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极狐的“火”,代康伟能救吗?| 电动势

金刚新能源 2024-08-05 13:33 发文

亟需来一场刮骨疗毒

正文

多年造车无人问,一次抠标天下知。可以说是极狐汽车的真实写照。在汽车市场上一直默默无闻的极狐汽车,最近火了。关于极狐阿尔法S起火和抠标事件,相信大家已经有所耳闻,笔者在这里提取几个关键信息:2个月新车起火、极狐汽车工作人员第一反应是全车罩上黑车衣+扣车标+拆内部零件,甚至表示大不了赔点钱。

一件起火事故,暴露了极狐汽车的产品质量和服务态度问题,尽管极狐汽车表示火情原因仍在调查中,但是无法平息外界对极狐产品安全性的质疑,而事故现场工作人员不当的处理行为,更是让人难以接受。

说实话,新能源起火事件并不鲜见,但是极狐汽车撬车标的行为确实是“百年一遇”。而极狐汽车的工作人员对车辆标识物暴露如此敏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家品牌比其他车企更担心品牌形象受损。

与其他品牌的C端客户不同,极狐汽车的客户主要来自于B端,更需要在质量可靠性方面有更好的口碑。如今极狐汽车在C端市场始终没能掀起太大的浪花,若不做好品牌形象,不仅会失去B端客户,甚至会失去投资人的信心,这对极狐汽车的打击是致命性的。

极狐伤不起

这次极狐汽车能够成为舆论的焦点,主要是这个品牌面对产品故障问题的应对方法让人感觉匪夷所思,车辆起火了,极狐汽车工作人员第一件事不是关心用户的人身安全问题,而是担心有人认出起火的车辆是极狐阿尔法S,并在第一时间进行盖车衣和撬车标。

尽管极狐汽车承认在事故处理中是工作人员操作不当,但是也反映出极狐汽车低级的公关处理能力,以及品牌面临的困境。极狐汽车处理起火事件时如此敏感,与其面临的艰难处境离不开关系。

我们先了解极狐汽车的硬实力,极狐汽车是一家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新势力车企,也是北汽蓝谷转型全力押注的品牌,背后的股东是北汽新能源和跨国汽车零部件巨头麦格纳,有国资背景,而极狐汽车的产品由北汽蓝谷与麦格纳在华合资公司蓝谷麦格纳生产,这是全球最大汽车制造商之一,可见极狐汽车背后的实力并不差。曾经在极狐S5首批车主交付仪式上,北汽集团董事长更是称计划投入1000亿元扶持极狐。

千亿资金能否如实到账,我们不深究,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极狐汽车有资金、有生产资源,更有造车技术,曾经也被北汽蓝谷寄予了厚望,曾在2022年定下年销量4万辆的目标,从而助力北汽蓝谷冲击10万辆年度销量业绩。

然而,当年极狐汽车只带来了1.26万辆的销量成绩,北汽蓝谷也只交出5.02万辆的成绩。时至今日,极狐汽车的市场成绩始终没有起色,2024年上半年销量只有1.8万辆,虽然同比增长110.24%,但是销量基数着实低迷。

现在的极狐汽车,确实伤不起,本身市场受欢迎度不高,如果产品质量问题被放到网上疯传,那么极狐汽车旗下车型更是难以获得消费者的关注。站在极狐汽车的角度,不难理解这家品牌急于遮挡和拆卸起火车辆标识物的原因。

极狐汽车需要品牌形象来改变现在的业绩困局,它与其他新能源车企不同,面对的客户主要是以B端为主,并非C端。虽然曾经极狐汽车也计划冲击C端,不希望跟母公司北汽新能源一样高度依赖网约车市场,但是极狐汽车始终无法在C端领域打开销路,迫于销量压力,最终也陷入了对B端客户的依赖,此次起火车辆就是网约车租赁公司其中一辆。

网约车对车辆可靠性有着极高的要求,这类车型的使用频次高,并且运行时间长,所以用户也更看重车辆的质量。正因此,极狐汽车对起火车辆标识物暴露极为敏感,试图掩盖车辆的一切,但是在强大的网络环境下,极狐汽车起火撬标事件已经广为人知。

更怕失去资本的信任

众所周知,新能源车企实现盈利很难,目前市场上主要是比亚迪、理想汽车、特斯拉等少数车企实现盈利,其他车企基本处于亏损状态,销量低迷的极狐汽车也一样,这体现在北汽蓝谷的财报上。

此前北汽蓝谷公布的财报显示,预计2024年上半年利润为-270000.00万元至-240000.00万元,据统计,2020年—2023年共四年时间一直没有盈利,分别亏损66.46亿元、55.44亿元、58.38亿元、60.18亿元,一共亏损了240.46亿元,数额巨大。

由于造血能力不足,北汽蓝谷不得不依赖外部输血。据悉,北汽蓝谷自2018年借壳上市至今,已经进行了四次定增募资,累计募资金额超四百亿元。按照北汽蓝谷官方表示,募资的资金用于场景化产品的滑板平台开发项目、整车产品升级开发项目、研发与核心能力建设项目等。

但是从极狐汽车低迷的市场成绩,以及北汽蓝谷没有起色的财报来看,北汽蓝谷所谓的产品升级和技术研发,没有得到市场的正向反馈,甚至有一种停滞不前的态势。

对于北汽蓝谷的超四百亿元资金去向,我们通过年报数据也可以窥见一二。曾经北汽蓝谷公布的年报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3年四年时间,北汽蓝谷的营销费用支出分别是10.08亿元、16.72亿元、19.92亿元和19.99亿元,而技术和产品研发费用支出分别是9.73亿元、12.08亿元、12.49亿元和11.86亿元。

由此可见,北汽蓝谷在营销方面的支出一直高于技术研发费用,这一点与其他车企不同,以比亚迪举例,多年来研发费用远高于营销费用,近两年研发费用支出的增幅还超过了100%。原因不难理解,汽车市场的竞争终究到底是核心技术的竞争,这也是比亚迪能够在市场上一骑绝尘的主要原因。

反观北汽蓝谷,重营销,轻技术研发,甚至去年研发费用还同比下降,最终结果如上文所述,市场业绩不景气。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北汽蓝谷在营销方面投入重金,但是极狐汽车的市场影响力似乎没有得到显著提升。

核心技术的竞争力不足,极狐汽车的产品也难以跟上时代发展。这是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说的,他曾经在中国电动车百人会论坛期间表示:“北汽(极狐)的产品定义和竞争力存在问题。”无疑,当产品无法满足市场需求时,极狐汽车也难以获得理想的市场成绩,更无法自我造血。

据了解,极狐汽车与华为合作后,极狐汽车是备受资本市场看好的。然而余承东吐槽后,极狐汽车和北汽蓝谷在资本市场的口碑估计会大打折扣,这会进一步影响北汽蓝谷的募资计划。看到这里,更不难理解极狐汽车为何如此敏感起火车辆暴露的原因,如果极狐汽车的品质再出现负面舆论,失去资本市场信任,未来的募资之路将会更加坎坷。

压力给到代康伟

极狐汽车想要获得资本市场和消费者认可,不是仅仅依靠“遮丑”就行得通的,新能源车作为工业品,难免会有缺陷。车型出现故障问题,关键是要直面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以掩耳盗铃的方式处理问题,这次极狐汽车的处理方式确实不妥。

尽管极狐汽车针对起火事件已经公开道歉,但是极狐汽车工作人员对用户置之不理的态度,已经给消费者留下不好的印象。对于现在的极狐汽车而言,想要获得更多消费者信任,既需要进一步提升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也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渠道。

然而,优化极狐汽车的发展策略,又需要稳定的管理团队。任何一家企业想要取得长远稳定发展,有稳定的管理层,才能确保业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但是,自从北汽蓝谷推出极狐汽车后,企业内部的管理层一直处于变动之中。

近期北汽蓝谷才进行了领导人调整,原北汽集团副总经理、北汽新能源董事长刘宇不再兼任北汽新能源董事长,接任者是原北汽新能源党委书记、总经理代康伟。据悉,刘宇出任董事长的年份是2021年,在任时间仅为3年左右。

然而在此次领导人调整之前,北汽蓝谷也进行了多次重大人事变动,例如2020年担任极狐汽车副总裁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的王秋凤,在2022年11月离职,又例如2023年1月张国富从樊京涛手中接下极狐汽车的法人代表。据统计,极狐汽车从2020年-2023年已经进行了三次法人变更。那么代康伟在董事长之位能否长期坐稳,着实不好判断。

毫无疑问,企业领导人不稳定,极狐汽车的发展策略便会随着人事变动而一直变化,这种情况下,极狐汽车哪能稳定发展呢?可以说,现在极狐汽车的销量困局,以及北汽蓝谷持续亏损的状态,与不稳定的管理层有很大的关系。

现在代康伟上任后,全面执掌极狐汽车的发展,北汽蓝谷也将迎来一个新时代。在代康伟引领下,极狐汽车的发展战略能否稳定推进,旗下新能源车的品质能否得到大幅度改善,极狐汽车又能否涅槃重生,扭转业绩低迷态势等等问题,唯有让时间来告知我们答案了。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金刚新能源

    新能源深度、品质、原创报道。...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