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申港电新|行业深度】特斯拉:从逆流而上到一骑绝尘

新能源深度研究 2020-01-11 08:35 发文


投资摘要


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特斯拉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有三点:

拥有最纯正的电动车基因。不同于传统车企从燃油车进行改进,特斯拉自2003年成立起,就以电动车作为发展方向,并且具有先发优势。

产品力打造爆款车型。我国新能源车企主要关注点在应对补贴政策调整,在产品投入上低于特斯拉。特斯拉通过产品力提升扩大了市场。

差异性塑造护城河。是什么让特斯拉不一样?我们认为是之前其他车企都不具备的:真正的智能化。BMS、智能驾驶、OTA升级都让整车的智能化水平提上了一个新台阶,差异性提升了用户体验,也打造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特斯拉重新定义了电动车,以强有力的产品Model 3、Model Y正式向传统车企宣战。2019年销量超预期、国产版降价至30万内、Model Y国产化正式启动,都预示着特斯拉拥有超预期的能力,而中国市场就是能实现预期的土壤。

自Model 系列于2012年面世以来,特斯拉电动车的销量保持稳定增长,Model 3的推出将其业绩增长状态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2020年Model 3实现国产化之后,在华销量将大幅提升。我们预计2020年特斯拉 Model 3全球销量有望突破45万辆,所有车型总销量达到55万辆以上。

国产化降本策略,在中高端车型市场取得价格优势。国产Model 3在价格上打破了影响特斯拉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屏障。短期内将给同行车企带来竞争压力,但长期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车行业的良性竞争,加速全球电动化进程。

特斯拉采取不同车型分化的市场定位,从高端向中端渗透,将Model 3打造成性价比之选,抢占中端市场。Model S/X专注于高端市场,推出相对低配的Model 3进军中端市场,Model Y同样是针对中端的SUV,潜力巨大。

随着各地产线建设进程的推进,产能爬坡加速放量,销量大幅提升,净利润逐渐实现由负转正。特斯拉电动车虽然销量甚佳,且长期维持较高的市占率,但公司实际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产能受限,供给能力远小于市场需求,导致规模效益不足,随着上海和柏林的超级工厂投用,将有效拉动海外市场销售的增长。

特斯拉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上游产业链整体向上。Panasonic一直为特斯拉动力电池供货,LG Chem于2019年进入特斯拉 Model 3电池供应商名单,宁德时代与特斯拉合作计划正在谈判中,有望进入其动力电池供应链。


投资策略:

在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上游动力锂电池及材料需 求同步增长。我们看好有望进入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名单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 德时代,海外出口比例高、受益于原材料涨价的正极材料龙头当升科技,石墨 化产能投放优化成本端的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积极拓展湿法产能的隔膜新贵 星源材质,以及湿法隔膜领域市占率第一的绝对龙头恩捷股份。 


风险提示:

国内新能源车政策出现大幅度变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特斯 拉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为什么我们看好特斯拉?


作为全球电动车领军者的特斯拉,在不断地打破自己的记录,也在书写新能源汽车的历史,我们认为在新能源汽车市场中,特斯拉能够脱颖而出的原因有三点:

拥有最纯正的电动车基因。大部分传统车企电动车的发展路径是在燃油车基础上进行改进,并且以混合动力作为过渡技术,再发展纯电车型,这种方式生产出来 的电动车,更像是只是更换了动力来源的传统车。而特斯拉自 2003 年成立起, 就以电动车作为发展方向,一切设计都是基于打造高品质的电动车,并且具有先发优势,已推出多款电动车型,不断提升销量并培育出了自己的电动车供应链。

产品力打造爆款车型。我国新能源车企在补贴扶持的这些年里,推出了许多款车型,但真正成为市场爆款的寥寥无几,我们认为这是因为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主要由补贴驱动,车企主要关注点在应对补贴政策调整,在产品投入上低于特斯拉。特斯拉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提升产品力,通过极强的产品竞争力获得市场,并且用好的产品来培育消费者习惯,使得越来越多的人抛弃燃油车,投入特斯拉的怀 抱。产品力的提升扩大了市场,也使得规模化效应凸显,成本快速下降,进而在保持产品力的同时推出更低价的车型,由高端向中端渗透。

差异性塑造护城河。以燃油车的标准,如舒适性、加燃料便捷性、续航里程等来衡量,特斯拉在燃油车面前不具备优势,而且特斯拉一定也不是续航里程最长、 起步最快的电动车,那是什么让特斯拉不一样?我们认为是之前其他车企都不具备的:真正的智能化。由于在研发端的强大实力,特斯拉的电池管理系统(BMS)、 智能驾驶(Autopilot)、OTA 升级都让整车的智能化水平提上了一个新台阶,而且用中控屏代替传统车的仪表盘,给特斯拉打上了独特的标签。这些差异性显著提升了用户的驾驶体验,也为特斯拉打造了难以逾越的护城河。

特斯拉作为最早开始从事电动车研发的企业,多年的发展使其成长为了真正的行业巨头,并且重新定义了电动车。在全球电动车市场重现曙光即将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之时,特斯拉以强有力的产品 Model 3、Model Y 正式向传统车企宣战。我们正在见证新能源汽车进入新的时代,也在见证特斯拉打造属于自己的时代。


2


智能化引领电动车时代


2.1 特斯拉发展历史回溯

我国新能源车行业经过了补贴退坡的阵痛期后,在全球电动化的推动下,已初步表现出抬头迹象,特斯拉作为全球电动车先行企业,大刀阔斧开辟中国市场,国产 Model 3 产线建设进度超预期,在关键拐点提供有力助推,加速带动锂电池及电池材料市场整体向上,迎来高速发展。

2020 年第一周,特斯拉连发三条公告,给新年的电动车市场注入一针强心剂:

2020 年 1 月 3 日,特斯拉官网发布 2019Q4 销售数据,2019 年全年 Model S/X销量 6.7 万辆,Model 3 销量 30.1 万辆,共计 36.8 万辆,同比增长 49.7%。

2020 年 1 月 4 日,国产 Model 3 发布首次降价公告,标准基础版由原价 35.58 万元降至 32.38 万元,补贴后 29.9 万元,降价幅度为 9%。

2020 年 1 月 7 日,首批国产 Model 3 正式按期交付,长续航版和 Performance 高性能版按计划将于 2020Q2 交付,Model Y 预计将于年底正式开启国产化生产, 并计划于 2021 年交付。

回顾其发展历程,我们发现特斯拉是典型的行业趋势引领者,在电动车产业链尚未成型的年代,凭借出色且大胆的技术集成思路,为汽车行业带来时代性变革。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重归景气发展通道后,特斯拉将继续领跑全球汽车电动化浪潮。


2003 年,Martin Eberhard 和 Marc Tarpenning 共同创立特斯拉,2004 年,Elon Musk 进入公司并担任董事长。第一款电动车产品 Roadster 发布于 2008 年,是全球第一款量产的电动跑车,已于 2012 年停产,在全球范围内共售出约 2450 辆。

2010 年 6 月,特斯拉在纳斯达克上市,成功完成 IPO,随后特斯拉的发展过程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2010~2012 年:起步阶段,探索市场。

全球新能源车市场仍处在萌芽阶段,Roadster 作为特斯拉对电动车市场的敲门砖, 过于超前的市场预判,以及高居不下的生产成本,使得其并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直至 2012 年,特斯拉第二款纯电动车型 Model S 交付,量产逐渐稳定,由此正式开启了电动车商业化发展阶段。

二、2013~2017:成长阶段,新车型陆续推出,市场地位逐渐稳固,盈利连续下跌。

2013Q1,受益于 Model S 稳定出货,迅速抢占市场,特斯拉首次实现盈利。2014 年全球电动汽车销量突破 30 万辆,市场雏形初具。顺应全球电动车市场发展趋势, Model S 销量逐年上升,并于 2015 年成为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第一的车型。2015 年 9 月,Model X 下线交付,进入 SUV 市场,带来新的销售增长。

2015 年 10 月,特斯拉软件系统推出 V7 版本,首次加入辅助驾驶系统 Autopilot, 具备了自动车道保持、自动变道和自动泊车三大辅助驾驶功能。2016 年,特斯拉软件系统升级至 V8 版本,使用雷达识别环境,并推出车厢过热保护系统(Cabin Overheat Protect)。

得益于美国、欧洲尤其是中国市场的快速发展,2016~2017 年,Model S/X 销量稳 步增长,逐渐坐稳行业龙头位置。然而由于产能不足,表现出供不应求、交货延迟的情况,同时尚未实现规模化效应覆盖成本,盈利水平持续下跌。

此外,2016 年特斯拉收购美国太阳能发电系统供应商 SolarCity,并开始着力发展储能项目,采用与电动汽车相同的电池构架及管理系统,形成包含 Powerpack、 Powerwall 及 Megapack 项目的储能产品体系。运用储能项目扩展产业链,创造新的赢利点,避免电动汽车销量起伏带来的经营风险。

三、2018~至今:经营模式日渐成熟,销量快速大幅增长,盈利回升。

2018 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突飞猛进,突破 200 万辆,同比增长超过 60%。在市场整体增速较高的背景下,Model 3 于 2017 年 7 月正式量产下线后,在 2018 年以 14.6 万辆居于全球新能源乘用车销量首位,市占率达到 7.2%。2019 年市占率进一 步扩大,Model 3 销量达到 30.1 万辆,同比增长 106%,占公司全线电动车比例达 到 81.8%。

2018 年 7 月,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正式签约落地,2019 年 1 月开工建设,并于 2019 年底建成投产。上海超级工厂将帮助特斯拉进一步扩大产能,拓展中国市场。


2.2 新车型快速攻占中端市场

自 Model 系列于 2012 年面世以来,特斯拉电动车的销售情况一直保持着稳定增长,然后 Model 3 的推出将其业绩增长状态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2017 年底上市后,拉动 2018 年公司 Model 全系列电动车销量实现了 137.9%的增长。

国产化降本策略,在中高端车型市场取得价格优势。相对比于进口 Model S/X,国 产 Model 3 首先在价格上打破了影响特斯拉市场接受度的关键屏障。国产Model 3 在享受 2.5 万的补贴后,价格降到 30 万元以下,给同价位其他车型带来不小冲击。短期内将给同行车企带来竞争压力,但从长期角度来看,将有利于促进新能源车行业的良性竞争,加速全球电动化进程。

特斯拉采取不同车型分化的市场定位,从高端向中端渗透,将 Model 3 打造成性价比之选,抢占中端乘用车市场。Model S/X 的标准基础版已停产,专注于高端乘用车市场,推出相对低配的 Model 3,进军中端市场。从销售数据看,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策略规划。


目前,在特斯拉规划中,近期主要有四款待售车型:

2019 年 11 月,Cybertruck 在洛杉矶的 SpaceX 工厂附近进行全球首演,是特斯拉第一款电动皮卡,外观设计极具未来感和科技感,并将提供太阳能充电配置选择。储存容量达 2.8m3,牵引能力最高可达 14000 磅。

Roadster 是一款双门四座敞篷跑车,2017 年 11 月已在美国正式发布,并将于 2020 年发售。该车型百公里时速提速仅需 2.1s,最高时速可达 400km/h 以上, 续航里程 1000km。


Model Y 是一款紧凑型跨界七座 SUV,货客两用,载物空间 1.9m3,百公里时速提速 5.8s,最高时速可达 209km/h,续航里程 540km。该车型已于 2019 年 3 月 正式发布,中国区已开放订购,预计将于 2021 年交付。

Semi是特斯拉研发的电动半挂式卡车, 2020年有限量发售计划。


2.3 智能化打造不一样的特斯拉 

2.3.1 快充治愈里程焦虑

特斯拉采取自营充电桩策略,与特斯拉电动车配合,充电速率居于世界前列。目前在北美、欧洲和亚洲已拥有超过 12000 个超级充电桩,中国的特斯拉充电网络已经覆盖超过 90% 的人口区域,数量累计已突破 2300 个,并持续增长。

2019 年 3 月特斯拉推出 V3 超级充电桩,采用 1MW 功率机柜,支持高 250kW 的峰值充电功率,可将充电时间将降至 15 分钟左右。Model 3 长续航版在峰值功率 环境中,5 分钟所充电量可行驶 120 公里,等效于高达每小时 1600 公里的充电速率。V3 超级充电桩将最终平均减少用户 50%的充电时间。我们认为快充技术对于新能源车普及至关重要,能够解决长距离交通的历程焦虑,特斯拉的该项投入, 将反哺新车销售,产生正向循环,体现出强大的规模优势。


2.3.2 智能化操作系统为特斯拉铸造护城河

特斯拉将自身定位为高端电动车品牌,除续航里程长、驾驶感舒适、安全系数高、 外观设计亮眼外,特斯拉能够在新能源车市场上占据领先地位的重要因素在于其独有的智能化操作系统,以及自主研发的自动驾驶技术。

在电动车设计、智能化方面,特斯拉具备绝对的全球领先优势。区别于传统燃油汽车,特斯拉电动车删繁就简,将几乎所有功能操作集中在中控触摸屏上,同时不断升级改进的自动驾驶、自动泊车等功能,开创了全新的驾驶模式。如同苹果之于智能手机一般,特斯拉将引领一个改革性的智能汽车时代。

目前 Model 全系列车型皆配备 Autopilot 自动辅助驾驶功能,在设计逻辑上采取硬 件先行、软件更新的原则,通过 OTA 软件更新不断完善功能,Tesla 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完全自动驾驶。

Autopilot 硬件系统 Tesla Hardware 经历过三代产品变革,通过增加摄像头数量、 提高摄像头和超声波雷达的感知范围、升级芯片,在系统感知能力、计算能力等方面不断改进。2019 年 3 月,Tesla 已经开始在 Model S/X 上量产 FSD,以低于 100 W 的功耗输出 144TOPS 的算力,并计划于 2020 年底在部分市场推出完全无人驾驶的功能。

OTA(Over the air)可以通过云端大数据的实时交互,完成车辆的远程状态监控、 远程诊断、软件升级、预测性维护等车队管理功能,以及优化动力电池的 BMS 策 略,提升行驶里程。特斯拉是全球唯一实现整车OTA的电动车,与其他电动车品牌在智能化软件方面拉开一段层级差距。


2.4 Model 3 将成为下一个 iPhone 4

汽车和手机同属于 To C 端的消费品,都具备需求不单一、衡量标准多样化等特征, 而且均为市场定价,而不是依靠成本定价。苹果手机发展历程对特斯拉拥有非常强的参照意义,我们认为 Model 3 将成为汽车界的 iPhone 4,实现对传统车的革命。

苹果从 2007 年推出第一代 iPhone 智能手机以来,以 iPhone 4 为代表的爆款产品实现了对功能机的革命,从而奠定了在智能手机领域的王者低位,并且将优势延续到现在。


2007 年,第一代 iPhone 智能手机率先使用多点触控功能。在当时以功能机为主导的手机市场上,初代 iPhone 推动实体键盘向触控操作转变,带来了全新的手机交互体验与手机互联网体验,引领智能手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但由于价格昂贵、iOS 平台应用较少,在手机总体市占率中仍较低。

2010 年,配备视网膜显示屏的 iPhone 4 问世,视网膜屏幕逐渐成为业界标准,智能手机步入高清显示屏时代。而后的 iPhone 4s 配备智能语音助手 Siri,推动人工智能在手机行业的发展。iPhone 4 是苹果产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款型号,重新定义了智能手机的概念,提高消费者对智能手机认知的普及度,大力地推动了手机智能化进程。

2014 年,iPhone 6 首次搭载了 Apple Pay,开启智能手机移动支付时代。2014 年 之后智能手机普及率已达到较高水平,市场基本饱和。尽管 iPhone 在智能手机市场上的销量占比一直保持平稳,但苹果依靠其产品与技术创新获得了市场的高度认可,从而实现可观的盈利水平。2019Q1~3,苹果智能手机利润占到行业利润的 60% 以上。

特斯拉与苹果的相似之处在于,两家企业均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用于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推出具有革命性的新技术、新产品以引领行业发展趋势,并迫使业内其他竞争对手重新思考、改变传统产品设计方案。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已经具备颠覆市场格局的实力,接下来他们将逐步证明自己的实力。


3


好产品打开业绩增长通道


3.1 Model 3 提振特斯拉业绩

特斯拉电动车在全球电动车品牌的格局中,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自从推出 Model 3 之后,市场反响强烈,而且“叫好又叫座”,引领公司业绩快速提升。

2018 年,特斯拉 Model 3/S/X 三款车型全球总销量占比达到 12.2%,其中 Model 市占率达到 7.2%,居于全球首位,Model S/X 分别以 2.5%、2.4%居于第四、第五 位。2019H1,全球电动车装机容量中,特斯拉以 11GWh 的装机容量位居第一,超过第二名比亚迪近一倍之多,市占率达到 24%。



从特斯拉电动车历年销量数据可以看出,自 2017Q4 推出 Model 3 之后,2018 年 电动车销量达到 24.5 万辆,实现同比增长 138%,其中 Model 3 贡献了重要增量, 2018 年 Model 3 全球销量为 14.6 万辆,占比 59.5%。2019 年达到 81.8%。

2020 年 Model 3 实现国产化之后,在华销量将大幅提升。我们预计 2020 年特斯拉 Model 3 全球销量有望突破 45 万辆,其中上海工厂所产国产版 Model 3 将突破 15 万辆,所有车型总销量达到 55 万辆以上。


从季度营收情况来看,由于特斯拉产品销售结构的改变,Model 3 售价较低,销售 收入的增长情况并不如销量增长显著,但仍维持了长期的增长趋势。2019Q3 营收 首次出现同比下滑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受到中国电动车补贴退坡的影响,2019Q3 在华销量不佳。但从 2019Q4 销量情况来看,销量达到 11.2 万辆,同比增长 23.1%, 且我国电动车市场已渡过低谷期,公司营收情况将显著改善。

除电动车业务外,特斯拉于 2016 年开展以光伏为主的新能源电力业务,打造清洁 智能家居概念,目前亦是公司重要的利润来源。



特斯拉电动车虽然销量甚佳,且长期维持较高的市占率,但公司实际上长期处于亏损状态。我们认为其主要原因在于产能受限,供给能力远小于市场需求,导致规模效益不足。目前特斯拉拥有美国弗里蒙特的 530 万平方英尺的厂房,以及美国内华达州的 Gigafactory1(用于生产电池)、纽约布法罗的 Gigafactory2(生产光伏组件、 光伏电池和太阳能屋顶瓦),并在上海、柏林分别新建 Gigafactory 3/4。随着各地产线建设进程的推进,产能爬坡加速放量,销量大幅提升,净利润逐渐实现由负转正。


3.2 中国市场是未来最大增量市场

自特斯拉于 2014 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中国一直以来都是特斯拉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市场。特斯拉电动车在美国本土的销售占比经历了先下降、后逐渐平稳的趋势, 从 2019Q1~3 的销量情况来看,特斯拉海外业务比重将继续扩大,其中我国是其最主要的增量市场。

2018 年特斯拉实现营收共计 214.6 亿美元,其中在华销售额 17.57 亿美元 同比下降 15.4%,但中国仍然是其第二大消费市场。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建成投产, 国产 Model 3 交付、Model Y 国产化正式纳入规划,特斯拉中国区的电动车营收将持续扩大。


4


动力电池产业链充分受益


特斯拉电动车的快速发展同时带动上游产业链整体向上,其中电池系统作为核心动力系统,占整车总成本 40%以上,不仅产品质量、技术水平和安全性对电动车性能至关重要,且相对于汽车其他部件而言,动力电池对电动车市场变动的敏感度更高。特斯拉在电池领域的技术研发以及市场拓展,都促进了锂电市场发展。

4.1 独特的高能量密度电池路线

动力电池系统在整车成本中占比高达 40~50%,特斯拉电动车动力电池技术路线选择松下生产的 18650 及 21700 圆柱电池,正极材料选用 NCA,相对比目前市场主流的 NCM523 软包电池和 LFP 方形电池,具有明显的能量密度和单位成本优势。


Model S/X 选用 18650 圆柱电池,自 Model 3 起,电池技术路线切换到 21700 圆柱,能力密度进一步提升。21700 圆柱电池组单体电池容量 48Ah,度电成本为 111 美元/kWh。在其成本构成中,材料费用占比达到 56%,其中四大材料占比 47%; 另外,制造费用占比为 19.3%。



特斯拉选用 21700 圆柱电池,主要考虑到通过提高能量密度和降低材料用量两方面,降低度电成本。NCA 正极材料能量密度高,其中镍的含量高达 52%,在三元系正极材料中居于首位。单位材料用量少,其中钴含量极少,钴的度电用量仅为 89.7g/kWh,低于目前三元系其他电池中能量密度最高的 NCM811。


特斯拉电池组所用电芯由 18650 切换为 21700 后,电池能量密度由 252kWh/kg 提升至 300kWh/kg,电池组所用电芯数量大幅减少。Model S 长续航里程版电动汽车 使用 7104 节 18650 电池串并联成电池组,在 Models 3 上采用 21700 后,电池节数减少至 4416 节,同等能量下所需电池的数量减少约三分之一。

更多的电池会导致更高的组装成本,应对更高的安全风险,以及需要更复杂的电池管理系统(BMS)。电池用量减少,在降低系统管理难度的同时,将同比例的减少电池包采用的金属结构件及导电连接件等配件数量。

标准版 Model 3 使用了 2976 节 21700 圆柱电池,每 31 节电池构成一个电池砖。这些电池砖又被分为 4 个模块,其中 2 组包含 23 个电池砖的模块,另 2 组包含 25 个电池砖的模块。Model 3 长续航版电池组容量达到了 80.5kWh,使用了 4416 节 21700 电池,每 46 节电池构成一个电池砖,同样分为 4 个模块。模块之间采用独立的液态冷却回路,虽然成本更高,但可以换来更长的电池循环寿命与更畅顺的动力输出。

特斯拉自主研发的 BMS 是克服与更大电池数量相关的安全风险的关键因素。对于 其他希望采用圆柱电池的 OEM 车企而言,BMS 是成为进入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因此应用于圆柱电池 BMS 系统,只有特斯拉成功了,在其他国家圆柱电池应用占比很低,我国圆柱电池占比平均在 6~8%水平,而且力神、比克等以圆柱为主要技术方向的电池制造商,目前均遇到较大的财务问题。


4.2 动力电池产业链整体受益

此前特斯拉电动车一直采用日本 Panasonic 生产的圆柱电池,但由于 Model 3 市场反应超预期,订购数量快速增加,Panasonic 现阶段动力电池产能不足以满足其生产需要,LG Chem 于 2019 年进入特斯拉 Model 3 电池供应商名单,为其提供 21700 圆柱电池。在 2019 年 12 月公布的第 11 批新能源汽车推荐目录中,国产版 Model 3 拥有 2 个配置,意味着 LG Chem 的电池已在国产版 Model 3 应用。而后续随着特斯拉产能的不断提升, 宁德时代亦有望进入其供应链。


目前特斯拉 Panasonic在美国内达华的Gigafactory产能共计35GWh,计划在2021 年新增 70GWh,届时将建成总产能 105GWh。LG Chem 进入特斯拉电池供应链后采取积极的产能扩张规划,预计 2020 年产能将提升至 78GWh,并计划于 2023 年建成总产能共计 110GWh。

此外,宁德时代与特斯拉的合作计划正在密切谈判中,随着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建成投产,为满足中国广阔的市场需求,同时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宁德时代有望进入其动力电池供应链。同时我国电动车市场空间广阔,为满足多方需求并抢占市场空间,宁德时代同样在进行大规模扩产,预计 2020 年底,总产能将达到 91GW, 并规划于 2022 年建成 157GW 的产能规模。


四大材料作为动力锂电池重要的构成部分,特斯拉电动车的需求增长,必将通过电池厂商继续向产业链上游传导,拉动材料厂商业绩的共同增长。Panasonic 及 LG Chem 产业链中的正极材料厂商当升科技、厦门钨业,负极材料厂商璞泰来、贝特瑞、杉杉股份,电解液厂商新宙邦、天赐材料、江苏国泰,隔膜厂商恩捷股份、星源材质,都将由此受益。


4.3 上海超级工厂加速放量 

中国是特斯拉电动车的全球第二大消费市场,为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空间,融入当地产业链,降低生产成本,特斯拉选择在上海打造整车制造工厂。

特斯拉上海 Gigafactory 3 于 2018 年 7 月正式签约落地,一期项目于 2019 年 1 月开工建设,规划年产量为 15 万辆纯电动整车。2019 年 10 月建成进入试产阶段, 假设进度超预期,之后产能迅速爬坡,2019 年 12 月首批国产 Model 3 交付内部员工,2020 年 1 月 7 日正式对外交付,并启动 Model Y 国产计划。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落成开启了特斯拉国产化的进程,除动力电池产业链外,整 车其他构成部分的国产化替代也将提上议程,主要集中在车辆零部件方面。目前已下线车辆的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30%,并将持续提升,预计 2020 年底将实现全国产化。

特斯拉核心技术供应商大部分来自美国、日本及欧盟的企业,一级供应商的名单中鲜有中国企业,大部分企业以原料供应商出现。自 LG Chem 进入 Model 3 电池供应商名单之后,电池材料的国产化率有所提升。若宁德时代进入特斯拉电池供应链, 产业链的国产化率将进一步大幅提高。


5


投资建议


在特斯拉电动车销量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全球电动车市场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上游动力锂电池及材料需求同步增长。推荐关注产业链中具有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尤其是技术壁垒高、制造成本占比高、降本能力更强的锂电池、负极、隔膜环节。

我们看好即将有望进入特斯拉电池供应商名单的动力电池龙头企业宁德时代,海外出口比例高、受益于原材料涨价的正极材料龙头当升科技,石墨化产能投放优化成本端的负极材料龙头璞泰来,积极拓展湿法产能的隔膜新贵星源材质,以及湿法隔膜领域市占率第一的绝对龙头恩捷股份。


6


风险提示


国内新能源车政策出现大幅度变动,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特斯拉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作者介绍


贺朝晖,清华大学硕士,7年能源产业工作经验,曾就职于东兴证券。


往期精彩回顾


深度

金风科技62页深度报告:乘风而起 跨过低点迎接新成长

19Q3季报总结:风光景气业绩兑现 锂电全球化助推成长 

锂电池81页深度报告:拐点将至 开源节流塑锂电未来

中报总结: 风光景气上行 锂电拐点将至


三季报点评

隆基股份(601012):业绩符合预期 产能扩张夯实龙头地位

东方电气(600875):业绩符合预期 多元化带来广阔空间

福能股份(600483):发电量增长提振业绩 海上风电收获期已至

璞泰来(603659):业绩略超预期 石墨化投放提振盈利


通威股份(600438):业绩符合预期 具备持续提升空间

金风科技(002202):风机盈利拐点已确认 行业景气实现量价齐升


中报点评

福能股份(600483):火电增厚业绩 静待海风投运

隆基股份(601012):业绩超预期 单晶巨头引领行业成长

璞泰来(603659):业绩符合预期 石墨化投放提升盈利

当升科技(300073):业绩符合预期 产能及海外市场稳步扩张

天顺风能(002531):业绩超预期 乘行业东风快速增长

金风科技(002202):出货量大幅增长,盈利拐点已至

中环股份(002129):业绩符合预期 布局大硅片抢占未来

恩捷股份(002812):业绩符合预期 湿法隔膜龙头地位稳固

亿纬锂能(300014):中报业绩超预期 麦克韦尔提振利润水平

通威股份(600438):业绩符合预期 产能释放规模效应凸显

阳光电源(300274):业绩符合预期 下半年将受益于国内项目启动

星源材质(300568):中报符合预期 湿法产能与订单同步增长



周报

2020 年风电市场前景展望-20200105

TWS引领消费电池新一轮增长-20191230

充电桩即将迎来黄金成长期-20191223

2020年海外光伏市场展望-20191216

2020年国内光伏前景展望-20191209

德系车型供给放量加速电动化-20191202

智能电表步入发展快车道-20191125

动力电池继续筑底 期待结构性变化-20191118

海外电动车发力实现行业开源 -20191111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新能源深度研究

    专注新能源行业研究,挖掘投资机会...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