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中国消费者对先进汽车技术偏好几何?

智车科技IV 2021-03-19 22:00 发文

本文来源:智车科技

/ 导读 /

前不久,专业投资研报公司德勤(Deloitte)发布《2020年全球汽车消费者研究》报告,涉及影响汽车行业的各种关键问题(包括先进技术的发展)。报告采用在线样本库方法,通过电子邮件问卷形式,对全球有代表性的20个国家的35000名消费者进行了调查,其对象是驾驶年龄段的消费者。

毋庸置疑,中国是一个巨大的汽车市场,在新技术采用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的消费者也是最激进的一群人,对新技术的接受程度也领先其他国家。对他们的想法了如指掌,无疑将对主机厂有很大的帮助。

消费者是否愿为迭代技术买单?

虽然电动汽车的采用仍然存在各种各样的障碍,但大多数消费者希望在他们的下一辆车上有一个替代发动机(电气化引擎),这一需求正在迅速增长。在全球大多数市场,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安全性的看法仍然是毁誉参半。在多模式出行方面,日本、德国和美国的消费者最为顽固,只有不到五分之一的人在一次旅行中使用过多种交通方式。联网汽车引发了人们对隐私和数据安全的担忧,尽管主机厂投入了大量资金研发先进汽车联网功能,消费者是否愿意为其买单还难以定论。

调查发现,在安全、连接、信息娱乐、自动驾驶、替代引擎等先进技术方面,连500美元都不愿意支付的消费者大有人在。在五项技术中,最不愿花钱的是德国人(58%-84%);其次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最愿意花钱的是中国和印度的消费者(分别为37%-52%和39%-57%)。不过,与过去几年相比,消费者愿意为先进技术花钱的意愿已有所改善。

电动动力总成的偏好如何?

很显然,下一辆车选择传统内燃机(ICE)的消费者越来越少,尤其是年轻人,人们对替代动力系统技术的兴趣继续扩大。调查显示,对于电动汽车(EV)技术,并不看好的德国消费者达42%,中国仅为7%。而如果化石燃料价格大幅上涨,人们对电池电动汽车(BEV)的兴趣将会上升,更低的排放以及更低的使用成本也是消费者考虑混合动力或BEV的主要原因。

在消费者对下一辆车动力总成的偏好中,选择混动引擎的消费者比例日本最高(47%),中国居中(33%);而选择BEV消费者的比例中国最高(19%),美国最低(8%)。

尽管人们的日常交通需求并不是长途旅行,但对于BEV,续航里程和充满电的时间仍是消费者最关注的问题。中国有38%的消费者希望BEV的最小续航里程达到300英里(约480公里),与德国(领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广东省和贵州省面积之和)相仿(34%)。

消费者期望BEV的最小续航里程

在充电时间方面,很大一部分消费者愿意等待至少30分钟为BEV的电池充满电,其中中国消费者耐心最佳。

消费者愿意等待充满电的时间

不同国家的大多数消费者都认为,基础设施完善与否与消费者是否愿意选择电动汽车关系密切,因此,主机厂和政府应该负起建设电动汽车公共充电站及相关基础设施的责任。

如何看待联网车辆?

消费者对提高车辆连接性的好处看法不一。印度和中国消费者接受这一理念的速度是德国消费者的两倍多,美国、日本、韩国也相对保守。

当然,消费者对连接性的具体关注点也有所不同,但主要集中在联网车辆生成和与外部共享的生物特征数据的安全性。关注度最高的是德国(69%),关注度最低的是印度和中国(40%)。此外,人们还关心谁能最有效地管理车辆生成和共享的数据。在日本,最受推崇的实体是主机厂(46%),中国仅为24%,选择经销商和政府管理的为18%,选择其他的高达37%。

尽管联网功能与提高道路安全相关,但在欧美和日本市场,消费者很难为这些先进联网功能付费,中国的消费者掏钱意愿达到了95%,其中35%只愿意花一点钱。

中国消费者最爱自动驾驶

自去年以来,消费者对自动驾驶汽车(AV)安全性的关注有增无已,印度和中国消费者比较激进;德国消费者不愿意为自动驾驶技术付钱的比例高达50%,中国仅为18%。

不过,调查中也发现,2020年中国和印度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不安全的消费者百分比有所增加,中国2019年为25%,现在是35%。这是因为有关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报道对消费者的看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让他们在使用这项功能时更加谨慎。

在美国和日本,消费者对主机厂将AV技术推向市场的信任度继续下降,而在其他市场基本保持不变。与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消费者对由一家专门从事自动驾驶汽车的新公司将完全自动驾驶技术推向市场表示了最大的信任。

此外,印度和美国超过一半的消费者担心在他们居住地区的公共道路上进行自动驾驶汽车的测试。而印度、中国和韩国的绝大多数消费者表示,如果获得了政府认证,更有可能乘坐自动驾驶汽车,并会感觉到更舒适。

新出行模式好处逐步显现

调查表明,全球消费者一致支持将更多公共交通作为减少交通拥堵的首要方法(中国41%,德国62%)。其他方法还包括:收取拥堵费、画出大容量车道、限制汽车使用立法、V2V连接等。

不过,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在一次旅行中组合不同交通方式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偶然行为。毫无疑问,美国消费者在同一行程中使用多种交通方式的频率最低。

过去几年中,经常使用代驾服务的人数有所增加,因为消费者看到了多方面的好处,以中国为例,消费者认为,使用代驾无需兼顾多个任务,既要开车,又想看微信、邮件或视频;不必担心酒后驾驶;不需要寻找停车位及付费。

在很大程度上,消费者更愿意使用代驾服务来替代传统出租车,中国这一比例高达63%,而不愿意自己开车的比例为53%。

尽管如此,年轻人似乎更适应其他交通方式,甚至考虑到了是否还需要拥有一辆自己的车。这无疑将改变未来汽车的所有权归属,值得主机厂仔细研究。

质疑是否需要自己拥有车辆的代驾用户比例(战后、60/70后、80后)

仅供参考

随着出行生态系统的不断发展,智能汽车、智慧城市、连通性的变化正在改变人和货物流动的方式,消费者对汽车的期望也在不断变化。而上述对影响出行的一些问题的解答,更有助于我们确定发展优先次序,更好地定位业务战略和投资规划。

- End -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智车科技IV

    自动驾驶、车联网、传感器、算法等...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