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文
  • 评论
  • 微博
  • 空间
  • 微信

均瑶健康主业失速,王均豪想靠跨界“重生”有多难?

新消费财研社 2023-05-30 14:25 发文

导读:净利"腰斩"、跨界成效未显,王均豪“二次创业”路漫漫……

文 | 新消费财研社

曾经,均瑶健康(605388.SH)凭借大单品“味动力”乳酸菌饮品打开知名度,成为一代人的童年回忆。也正是凭借“味动力”出色的业绩,均瑶健康在2020年成功上市,成为A股“乳酸菌第一股”。

然而自均瑶健康上市后,国内乳酸菌饮料赛道“混战”愈发激烈。截至2022年,均瑶健康的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与此同时,为公司贡献了大部分收入的乳酸菌饮品业绩也开始走“下坡路”。

2020—2022年,均瑶健康乳酸菌饮品的营业收入分别同比下滑35.16%、2.09%、13.65%;销售量分别同比下滑28.37%、2.72%、16.11%。毛利率则由2020年的48.43%下滑至2022年的39.09%。

危机之下,均瑶健康选择主动求变。自2020年开始,公司先后涉足益生菌、矿泉水、白酒等业务,意在打造“第二增长曲线”。2021年起,均瑶健康董事长王均豪更是将益生菌业务上升到战略高度。

但就目前来看,“巩固乳酸菌+拓展益生菌”双管齐下的策略,也未能阻止均瑶健康净利润连年下滑的趋势。

净利润“腰斩”

大单品依赖症仍待解

2011年,均瑶健康正式进军常温乳酸菌赛道,并以此为主营业务,是国内最早生产与销售常温乳酸菌饮品的品牌企业之一。但2020年上市后,均瑶健康的业绩却不那么好看了。

据2022年财报数据,均瑶健康实现营收约9.86亿元,同比增长7.94%;归属股东净利润约7663.13万元,同比下滑47.87%;扣非净利润约为4922.08万元,同比下滑46.98%。

均瑶健康财报数据

具体来看,以“味动力”为代表的常温乳酸菌系列饮品收入6.51亿元,同比减少13.65%;益生菌饮品业务销售收入同比增长41.58%,益生菌食品营业收入同比增长43.24%。

作为均瑶健康绝对的营收主力,2019-2021年乳酸菌饮品营收占比曾一度达到了95.37%、90.43%、82.58%,分别为公司带来了11.88亿元、7.70亿元及7.54亿元的收入。2022年,这一板块仍是均瑶健康营收的主要来源,营收占比为68.79%。

可见,虽然近年来均瑶健康大力布局跨界业务,试图降低主营业务占比过高给公司带来的经营风险,但实际上对于“味动力”大单品的依赖症仍未解。

更糟糕的是,均瑶健康的营收“主力军”近年来面临着业绩萎缩的风险,乳酸菌饮品的营收占比和收入都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受此影响,自2020年以来均瑶健康净利润已连续三年下滑,而且下滑幅度逐渐增大。

据财报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8.52亿元、9.14亿元、9.86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2.14亿元、1.47亿元、0.77亿元,同比下滑27.6%、31.26%和47.87%。

 

针对主业表现不佳,均瑶健康在2022年财报中表示,随着国内市场的全面恢复以及大众健康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大量新品牌涌入乳酸菌行业,相关竞争企业竞品采取低价促销行为来获取市场份额,对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冲击。

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中国常温乳酸菌饮品行业市场规模自2015年起步入下行趋势,市场趋于饱和。市场规模预计由2015年的77.2亿元,到2024年将达到211.9亿元,但增速也由最初的35.4%,降至2019年的8.1%,此后增速稳定在7%左右。

乳酸菌赛道越来越拥挤也是不争的事实。目前国内乳酸菌赛道不仅有养乐多、小样、味全等传统乳酸菌品牌,还有蒙牛、伊利、光明等实力乳企虎视眈眈,甚至像海伦斯等企业,也跨界打起了乳酸菌饮料的“主意”。

当主业受到市场冲击越来越严重,转型求变就成了均瑶健康活下去的头等大事。正如王均豪所言:“思想没有界限才能去做很多事”。近年来,均瑶健康开始试水多个赛道,并选定益生菌业务为公司重点打造的“第二增长曲线”。

财报显示,去年益生菌业务板块实现销售收入超过8000万元,同比增长43%。但均瑶健康在其他领域的跨界布局却并未做出太大声量,也没有为均瑶健康的业绩增长带来“立竿见影”的效果。

盲目跨界成效未现

益生菌业务能成为“第二曲线”吗?

均瑶健康的跨界生意,从瓶装水业务开启。

2020年,均瑶健康高调进军瓶装水赛道,并成立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2021年,均瑶健康收购湖北三座山饮品有限公司,2022年又投资1.5亿元建设恩赐矿泉水产业园。

虽然布局力度颇大,但遗憾的是,矿泉水业务至今并未给均瑶健康带来业绩贡献,而且还因食安问题备受关注。

财报显示,2021年上海均瑶天然矿泉水公司和湖北均瑶恩赐公司分别亏损89万元和333万元;2022年上半年,上海均瑶扭亏为盈,但净利润仅为22.65万元,湖北均瑶恩赐亏损246.67万元。

不仅盈利困难,均瑶健康旗下水产品还多次因产品不合格被相关部门通报和处罚。

企查查信息显示,2020年11月,均瑶恩赐因为生产、销售不符合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而被英山县市场监管部门罚款3万元。

2022年12月,湖北均瑶恩赐天然矿泉水有限公司生产的“岩心水润”2批次饮用天然矿泉水(518ml/瓶)、饮用天然矿泉水(350ml/瓶),各检出溴酸盐0.018mg/L、0.017mg/L,不符合食品安全国家标准规定。

除了布局瓶装水业务,均瑶健康也在近两年涉足玻尿酸和白酒业务,但截至目前,都没有激起什么水花。

自2020年开始,做乳酸菌饮品起家的均瑶健康宣布进军益生菌领域,先后联手与微康益生菌和江南大学,自主开发专利菌种并布局功能性益生菌产品。由此,“味动力”乳酸菌饮品也开始尝试用专利益生菌设置技术壁垒、巩固修复渠道。

2022年5月,均瑶健康宣布参与润盈生物破产重整投资人的公开招募,以整合益生菌业务资源。王均豪称,“一方面,我们借力润盈的技术和市场深耕益生菌赛道;另一方面,我们要用均瑶的资金、设备、人员、品牌为润盈赋能。”

截至目前,均瑶健康已经陆续推出纤美君、UE君、青幽君、畅饮君等益生菌固体饮料、益生菌咀嚼片,并加快其益生菌业务落地变现的速度。

不过,尽管已经有了多重“加持”,但由于明星菌种不多,均瑶健康目前和益生菌国际大牌仍有差距。

王均豪表示,“希望我们也能像杜邦、科汉森等国际巨头一样培育出几个明星菌株。通过B端来对C端自有品牌、自有产品、未来合作品牌进行赋能,培育出更多的爆品,实现整体业绩的达成。”

另外,就公司去年的财报数据来看,当前益生菌产品仍难以对均瑶健康的整体业绩形成有力支撑。

2022年财报显示,期内公司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营收分别同比增长41.58%、43.24%;但从规模上看,报告期内益生菌饮品、益生菌食品分别实现营收3005.85万元、5075.57万元,占主营业务营业总收入比重仅为3.18%、5.36%。 

均瑶健康财报数据

均瑶健康表示,益生菌产品投入的增加导致了费用增加,这是公司整体净利润下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从目前来看,益生菌业务还未能真正成为均瑶健康的“第二增长曲线”。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益生菌赛道未来发展潜力很大,但是目前均瑶健康最大的问题是市场布局。“国内益生菌的核心市场在一二线城市,但是均瑶的核心市场多分布在三四线城市和中小城市,因此其益生菌业务增长的基数较小,到了一定的时间节点,营收很容易碰到天花板。”

朱丹蓬认为,未来均瑶健康的品牌力、渠道力、市场力、产品力能否实现“四合一”,是其益生菌业务能否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值得注意的是,均瑶健康在2023年一季度财报中表示,今年Q1常温乳酸菌业务预计同比略有增长。在3月份提价后,目前备货周期顺畅,渠道库存处于相对较低水平,后续期待旺季下的需求恢复进度。针对于2023年的乳酸菌业务,公司将以恢复为基调,并降本增效,进一步推动市场下沉工作,实现恢复性增长。

不过就多位业内人士分析,均瑶健康目前的单品依赖情况仍然严重,公司的多元化跨界布局也有些冒进,至于均瑶健康能否依靠益生菌业务“翻身”,还有待时间和市场的检验。

END

声明:本文为OFweek维科号作者发布,不代表OFweek维科号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举报。
2
评论

评论

    相关阅读

    暂无数据

    新消费财研社

    在这里,读懂商业、消费新趋势!...

    举报文章问题

    ×
    • 营销广告
    • 重复、旧闻
    • 格式问题
    • 低俗
    • 标题夸张
    • 与事实不符
    • 疑似抄袭
    • 我有话要说
    确定 取消

    举报评论问题

    ×
    • 淫秽色情
    • 营销广告
    • 恶意攻击谩骂
    • 我要吐槽
    确定 取消

    用户登录×

    请输入用户名/手机/邮箱

    请输入密码