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术中管理
常规监测与脆弱脏器功能监测:
建议对实施大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脑电监测和肌松监测,以减少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并发症。
建议监测呼吸频率/节律、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及PETCO2、PaCO2、氧合指数等指标,以早期预警和干预脆弱肺功能。
建议监测心率/心律、血压、心脏前负荷、心输出量、SmvO2等指标,以早期预警和干预脆弱心功能。
建议对高危手术和脆弱脑功能患者进行连续动脉血压监测、GDFT管理和预防性缩血管药物治疗,以保护脑功能。
麻醉药物选择:
建议优选全静脉麻醉,肌松药物优选顺式阿曲库铵或罗库溴铵,镇静镇痛药物优选短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建议麻醉诱导前给予小剂量缩血管药物预防低血压。
建议对四肢手术的老年患者进行区域麻醉,优选罗哌卡因。
非全身麻醉方法的术中辅助镇静与镇痛:
原则上不推荐给予非机械通气患者辅助镇静药物,如果必须给予,优选右美托咪啶,并监测镇静深度。
原则上不推荐给予辅助镇痛药物,如果需要,应从小剂量滴定给予阿片类药物,并严密监测呼吸抑制。
术中输血输液管理:
首选晶体液补充生理需要量,适当使用胶体液补充血管内容量。
建议采用GDFT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策略,以避免液体过量。
建议个体化制定血液保护和输血策略,尽量减少异体血输注风险。
术中循环管理:
建议维持全身氧供需平衡,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管理策略。
建议根据患者情况个体化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并通过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或)TTE/TEE监测指导使用。
术中呼吸管理与肺功能保护策略:
建议使用小潮气量通气(标准体重 6~8 ml/kg)和PEEP(5~8 cmH2O)策略,以保护肺功能。
建议常规监测和评估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氧合指数下降时进行综合病因学判定。
术中体温监测与维护:
建议常规进行体温监测,并使用保温设备维持患者体温在36 ℃以上。
术中麻醉深度、脑氧供需平衡监测及干预:
建议常规监测麻醉深度,并对高危手术和脆弱脑功能患者进行连续rSO2监测及干预。
术中肌肉松弛药物合理应用、肌松监测与残余肌松效应处置:
建议通过肌松监测指导老年患者个体化用药,并避免肌松药过度使用。
建议对无拮抗禁忌证的老年患者进行肌松拮抗,并选择合适的拮抗药物。
建议对实施深肌松的手术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深肌松。
全麻术中抗应激与抗炎管理:
建议通过抗应激管理、抗炎管理、循环管理、优化麻醉方法、控制急性疼痛等措施,防止脏器功能应激性损害并维持内环境稳定。
特殊老年患者的麻醉:
对近期脑卒中、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哮喘或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分别提出了详细的麻醉管理建议,强调个体化评估和针对性处理。
老年患者苏醒期管理
气管插管或者喉罩拔除的管理:
建议考虑镇静、镇痛、肌松药物残余效应是否完全消除,并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在患者有规律的呼吸节律和足够分钟通气量时才能拔管。
建议拔管前进行充分的气道吸痰和肺复张,并综合分析氧合指数难于达到正常范围的原因。
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
常见原因包括术中镇静过度、低体温状态、脑损伤或急性脑卒中、循环不稳定、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诱发、CO2潴留等。
公众号后台
回复 共识
获取 2014+2017+2020 所有专家共识
推荐意见大汇总
一、术中管理
常规监测与脆弱脏器功能监测:
对实施大手术的老年患者建议行脑电监测及肌松监测。
脆弱肺功能早期预警监测指标包括呼吸频率/节律、肺部听诊、气道压力、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及PETCO2、PaCO2、氧合指数,围手术期需加强关注,做到早预警、早干预。
老年患者术中心率应维持在术前平静状态心率±20%;对于术后脏器损伤风险增加的老年患者,建议更加严格的术中血压控制目标(收缩压控制在术前平静血压±10% 内),或根据术前基线血压采用个体化的血压控制目标以减少术后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对于老年危重患者应根据需求采用SVV/PPV与TTE/TEE联合监测,指导容量、心脏功能、氧供需平衡等监测,实施早期预警及干预。
对于高危手术和脆弱脑功能患者,强烈建议实施连续动脉血压监测或连续无创动脉血压监测,以及GDFT管理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治疗,维持患者血压在基线值至基线值 120% 水平。条件具备时可联合麻醉镇静深度和无创局部脑氧饱和度等监测实施个体化脑功能保护策略。
麻醉药物选择:
老年患者优选全静脉麻醉,肌松药物优选顺式阿曲库铵或者罗库溴铵,镇静镇痛药物优选短效丙泊酚和瑞芬太尼。
麻醉诱导可选用对血流动力学抑制小的药物,如依托咪酯。实施麻醉诱导前可常规启动给予小剂量缩血管药物预防低血压。
对于四肢手术患者,如无禁忌建议行区域麻醉,优选罗哌卡因。
非全身麻醉方法的术中辅助镇静与镇痛:
非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需要确切的神经阻滞麻醉效果,原则上不推荐给予任何辅助镇静药物。如果必须给予,优选右美托咪啶,应从小剂量开始持续滴定给予,并监测患者镇静深度以及对循环呼吸的影响,防止镇静过深。
原则上不推荐给予任何辅助镇痛药物,如果需要,应该从小剂量滴定给予阿片类药物,并严密监测有无呼吸抑制趋势;如果出现呼吸抑制趋势,应改为复合全身麻醉以满足外科无痛的需求。
术中输血输液管理:
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补充生理需要量首选晶体液,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时,适当使用胶体液补充血管内容量是合理的。围手术期液体治疗应遵循个体化原则,除常规血流动力学监测指标外,应该采用目标导向液体管理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策略。
建议个体化地制定血液保护和输血策略,通过术前干预、凝血功能优化、术中动态Hb监测、凝血功能监测、稀释性凝血病防范等方法,尽量减少异体血输注风险,降低老年患者输血相关并发症。
术中循环管理:
术中应从肺功能、Hb含量、心脏前负荷、心率、心脏收缩功能以及氧需方面进行全面分析,维持全身氧供需平衡;同时注意维持脏器的灌注压力(血压)。
对于脆弱心功能的老年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应维持在基线心率±20%,并维持适当心肌灌注压力;对于脆弱脑功能的老年患者,维持血压在平静状态血压的基线水平至 120% 范围;对于脆弱肾功能的老年患者,严格控制液体输入量,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对于脆弱肝功能的老年患者,可预防性给予缩血管药物防止顽固性低血压。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个体化选择血管活性药物,可通过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和(或)TTE/TEE监测指导血管活性药物使用。
术中出现室性早搏,首先应优化血流动力学指标以逆转心肌氧供需失衡,如不能改善可依序考虑静脉给予利多卡因、胺碘酮等药物治疗。合并肥厚性心肌病的患者出现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应排除病理性因素后,给予β受体阻滞剂处理或者联合去氧肾上腺素治疗。术中发生急性房颤,除外病理性因素后,可以给予艾司洛尔或者胺碘酮治疗,如合并严重低血压,可以考虑同步电复律治疗。
术中循环管理应以氧供需平衡为原则,根据患者的生理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血压管理策略可以减少术后器官功能障碍风险,建议老年患者血压维持在接近基线水平,术中袖带血压校正对于制定动脉血压的合理范围至关重要。
术中呼吸管理与肺功能保护策略:
术中通气建议使用小潮气量通气:标准体重 6~8 ml/kg,同时至少给予 5 cmH2O PEEP,谨慎考虑肺复张策略的潜在风险。
术中应常规监测和评估肺通气和换气功能,氧合指数下降时进行综合病因学判定。
术中体温监测与维护:
建议术中常规进行体温监测,建议使用保温毯、热风机、液体加温仪等设备维持患者体温在36 ℃以上。
术中麻醉深度、脑氧供需平衡监测及干预:
建议常规监测麻醉深度,对于脆弱高危脑功能和高风险手术患者,如果具备条件,强烈建议实施连续rSO2监测及干预。
术中肌肉松弛药物合理应用、肌松监测与残余肌松效应处置:
通过肌松监测指导老年患者个体化用药可避免肌松药过度使用。老年患者极易出现肌松残余,没有拮抗禁忌证时,可选择新斯的明+阿托品拮抗。采用罗库溴铵实施深肌松的手术(如二氧化碳气腹手术等),可以使用舒更葡糖钠拮抗深肌松。
全麻术中抗应激与抗炎管理:
围手术期抗炎和抗应激追求个体化和准确性,应通过抗应激管理、抗炎管理、循环管理(GDFT 联合预防性缩血管药物)、优化麻醉方法实施低阿片麻醉维持方案、控制急性疼痛、调控神经内分泌反应等措施,防止脏器功能应激性损害并维持内环境稳定,促进老年患者术后快速康复进程。
特殊老年患者的麻醉:
近期合并脑卒中的老年患者行择期手术时,应尽可能推迟至脑卒中发生3个月后。急诊或限期手术,围手术期管理的重点在于维持脑部氧供需平衡,防范外科、麻醉以及术后疼痛等诸多因素对脑功能的进一步损害。
限期手术患者建议在急性心肌梗死发生后 4~6 周再进行手术。急诊手术可以对患者进行急诊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或者患者心脏功能经过优化治疗,没有急性心功能衰竭和心肌缺血症状后,再进行相应的手术治疗。麻醉管理的重心在于进行实时动态精确监测,并尽早给予针对性处理,以确保脆弱心肌的氧供需平衡。
合并哮喘或者近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等的老年患者,麻醉管理的重心在于避免使用能够诱发支气管痉挛的药物,密切监测呼吸功能。如术中出现支气管痉挛,应该采用肾上腺素和糖皮质激素等处理,直至支气管痉挛得到有效控制。
二、苏醒期管理
气管插管或者喉罩拔除的管理:
老年患者是否达到拔管标准需要考虑镇静、镇痛、肌松药物残余效应是否完全消除。应观察呼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在患者有规律的呼吸节律和足够分钟通气量能够使 PETCO2 达到正常范围时才可以拔管。拔管前可能出现氧合指数难于达到超过 300 mmHg 的状况,应该综合分析原因加以处置。
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
老年患者苏醒延迟常见原因包括术中镇静过度、低体温状态、脑损伤或者急性脑卒中、循环不稳定、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诱发、CO2潴留等,应根据患者基础疾病、手术麻醉情况、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等进行综合判断。
链接前文 第一部分《中国老年患者围手术期麻醉管理指导意见(2020版)》划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