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边狡辩边改回高压油箱!B公司80万“排放符合性”待解!【愉观车市】

愉观车市 2023-05-31 10:25 发文

B公司自称专利技术:该技术实现了PHEV在碳罐饱和前,即使车辆在EV模式下长时间使用,也会自动启动发动机,4分钟左右即可解决问题,既不增加油耗,也不增加噪音,还能完成燃油蒸汽脱附、车辆发电和发动机养护,既合情合理,又合规合法。

作弊点:国家法规要求测试车辆在密闭室内车辆处于静止状态!B公司专利技术启动发动机才能解决问题。答不对题!不符合试题规定及要求!

B公司又在胡扯!真是印证掩盖一个谎言,需要一个又一个谎言!而越扯,漏洞越多,所以,最后,实际上B公司越解释越令其骑虎难下。

B公司是明着作弊了!不仅作弊,还要堂而皇之广告天下,我这个作弊是专利,我可以共享给行业,让大家一起省钱。我就想问,这是欺负谁呢?国家环保局?同行?还是消费者?‍‍‍‍‍‍‍‍‍‍‍‍‍‍‍‍‍‍‍

B公司作弊的点在哪里?‍‍‍‍‍‍‍‍‍‍‍‍‍‍‍‍‍‍‍‍‍

简而言之,就是国家法规是要求PHEV车辆在纯电行驶时,没有燃油蒸汽排出,要求控制在0.7克以内。

怎么检测呢?就是要求PHEV车辆满电状况下,在封闭的空间,且车辆必须处于静止状态,也就是说发动机不能启动的状态下检测。

B公司的所谓专利的解决方案,为什么说它是作弊呢?

因为这个专利的本质,就是需要启动发动机四分钟左右,燃油蒸汽才可以进行自由脱附(抽走碳罐内油气)。

要求不能启动发动机,排放达标。你却通过所谓的专利技术启动发动机,把多余的排放处理掉。这不是明显违背国家检测要求的初衷和条件?‍

国家要求的是排放达标,你却是在排放超标后再用其他手段去改善实现所谓的排放达标。如何来检测该技术有没有实现全时段排放不说,从考试的那一刻起,你就没有按照考题要求去答。

B公司当时是怎么通过考试的暂且不去追究?

这明显有违国家要求的专利,在昨天的深交所的互动平台上,B公司还堂而皇之表示要与全行业共享专利。

显然,这是在舆论上的乱带节奏,胡搅蛮缠。

请问,大家都用B公司技术了,换回常规油箱,国环急不急?

B公司换高压油箱势在必行

根据可靠的消息,B公司没用高压油箱这件事,国环是一直在盯着的,这也是为什么B公司自己也已经在切换的原因。

PHEV车型为什么要用高压油箱,也就是密闭油箱,与用常规油箱最大的区别,是在高压油箱最大的特点是在PHEV车型纯电模式工作时,保证油箱与大气不相通,从而没有污染物排出。而普通油箱,在纯电模式工作时,仍然与大气相同,有污染物排放。如果适应常规油箱。

B连发三个专利显然不能改变油箱最基础的属性。除了明显作弊,B公司还有个问题是自己也已经在换高压油箱(密封油箱)。

实际上,B公司的操作与当年大众的排放门有的一拼。当年,

美国环境保护署指控大众汽车所售部分柴油车安装了专门应对尾气排放检测的软件,可以识别汽车是否处于被检测状态,继而在车检时秘密启动,从而使汽车能够在车检时以“高环保标准”过关,而在平时行驶时,这些汽车却大量排放污染物,最大可达美国法定标准的40倍。

而B公司国家要求发动机静止时检测,实际发动机启动,才能把常规油箱不合规的排放蒸发吸附掉。但是,究竟有没有吸附掉,以及吸附掉多少?在路上的车,环保局也没法检测,所有的数据,都只是B公司自己说的,自己又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跟大众排放门并没有本质区别。‍‍‍‍‍‍‍‍‍‍‍‍‍‍‍‍‍‍‍‍‍‍‍‍‍‍‍‍‍‍‍‍‍‍‍‍‍‍‍‍‍‍‍‍‍‍‍‍‍‍‍‍

我也理解了为什么我那篇《实锤!中国版“大众排放门”调查!涉80万辆车!》被B公司投诉了,因为真的是说到了痛处了。‍‍‍‍‍‍‍‍

8‍0万辆在用车如何解决?

而现在的问题是:B公司已经在更换高压油箱,据愉观车市多个渠道证实:下个月开始B公司新车开始装备高压油箱。然而,面临的又一个问题是,新车用高压油箱,那些已经在市场上销售的车辆怎么办?国家法规除了测试的问题,对在用车辆还有排放符合性的要求。‍‍‍‍

由于在用车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各排放控制部件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劣化,其实际排放逐渐会超过型式核准的限值。所以对那些已经出厂的车,则包括在用车符合性检查,I/M制度,OBD诊断等。显然,这也是B公司需要正是的问题。而根据愉观车市了解到:B公司在售采用常规油箱的车辆涉及80万辆左右。

‍‍‍‍‍‍‍‍‍‍‍‍‍

写完这篇技术普及应该就差不多了,大家应该都可以理解此次高压油箱问题的技术焦点,孰是孰非也不需要再重复。 很多媒体人,讲长城举报比亚迪这件事,看作是两家公司之间的互斗。不过,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这应该是相互监督共同成长。

对媒体来说,也是如此,一家媒体的重要性来自其公信力,站在媒体的角度,不存在帮谁或者不帮谁的问题,其实不管是谁举报,最后都是对事不对企业。‍‍‍‍‍‍‍‍‍‍‍‍‍‍

其实此事在业内看来,已经水落石出,不需要做过多辩解,不敌事实,懂技术的大有人在。现在等待的只是解决方案。这样一个明着“偷梁换柱”作弊的案例,最终将以何种方式,给业内和消费者一个交代。

“成年人”讲规则才能走得更远

最近关于此事,很多行业大佬也发声了。昨天,我很崇敬的董扬老师发表了一篇题为《中国品牌汽车的成年礼》一文,其中一席话,我想在这里分享一下:

希望这一事件不要沦为吃瓜群众的盛宴,更不要成为黑水军、黑公关牟利的机会。也不要简单停留在搞清楚是非曲直,而是要更进一步,全行业吸取教训,使之成为中国品牌汽车发展壮大的成年礼。而汽车企业发展到成年阶段,成年人就应该有成年的标准。当年“发展是硬道理”,如今《全面发展才是硬道理》。董扬老师提到:在过去的发展历程中,一些中国品牌汽车企业将成本和质量作为命脉,合规,则有时有所放松。主要是认为这并不影响消费者使用,而且政府法规一直在加严,仅仅是一时还不能满足政府新法规要求而已。对此,消费者是包容的,有关政府部门也是相对宽容的。

从企业每年发布的产品召回信息也能看出,国际大品牌对于合规要求更严,所以召回的数量也更多。但是,如今已经是成年,中国品牌到了担负更大历史使命的时候。董扬强调:从建设汽车强国和把中国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建成世界级企业的要求来看,我们必须补上这块短板。进而甚者,我们在国际市场发展,要有被最严苛对待的思想准备。愉观车市认为: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一些车企也需要改变思路,格局,走正道,看得远,自欺欺人不仅害人更害己。‍‍‍‍‍‍‍‍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愉观车市

    入行多年的汽车记者,观察车市风云...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