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混改?汽车行业还没人成功过 广汽埃安可还行?

汽车记录者 2022-01-21 10:19 发文

推动中国汽车产业滚滚向前的,不仅有资本、技术,以及被称作“新四化”的电动化、智能网联化、国际化、共享化,还有一股非常特别的力量:混改。

8月30日,广汽集团公告:拟通过对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及业务、资产的重组整合,推进广汽埃安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对其增资扩股并引入战略投资者。未来广汽埃安将充分利用资本市场,积极寻求于适当时机上市。

同时,广汽埃安将探索内部员工持股,建立与市场接轨的激励制度、差异化薪酬体系。

这又是一个宣布要“混改”的国有汽车企业。在广汽埃安之前,已经有很多家国有汽车企业宣布“混改”,包括北汽、一汽、上汽、东风等等,但截止目前依然还没有成功的案例。尽管如此,但众多汽车国企似乎认定了这样一个道理:不管能不能混改成功,但不改革肯定不行。

那么,埃安这次混改到底到底有几分成的把握呢?不如横向对比一下。

奇瑞混改:仍在继续 前途未卜

这两年,整个行业非常关注的混改案例之一是奇瑞集团。早在2011年之前,奇瑞曾经连续9年蝉联中国自主品牌销量冠军,2011年起奇瑞丢掉了这一位置,此后就再也无缘自主前列,甚至成为整个行业的老大难。

奇瑞汽车的发展历史,就是一部典型的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史。奇瑞汽车崛起于荒滩,最初的办公室是几间小草房,最终它通过学习、模仿,建立了自己的技术和产品体系,连续多年成为国内销量第一的自主品牌。

中国汽车公司常见的发展策略:发展多品牌(奇瑞旗下曾经有过及现有品牌:奇瑞、瑞麟、威麟、开瑞、凯翼、星途、捷途、观致)、合资合营(奇瑞捷豹路虎)、发展中高端品牌(观致、星途)、发展新能源(小蚂蚁、大蚂蚁)等等,奇瑞全都尝试过。但相比之下,传统汽车包括中高端品牌,奇瑞做不过吉利、长城等私企,新能源汽车奇瑞的发展势头远不如蔚来、小鹏、理想等。

以奇瑞的中高端品牌观致汽车为例。奇瑞早在2007年就以改革先行者身份,和外资合资创立了观致汽车,想要冲击中国品牌空缺的高端市场。国内同行如吉利、长城等要到2016年、2017年才开始干同样的事情。但如今,吉利、长城的高端品牌做得风生水起,奇瑞的观致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最后不得不卖身宝能集团,成为整个行业冲击高端失败的典型。

到2019年,无论是传统燃油车还是新能源车,还是过高的企业负债,奇瑞集团都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重重压力之下,奇瑞逼不得已对自己实施“混改”,引进外部战略投资者,以改变自己多年来举步艰难的囧境。

2019年12月,奇瑞控股大股东变更为青岛五道口(青岛五道口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企业),同时奇瑞控股又是奇瑞汽车大股东。奇瑞“混改”正式落地,一个新的奇瑞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

混改之后的奇瑞渐渐有了一些变化。2020年,在疫情的严重影响之下,奇瑞集团整体销量同比仅微跌。不仅如此,其自主品牌奇瑞汽车反而逆势增长8.6%。2021年1-7月,奇瑞集团整体销量大增74.6%,其中自主品牌的表现非常抢眼,风头完全盖过了奇瑞控股旗下的合资品牌。

负债方面,2019年,奇瑞控股总负债高达738.8亿元;到2020年底,奇瑞控股总负债明显下降,降到了620.5亿元。不过620.5亿元的负债仍超过了警戒线。

总体来说,奇瑞的混改,其效果至今为止仍未完全显现,但外界显然对奇瑞的混改充满了希望。

那么,奇瑞集团的混改到底在怎么改呢?奇瑞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明确提到:“随着增资扩股的完成,公司将大刀阔斧推进内部改革,对组织架构、运营流程和思维模式进行调整优化,构建适应新发展的民营化运营机制”。

从尹同跃的这段描述来看,奇瑞集团对混改的认知非常的清晰:构建适应新发展的民营化运营机制。奇瑞集团的这一混改之路能行吗?就奇瑞集团混改一年的结果来看,现在说成功显然还言之过早。

北汽混改:功败垂成

如果说奇瑞集团的混改成功与否还是个未知数,但另一个混改案例显然已经阶段性失败,那就是北汽集团针对北汽新能源的混改。

早在2016年,北汽新能源成为北京市第一家启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国企。当年北汽新能源启动高达30.72亿的A轮融资,共吸引22家非国有资本进入,持股达到37.5%,渤海活塞、国轩高科等上市公司成为其股东,股东增至26家,北汽新能源顺利由国有股份制公司转变为混合所有制公司。

不仅引进战略投资者,北汽新能源还启动了员工持股平台。2017年1月25日,北汽新能源增资项目在北交所正式挂牌。该项目最终结果显示,增资后,企业注册资本变更为 529,772.6万元。北汽集团等8家国有及国有控股股东合计持有公司67.55%股份,员工持股平台持有公司0.41%股份,23家社会资本股份合计持有公司32.04%股份。

其中员工持股方案中,北汽新能源公司内部的96名在管理、技术、营销和专业方面的核心员工参与了本次员工持股。

2018年9月27日,北汽新能源在上交所鸣锣上市,证券简称“北汽蓝谷”,代码600733,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第一股”。2019年,北汽新能源销售了150601辆纯电动汽车,并连续7年保持国内纯电动汽车销量第一。

这是不是意味着北汽新能源混改成功了呢?事实并非如此。北汽新能源当时的“成功”只是表现,其增长的核心原因是北汽新能源主打价格相对低廉的经济型车,加上国家丰厚的新能源车财政补贴、北京限牌限行,以及共享出行对经济型纯电动车的偏爱等等,使得北汽EC、EU系列成为那几年的畅销车型。

到了2020年,随着国家财政补贴的退坡,共享出行对电动车的需求下降等因素,北汽新能源瞬间被打回了原形,2020年销量仅2.59万辆,同比大跌82.79%,当年亏损64.82亿元。2021年1-7月,北汽新能源累计销量仅为1.04万辆,大跌的势头不减。

针对北汽新能源的“混改”,事实上其上市第一天资本市场已经给出了回应:当天股价暴跌36.88%。当前,截止9月1日收盘,北汽新能源(北汽蓝谷)总市值仅529亿,而同期比亚迪的市值为7619亿,蔚来市值为4000多亿,理想和小鹏则均超过了2000亿。北汽新能源混改失败显而易见。

不过,我们也可以视作北汽新能源当年的混改如今已经进入了第二阶段。2019年,北汽新能源对外发布全新的极狐品牌,新品牌与麦格纳合资,这意味着北汽新能源混改又开始了新一轮积极的尝试。但我们认为,极狐品牌大获成功的可能性并不高。

混改群像:一拥而上为抢跑道

尽管成功者十分罕见,但众多汽车国企依然在混改这条路上一拥而上,意图探索出一条成功者的道路。而这些企业混改的途径无非两条:引进战略投资者,核心员工持股。

公开资料显示,汽车行业内意图或正在实施混改的国有汽车企业还有很多,包括:上汽集团新建立的智己汽车;东风的岚图汽车;刚刚发布,反复宣称要和宁德、华为“共同造车”的长安阿维塔;以及广汽蔚来、长安蔚来、大众江淮,爱驰-江铃等等。这些企业要么引进战略投资者,要么建立员工持股平台,或者双管齐下,试图建立更靠近私营企业的运营机制。

以上汽智己为例,其战略投资者包括阿里、张江高科等,其核心员工持股平台占比为5.1%;东风岚图核心员工平台占股比例则高达10%,而有消息称,其首家战略投资者已经敲定。

同时,上述混改项目中,爱驰已经悄然退出了江铃控股,蔚来也退出了广汽蔚来、长安蔚来两个项目,这意味着这几个以混改为名建立的项目,均以草草收场告终。而上汽智己、东风岚图、长安阿维塔则还是个未知数,其混改之路到底能不能成功,有几分成功的把握,尚有待观察。

从广汽蔚来、长安蔚来最初的建立我们不难看出,不管能不能成,有关方面的想法是:先搞起来再说。从这个角度,“混改”似是已经成了汽车国企改革的圣经。但最终事实证明,广汽蔚来、长安蔚来两个混改项目,完全是为混改而混改,其可操作性很低,原因在于这两个项目建立之初,蔚来这家企业也在初创阶段,自身的问题一大堆,根本没有多余的精力和财力来兼顾一个和自己关系不太大的混改项目。由是,数年之后,蔚来退出这两个项目也是顺理成章的事。

埃安会是那个幸运儿吗?

既然业内国企混改少有成功的案例,那么,广汽埃安的混改到底有几分成功的把握呢?

首先还是看广汽蔚来。同为广汽集团旗下混改项目,这个项目目前来看事实上已经终止。这意味着在混改这件事上,广汽集团并没有灵丹妙药。已经宣布品牌独立的广汽埃安完全要靠自己。

如果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广汽埃安的混改,和上述诸多混改项目,存在很大的区别。

就大多数混改项目而言,要么是其业务本身已经难以为继,需要注入新的力量来增加其活力;要么就是国企集团为了混改而混改:创立一个全新的品牌,以混改的方式来打造。而广汽埃安则有些不同。

在宣布即将实施混改之前,埃安已经是一个比较成功的新能源汽车品牌。迄今为止,广汽埃安已经推出了4款AION车型,其中AION S、AION V和AION Y均聚焦在10-20万级这个主流的消费市场,这几款产品的产品力在对应的细分市场比较领先。

数据显示,早在2020年9月,广汽埃安品牌累计销量已经突破10万辆;截止目前,累计销量已经超过18万辆。相比之下,蔚来汽车今年4月才下线其第10万台车,小鹏汽车今年8月才下线其第5万台车。而如前文所说,蔚来市值已经高达4000亿元,两倍于广汽埃安的母公司广汽集团;小鹏汽车的市值也超过广汽集团近200亿。如果从销量对比看,广汽埃安已经超过了蔚来、小鹏,但其并未给广汽集团的市值带来与蔚来、小鹏汽车相当的效果。

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广汽埃安预计仅这一年的销量就将超10万辆。刚刚过去的7月,广汽埃安当月订单超过1.6万辆。当前,广汽埃安工厂产能利用率已超140%。另外,广汽埃安已经启动了20万辆/年产能扩建项目,计划投资5亿元,将于2022年初完成建设。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快速向前迈进的品牌,它需要的不是救赎,而是全新的估值和成长通道。

通过上述对比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国企之所以混改失败,是因为其需要完完全全的救赎,靠自己已经没有办法生存。而另一些企业,其目的是借混改之名,创立一些全新的品牌,以期能够探索出一条完全不同于过去的发展之路,从而打破国有企业机制不灵活,资本效率低的沉疴。

而广汽埃安的混改则完全不同。首先埃安已经有了非常好的品牌和市场基础,其旗下车型拥有较好的销量,其自我造血的能力已经非常的优秀,而其混改的目标,并不是说要自我救赎,而是要做大,发展出一家更具市场活力的企业。从这个角度看,广汽埃安的混改,很有可能成为业内国企混改第一个获得完完全全成功的案例。

安信证券的研报则指出:“此次混改,不仅有利于广汽埃安扩充资本实力,实现多元化股东结构,也有利于建立企业创新体制机制,推动广汽埃安加速发展”。那么,埃安混改,会改变汽车国企混改尚未成功的囧境吗?我们拭目以待。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汽车记录者

    汽车记录者,记录汽车行业真实的信...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