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基因+免疫”双轮驱动,裕策生物高质量新生抗原预测平台助力肿瘤免疫诊疗走向精准

动脉网 2020-01-20 10:52 发文

在刚刚过去的21世纪第二个十年,古老的肿瘤免疫疗法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三个主流方向并取得重大突破:以 PD-1/PD-L1 为代表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陆续上市,CAR-T 细胞治疗技术在血液肿瘤中获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针对实体瘤的个体化肿瘤疫苗开始显现应用前景。

 

在裕策生物创始人兼CEO高志博博士看来,肿瘤免疫治疗进入目前阶段后,应关注如何让现有的免疫疗法更有效,让更多肿瘤患者从中获益。他认为,通过多维度检测准确筛选出最适合使用免疫药物的患者是第一步,“这部分患者大概占比20%。”同时,多种类型药物联合能够让对免疫单药响应不理想的患者也受益于免疫治疗,使总体获益人群占比提升至50%。此外,基于新生抗原的免疫治疗,包括针对实体瘤的疫苗、细胞治疗等一系列技术,将成为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通过定制化的治疗方案,使最终从免疫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最大化。”高志博博士指出。

 

高志博是香港中文大学医学科学博士,在2008年加入华大基因,并一直从事肿瘤生物信息分析工作,完成了多项肿瘤相关基础研究,是国际肿瘤基因组协作组(ICGC)和中国肿瘤基因组协作组(CCGC)核心成员。亲历肿瘤基因组发展的黄金十年后,高志博博士发现,尽管研究人员已经解决了肿瘤领域中许多基础性问题,但是将科研成果应用于临床,以解决肿瘤诊疗实际问题的转化过程仍然存在障碍。

 

2015年5月,高志博博士联合同样具有丰富肿瘤基因组研究经验的技术团队在深圳成立裕策生物,专注于肿瘤精准医疗最前沿的免疫诊疗技术研究与转化。

 

自创立以来,裕策生物始终围绕肿瘤精准免疫诊疗开展技术研发、产品转化与外部合作,以“基因”+“免疫”为双翼,将肿瘤基因组、免疫微环境有机结合,成为国内肿瘤精准免疫治疗基因检测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并作为首家中国公司率先加入国际新生抗原筛查联盟。



从0到1:“天梯计划”积累丰富真实世界数据


基于对肿瘤基因组和肿瘤免疫学的深入理解,高志博博士认为,新生抗原是抗肿瘤免疫有效的基础,也是科学家们苦苦寻觅的肿瘤免疫治疗的理想靶点,相关的临床研究需要建立在准确地新生抗原检测基础上。一直以来,裕策生物都致力于以肿瘤新生抗原检测为切入点,开发高质量新生抗原检测技术TruNeoTM,对外提供技术服务,并与华西医院共同开展了首例基于新生抗原的新型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

 

从技术验证到临床转化涉及复杂的环节,任何公司都独木难支,联合临床机构、药企开展广泛合作成为主流的解决方案。2017年3月,裕策生物携手詹启敏院士联合启动了一项名为“中国抗癌·天梯计划”的肿瘤免疫真实世界研究计划。截至目前,“天梯计划”已入选7大方向83个项目,共收集非小细胞肺癌、小细胞肺癌、胆管癌、食管癌、黑色素瘤、胃癌、头颈部肿瘤等肿瘤标本3500多例,涉及研究包括免疫治疗疗效、联合用药、严重副反应、新辅助相关biomarker研究,疗效动态监测,个性化疫苗等,分别对应公司的几大产品研发方向。

 

在“天梯计划”落地过程中,裕策生物单独成立深圳市天梯计划癌症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开展肿瘤免疫治疗biomarker的临床研究和转化医学研究,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肿瘤患者进行组织、外周血样本的全外显子组、RNA、ctDNA、TCR测序和联合分析,结合临床治疗和随访,从肿瘤基因组、肿瘤微环境、宿主免疫系统三个角度,系统地比较和研究肿瘤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前后的差异和动态变化,形成了国内首个万人级别的3D肿瘤数据库(肿瘤基因组数据库、肿瘤免疫数据库和临床治疗数据库)。

 

此外,研究院成立了医学大数据中心,运用机器学习算法、生物信息学算法对3D肿瘤数据库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建立“两库一标”,即数据库、知识库及标准与评测体系,推动肿瘤免疫治疗技术的研究、发展和科普教育。

 

实际上,缺乏统一标准是肿瘤免疫诊断产品规范化应用的瓶颈。一方面,试剂、仪器、方法等不同会带来差异化的检测结果,不同商家数据间存在壁垒;另一方面,中国人群各项检测指标中位值数据与国外数据库存在种群差异,直接采用国外公共数据库设计产品风险较大。因此,需要通过“天梯计划”这样的数据积累和挖掘来开发和验证适合中国人的肿瘤免疫诊断产品。

 

据高志博博士介绍,基于“天梯计划”采集的数据,裕策生物验证了TMB在预测中国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治疗响应率方面的假设,并发现 HLA 的杂合性缺失(HLA LOH)在中国人群中出现的频率很高(约 40%),“HLA 杂合性缺失是肿瘤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一旦发生,则可能意味着使用免疫药物的效果不会很好。因此,HLA应当被作为挑选免疫治疗潜在人群的重要检测内容。”

 

“我们认为国内应该建立自己的肿瘤免疫治疗数据库,并完善基因检测相关规范,裕策生物希望在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建立以新生抗原预测为特色的医学检测产品矩阵


基于中国人群肿瘤基因数据库,裕策生物完成了肿瘤精准诊疗从0到1的业务版图演化。高志博博士指出,这些数据对于现有检测产品改进和新型产品研发均具有重要意义,更能帮助研究人员重新认识许多此前被忽略的生物学指标在肿瘤免疫诊疗中的重要性。

 

目前,裕策生物在医学检测业务板块开发出了包括YuceOne® Plus、YuceOne® ICIs和bTMB等在内的核心产品,覆盖不同的临床应用场景免疫诊断需求。

 


除了围绕PD-1/PD-L1、TMB、MSI等主流的热门肿瘤免疫疗法响应预测生物标志物外,裕策生物开创性地将肿瘤新生抗原用于肿瘤免疫响应预测。肿瘤新生抗原能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进而杀死癌细胞,是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重要基础。高志博博士指出,病人体内肿瘤新生抗原多,使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治疗效果会更好,评估肿瘤新生抗原的状况,能够反映免疫治疗用药的获益可能性。

 

不过,肿瘤新生抗原难以检测,通过二代测序和生物信息以及计算算法的研究可以预测新生抗原,但是准确率不高,并且不同产品采用差异化的算法,难以形成标准应用,“现阶段,多个生物标记物联用,是提高肿瘤免疫响应预测准确性的有效方法。”

 

肿瘤基因突变是产生肿瘤新生抗原的前提基础,经过一系列的DNA表达和递呈,最终表达到细胞表面,要被免疫系统识别还需要与HLA匹配。因此,TMB(Tumor Mutational Burden,肿瘤突变负荷)是反映肿瘤突变状况的一个指标,裕策生物设计的TMB检测Panel从新生抗原的分析出发,合理反映了新生抗原的状态,兼具合理性、先进性和全面性。裕策生物正在积极推进相关产品的标准化。



助力个性化肿瘤诊疗方案制定


高志博博士告诉动脉网,经过多年探索,裕策生物正在逐渐形成和完善医学检测和药企服务两大核心业务板块相互推动的商业模式。在肿瘤免疫诊断端,由于布局较早,裕策生物已具备明确先发优势。而在肿瘤免疫治疗端,基于肿瘤新生抗原多年研究积累,裕策生物探索从高质量新生抗原预测切入新生抗原的合成和验证,打造商业闭环。目前,裕策生物基于新生抗原检测的新型免疫疗法开发能力已经在同行业中处于领先水平,高志博博士指出,符合临床要求及产业化要求的肿瘤新生抗原鉴定门槛极高,目前中国仅裕策生物具备工业化的新生抗原检测服务能力。

 

一方面,裕策生物在寻找与免疫治疗敏感性、耐药性、超进展、毒副反应相关的生物标志物、辅助医生做出正确临床决策的过程中,与药企共同开发可信的免疫治疗伴随诊断方法与试剂。

 

另一方面,定位上游新生抗原靶点发现与验证,裕策生物与下游治疗机构合作开发基于新生抗原的新型肿瘤免疫疗法,如基于新生抗原的个性化肿瘤疫苗、TCR-T治疗、TILs治疗等,为肿瘤患者提供个性化肿瘤疫苗和精准过继性细胞治疗方案。与此同时,基于大规模中国人群新生抗原数据库,有望筛选出通用型新生抗原靶点,解决个性化中的共性问题。

 

目前,裕策生物临床检测业务覆盖全国十余个核心城市,200多家三甲及肿瘤专科医院,和国内肺癌、消化道肿瘤、肝胆肿瘤等领域的顶级专家开展了科研合作,与国内20多家临床机构和药企共同开发基于新生抗原的肿瘤免疫疗法,其中有5项已经进入临床,是国内最早、最领先的新生抗原检测服务供应商。

 

在高志博博士看来,裕策生物在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始积累中,已经形成了以NGS为基础,包括分子、细胞、组织多维度biomarker研究和转化平台,构建起符合不同层级和应用场景需求的临床检测产品管线,后续的业务迭代中,裕策生物希望基于新生抗原技术,逐步发展成为国内最全面的免疫诊疗研究及转化的平台性公司,在肿瘤免疫诊断这个超过200亿规模的新兴蓝海市场中找到属于裕策生物的生态位,建立多方合作共赢的局面。

作者:王世薇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动脉网

    动脉网,未来医疗服务平台。...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