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小米发起对华为专利的无效请求 重蹈当年三星覆辙?

启盈门 2023-05-04 16:39 发文

盈媒网5月1消息,来自网友“HW廿年通信老兵er”爆料,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公告显示:小米发起对华为专利ZL201380073251.6的无效宣告请求,该专利的名称为“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及终端”。比较神奇的是,这件专利正是华为诉小米专利侵权的4件专利清单中的3号专利。

小米这种法律“请求”,在行业并非首例。此前,在华为起诉三星的案例中,三星也是发出同样的请求,最后法院没有支持,而败诉。那么,此次小米发起对该专利无效理由是什么?会重蹈三星的覆辙吗?华为又是如何回应此次小米发起的专利无效?

小米是“积极谈判”,还是有意拖延时间?

3月1日,启盈门曾撰文《华为起诉小米4项专利侵权,为中国自主创新国际化开一个好头》报道,北京市观韬(济南)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郭婧在接受启盈门采访时表示,华为启动对于小米的专利侵权诉讼,是对于自身技术创新投入有所回报一个诉求。这个事件不单纯是两家企业之间侵权上输赢的较量,更重要是,促进企业自主创新意识,让企业实现技术创新投入和合理收益回报平衡,从而推动产业健康发展。

对此,小米集团相关负责人称。“小米和华为双方均认为知识产权许可和合作有利于促进创新和公众利益,并认为调解是帮助达成许可的一种有效渠道。双方在继续积极谈判的同时,寻求利用多元化的调解机制,协助双方达成协议。”

对于小米发起对华为专利ZL201380073251.6申请无效问题,该专利申请日期是2013年12月13日,专利公开了一种获取全景图像的方法和终端。而全景图像拍摄,今天仅是智能机一个基本功能。采用该专利方法进行全景拍摄,不但可以突出中心位置的图像,而且还提高了全景图像的整体效果。今天,这种功能并不稀奇,但是10年前却异常先进。是否小米比华为更早申请了这个专利?目前并不好说。但是,网友对此却炸了锅。

新浪微博鸿蒙钊哥认为,小米失败可能性很大。

对于此事,网友各执一词:有认为小米这样应对,是积极的表现,说明了中国公司在法律上的进步;而另外一部分人则认为,小米在故意拖延时间,为法庭上证据赢得筹码。

小米是否会重蹈三星覆辙?

此前,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 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 CEO余承东曾针对专利侵权问题表示,在很多行业,尤其中国一些企业,在抄袭华为的设计,有些东西是直接抄。包括他们一些核心专利,用了不仅不给付专利费,还讲成是他们自己专利。

余承东此番公开言论,意味深长,令人深思其背后的无奈。几年来,华为与诺基亚、三星、爱立信等国际巨头都有过专利诉讼。郭婧对盈媒网表示,专利侵权风险非常普遍,尤其是通讯行业,诺基亚专利许可费用至今都是其利润重要组成部分。不过,诺基亚近两年在海外和国内都和我们国内的几家比较大的手机厂商不断地存在专利诉讼,各有输赢。 

而之前,诺基亚品牌手机授权制造商HMD, 发起了对华为专利ZL201110269715.3无效宣告请求,无巧不成书,该专利名称“发送控制信令的方法和装置”,正是华为诉专利侵权中1号专利。这件专利,华为与三星的专利许可中,三星曾发起过对该专利无效宣告请求,但是以失败告终。

小米是否会重蹈三星覆辙,现在下结论为时尚早。因为今天小米并非10年前“吴下阿蒙”  。

截至2021年年底,华为在全球范围内的发明专利累计申请量已经超过20万件,累计授权量超过11万件,PCT专利申请量超过6万件,连续五年位居全球第一。这个成果曾登上了微博热搜。

在研发投入方面,2022 年,华为研发费用支出为 1615 亿元,占全年收入的 25.1%。

截至2022年9月30日,小米在全球范围内拥有专利超过2.9万项,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或地区。5G标准专利声明份额全球排名第13位。

小米公开数据显示,全年研发支出为160亿元,5年研发复合增长率达到38.4%。研发人员占比进一步扩大至占员工总数的近50%。

近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出炉的《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及标准提案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前十名榜单分别为:华为、高通、三星、中兴、LG、诺基亚、爱立信、大唐、OPPO和小米。  

从图表可以看出,从有效全球专利族占比来看,华为的有效全球专利族数量占比为14.59%,排名第一位;高通排在第二位,其占比为10.04%;三星排在第三位,其占比为8.80%,而小米4.10%排名第十。

从数据上看,小米虽然和华为在专利方面相差上10个数量级别,但是小米也同样进入了全球第一阵营,其整体势力已不可小觑。

因此,启盈门认为,这种专利诉讼无论对华为还是小米甚至整个TMT产业,都是中国一流企业国际化和进步的表现。今天,中国企业之间的竞争,已走出“肉搏战”“口水战”的蛮荒时代,走向象征着公平正义的法庭来解决争端。

尤其可喜的是,中国一流企业已走出模仿和抄袭的低端价格战,走向高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的竞争的时代。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启盈门

    有料 有识 有趣!有故事,有敬畏...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