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多数人错估了关税将对中国医药产业的影响

医曜 2025-04-18 13:47 发文

本文系基于公开资料撰写,仅作为信息交流之用,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关税纷争,甚嚣尘上。

有关关税对中国医药产品的影响,市面上相关分析已经很多了,这里就不再赘述了。今天主要想从另一个视角出发,聊聊鲜有投资者关注的暗面。

不断升级的关税法案背后,其实还有一个关键细节被大多数人忽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已经在4月4日先行禁止了我国机构访问NIH受控访问数据存储库。

医药是典型的“高精尖”产业,产品自身的成本并不高,含有较高的IP(知识产权)溢价。当然,这个IP溢价是对于企业创新的褒奖,只有如此才能推动整个行业不断向前沿领域迈进。

所以,医药行业的“七寸”从来不是成本,而是“知识”。即使关税抬升到很高水平,对于极高毛利率的创新药而言也是可以接受的,因此关税几乎是无法制约药物的。更不要说,中国药企目前的出海形式主要以专利权出让的License-out形式为主,这更是免疫关税的领域。

由此可见,关税并不能成为美国遏制中国医药产业的武器,即使少数低净值耗材可能会遭受较高的关税,但美国自身实则也会受到极大的影响,可谓伤敌一千自损八百。

实际上,中国与美国在医疗产业的交流中,产品仅是极小的一部分。对于重视IP价值的医药产业而言,背后的人才、资金、数据、信息流才是整个产业链条中最关键的所在。

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针对产品的关税可能会影响企业一时的利润,而对于人才、资金、数据、数据流的管控才是釜底抽薪。NIH禁止我国访问数据库,或许仅是美国在医药领域霸权铁幕的开端,后续相关的禁令大概率将逐渐增多。

本月10日,FDA再次跟进推出了一项颠覆性的政策:AI和芯片所构成的“器官”将逐渐替代动物实验。一直以来,我国都是全球试验动物的主要产地,显然FDA是希望通过药物临床的范式转折,开启一场新的“高纬竞争”。这实则也可以看作是美国在IP领域竞争的延续。

如果将美国关税法案的决心停留在对实体经济的制约,那么实则严重低估了对方的动作。中国创新药迅速崛起的今天,一场“软硬兼施”的全体系暗战早已悄然开启。产品不是重点,人才、资金、数据和信息流才是。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医曜

    专注于医药产业研究,与中国创新药...

    推荐商品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