动车污排监控中心

政策标准研究室二级首席专家、高级工程师李刚

碳积分制度在加快乘用车新能源化转型方面起到巨大推动作用。会上,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节能战略研究室刘辰表示,以商用车积分管理为切入,加快推进商用车法规落地,布局碳积分管理体系,引导全产业链发展,对商用车同样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汽数据有限公司节能战略研究室刘辰

他认为,通过碳积分强化需求端的引导机制必不可少,同时也要探索车队应用、实际的行驶管理方面以及出行碳资产方面的应用,使其符合行业利益、企业利益以及用户利益。目前新能源商用车成本偏高,企业投入资金额较大,回报周期长。积分交易或车队出行碳资产变现激励,将为企业提供很大的降本助力。短期内要更关注产品端碳排放;长期来看以碳积分包括车辆生产、车辆使用、甚至包括基础设施、动力电池等等,都可纳入到碳积分概念中,进一步协同融合,以此推动产业链总体的低碳转型。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深耕领域多年,去年九月发布了《2021中国电动汽车换电生态发展白皮书》。白皮书详细阐述了我国换电行业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标准政策建议,是商用车新能源换电生态发展的行动指南,将极大助推商用车新能源转型发展。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副秘书长仝宗旗在会上对白皮书涉及的商用车部分宣贯时指出,2023年可以定义为重卡换电的元年,重卡换电发展预计将超过乘用车,而顶部换电在重卡、客车、工程机械车型上会有广泛应用。除了11个换电试点城市以外,其他城市也开始针对当地新能源汽车的车型结构、产业发展基础,发展换电模式,包括煤矿、钢厂、码头等场景进行换电重卡的尝试和相关政策、标准出台。

中国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促进联盟

副秘书长仝宗旗

2022年新能源重卡逆势上扬,行业迫切需要加快换电中重卡标准化进程,推动电池总成与相关接口的标准化、通用化,以实现一站式多品牌、多型号的车辆服务。在行业发展关键时期,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委托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制定了《电动车中重卡共享换电车辆及换电站建设技术规范》。

中重卡换电系列团标于2022年10月13日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批准发布,标准制定过程中通过识别行业痛点、整合技术路线,建立技术标准,以促进技术发展、规范市场行为、创新商业模式,为实现中重卡“电池&车&站”互通互换、达成市场“车电分离”商业模式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开发院副院长兼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江唯介绍到,制标团队采用一体化标准架构进行中重卡换电标准制定。它是目前国内首个中重卡换电领域车企与站企协同共建的标准,填补了行业空白,明确了标准技术方向;通过车端、站端的接口、协议、运营技术资源共享,搭建互通互换标准架构。制标团队现在已完成换电站及车辆接口、通信、布置等统一标准,具备了互通互换的条件,后续将按照中汽协工作计划,开展换电运营资源及电池共享方面研究。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商用车开发院副院长

兼一汽解放动力总成事业部副总经理刘江唯

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秘书长李立国对重卡换电产业未来也进行了积极展望。他预计业内在2023年能够完成车端和站端标准体系编制;在2023年至2024年,能够实现或者努力促成满足跨品牌互换性的换电站和车载系统的产品开发、市场验证以及商业合作;在2024年至2025年建立互通互换清分结算的规则和系统平台,打通跨运营商、跨电池平台的互通互联运营的商业模式;2025年有望打通全国一张网的重卡换电干线网络。

中国电动重卡换电产业促进联盟秘书长李立国

为了落实国家双碳战略,准确贯彻绿色发展理念,进一步促进商用车节能减排、替代燃料、新能源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引领指导行业高质量发展。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呼吁,相关部门尽早解决商用车零碳技术路线问题;明确零碳燃料供应计划,给出时间表;定出符合中国国情的政策、法规、标准;减少企业在技术路线选择上时间和资金的浪费。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何毅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

商用车新能源转型机遇与挑战并存,一些核心关键技术需要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事实上,产学研用的深度融合,将有助于科研力量、资金资源等创新要素的整合,更加顺畅地打通创新过程的上中下游各环节,形成推进科技创新的协同合力。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系主任肖俊涛系统阐述了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对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的促进作用。他表示汽车产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需要构建市场导向、政府扶持、企业主体、高校和科研机构支撑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技术创新体系。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系主任肖俊涛

在这一体系中,市场是技术创新的引导者,需要面向市场解决关键核心和“卡脖子”技术难题,加速成果转化进程,推动新业态新模式的发展;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应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作用,广泛联合产业上下游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产业化应用,提升以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集群竞争力;政府是技术创新的推动者,通过出台政策支持技术创新和研发,主导建立相关机制,创新科研管理和评价激励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和科研机构积极性,重点解决共性技术问题,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高校和科研机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重要阵地,高校应充分发挥学科和人才优势,实现校企教学、科研、服务、实习、就业全方位一体化合作,为企业和产业发展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无论是企业、政府、高校和科研机构,都需要从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利益链、人才链、生态链等方面深度融合,形成协同创新体系。

行业智库专家机构科瑞卓信(北京)咨询有限公司,多年来专注汽车全产业链研究与咨询,形成了完整的研究体系,在政策分析、市场研究、产品技术预测等方面为行业企业提供了高价值的信息服务,助力汽车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科瑞卓信(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杜鹏羽从市场分析角度解析“新能源大VAN如何破局”。

科瑞卓信(北京)咨询有限公司研究总监杜鹏羽

杜鹏羽总结指出,新能源大VAN要想破局,需要有以下特点:一是省钱,购入价格在16万元以下,电耗30度/百公里以内;二是多装,载重量大于1.5吨,空间12立方以上;三是多跑,最好匹配双C快充,实际续航里程300公里以上。同时,通过科瑞对行业的走势以及竞品的分析,他认为开发周期短、一体化纯电平台、智能化应用也是用户的主要关注点。作为产学研用的最后一个落地环节,为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一汽解放抢抓新能源发展机遇,加速落实15333新能源战略,将逐步实现新能源市场份额高于传统车市场份额的目标,加快企业转型步伐。

王建宇用一汽解放的“实操”解读如何将产学研用完美融合。他认为,在重型商用车绿色转型过程中,挑战与机遇并存。三大挑战主要包括:一是运行场景复杂、技术路线多样的挑战;二是商用车面临着全生命周期TCO的挑战;三是随着新兴技术快速导入,汽车学科也面临多元融合的挑战。同时,也对应三大机遇:一是新一代清洁燃料燃烧技术、电化学技术带来的多元动力机遇;二是数智化技术快速发展,带来数智变革机遇;三是多行业、多学科加速深度融合,又带来了融合发展机遇。

赵国清补充到,一汽解放碳中和战略路径,立足全生命周期,全产业碳中和,突破新动力、新数字、新生态三大平台,八大技术方向,掌握关键核心技术,是习近平总书记2020年视察一汽时的殷殷嘱托,也是新能源转型的基础和核心所在。

一汽解放汽车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赵国清

主机厂有集成制造的核心优势,可以充分引领多学科深度融合,构建上下游产业联盟,以及产学研联盟,形成优劣势互补,开放合作、协同共建加速推进重型商用车绿色转型。

图片:来自论坛

文章:汽车纵横

排版:汽车纵横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汽车纵横全媒体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官方媒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